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理念的居住区室外环境改造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8267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后,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环境建造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旧的居住环境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现在标准的居住需求。以节约资源、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以及保护城市记忆的目的对旧居住环境进行实地改造成为居住环境发展的趋势。本文从居住区室外环境的改造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的理念,通过对居住区室外环境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居住区室外环境改造的基本方向,并提出居住区室外环境生态化改造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居住环境;室外环境;生态;更新改造;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B845文献标识码: A
  
  
  
  由于发展造成的人口密度过高、交通拥挤、缺少绿化、环境质量下降等城市问题的困扰,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思考,人们终于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生态居住社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用于居住社区建设的有效对策【1】。旧居住区改造作为生态社区建设中的主要内容,对城市旧区的复兴、保护城市文脉及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旧居住环境的改造和重新利用,已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城市开展。
  居住环境所包括的内容很多,笔者认为,按居住的空间可以分为室外空间环境和室内空间环境。本文以住宅室外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旧居住环境的生态改造中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
  1居住区室外环境的主要研究内容
  居住环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相互依存的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物质环境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配套及户外空间、绿化状况等;非物质环境包括社区组织、邻里互助、社区网络、定居意识、公众参与精神、地方建设和传统的延承等。这两部分对社区建设均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但非物质环境的形成相当一部分有赖于物质环境的建设。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需要为目的。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原则的核心必须遵守以人为本,使环境、建筑、人亲密协调,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思想。在室外环境建设中,应满足“人”对居住环境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及对自然环境的人需求。
  (1)生理需求 生理环境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是保证人的最低的,也是最基本的、最迫切的需求。它包括空间尺度、噪声干扰、冬暖夏凉等。良好的居住空间环境物理条件是基于满足人的生理要求这一需求层次而言的。
  (2)心理需求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人们对住宅不仅是满足“避风雨、御寒暑”的需求,还要满足心理上、美学上、精神上、社会交往上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需求所占地位及其作用日益上升。
  (3)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了人工环境,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环境。随着现代化的进展,人工环境会越来越多,而失去的自然环境也越来越多,这对人类在心理上或者是身体上都有很大的伤害。
  在居住环境设计中应充分的考虑以上各种需求,并结合大自然的各种因素,来创造出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
  2居住区室外环境改造的生态化策略
  对于居住环境的生态性,目前有不同的理解。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如松教授提出居住区的生态化改造应实现小区物理空间(绿色空间(植被)、蓝色空间(水体)、白色空间(建筑)与灰色空间(道路与构筑物))、代谢空间(水、热、气、电、食物、废弃物)、服务空间(商饮、教育、医疗、娱乐)、交流空间(信息、交通、社交)和文化空间(文化氛围、社区安全、精神生活)等多维人文生态空间与自然生态空间在时、空、量、构、序层次的系统和谐性。从而实现四类生态转型:(1)从物理空间需求到生活质量需求;(2)从污染治理需求到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3)从城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功能需求;(4)从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2】。
  下面就居住区室外环境的生态化改造提出几点建议:
  (1)观念和生活模式的转变
  建设生态住区,首先就应该从树立人们的生态理念出发,转变城市决策、规划、管理人员、企业家和普通市民的城市化、现代化观念,重建城市人居环境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的生态理念。从改变人们的生活模式入手,即反对过分依赖私人小汽车的生活模式,反对过分崇尚物质的生活模式,推崇“关心与分享”的生活模式,尽量减少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2)景观生态化改造
  居住区是人为活动形成的城市板块。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要因地制宜的布置建筑、绿地和场地。同时把握各种户外空间的尺度和数量关系,形成不同的景观板块,继而增加了景观的多样性。具体规划措施上,不同等级的绿地与道路绿地廊道、水流廊道等相连,共同组成居住区绿地系统,同时居住区内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应充分体现地域特点,当地自然生态景观、建筑风貌和本土历史文化融为一体,独具特色。
  通过改造,使居住区环境从明显的人工痕迹逐渐向自然生态环境过渡,加强居民的参与性,达到人与自然相互之间有沟通对话。
  (3)土地恢复与再造生态化改造
  在居住区景观改造中引进城市农业和庭院经济,恢复被占土地的部分生产和生态功能,对建筑的屋顶、中层及立面营造绿色立体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占用土地的原有生物生产或生态服务功能进行恢复,对系统的生产经济效益进行补偿,为居民提供一种接近自然的居住环境。
  (4)废弃物再生生态化改造
  从源头减少垃圾数量。引导和调空消费行为,倡导适度消费模式代替过度消费,实现生活用能结构由燃煤向燃气化、电气化发展,住区内不用或少用燃煤。按照“谁排放,谁负担”的原则,对住户倾倒的垃圾,实现计量收费,应用经济杠杆,促使居民主动减少垃圾产生量【3】。
  在生态住区内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实现再生与利用;有条件的可将有機垃圾就地堆肥或厌氧发酵,杀灭蚊蝇和寄生虫卵及致病菌后,做肥料利用。
  (5)空间氛围生态化改造
  居住区应是充满人情味与浓烈生活气息的“人用景观”【4】,空间氛围的塑造应传达一种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关爱,真正创造出“以人为本”的绿色空间。
  满足不同年龄的使用需求,采用不同的改造手法。如儿童因活泼、好奇的天性和其自身的尺寸而喜欢富有变化的小尺度空间,设计者应根据这一要求,塑造变换的、有童趣的空间。
  适宜的环境不仅是优美的,还应是可记忆的。在空间环境改造中要保留原有特色,塑造强烈的归属感和亲切感。每个居民小区应该具有可识性,体现自身特色,避免小区布置的千篇一律,难于识别的现象,同时丰富城市面貌。
  3结语
  在原有居住的基础上,投入较少的成本,改善原有的居住环境,正是我国实现解决住房困难的方法之一,也是继续保持居住环境良性循环的一个重要举措。在一味翻新,大拆大建的今天,我们应重新审视下对文化传承和人民需求的认识,在未来新建居住环境中,更应考虑到居住环境再循环、再利用、再提高的问题,为今后的改造创造条件,使居住环境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居住环境的改造包括许多方面,本文仅仅从室外环境的生态化改造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我国的旧居住区的环境改造的研究及实践尽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陈易.自然之韵——生态居住区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1.
  [2] 王如松.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人性化——城市人居环境规划方法的生态转型[R].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2001,9.
  [3]文远高、连之伟.居住区绿化的降温效应与建筑节能[]].住宅科技.2003,6.
  [4]程建宏,侯庆元、李晓萌.潍坊市旧居住区绿化改造探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0,8.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快,市政工程在城市当中越来越重要,为人们提供的更好的服务。在工程建设中,市政工程因其具有的特点,对工程的质量的关注度更高。市政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主要对市政工程在施工阶段的施工质量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当前大部分城市中在对市政工程的质量管理上的误区进行研究,并且提出合理的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  中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市政建设项目也不断增多。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相关的工程建设单位和管理者一定要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有关的建设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家政府也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本文就市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市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一、市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存在的问
期刊
摘要:近年来,市政基础设施正在不断的完善,在这个背景下,给排水管道的施工建设在不断的进行。本文对市政给排水施工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施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与控制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将直接关系到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而且对于城市的环境保护、交通以及防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适时加强对于市政给排
期刊
摘要: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灵活运用市场特点,管理好设备,重任在肩。现代工程机械设备是多门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现代机械设备的管理是融合了工程技术,经济财务,组织管理的综合,管好机械设备还需自身过的硬,同时管好设备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机械新技术、机械工程、机械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我是一名市政工程的建设者,在这
期刊
摘要:低碳理念不仅是降低碳排放,更是追求环境和谐。通过提倡低碳理念,宣传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与人的相互尊重,共同创造和谐社会的精神追求。慢行环境是反映城市环境的质量及关于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慢行系统使很多人身心愉悦,而且对于目前的道路拥堵和停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得到缓解,还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对于设施的供给以及政策保障等进行探索和研究,一起推进慢行交通的健康发展。
期刊
摘要:道路不仅对于人民的生活出行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支柱。道路构成了交通运输的基础路线,影响着交通运输的效率,道路的合理建设将会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加快,城市人口拥挤,道路交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交通拥挤等较为严重。而且近年来在道路交通方面,一些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道路是有直接联系的,有的道路设计不够合理,质量不过关导致道路问题出现从而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强市政工程建设成为我国各大城市在此背景下的主要任务。市政工程区别与其它类的建筑工程,工程建设项目多、工期紧、涉及的专业技术种类繁多,如道路施工,既要保证施工进度又要保证城市交通的畅通,再加之施工过程中突发问题较多,施工环境复杂,这都给市政工程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文就市政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市政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东北严寒地区冬季热负荷大,供暖期长达五个月,现行的供暖方式是以常规能源为主,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且已有一些集中供热热网无法满足小区供暖需求的现象,但这些地区土壤热能资源是可加以利用的,地热能作为可再生能源有着常规能源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若可再生能源的优势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代替常规能源或者与其互补供热,可以有效缓解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利用土壤源热泵满足供暖需求前景巨大。但在北方严寒地区采
期刊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高速发展,全世界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入人心,节约能源的问题已受到我国和全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遍关注的热点,为了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交通节能势在必行。  Abstract: with the rapiddevelopment ofall aspects of society,the energy shortage inthe worldday by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