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普及以及推进,高中阶段的美术课程不再同以往一样处于无人问津的地位,美术学科逐渐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本文将针对高中美术学科的特点,结合高中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以及个性特点,探究分析生活化情境式教学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 生活化情境 探究分析
美术学科的设立,旨在提升学生精神层面的素养,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强化自身的审美意识,保证学生能够在全方面得到学习和进步。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标准提到,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可以实行生活化情境教学,让学生能够将美术和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美术知识。
一、巧妙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高中美术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高中美术教学是学习艺术的一个过程,艺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是脱离生活讨论艺术就会感到空洞和不真实,而不实际的艺术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脱离实际生活与学生长篇大论,将教材中的知识生搬硬套给学生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不会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甚至可能会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需要因材施教,结合实际生活,创设生活化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美术课程《园林与民居》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将在互联网上搜寻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场景以及微课视频放入课件中,在实际课堂讲解时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给学生观赏,有助于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吸收。若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教学,寻找周围传统及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景色和特色民居,引导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学习和理解美术艺术,真实地感受古代人民的艺术结晶,陶冶艺术情操。学生在这样的生活化情境里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指导学生学习制作简易美术作品,学以致用
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不再以应试教育为主进行课堂教学,不再为了完成课时任务而进行教学。高中美术学科旨在帮助学生陶冶艺术情操,弥补其精神层面的不足,提升其自身的艺术修养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教材知识,还要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材知识,创设具备相应手工制作环节的教学设计,通过带领学生创作生活化的简易美术作品,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有关雕刻主题的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准备相应的雕刻材料,并让学生选择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又深受其喜爱的事物,仔细回想事物的形状和特点,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雕刻材料尝试自行雕刻。教师在学生进行雕刻的过程中,可以监督学生的操作过程,并及时进行指点和说明。引导学生自行动手进行雕刻作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提升其自身的美术创作能力,形成自身的美术素养,能够在往后的学习过程中学以致用。
三、巧妙运用生活化情境及逆行德育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需要将德育渗透至学科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德育作为素质教学主要提倡的教学方式,旨在借助道德知识的熏陶去影响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道德层面得到提高。在高中阶段的众学科中,美术学科可以在一定程度帮助学生在素质和道德上完成量的累计以达到质的飞跃。以艺术为媒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道德层面的教育,提升其审美观以及精神层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价值观念。因此,教师需要巧妙地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将德育完美渗透至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讲解完毕后,可以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与教材相关的事件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述出来。这样生活化的情境式教学模式,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養和熏陶学生的美术素养,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美术历史和知识,为后继的美术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教师需要将生活化情境教学应用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中美术教师需要愈加重视美术学科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不再以完成课时任务的想法去对待美术课堂教学,而是需要创设生活化情境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同时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及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学生后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念群.如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15).
[2]郭翠琼.探析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11).
(作者简介:熊志娟,女,本科,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责任编辑 张云逸)
关键词:高中美术 生活化情境 探究分析
美术学科的设立,旨在提升学生精神层面的素养,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强化自身的审美意识,保证学生能够在全方面得到学习和进步。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标准提到,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可以实行生活化情境教学,让学生能够将美术和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美术知识。
一、巧妙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高中美术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高中美术教学是学习艺术的一个过程,艺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是脱离生活讨论艺术就会感到空洞和不真实,而不实际的艺术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脱离实际生活与学生长篇大论,将教材中的知识生搬硬套给学生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不会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甚至可能会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需要因材施教,结合实际生活,创设生活化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美术课程《园林与民居》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将在互联网上搜寻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场景以及微课视频放入课件中,在实际课堂讲解时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给学生观赏,有助于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吸收。若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教学,寻找周围传统及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景色和特色民居,引导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学习和理解美术艺术,真实地感受古代人民的艺术结晶,陶冶艺术情操。学生在这样的生活化情境里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指导学生学习制作简易美术作品,学以致用
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不再以应试教育为主进行课堂教学,不再为了完成课时任务而进行教学。高中美术学科旨在帮助学生陶冶艺术情操,弥补其精神层面的不足,提升其自身的艺术修养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教材知识,还要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材知识,创设具备相应手工制作环节的教学设计,通过带领学生创作生活化的简易美术作品,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有关雕刻主题的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准备相应的雕刻材料,并让学生选择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又深受其喜爱的事物,仔细回想事物的形状和特点,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雕刻材料尝试自行雕刻。教师在学生进行雕刻的过程中,可以监督学生的操作过程,并及时进行指点和说明。引导学生自行动手进行雕刻作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提升其自身的美术创作能力,形成自身的美术素养,能够在往后的学习过程中学以致用。
三、巧妙运用生活化情境及逆行德育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需要将德育渗透至学科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德育作为素质教学主要提倡的教学方式,旨在借助道德知识的熏陶去影响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道德层面得到提高。在高中阶段的众学科中,美术学科可以在一定程度帮助学生在素质和道德上完成量的累计以达到质的飞跃。以艺术为媒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道德层面的教育,提升其审美观以及精神层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价值观念。因此,教师需要巧妙地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将德育完美渗透至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讲解完毕后,可以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与教材相关的事件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述出来。这样生活化的情境式教学模式,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養和熏陶学生的美术素养,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美术历史和知识,为后继的美术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教师需要将生活化情境教学应用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中美术教师需要愈加重视美术学科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不再以完成课时任务的想法去对待美术课堂教学,而是需要创设生活化情境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同时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及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学生后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念群.如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15).
[2]郭翠琼.探析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11).
(作者简介:熊志娟,女,本科,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责任编辑 张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