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关键词]教材;备课;习惯;高效课堂
什么是有效课堂呢?一方面,教师能够运用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另一方面,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能够领悟﹑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最重要的,师生之间还要有一种默契和和谐。使课堂在一种寓教于乐中度过。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如何做到高效课堂呢?
一、精心备课,透析教材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前提
如果把学生比作一张白纸,那么老师教什么,白纸上就呈现什么。而有效的课堂上应该是每个儿童带着生活经验和老师、同学共同分享,所以教师的主要职责不是在灌输,而是在开发。备课时,教师要想儿童已经有了哪些生活经验,可以做这节课知识的辅垫,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去设计不同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孩子能够根据已有经验去善思,善问。军事上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上也应该不上无准备之课。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达到高效,必须对本堂课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组织活动的方式等有细致的考虑;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等有充分的了解和预见。这样,上起课来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效率自然高。
二、选择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不同的教师,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教,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我认为,这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了解学生,是否能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高,学习效率也就高了。至于具体的教学方式的确定采用何种方式最适合,需要教师在日常上课时不断摸索。另外,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累了或不感兴趣,思维不活跃了,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达到高效。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实施高效课堂的结捷径
语文学习习惯很多,有预习习惯、阅读习惯、写作习惯等等。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学生应把课本上的学习内容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容易理解的可以“走马观花”地放过,陌生的新知识则要多看几遍,反复研读,并在重点和难点处做上记号,以便提醒自己注意。预习时,学生要通过分析整理,概括学习要点,形成系统的知识,并将预习中产生的疑问记录下来,以便老师讲解时重点领会和感悟。阅读永远是提高写作水平最重要的途径。阅读包含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而且不仅要“阅读书”还要“阅读事”。这就是所谓的“厚积薄发”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此,教师要向学生推荐文质兼美的文章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刊物,并做好阅读指导工作。在阅读的基础上摘抄,写读后感,进行仿写、改写、续写,整理读书笔记等,都是课外练笔的好方法,更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体验与深刻思考,表达自己的心声,实现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
四、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基石
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不要认为学生在课堂大声说话,畅所欲言,就是课堂纪律不好,因而对学生处处约束,使学生养成了中规中距的性格特点,语文课堂也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语文也就失去了在学生心目中的吸引力。语文老师应该是最有人文气质的老师,要幽默,风趣,还应不失温和,让学生对上语文课充满期待,并永远保持轻松的心态。当面对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眸子,当注视一张張溢满童真的脸庞,我想每一位做教师的都应该将同样的激情,同样的温情给予每一位学生。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为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必须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由地求实、求索、求真,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取决于师生关系所处的状况。显然,一个学生如果对某位教师有成见,出现师生关系障碍,这个学生就不可能学好这门功课,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必须首先作到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这正是创设良好教学环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因为只有在师生互相尊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将个人的主体力量充分释放。用心和学生沟通,用爱和学生交流。关怀是一种联系的方式,而不是一套特殊的行为,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需要尊重,需要经常沟通和交流,因此教师如果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用心和学生沟通,用爱和学生交流,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自然会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M].上诲教育出版社,1962.
[2]黎锦熙.新著国文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51.
[3]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M].湖南师大出版社,1991.
[4]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教材;备课;习惯;高效课堂
什么是有效课堂呢?一方面,教师能够运用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另一方面,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能够领悟﹑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最重要的,师生之间还要有一种默契和和谐。使课堂在一种寓教于乐中度过。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如何做到高效课堂呢?
一、精心备课,透析教材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前提
如果把学生比作一张白纸,那么老师教什么,白纸上就呈现什么。而有效的课堂上应该是每个儿童带着生活经验和老师、同学共同分享,所以教师的主要职责不是在灌输,而是在开发。备课时,教师要想儿童已经有了哪些生活经验,可以做这节课知识的辅垫,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去设计不同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孩子能够根据已有经验去善思,善问。军事上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上也应该不上无准备之课。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达到高效,必须对本堂课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组织活动的方式等有细致的考虑;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等有充分的了解和预见。这样,上起课来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效率自然高。
二、选择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不同的教师,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教,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我认为,这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了解学生,是否能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高,学习效率也就高了。至于具体的教学方式的确定采用何种方式最适合,需要教师在日常上课时不断摸索。另外,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累了或不感兴趣,思维不活跃了,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达到高效。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实施高效课堂的结捷径
语文学习习惯很多,有预习习惯、阅读习惯、写作习惯等等。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学生应把课本上的学习内容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容易理解的可以“走马观花”地放过,陌生的新知识则要多看几遍,反复研读,并在重点和难点处做上记号,以便提醒自己注意。预习时,学生要通过分析整理,概括学习要点,形成系统的知识,并将预习中产生的疑问记录下来,以便老师讲解时重点领会和感悟。阅读永远是提高写作水平最重要的途径。阅读包含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而且不仅要“阅读书”还要“阅读事”。这就是所谓的“厚积薄发”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此,教师要向学生推荐文质兼美的文章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刊物,并做好阅读指导工作。在阅读的基础上摘抄,写读后感,进行仿写、改写、续写,整理读书笔记等,都是课外练笔的好方法,更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体验与深刻思考,表达自己的心声,实现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
四、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基石
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不要认为学生在课堂大声说话,畅所欲言,就是课堂纪律不好,因而对学生处处约束,使学生养成了中规中距的性格特点,语文课堂也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语文也就失去了在学生心目中的吸引力。语文老师应该是最有人文气质的老师,要幽默,风趣,还应不失温和,让学生对上语文课充满期待,并永远保持轻松的心态。当面对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眸子,当注视一张張溢满童真的脸庞,我想每一位做教师的都应该将同样的激情,同样的温情给予每一位学生。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为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必须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由地求实、求索、求真,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取决于师生关系所处的状况。显然,一个学生如果对某位教师有成见,出现师生关系障碍,这个学生就不可能学好这门功课,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必须首先作到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这正是创设良好教学环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因为只有在师生互相尊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将个人的主体力量充分释放。用心和学生沟通,用爱和学生交流。关怀是一种联系的方式,而不是一套特殊的行为,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需要尊重,需要经常沟通和交流,因此教师如果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用心和学生沟通,用爱和学生交流,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自然会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M].上诲教育出版社,1962.
[2]黎锦熙.新著国文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51.
[3]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M].湖南师大出版社,1991.
[4]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