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美国大众文化典型代表的好莱坞电影在欧洲广泛流行,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极大的传播了美国的文化。本文力图通过对好莱坞巨片的流行的考察,从而论证即使美国大众文化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使西方甚至非西方国家的本土文化陷入了传统认同的危机,但不会消除不同文化的特性,带来一种全球同质文化的形成。
【关键词】好莱坞;欧洲;美国大众文化;文化扩张
一、好莱坞在欧洲的扩张之路
1.1 好莱坞帝国欧洲市场的建立
电影的出现是大众娱乐领域的一场革命。美国尽管是最早拍摄电影的国家之一,但在初期的电影业上并不具有优势。在二十世纪最初的十年,欧洲在电影制作上的创新大大高于美国,欧洲一些国家拍摄的电影一度风靡欧美领先世界。直到1908年,在纽约放映的电影中,有将近一半从欧洲进口,尤其是法国电影在美国市场上更处于“独领风骚”的地位。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美国好莱坞在国际电影舞台上的迅速崛起提供了重要契机。
在战前,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都是电影生产大国,与美国形成竞争之势。战争爆发后,欧洲国家忙于相互厮杀,电影业的发展几乎陷于停滞状态。美国商务部的一份文件写道,这场战争使外国电影生产停止,为美国电影业提供了很大的机遇。结果,“美国电影上的对外贸易在毫无竞争对手的情况下确立起来了”。在一战期间,美国逐步占领了被欧洲国家无暇顾及的国际市场。到了战争结束之时,好莱坞成为美国出口赚取外汇的一大产业。战争结束后好莱坞继续在全球保持着扩展势头。据统计,从1918年到1921年,好莱坞影片的出口增长了300%。到20年代中期,美国电影占据了英国影院电影总放映量的95%,德国总放映量的60%,法国总放映量的70%,意大利总放映量的65%,[1]在好莱坞影片的冲击下,欧洲许多国家的电影业出现了不景气的征兆。
1.2 欧洲市场上的反好莱坞情绪
好莱坞战后对欧洲电影工业的统治地位也遭到了激烈的反抗。20世纪20年代初,英国电影市场几乎全部为好莱坞所控制。虽然英国电影工业尚处于襁褓期,但是反好莱坞态度已经在英国出现,尤其是在精英阶层。正如伦敦《晨报》在1923年指出那样:“即使美国废除自己的外交、领事部门,让自己的船只不出港,让自己的旅游者不出家门,推出国际市场,美国人,美国人的问题,美国的城乡,美国的道路、汽车、乡间别墅喝酒吧,仍然会让世界最偏僻角落的人们所熟悉……对于美国而言,电影就是打入英国的旗帜。通过电影的手段,山姆大叔可以期望,假如没有对他的即使遏制,总有一天他会将世界美国化。”在此境况下,英国精英人士感到了好莱坞给英国所带来的多方面的威胁。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英国电影界的说客们不断给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政府对好莱坞电影采取行动。
英国政府对精英人士的抱怨也有开始有了关注。英国工业大臣菲利普·克里夫-李斯特爵士在帝国会议中明确的指出,美国正在借助好莱坞电影的影响提高向全世界出口消费品的份额。他认为:美国正在崛起为全球性的经济大国。文化上的势力仅仅是一个夸大的权宜之计,是用来掩饰说起来显得不那么高尚的商业保护主义的。在法国,虽然反好莱坞情绪的实质问题和英国一样是商业保护主义,但表现出来的同样是对美国的蔑视。法国的电影制片商游说政府,希望建立配额制度。他们明确提出了一项公平交易的要求:只有在有一部法国电影能够出口美国的情况下方能允许进口4部美国电影。1929年法国《晨报》评论说:“美国人正试图用他们的思想统治欧洲,他们认识到电影宣传能够确保把美国的宣传送到每个人的眼前,是一种传播美国影响的最佳且又成本最低的途径。” [2]
二、好莱坞:实现帝国梦想的工具
2.1 美化国家形象
好莱坞是美国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美国借助它来实现文化的扩张。电影媒介是连接美国与国外公众的桥梁,其全球的扩张使它拥有了最为广泛的受众,这些受众正是美国国家形象的感受主体。它栩栩如生地“再现”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直观、感性的方式直接作用于受众的感知系统,在潜移默化中使受众对其所传达的关于美国的印象认知更加深刻。好莱坞极大的美化了美国的国家形象,为原本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独占鳌头的美国国家形象增色添光,提升美国的美誉度,向世界各国民众勾勒出的是一个充满着自由、平等、民主的美国,一个令人无限向往的宽容、正义、公正、个性、仁爱的美国社会,一个科技先进发达的美国。
在欧洲电影市场上横扫一切的好莱坞电影,表面上来看,是关于人类一系列普遍价值观念的倾情诉求,但掩盖在表层语意之下的,是其一整套关于美国神话的完整叙述。我们很难忘记,当年以约翰·福特为首的大导演,通过对傲立于西部荒野的牛仔形象的塑造,形成了绵延不绝的美国历史和英雄的神话;而以弗兰克·卡普拉的《一夜风流》为开端的闹剧片系列,则通过一对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魅力四射的恋人的爱情叙述,将美国电影从地密尔的古典浮华转向对美国普通人生活的叙述,从而开始为公众编织关于美国民主国家的梦想;歌舞片《雨中曲》、《出水芙蓉》及著名童星邓波儿主演的诸多影片里的那些金童玉女,和美轮美奂的盛大歌舞场面组合在一起,把美国描述成了一个歌舞升平、浪漫迷人的乌托邦式的梦幻世界。
好莱坞为各国大众塑造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美国国家形象,这种良好国家形象为美国在全球推行其对外战略营造了一个宽松的世界公众舆论环境。[3]美国大众文化就是这样逐步形成一个有利于美国外交战略所需要的世界舆论格局,造就有助于美国战略目标实现的情势,增强美国国家控制力,顺利实现美国的国际战略。
2.2 扩张意识形态
法国嘎纳电影节主席圣伊莱斯·雅各布在谈到美国电影输出时也曾说:“美国输出的不仅仅是它的电影,它输出的实际上是美国的整个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形成原本是由于各国文化传统各异而呈现出差异性,但是美国大众文化的全球扩张却在逐渐改变这一情形。各国受众在主动接受并追逐美国大众文化产品带来的视听享受时,对美国大众文化所呈现的美国生活方式心生向往,并主动模仿追逐。世界其他国家大众对美国大众文化越是欣赏,就越是赞成、仿效美国的价值观念与制度,在意识形态上越向美国靠拢,在思想上越与美国亲近。当世界各国众在浑然不觉中逐渐接受并认同了作为美国文化内核的价值观念时,便在无意识状态中逐渐对于本国的价值体系的认同趋于淡漠,这也就是美国大众文化侵蚀目标国家文化特性和价值体系的过程。[5] 三、世界是否已被“美国化”
3.1 来自欧洲的忧虑
美国大众文化借着全球化的大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全世界蔓延,使得欧洲社会深感威胁。(下转第159页)
(上接第157页)例如,作为美国大众文化的代表好莱坞,它的冲击不只是使欧洲政治和文化精英担心本国电影市场沦入美国之手,更主要是忧虑好莱坞威胁了国家的认同和欧洲各国的生活方式。法国学者克莱芒·沃特尔抱怨说,“美国通过电影已经殖民化了我们”。美国这种生活方式向境外的大规模蔓延,对于固守传统的欧洲社会来说也许是“不祥之兆”,但却是难以抵制的。欧洲学者佩尔斯在其著述中对欧洲人面对“美国生活方式”的“入侵”所持复杂心情,他特别引用了挪威著名人士西格蒙·斯卡尔的话说,现代性的威胁正在吞没“在我们自己古老文明中我非常欣赏的东西”。[6]斯卡尔之言也许有些过头,但在欧洲知识精英中很有代表性,这是是他们真实感情的表露。
而就当地文化对美国文化“入侵”的抵制而言,无非是出于维护当地文化整体认同的考虑。在一些学者看来,一旦抵制难以奏效,当地文化就会发生认同危机乃至衰落。法国新右派认为,欧洲出现的认同危机正在导致欧洲文明衰落,整个大陆已不再为欧洲文明的法则所统治。美国的占领对欧洲的认同构成了更大的威胁。美国不仅以防御之名义在军事上控制了西欧,而且以瓦解欧洲生活并使之美国化的方式导致欧洲在文化上被殖民化。
3.2 不同文化间的互动、借鉴与吸收
当美国大众文化以极强的穿透力对传统社会产生强大的冲击时,美国文化同样受到外部文化的影响。从文化学上讲,任何文化的传播都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尽管两种不同文化的双向流动不是相等的,有时也难免发生文化上的冲突,但结果多不会造成双方出现激烈的对抗或兵戎相见,更不会导致处于“弱势”地位文化的消失,只能是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实现差异的互补,把对各自发展有用的他文化成分融进本土文化中。这样,当跨文化的转变大规模地发生时,不是文化的完全转变或是一个民族根据另一个民族的文化标准重塑自己,而是遵循着一个不同信仰相结合的程。文化差异的互补推动着世界历史向前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之一。
虽然许多国家在经历了美国大众消费文化对本土生活方式的巨大冲击,不过它们没有像美国一直所希冀的那样完全被“美国化”,相反却在一定程度上从蜂拥而入的美国大众文化中吸取到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成分,逐渐地使本土文化适应了全球发展的大潮,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注入来自外部文化有益的成分,在国家迈向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多元化发展的世界
美国大众文化的流行对于其他国家和民族来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但更是文化的扩张行为,其试图通过文化向世界的渗透最终实现世界的“美国化”或“同质化”。不过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如果说一个社会存在着“美国化”的话,这种现象在相当程度上只是指美国消费主义文化对生活于该社会的公民追求现代物质或精神享受上的影响,从长远来看不会根本改变他们从上一辈那里继承下来的或通过社会化习得的基本价值观。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在衣着打扮或消费方式等方面完全与美国人一样,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保留着自己隶属于那个社会的文化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化”并不会真正得到具有深厚文化传统基础的人们的认同,也并不会真正动摇社会赖以正常运行的文化根基。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全球化现象在今天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全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趋同,所以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弘扬本土文化,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王晓徳.好莱坞与美国现代生活方式的传播-以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为例[J].安徽史学,2008(3):10.
[2]马修·弗雷泽.软实力—美国电影、流行乐、电视和快餐的全球统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39-40.
[3][4]江南.美国跨国传媒与美国大众文化的全球扩张[D].暨南大学,2008:17,18.
[5]王晓徳.美国现代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及其全球影响[J].美国研究,2007(2):57-59.
【关键词】好莱坞;欧洲;美国大众文化;文化扩张
一、好莱坞在欧洲的扩张之路
1.1 好莱坞帝国欧洲市场的建立
电影的出现是大众娱乐领域的一场革命。美国尽管是最早拍摄电影的国家之一,但在初期的电影业上并不具有优势。在二十世纪最初的十年,欧洲在电影制作上的创新大大高于美国,欧洲一些国家拍摄的电影一度风靡欧美领先世界。直到1908年,在纽约放映的电影中,有将近一半从欧洲进口,尤其是法国电影在美国市场上更处于“独领风骚”的地位。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美国好莱坞在国际电影舞台上的迅速崛起提供了重要契机。
在战前,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都是电影生产大国,与美国形成竞争之势。战争爆发后,欧洲国家忙于相互厮杀,电影业的发展几乎陷于停滞状态。美国商务部的一份文件写道,这场战争使外国电影生产停止,为美国电影业提供了很大的机遇。结果,“美国电影上的对外贸易在毫无竞争对手的情况下确立起来了”。在一战期间,美国逐步占领了被欧洲国家无暇顾及的国际市场。到了战争结束之时,好莱坞成为美国出口赚取外汇的一大产业。战争结束后好莱坞继续在全球保持着扩展势头。据统计,从1918年到1921年,好莱坞影片的出口增长了300%。到20年代中期,美国电影占据了英国影院电影总放映量的95%,德国总放映量的60%,法国总放映量的70%,意大利总放映量的65%,[1]在好莱坞影片的冲击下,欧洲许多国家的电影业出现了不景气的征兆。
1.2 欧洲市场上的反好莱坞情绪
好莱坞战后对欧洲电影工业的统治地位也遭到了激烈的反抗。20世纪20年代初,英国电影市场几乎全部为好莱坞所控制。虽然英国电影工业尚处于襁褓期,但是反好莱坞态度已经在英国出现,尤其是在精英阶层。正如伦敦《晨报》在1923年指出那样:“即使美国废除自己的外交、领事部门,让自己的船只不出港,让自己的旅游者不出家门,推出国际市场,美国人,美国人的问题,美国的城乡,美国的道路、汽车、乡间别墅喝酒吧,仍然会让世界最偏僻角落的人们所熟悉……对于美国而言,电影就是打入英国的旗帜。通过电影的手段,山姆大叔可以期望,假如没有对他的即使遏制,总有一天他会将世界美国化。”在此境况下,英国精英人士感到了好莱坞给英国所带来的多方面的威胁。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英国电影界的说客们不断给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政府对好莱坞电影采取行动。
英国政府对精英人士的抱怨也有开始有了关注。英国工业大臣菲利普·克里夫-李斯特爵士在帝国会议中明确的指出,美国正在借助好莱坞电影的影响提高向全世界出口消费品的份额。他认为:美国正在崛起为全球性的经济大国。文化上的势力仅仅是一个夸大的权宜之计,是用来掩饰说起来显得不那么高尚的商业保护主义的。在法国,虽然反好莱坞情绪的实质问题和英国一样是商业保护主义,但表现出来的同样是对美国的蔑视。法国的电影制片商游说政府,希望建立配额制度。他们明确提出了一项公平交易的要求:只有在有一部法国电影能够出口美国的情况下方能允许进口4部美国电影。1929年法国《晨报》评论说:“美国人正试图用他们的思想统治欧洲,他们认识到电影宣传能够确保把美国的宣传送到每个人的眼前,是一种传播美国影响的最佳且又成本最低的途径。” [2]
二、好莱坞:实现帝国梦想的工具
2.1 美化国家形象
好莱坞是美国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美国借助它来实现文化的扩张。电影媒介是连接美国与国外公众的桥梁,其全球的扩张使它拥有了最为广泛的受众,这些受众正是美国国家形象的感受主体。它栩栩如生地“再现”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直观、感性的方式直接作用于受众的感知系统,在潜移默化中使受众对其所传达的关于美国的印象认知更加深刻。好莱坞极大的美化了美国的国家形象,为原本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独占鳌头的美国国家形象增色添光,提升美国的美誉度,向世界各国民众勾勒出的是一个充满着自由、平等、民主的美国,一个令人无限向往的宽容、正义、公正、个性、仁爱的美国社会,一个科技先进发达的美国。
在欧洲电影市场上横扫一切的好莱坞电影,表面上来看,是关于人类一系列普遍价值观念的倾情诉求,但掩盖在表层语意之下的,是其一整套关于美国神话的完整叙述。我们很难忘记,当年以约翰·福特为首的大导演,通过对傲立于西部荒野的牛仔形象的塑造,形成了绵延不绝的美国历史和英雄的神话;而以弗兰克·卡普拉的《一夜风流》为开端的闹剧片系列,则通过一对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魅力四射的恋人的爱情叙述,将美国电影从地密尔的古典浮华转向对美国普通人生活的叙述,从而开始为公众编织关于美国民主国家的梦想;歌舞片《雨中曲》、《出水芙蓉》及著名童星邓波儿主演的诸多影片里的那些金童玉女,和美轮美奂的盛大歌舞场面组合在一起,把美国描述成了一个歌舞升平、浪漫迷人的乌托邦式的梦幻世界。
好莱坞为各国大众塑造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美国国家形象,这种良好国家形象为美国在全球推行其对外战略营造了一个宽松的世界公众舆论环境。[3]美国大众文化就是这样逐步形成一个有利于美国外交战略所需要的世界舆论格局,造就有助于美国战略目标实现的情势,增强美国国家控制力,顺利实现美国的国际战略。
2.2 扩张意识形态
法国嘎纳电影节主席圣伊莱斯·雅各布在谈到美国电影输出时也曾说:“美国输出的不仅仅是它的电影,它输出的实际上是美国的整个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形成原本是由于各国文化传统各异而呈现出差异性,但是美国大众文化的全球扩张却在逐渐改变这一情形。各国受众在主动接受并追逐美国大众文化产品带来的视听享受时,对美国大众文化所呈现的美国生活方式心生向往,并主动模仿追逐。世界其他国家大众对美国大众文化越是欣赏,就越是赞成、仿效美国的价值观念与制度,在意识形态上越向美国靠拢,在思想上越与美国亲近。当世界各国众在浑然不觉中逐渐接受并认同了作为美国文化内核的价值观念时,便在无意识状态中逐渐对于本国的价值体系的认同趋于淡漠,这也就是美国大众文化侵蚀目标国家文化特性和价值体系的过程。[5] 三、世界是否已被“美国化”
3.1 来自欧洲的忧虑
美国大众文化借着全球化的大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全世界蔓延,使得欧洲社会深感威胁。(下转第159页)
(上接第157页)例如,作为美国大众文化的代表好莱坞,它的冲击不只是使欧洲政治和文化精英担心本国电影市场沦入美国之手,更主要是忧虑好莱坞威胁了国家的认同和欧洲各国的生活方式。法国学者克莱芒·沃特尔抱怨说,“美国通过电影已经殖民化了我们”。美国这种生活方式向境外的大规模蔓延,对于固守传统的欧洲社会来说也许是“不祥之兆”,但却是难以抵制的。欧洲学者佩尔斯在其著述中对欧洲人面对“美国生活方式”的“入侵”所持复杂心情,他特别引用了挪威著名人士西格蒙·斯卡尔的话说,现代性的威胁正在吞没“在我们自己古老文明中我非常欣赏的东西”。[6]斯卡尔之言也许有些过头,但在欧洲知识精英中很有代表性,这是是他们真实感情的表露。
而就当地文化对美国文化“入侵”的抵制而言,无非是出于维护当地文化整体认同的考虑。在一些学者看来,一旦抵制难以奏效,当地文化就会发生认同危机乃至衰落。法国新右派认为,欧洲出现的认同危机正在导致欧洲文明衰落,整个大陆已不再为欧洲文明的法则所统治。美国的占领对欧洲的认同构成了更大的威胁。美国不仅以防御之名义在军事上控制了西欧,而且以瓦解欧洲生活并使之美国化的方式导致欧洲在文化上被殖民化。
3.2 不同文化间的互动、借鉴与吸收
当美国大众文化以极强的穿透力对传统社会产生强大的冲击时,美国文化同样受到外部文化的影响。从文化学上讲,任何文化的传播都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尽管两种不同文化的双向流动不是相等的,有时也难免发生文化上的冲突,但结果多不会造成双方出现激烈的对抗或兵戎相见,更不会导致处于“弱势”地位文化的消失,只能是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实现差异的互补,把对各自发展有用的他文化成分融进本土文化中。这样,当跨文化的转变大规模地发生时,不是文化的完全转变或是一个民族根据另一个民族的文化标准重塑自己,而是遵循着一个不同信仰相结合的程。文化差异的互补推动着世界历史向前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之一。
虽然许多国家在经历了美国大众消费文化对本土生活方式的巨大冲击,不过它们没有像美国一直所希冀的那样完全被“美国化”,相反却在一定程度上从蜂拥而入的美国大众文化中吸取到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成分,逐渐地使本土文化适应了全球发展的大潮,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注入来自外部文化有益的成分,在国家迈向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多元化发展的世界
美国大众文化的流行对于其他国家和民族来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但更是文化的扩张行为,其试图通过文化向世界的渗透最终实现世界的“美国化”或“同质化”。不过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如果说一个社会存在着“美国化”的话,这种现象在相当程度上只是指美国消费主义文化对生活于该社会的公民追求现代物质或精神享受上的影响,从长远来看不会根本改变他们从上一辈那里继承下来的或通过社会化习得的基本价值观。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在衣着打扮或消费方式等方面完全与美国人一样,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保留着自己隶属于那个社会的文化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化”并不会真正得到具有深厚文化传统基础的人们的认同,也并不会真正动摇社会赖以正常运行的文化根基。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全球化现象在今天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全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趋同,所以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弘扬本土文化,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王晓徳.好莱坞与美国现代生活方式的传播-以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为例[J].安徽史学,2008(3):10.
[2]马修·弗雷泽.软实力—美国电影、流行乐、电视和快餐的全球统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39-40.
[3][4]江南.美国跨国传媒与美国大众文化的全球扩张[D].暨南大学,2008:17,18.
[5]王晓徳.美国现代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及其全球影响[J].美国研究,2007(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