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徽商文化的产物,徽州三雕见证了徽商曾经的繁荣,同时又因其精湛的技艺闻名天下,是徽州民俗特色文化的一朵奇葩。
在美丽的新安江畔,坐落着一个“山水图画里的村庄”—徽州民居建筑群。肥梁瘦柱内天井,粉壁黛瓦马头墙。徜徉在清幽古巷,则会发现无论是高墙院落,还是门楼小窗,无不雕刻着一幅幅绚丽多姿、精美绝伦的图案,它们的质地或砖或石或木,向游客尽情展示着“徽州三雕”的别样风情。
无宅不雕花
古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徽商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背井离乡的徽商在赚取大量财富后,为了光宗耀祖而回乡修祠堂、建园第,并投入大量钱财用于建筑的精雕细刻之上,既有吉祥寓意,又能彰显豪华富贵之气。
此时,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和木雕被大量用于建筑装饰,无宅不雕花。如今,细品遗留在古建筑上的三雕作品,仍然让人惊叹不已。位于黟县宏村的承志堂,保留着徽州三雕之一——木雕的诸多精品。走进去,几乎所有的木结构部位全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让人感觉眼花缭乱。在这些雕刻作品中,尤以人物雕刻最为出色。如前厅横梁上的《唐肃宗宴客图》,雕刻着文臣武将在开宴之前各态:或弹琴、或下棋、或看书、或作画,各具姿态,连烧火、打杂的役人也刻画生动,入木三分。此外,《渔樵耕读》、《金钩垂钓》、《三英战吕布》等戏剧题材作品,也全都构图丰富、刀法精湛。
石雕、砖雕也各有佳作流传。黟县西递村“西园”的《松石》、《竹梅》漏窗堪称徽州石雕的经典之作。《松石》雕刻着一株奇松从嶙峋怪石上斜向伸出,造型刚劲凝重;《竹梅》雕刻着劲风吹拂下的弯竹和婆娑的梅枝,造型婀娜。砖雕的代表作则是屯溪滨江长廊里的《五百里黄山图》,无论从入画景点的数量、画幅面积、镂空层次来看,都是徽州砖雕的巅峰之作。
赏徽州三雕,除了领略精美的造型给人带来的视觉美感外,还应该了解其背后潜藏的徽州文化。
徽州素来被誉为“东南邹鲁”,千百年来受到儒家传统思想文化的浸润。如果稍加留意,便可发现在徽州民居的门窗上普遍雕有冰裂纹和梅花图,原来儒家提倡读书取仕,旧时徽州的读书人便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训诫,提醒自己要“吃得十年寒窗苦,方能成为人上人”。还有一些图案中还雕刻着几个官员围着一顶官帽和衣带,寓意官职世代相传……在重农抑商的封建时代,读书做官是徽州商人挥之不去的情结。
荷在徽州三雕中也很常见,因为“荷”谐音“和”,寓意“中庸和谐”。此外,忠孝节义、诗书传家等儒家思想也被演绎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定格成建筑上一幅幅精美的图案。
三雕焕新生
如今,徽州三雕不仅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作为徽州民居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蜂拥而来的游客对这一古老的技艺赞不绝口,但遗憾的是,这些精美的雕刻作品全都依附于建筑而存在,游客只能就地欣赏而没有机会将其带走收藏。
“为什么不让徽州三雕独立成工艺品,并随着游客进入千家万户呢?”徽州三雕艺人蒋雨金不禁自问。他以 “岁寒三友”为题材,将精心雕刻的石雕作品嵌入高档檀木中,开发“古黟之窗”笔筒,被作为国礼赠送给联合国前任秘书长安南先生。他又思考如何将各具特色而又相互关联的徽州三雕融为一体,制作出涵盖三雕工艺的艺术品,《琴棋书画》三雕艺术品就是他反复试验后的成功作品:边框为精细木雕,将徽派民居为背景的砖雕嵌在框边内,中间再以青石雕成陶醉于琴棋书画的四人,整个图案生动有趣,多次在旅游商品博览会上获得大奖。
实际上,三雕的精髓早已深入各地。在呈坎村,木雕艺人汪景瑜就长年专注在自己的木雕世界里。他手里的雕刻有别于徽州传统木雕作品大片大片的创作,而是用凿子精细雕刻出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像。汪景瑜喜欢选择自然生长得有特色的木桩作为大形。在尊重大形的基础上,再赋予木桩不同的面孔。既庄严肃穆,又浑然天成。
如今,在徽州像汪景瑜这样的三雕艺人还有很多,三雕创意作品更是层出不究。它们被纷至沓来的游客带到大江南北,像“使者”一样传播着徽州特色文化。
在美丽的新安江畔,坐落着一个“山水图画里的村庄”—徽州民居建筑群。肥梁瘦柱内天井,粉壁黛瓦马头墙。徜徉在清幽古巷,则会发现无论是高墙院落,还是门楼小窗,无不雕刻着一幅幅绚丽多姿、精美绝伦的图案,它们的质地或砖或石或木,向游客尽情展示着“徽州三雕”的别样风情。
无宅不雕花
古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徽商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背井离乡的徽商在赚取大量财富后,为了光宗耀祖而回乡修祠堂、建园第,并投入大量钱财用于建筑的精雕细刻之上,既有吉祥寓意,又能彰显豪华富贵之气。
此时,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和木雕被大量用于建筑装饰,无宅不雕花。如今,细品遗留在古建筑上的三雕作品,仍然让人惊叹不已。位于黟县宏村的承志堂,保留着徽州三雕之一——木雕的诸多精品。走进去,几乎所有的木结构部位全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让人感觉眼花缭乱。在这些雕刻作品中,尤以人物雕刻最为出色。如前厅横梁上的《唐肃宗宴客图》,雕刻着文臣武将在开宴之前各态:或弹琴、或下棋、或看书、或作画,各具姿态,连烧火、打杂的役人也刻画生动,入木三分。此外,《渔樵耕读》、《金钩垂钓》、《三英战吕布》等戏剧题材作品,也全都构图丰富、刀法精湛。
石雕、砖雕也各有佳作流传。黟县西递村“西园”的《松石》、《竹梅》漏窗堪称徽州石雕的经典之作。《松石》雕刻着一株奇松从嶙峋怪石上斜向伸出,造型刚劲凝重;《竹梅》雕刻着劲风吹拂下的弯竹和婆娑的梅枝,造型婀娜。砖雕的代表作则是屯溪滨江长廊里的《五百里黄山图》,无论从入画景点的数量、画幅面积、镂空层次来看,都是徽州砖雕的巅峰之作。
赏徽州三雕,除了领略精美的造型给人带来的视觉美感外,还应该了解其背后潜藏的徽州文化。
徽州素来被誉为“东南邹鲁”,千百年来受到儒家传统思想文化的浸润。如果稍加留意,便可发现在徽州民居的门窗上普遍雕有冰裂纹和梅花图,原来儒家提倡读书取仕,旧时徽州的读书人便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训诫,提醒自己要“吃得十年寒窗苦,方能成为人上人”。还有一些图案中还雕刻着几个官员围着一顶官帽和衣带,寓意官职世代相传……在重农抑商的封建时代,读书做官是徽州商人挥之不去的情结。
荷在徽州三雕中也很常见,因为“荷”谐音“和”,寓意“中庸和谐”。此外,忠孝节义、诗书传家等儒家思想也被演绎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定格成建筑上一幅幅精美的图案。
三雕焕新生
如今,徽州三雕不仅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作为徽州民居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蜂拥而来的游客对这一古老的技艺赞不绝口,但遗憾的是,这些精美的雕刻作品全都依附于建筑而存在,游客只能就地欣赏而没有机会将其带走收藏。
“为什么不让徽州三雕独立成工艺品,并随着游客进入千家万户呢?”徽州三雕艺人蒋雨金不禁自问。他以 “岁寒三友”为题材,将精心雕刻的石雕作品嵌入高档檀木中,开发“古黟之窗”笔筒,被作为国礼赠送给联合国前任秘书长安南先生。他又思考如何将各具特色而又相互关联的徽州三雕融为一体,制作出涵盖三雕工艺的艺术品,《琴棋书画》三雕艺术品就是他反复试验后的成功作品:边框为精细木雕,将徽派民居为背景的砖雕嵌在框边内,中间再以青石雕成陶醉于琴棋书画的四人,整个图案生动有趣,多次在旅游商品博览会上获得大奖。
实际上,三雕的精髓早已深入各地。在呈坎村,木雕艺人汪景瑜就长年专注在自己的木雕世界里。他手里的雕刻有别于徽州传统木雕作品大片大片的创作,而是用凿子精细雕刻出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像。汪景瑜喜欢选择自然生长得有特色的木桩作为大形。在尊重大形的基础上,再赋予木桩不同的面孔。既庄严肃穆,又浑然天成。
如今,在徽州像汪景瑜这样的三雕艺人还有很多,三雕创意作品更是层出不究。它们被纷至沓来的游客带到大江南北,像“使者”一样传播着徽州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