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傩面具意象解读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awang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有一个巨大的文化宝藏,那就是傩文化。在中西文化互通交流的大背景下,傩文化如何更好地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被世界人民所接受成为一门课题。美国的人类学家,通过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意象搭建起人们与傩文化沟通的桥梁。本文从一种新的视角解读江西省南丰县傩舞面具中的意象文化内涵。
  关键词:文化语言学 意象与文化 傩文化 面具
  傩是我国古代一种祈福免灾、精神逐鬼仪式。傩文化在民间流传,其包括傩神面具、傩舞、傩服饰、傩兵器等,包含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戏剧学、宗教学等许多内容。傩舞在中国古代民俗文化中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多种多样的舞面具具有包罗万象的意象。本文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视角,解读以南丰傩舞为代表的傩舞意象及其文化内涵。
  一、帕尔默文化语言理论概况[1]
  人们通过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对外部世界形成一种认知输出。帕尔默认为,语言除了作为思维的表达工具外,也是声音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产物。这些声符都具有象征意义,意象是这些象征的基础。而意象包括图像、经验、感官等等。有些意象是经过思维的锤炼而形成的,它是在客观世界存在的。傩文化是通过人类的想象而形成的一种对巫术认识的意象,并在使用和演绎它的过程中体现出更深层次、更有哲理的文化内涵。
  二、江西省南豐县的傩舞文化
  舞蹈本身就是一种肢体语言。舞蹈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的肢体语言展示了其文化背景。傩舞是舞蹈的一种,而农耕文化就是傩舞形成的土壤。在汉代,傩舞是农民用来祈祷风调雨顺的。“魌”字是甲骨文中记载的“舞”字。在形象刻画上,像是一个人头戴着面具。能够看出戴面具表演舞蹈在商代以前是很流行的。从汉朝至唐代,傩舞都是用来祭祀的。宋代以后傩舞变得更具戏剧性,反映了人们对傩舞的欣赏水平在提高。面具既作为傩舞的重要配件,也是用来传达傩文化意象的。因此,解读面具文化就是在解读傩舞。南丰县傩舞因其动作质朴、刚劲有力,并具有原始的风味,曾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南丰傩舞也使江西省成为傩文化的发祥地,而且被列为我国第一批非遗项目。
  三、帕尔默文化理论下傩面具意象
  一方面,傩面具是傩文化的直观表现,另一方面,傩面具具有民俗文化艺术品的价值。下面将从造型意象、精神意象、纹饰意象、色彩意象四个方面阐释。
  (一)造型意象[2]
  傩面具的造型是图腾崇拜的最初产物。从一开始的太阳、土地,到后来的神灵、生命,经历千年,最终形成现代多种多样的图形,基本可分为以下三类。
  1.人兽合一型
  将人神兽三者相统一,隐含了对孔武有力和神武的向往之情。而“开山”面具就是其中的典型,造型像牛头,有犄角,龇牙咧嘴,这种人兽合一的面具看似吓人,其实是个正面形象。这是人们特地这么做的,人们认为只有比妖魔鬼怪面目更加狰狞,才能镇得住妖魔鬼怪。“开山”嘴角带血,因为它的癖好是吞噬妖怪。“吞口”是人兽合一的另一种典型形象,额头写着“王”,嘴里有宝剑,像极了虎头。人们将宝剑放入其口中,是为了让其斩杀妖魔,辟邪驱魔。此面具除了跳傩舞使用外,还经常挂在大门上,起到驱妖镇宅的作用,“吞口”的意象是寓意人人敢于去挑战,不怕困难,最后取得胜利。
  2.人神肖像型
  人神肖像是数量最多的一类,是在一些神仙、佛祖等身上加一些修饰而成。观音、弥勒大多取材于宗教,为庇佑之意。托塔天王、二郎神取材于神话,有神武的神态,福禄寿星更加和善,寓意美好的未来。
  3.动物精怪型
  一类是兽脸人身型,如孙悟空、牛魔王等;另一类是在人的基础上再加修饰而成的妖怪等,有的阴险狡诈,有的温柔妩媚,比如清秀的白蛇精就是正面形象。
  (二)精神意象
  我国有几千年农耕文化的生产背景,人们的力量毕竟有限,办不到的事情寄希望于神力。比如“开山”能够消灾解难,驱疫避祸。这是人们在漫长的农业历史中形成的一种向往。
  (三)纹饰意象
  纹饰意象大致可分为图腾类、鸟兽类,采用写实手法,原型都能在民间找到。寓意渴望神灵庇佑,也表达敬畏生命的态度。鸟兽类纹饰带来生命的气息。“蝙蝠”寓意“福”。总之,采用任何的意象都是在赞美生命。
  四、结语
  通过对傩舞面具意象的解析,可以看出南丰县傩舞面具是当地文化、民俗的产物。我们要引起重视,明确意象的文化差异性,只有转换意象,我们才能不断地挖掘意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帕尔默文化语言理论可以充分发挥分析“意象”为核心的认知概念,从意象中读懂文化,从文化中提炼意义。这样,才能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刘岩.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基础构建[J].中州大学学报,2013(03).
  [2]纪玉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的构建思路[J].外国语,2014(02).
  (作者简介:兰月,女,本科,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方向:国际文化贸易)(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自上个世纪起,语料库语言学就已经发展为当代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而语料库语言学也将当代语言带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语料库分析对语言进行研究、词典编纂、自然语言处理等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西字奇迹》中的语料,分析利玛窦如何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从而对比出了明代官话与现代汉语的种种差异,为研究明朝的汉语语音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利玛窦 拉丁字母 拼音 差别  16世纪以前,西方文献中很少有对中国的记载,但欧洲宗教改革致使罗马教廷权力削弱,所以耶稣会不得不向欧洲以外地区扩展。除此之外,新航路的开辟也为传教士进入中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
视网膜脱离是引起视功能损害的常见眼病之一,随着基础研究和手术技巧的日臻完善,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的解剖复位率已明显提高,但术后视功能恢复尚不理想。研究表明:视网膜脱离后视细
摘要:保护和传承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土家族山歌文化和在校园场域开展土家族山歌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析土家族山歌文化在校园场域传播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家族山歌文化 校园场域 传播路径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原生态土家族山歌文化对我国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打造土家族山歌文化民族品牌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2005年8月,贵州举行“多彩贵州”唱歌比赛,在原来的3
摘要:萨克斯管是现代音乐演奏中极为重要的演奏形式之一,要想演奏出优美的萨克斯乐曲,需要演奏者对声音和气息反复训练,从而很好地掌握控制气息、声音变化的技巧才能完成。但是这个训练过程是非常单调、枯燥的。因此,学习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声音和气息训练的重要性,只有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才能不断进步。  关键词:萨克斯 声音 气息 训练方法  萨克斯的表演效果与演奏者的气息有关。萨克斯均匀的振波需要演奏者各个器官协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各民族的团结愈趋重视。少数民族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研究课题,成为团结沟通各民族的纽带之一。所以,学校艺术教育要注重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注重发展少数民族音乐。将少数民族音乐发扬光大,让少数民族音乐在学校艺术教育中得到传承,这和学校的重视以及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是分不开的。在学校艺术教育中,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上有很多问题,怎么解决此问题,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