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美学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cm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古斯特·罗丹是19世纪法国雕塑艺术家,也是欧洲现实主义雕塑大师,在困厄的环境中,他不断地创作新颖、精彩的作品。一生中,他既受到支持,也受到攻击,罗丹将情感注入静态的雕塑艺术作品中,将自己的情绪外延,并注入人文主义思想,运用独特的雕塑语言,向世人展示强烈的艺术迸发性。正是这种艺术激情,造就了继菲底亚斯和米开朗基罗以后,欧洲又一难以跨越的雕塑高峰,独特的人生经历促使他完成了一件件动人心魄的艺术作品。《罗丹艺术论》是现实主义雕塑家罗丹一生艺术感悟与创作领悟的经验总结,罗丹在自述中传达出他对自然的崇敬之情,“真实的自然”是个人创作的本源。因此,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应该遵循自然原则,传达出“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
  罗丹在西方雕塑艺术史上是继米开朗基罗之后又一座难以跨越的高峰,他是跨越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雕塑家。他不仅创作出著名的《地狱之门》《巴尔扎克》等著名的雕塑作品,同时也向人们传达出他的艺术理念与艺术美学。《罗丹艺术论》一书是罗丹晚年口诉并由葛赛尔记录之后整理的,现如今所能看到的是傅雷的译本。71岁时,罗丹已有自己的艺术思想,在艺术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这本书可以引起读者共鸣,使人反思,它适合反复阅读,细细阅读,人们方能品尝出简单话语中的意蕴。
  一、罗丹对青年艺术家的指导
  “虔诚的爱你们的大师前辈吧”,《罗丹艺术论》的嘱词里开头便是这一句,罗丹告诉人们传统是发展的基础,尊重传统不意味着模仿。在罗丹早期的作品中,人们多少也会看到米开朗基罗的影子。传统与自然便是藝术家创作灵感的两大源泉,古人的创作思想与技巧给予现代艺术家诸多启发,可以说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探索世界”。尊重传统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复制传统,传统是传授的钥匙,可以为人解开桎梏的囚笼,人们不能盲从传统,要始终敬仰大师,谦逊地学习他们的技巧,了解他们的思想,带着个人感情与客观精神去学习,去探索传统和现代的契合点,去寻找现代与历史的共鸣。自然也是培养艺术家的最好老师,“奉自然为你唯一的女神吧”,自然的色彩与形态给予艺术家不同的感受,也由初始的形态进行艺术创作。
  “雕刻家,去锻炼你们的感觉,往深处去”,罗丹曾说。“深”才是正确传达艺术的手法,没有线条只有体积,在描绘时不要被眼前的轮廓束缚,应该着眼于高凸面,轮廓的形成是由高凸面支配而绝非线条。
  “要有耐性”,这不仅是罗丹对从事艺术的青年的忠告,更是对从事其他职业的人的忠告。“耐性”往往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如果因为刚开始的生疏不上手便放弃,不再继续练习,就会陷入恶性循环,想要成功做好便不可能了。正如罗丹所说:“艺者的德行只是智慧、专注、真诚、意志。”唯有耐性沉着才能创作出“真实”的作品。艺术家是艺术创作活动的主体,艺术的核心便是艺术家对“自然”理解的性情展示,沉着的性情便是艺术作品中独一无二的存在,“灵感”往往是艺术创作过程中锦上添花的惊喜,而不能作为艺术创作依赖的存在。艺术家应该耐心沉着地进行创作活动——“如诚实的工人般,努力你的工作吧”。
  二、罗丹的“真”与“美”
  “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表达出罗丹对“真”的追求,他一直致力于寻求艺术的真实。在制作泥塑时,罗丹仔细观察模特的动态,快速捏出形体,由模特自由地发挥而不是自己指挥模特摆动作,一切都是模特所进行的最真实形体展现。
  罗丹一直认为,艺术家能以自己的悦目来探索到万物的核心,透过外在的感官来观察本性,接触万物内在的“真”。在表达“真”时,人们要传达出纯粹的真实,矫揉造作的艺术除了吸引观者的驻足,并不会得到更多的赞赏。因此,罗丹一直认为真实的艺术不只是传达艺者内心情感和所感受的真实世界。罗丹是一位极为重视自然之美的艺术家,他相信艺术创作灵感来源于艺术家与自然界建立的平等关系而不是征服自然。艺术必须遵循自然原则来进行创作,而不能破坏自然规则。著名雕塑作品《美与丑》充分体现了罗丹眼中“自然的一切都是美丽”的观点,其取材于诗人维庸的《美丽的老宫女》,揭示了自然法则的深层意义。雕塑家所展示的不是众人眼里的表象,他追求其本质中的美感,不为取悦大众便隐藏其衰颓。因此,真正的作品不仅要让观者认识作者对自然的了解,也要让观者看到作品里的“真”,这才是作品的“至美”。
  三、《罗丹艺术论》中真实的自我
  仔细审视《罗丹艺术论》嘱词,人们可以看到罗丹一生所追寻的独特艺术道路。正如罗丹所说,艺术的真实往往是令人最为惊喜的存在,忠于自我内心,忠于自然法则,创造出真实的艺术作品,让作品更有内涵和故事。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暮色四起,我来到凤凰古城,和妻子,和女儿。  探访武陵源,于我已是奢望之极。牵手凤凰古城,于我更是痴心妄想。我不知道,平日节俭的妻子,是如何下了这样大的决心,促成我们一家人去访凤凰、游武陵的。  其實,与凤凰古城牵手,在我内心深处,则是潜藏着一份魂牵梦萦的情思。这份情思,来源于沈从文的《边城》,来源于黄永玉的《太阳下的风景》。读书、品画、思人,那青青亮亮的沱江,那错落有致的吊脚楼,那山水相依小城,
期刊
人性,是阿来小说绕不过去的话题,也是其作为社会作家难以磨灭的民族印记。嘉绒地区成为其书写历史和现实的生长根基,像是其小说中的蘑菇圈,在蘑菇圈里,“蘑菇的子子孙孙会四处散布,但祖宗蘑菇是不动的。他们就稳稳当当呆在蘑菇圈里,年年都在那里”。斯炯,是小说中独自抚养儿子长大的母亲,是照顾哥哥一生的妹妹,是机村人眼里揣着野种的回乡干部,是行为乖张的背水妇女,是给儿子带来仕途财富的蘑菇圈大妈……阿来赋予了斯炯
期刊
在明清传奇勇于创新、突破的年代,朱素臣对自己的传奇创作进行了定位。他以鲜活的舞台为目标,以普通市民为对象,在戏剧构思、舞台表演及脚色调度上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体现着他在创作道路上的探寻。  一部成功的作品无法离开缜密的构思,巧妙的构思是作品成功的一半。纵观历史长河,那些经久不衰的作品无不凝结了作家的精心构思。艺术关键在于构思,如何在平实的材料中脱颖而出,创作出经典,这是每一位致力于创作的人士所面临的
期刊
张表臣,字正民,他是南北宋之交的作家,著有《珊瑚钩诗话》。张表臣师从陈师道,在接受陈师道诗学观的基础上,又对其有所发展和补充。他继承老师陈师道的观点“学诗之要,在乎立格命意用字而已”,并认为含蓄渾成风格的诗是诗中上品。本文通过研究《珊瑚钩诗话》,探究立格、命意、用字对诗歌形成含蓄风格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及三者对宋诗的功用。  《珊瑚钩诗话》产生于南北宋之交诗话创作的高峰期,今存明抄本和百川学海本,体例
期刊
王小波,一位有着独立精神和追求智慧趣味的中国知识分子,他的小说世界中存在着一个独特的女性群体,这些女性大胆追寻精神自由、人格独立,她们厌恶千篇一律的生活,寻找有趣味有理想的生活,在性爱方面具有主动性,果敢坦率、热烈诚恳。王小波在描写这些女性形象的时候融进了自己对于女性的想象,把他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实现的理想加到了这些女性的身上,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其理想精神的外化。  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
期刊
2018年6月9日,临汾影剧院首次上演了大型音乐舞蹈史剧《尧颂》,该剧由临汾小梅花蒲剧团担任演出,山西师范大学舞蹈系学生参与演出。作为弘扬山西悠久文化、迎接临汾“首届尧都旅游节”的重要代表作品,该剧受到了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旅游发展委员会、山西省文化厅、临汾市委市政府等多个单位的合力支持。  首演期间,《尧颂》以其恢弘的场面、撼人的视听,感染了在场观众,取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演出共分为八个篇章:凿
期刊
《影梅庵忆语》起首有言;“爱生于昵,昵则无所不饰。缘饰著爱,天下鲜有真可爱者矣。矧内屋深屏,贮光阒彩,止凭雕心镂质之文人描摹想像,麻姑幻谱,神女浪传。近好事家复假篆声诗,侈谈奇合,遂使西施、夷光、文君、洪度,人人阁中有之,此亦闺秀之奇冤,而啖名之恶习已。”其中指出众多文人出于亲昵,修饰无度,以至几乎人人闺房内室都有一个美女才人,真正风韵拔俗的女性反而被掩盖,这是文人好名的恶习所致。此处议论,一有为
期刊
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在小说《美丽新世界》中虚构了一个位于2532年的称之为“文明国”的未来国家。在这个国家,高度发达的科技与极权统治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变化,明显存在着人的反自然化与工具化现象,出现了严重的异化现象。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遵循着千篇一律的生存模式,迷失在放纵的物质生活中,却无法摆脱精神世界的贫乏,缺少真正的自由与幸福。  一、家庭组织的消失  家庭是
期刊
视觉思维在思维传达设计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某种意义来说,两者存在较强的互通性,视觉思维可以更好地将视觉传达设计的理念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人们一定要重视视觉思维模式的发展,对其进行不断创新和完善,从而有效保障视觉传达设计质量。  近年来,我国的居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在稳步上升,人们的审美水平也越来越高,对美的事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人们一定要重视视觉传达
期刊
艾米莉·狄金森是著名的美国诗人,她在孤独中写诗三十多年,总共留下大约1800首诗。狄金森的诗歌主题广泛,主要集中在生活情趣、自然、死亡,语言凝练简洁,描绘真切,思想深沉。她被视为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本文主要从新批评的角度对狄金森的诗歌《我在可能之中幽居》进行分析和细读,首先集中分析这首诗的形式,然后分析了这首诗的内容。  一、作者梗概  艾米莉·狄金森是著名的美国诗人。狄金森出生于马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