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着积极性低、思路窄、能力差的现象。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其写作兴趣应是首先解决的问题。
一、命题——多角度解读文本
当给定一个材料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对材料内容进行多元解读,以便打开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使学生对同一个材料有更多的感受和认识。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其实就是让学生从小处着眼,变换不同视角,带着思考和想象力去观察,让学生在想象中立意。同时也可以定点、定向、定位、对比来观察。写作的起因是有感而发,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感受多了,想抒发的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涌,才不会因写不出文章而苦恼。
以2008年高考全国卷二海龟与老鹰那则材料作文为例,材料可以从人、老鹰、海龟三个方面来解读。首先,人的角度可从“莫让好心办坏事”和“不要让爱造成伤害”这两方面来解读;其次,老鹰的角度可从“做事不要只顾眼前得失,眼光要放长远”来解读;最后,海龟的角度可从“不要过于迷信、相信经验”来解读。当然,符合材料的题目不一定能写,如从“遵循自然法则”来立意,角度太大,学生写起来会无从下手。因此,通过对文本的多角度解读进行立意,学生能选择自己擅长的内容进行写作。这样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写作的魅力。
二、指导——借助多媒体自由写作
随着当今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正处在一个由电视、网络、报纸、书籍、广播、手机等传媒工具构成的“巨媒体”信息时代。这些媒体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写作,这种写作可以是纸质版的,也可以是电子版的。如今的智能手机里有很多好的读书软件和写作软件,可以推荐学生在课余时间写小随笔来消遣娱乐。这样寓教于乐,走进学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写作方式,也可以放开学生思路。
如学生喜欢玩微信、QQ及微博,那就“将计就计”,鼓励学生多在上面抒发自己的情感。学生愿意看白落梅等“治愈作家”的文字,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写类似的句子或文章,也可以用非正式的方式简单点评写得好的文字,引导学生将电子版落实到笔头上,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写作不再是一种如影随形的负担。
三、批改——注重批改过程。可个别面批
如今的作文批改似乎成了一种再形式不过的东西,寥寥几个字“句子通顺,行文流畅”就代替了所有的评价,甚至有的教师不看就给学生发下去了。这时候当教师的教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学的时候,学生心里就会认为这个东西是可有可无的,因此,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写作。针对当下学生众多,教师相对来说较少的情况,教师想认真批改每一篇作文也是不实际的,但一定要每一篇作文都看,总结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好在讲解作文的时候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若有个别学生作文实在差得较多,可利用课余时间简单地进行面批,这样有教师的批有学生的改才是合格的作文批改。
以本人授课经验为例,在学生写完作文之后,刚开始的每一篇都会认真看,但当看完50份的时候,阅读速度开始慢慢快了起来,且不再那么认真,导致当给学生讲作文的时候,只能以前面记得最清晰的50篇以偏概全地来讲解作文,用一句“这是大家的共性问题”来笼统地概括。而学生本身就不重视作文,并且大多数时候可能还没清楚到底该怎么写,于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自欺欺人地上了一堂又一堂的作文课。而通过询问其他教师,给出的答案大多是“看一眼就得了”。因此,教师能否有效地进行批改决定了以后写作课的效果,若一日对付一日,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
吴俊苓说:“学生作文是个体与自己心灵的对话,只求精神的满足、情感的快慰,不以影响他人为己任。兴趣所至,随意为之,放言高论,无所羁绊,心中所思所想,皆可跃然纸上。精进昂扬固然可喜,消极沉沦亦无大碍。”(吴俊苓《感情真实健康辩》)这位教师的呼吁似乎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其实说得不无道理,只要没有什么有碍观瞻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写作训练,可以倡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让学生在写作之后能发出“快哉、快哉”的感慨,而不是“如此、如此”这样的妥协。
总之,教师只有通过多角度解读文本来点燃学生写作的火花,用良好的指导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创作,在批改中渗透进关爱和激励,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写作不再是学生的一种负担。当学生从为文造情转变成为情造文的时候,学生的写作兴趣才算真正被激发出来了,并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步。
一、命题——多角度解读文本
当给定一个材料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对材料内容进行多元解读,以便打开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使学生对同一个材料有更多的感受和认识。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其实就是让学生从小处着眼,变换不同视角,带着思考和想象力去观察,让学生在想象中立意。同时也可以定点、定向、定位、对比来观察。写作的起因是有感而发,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感受多了,想抒发的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涌,才不会因写不出文章而苦恼。
以2008年高考全国卷二海龟与老鹰那则材料作文为例,材料可以从人、老鹰、海龟三个方面来解读。首先,人的角度可从“莫让好心办坏事”和“不要让爱造成伤害”这两方面来解读;其次,老鹰的角度可从“做事不要只顾眼前得失,眼光要放长远”来解读;最后,海龟的角度可从“不要过于迷信、相信经验”来解读。当然,符合材料的题目不一定能写,如从“遵循自然法则”来立意,角度太大,学生写起来会无从下手。因此,通过对文本的多角度解读进行立意,学生能选择自己擅长的内容进行写作。这样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写作的魅力。
二、指导——借助多媒体自由写作
随着当今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正处在一个由电视、网络、报纸、书籍、广播、手机等传媒工具构成的“巨媒体”信息时代。这些媒体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写作,这种写作可以是纸质版的,也可以是电子版的。如今的智能手机里有很多好的读书软件和写作软件,可以推荐学生在课余时间写小随笔来消遣娱乐。这样寓教于乐,走进学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写作方式,也可以放开学生思路。
如学生喜欢玩微信、QQ及微博,那就“将计就计”,鼓励学生多在上面抒发自己的情感。学生愿意看白落梅等“治愈作家”的文字,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写类似的句子或文章,也可以用非正式的方式简单点评写得好的文字,引导学生将电子版落实到笔头上,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写作不再是一种如影随形的负担。
三、批改——注重批改过程。可个别面批
如今的作文批改似乎成了一种再形式不过的东西,寥寥几个字“句子通顺,行文流畅”就代替了所有的评价,甚至有的教师不看就给学生发下去了。这时候当教师的教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学的时候,学生心里就会认为这个东西是可有可无的,因此,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写作。针对当下学生众多,教师相对来说较少的情况,教师想认真批改每一篇作文也是不实际的,但一定要每一篇作文都看,总结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好在讲解作文的时候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若有个别学生作文实在差得较多,可利用课余时间简单地进行面批,这样有教师的批有学生的改才是合格的作文批改。
以本人授课经验为例,在学生写完作文之后,刚开始的每一篇都会认真看,但当看完50份的时候,阅读速度开始慢慢快了起来,且不再那么认真,导致当给学生讲作文的时候,只能以前面记得最清晰的50篇以偏概全地来讲解作文,用一句“这是大家的共性问题”来笼统地概括。而学生本身就不重视作文,并且大多数时候可能还没清楚到底该怎么写,于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自欺欺人地上了一堂又一堂的作文课。而通过询问其他教师,给出的答案大多是“看一眼就得了”。因此,教师能否有效地进行批改决定了以后写作课的效果,若一日对付一日,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
吴俊苓说:“学生作文是个体与自己心灵的对话,只求精神的满足、情感的快慰,不以影响他人为己任。兴趣所至,随意为之,放言高论,无所羁绊,心中所思所想,皆可跃然纸上。精进昂扬固然可喜,消极沉沦亦无大碍。”(吴俊苓《感情真实健康辩》)这位教师的呼吁似乎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其实说得不无道理,只要没有什么有碍观瞻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写作训练,可以倡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让学生在写作之后能发出“快哉、快哉”的感慨,而不是“如此、如此”这样的妥协。
总之,教师只有通过多角度解读文本来点燃学生写作的火花,用良好的指导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创作,在批改中渗透进关爱和激励,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写作不再是学生的一种负担。当学生从为文造情转变成为情造文的时候,学生的写作兴趣才算真正被激发出来了,并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