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在新常态下开发区纷纷肩负起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循环绿色发展的重任。该文以国家级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分析了其主要做法、取得的主要成果。为进一步做好开发区环保工作,从严格环保监管、完善环保服务两大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开发区循环绿色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 开发区 环保监管 环保服务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c)-0116-02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处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风险释放的新阶段,工业和投资增长回落,产能过剩、新旧发展模式交替等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开发区环保工作如何大胆尝试,通过严格的环保监管和完善的环保服务,推进开发区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开发区循环绿色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该文借鉴国家级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就,探讨如何做好开发区环保工作,以期实现开发区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共赢发展,肩负起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循环绿色发展的重任[1]。
1 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
1.1 发展概况
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4月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区规划面积约113.38 km2,规划为南区、北一区、北二区和奎东特色产业园四个片区。其中,北一区属于1992年成立的奎屯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入驻时间早,分析其发展理念、取得的成果,以及环保在其中发生的作用,可以为更好的做好开发区环保工作提供思路。
1.2 以开发区北一区为例
开发区北一区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倡导循环经济理念,发挥市场调配作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形成资源相融共生的产业链和产业群。目前,开发区北一区已形成煤化工、尾矿加工、冶炼、水泥项目之间相互关联的产业链。这些项目之间原料互为供应,以上游项目的产品、副产品和废弃物作为下游项目的原料进行深加工,形成梯次利用的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进一步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企业投资经营成本进一步降低,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严把环保准入门槛、强化环保监管、加强信息平台建设等多种监管方式,使部分老企业通过环保设施的升级改造,不断适应国家新提出的发展战略和环保要求。同时,推动环境管理从过去的以行政审批为抓手、由政府主导,转向以市场和法律手段为主导,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对项目环保审批全程跟踪办理、争取扶持政策、引入PPP模式等形式加强对企业的服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促使企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 新常态下开发区环保工作的思路
2.1 严把环保准入门槛,发挥开发区总规环评引领作用
根据开发区总体规划布局引进项目,规划环评能从决策源头落实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从顶层设计上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能从根源上解决规模、结构和布局性资源、环境问题,加强规划环评,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有利于促进经济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2] 开发区严格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和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以及涉及危险化学品、重金属和其他具有重大环境风险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谨慎引入该类项目,为开发区循环绿色发展奠定基础。
2.2 强化环境监管,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加强环境监管是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3]。强化污染减排,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建立减排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力度,倒逼企业主动开展清洁生产行动,主动调整高污染项目,向结构减排寻求扩展空间。利用好新环保法这一利刃,采用集中督查与专项执法相结合、巡查与抽查相结合、眀查与夜查暗访相结合等方式组织联合执法,严厉打击企业不法排污行为,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工艺及产能,将环境留给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环境效益好的项目[4]。
2.3 推进信息平台建设,对企业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实时监测
通过科技手段,建立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切实发挥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的作用,加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不断提高环境质量监测、监控水平,帮助监管部门及时掌握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有效依据。
2.4 转变环保思维,有效化解基层环保工作的困境
环境保护与企业排污之间存在博弈,但是环保工作人员与企业家不是对立的。单凭环保执法人员的强势执法,采取关停、罚款等手段并不能彻底解决区域污染问题。因此,基层环保要长期有效推行,更重要的是要发动企业家自觉进行環境保护,将环保工作人员由“监督企业”向“服务企业”的身份转变[5]。作为基层环保人员,一方面要在政策范围内,尽量帮助企业争取资源,帮助企业在区域做强做大,但同时也要严守底线,对于偷排漏排等破坏环境的行为一定要坚决打击。
2.5 提前介入新建项目审批,对项目环保审批全程跟踪办理
强化与招商部门的重大项目信息互通机制,及时掌握重大项目前期进度,超前做好重大项目的环评审查咨询服务。对于经济效益好、产品附加值高、属于产业鼓励类的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高新技术、服务业类的重大建设项目,要帮助项目协调解决排污指标问题[6]。对重大项目的环保手续进行主动上门、全程跟踪办理,并建立专人联系制,点对点交流解决审批中的难点问题。向企业家宣传环保手续办理的程序和要求,积极协助企业做好项目的选址和环评工作。
2.6 引入PPP模式,完善开发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硬环境”
PPP模式作为公共部门与私营企业合作的一种新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紧张的现状,更能提高公共事业的服务质量,是一种基于互利共赢理念基础上而形成的模式,目前已被国际社会广泛应用[6]。开发区需进一步加大利用PPP模式建设环保基础设施的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硬环境”。
3 结语
规范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和环保服务、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开发区的规划布局、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等方面是开发区循环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尽管开发区面临既要大力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的艰巨任务,但只要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环保优先方针,一定会实现开发区绿色发展,一定会使生态环境治理和文明建设走在前列。
参考文献
[1] 童飞峰,尤震宇.试论绿色开发区建设的意义、内容及措施[J].民营科技,2010(1):101.
[2] 张深.强化规划环评引领作用,促进绿色经济发展[J].广东科技,2014(16):28.
[3] 陆燕宁.浅谈南京经济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32(2):104-106.
[4] 2015年,完善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DB/OL].http://www.docin.com/p-1300566991.html,2015-09-15/2016-08-25.
[5] 黄伟胜,通讯员,薛竹梅.基层环保要从“监督”转向“服务”[N].南方日报,2014-12-17(4).
[6] 成嘉舟.PPP融资模式在我国环保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以宜兴环科园环科新城生态项目为例[D].河海大学商学院,2015.
关键词:新常态 开发区 环保监管 环保服务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c)-0116-02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处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风险释放的新阶段,工业和投资增长回落,产能过剩、新旧发展模式交替等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开发区环保工作如何大胆尝试,通过严格的环保监管和完善的环保服务,推进开发区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开发区循环绿色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该文借鉴国家级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就,探讨如何做好开发区环保工作,以期实现开发区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共赢发展,肩负起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循环绿色发展的重任[1]。
1 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
1.1 发展概况
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4月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区规划面积约113.38 km2,规划为南区、北一区、北二区和奎东特色产业园四个片区。其中,北一区属于1992年成立的奎屯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入驻时间早,分析其发展理念、取得的成果,以及环保在其中发生的作用,可以为更好的做好开发区环保工作提供思路。
1.2 以开发区北一区为例
开发区北一区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倡导循环经济理念,发挥市场调配作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形成资源相融共生的产业链和产业群。目前,开发区北一区已形成煤化工、尾矿加工、冶炼、水泥项目之间相互关联的产业链。这些项目之间原料互为供应,以上游项目的产品、副产品和废弃物作为下游项目的原料进行深加工,形成梯次利用的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进一步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企业投资经营成本进一步降低,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严把环保准入门槛、强化环保监管、加强信息平台建设等多种监管方式,使部分老企业通过环保设施的升级改造,不断适应国家新提出的发展战略和环保要求。同时,推动环境管理从过去的以行政审批为抓手、由政府主导,转向以市场和法律手段为主导,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对项目环保审批全程跟踪办理、争取扶持政策、引入PPP模式等形式加强对企业的服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促使企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 新常态下开发区环保工作的思路
2.1 严把环保准入门槛,发挥开发区总规环评引领作用
根据开发区总体规划布局引进项目,规划环评能从决策源头落实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从顶层设计上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能从根源上解决规模、结构和布局性资源、环境问题,加强规划环评,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有利于促进经济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2] 开发区严格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和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以及涉及危险化学品、重金属和其他具有重大环境风险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谨慎引入该类项目,为开发区循环绿色发展奠定基础。
2.2 强化环境监管,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加强环境监管是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3]。强化污染减排,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建立减排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力度,倒逼企业主动开展清洁生产行动,主动调整高污染项目,向结构减排寻求扩展空间。利用好新环保法这一利刃,采用集中督查与专项执法相结合、巡查与抽查相结合、眀查与夜查暗访相结合等方式组织联合执法,严厉打击企业不法排污行为,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工艺及产能,将环境留给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环境效益好的项目[4]。
2.3 推进信息平台建设,对企业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实时监测
通过科技手段,建立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切实发挥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的作用,加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不断提高环境质量监测、监控水平,帮助监管部门及时掌握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有效依据。
2.4 转变环保思维,有效化解基层环保工作的困境
环境保护与企业排污之间存在博弈,但是环保工作人员与企业家不是对立的。单凭环保执法人员的强势执法,采取关停、罚款等手段并不能彻底解决区域污染问题。因此,基层环保要长期有效推行,更重要的是要发动企业家自觉进行環境保护,将环保工作人员由“监督企业”向“服务企业”的身份转变[5]。作为基层环保人员,一方面要在政策范围内,尽量帮助企业争取资源,帮助企业在区域做强做大,但同时也要严守底线,对于偷排漏排等破坏环境的行为一定要坚决打击。
2.5 提前介入新建项目审批,对项目环保审批全程跟踪办理
强化与招商部门的重大项目信息互通机制,及时掌握重大项目前期进度,超前做好重大项目的环评审查咨询服务。对于经济效益好、产品附加值高、属于产业鼓励类的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高新技术、服务业类的重大建设项目,要帮助项目协调解决排污指标问题[6]。对重大项目的环保手续进行主动上门、全程跟踪办理,并建立专人联系制,点对点交流解决审批中的难点问题。向企业家宣传环保手续办理的程序和要求,积极协助企业做好项目的选址和环评工作。
2.6 引入PPP模式,完善开发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硬环境”
PPP模式作为公共部门与私营企业合作的一种新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紧张的现状,更能提高公共事业的服务质量,是一种基于互利共赢理念基础上而形成的模式,目前已被国际社会广泛应用[6]。开发区需进一步加大利用PPP模式建设环保基础设施的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硬环境”。
3 结语
规范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和环保服务、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开发区的规划布局、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等方面是开发区循环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尽管开发区面临既要大力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的艰巨任务,但只要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环保优先方针,一定会实现开发区绿色发展,一定会使生态环境治理和文明建设走在前列。
参考文献
[1] 童飞峰,尤震宇.试论绿色开发区建设的意义、内容及措施[J].民营科技,2010(1):101.
[2] 张深.强化规划环评引领作用,促进绿色经济发展[J].广东科技,2014(16):28.
[3] 陆燕宁.浅谈南京经济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32(2):104-106.
[4] 2015年,完善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DB/OL].http://www.docin.com/p-1300566991.html,2015-09-15/2016-08-25.
[5] 黄伟胜,通讯员,薛竹梅.基层环保要从“监督”转向“服务”[N].南方日报,2014-12-17(4).
[6] 成嘉舟.PPP融资模式在我国环保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以宜兴环科园环科新城生态项目为例[D].河海大学商学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