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三语”探微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离不开“语”,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更需要学生“多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导语、述语和结语处理,引导学生在自然、和谐、轻松的背景下玩学语文,让课堂教学更加自然贴切,生动多彩。讲好“三语”,在学生“想说又听、欲写又罢”时送上一句提示语,让他们在豁然开朗中体味潜台词,定是会心一笑。开头导人讲得津津有味,点拨指导讲得恰到好处,总结反思讲得余音袅袅,精彩、生动、妙趣横生的课堂也就近在眼前。
  一、导入语,精彩有滋味
  导人语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序曲,起到收心凝思的作用。科学设置导入语,让学生在翘首企盼的过程中若有所思,在仔细品味琢磨的过程中体味其中的精华与精妙,让课堂更有趣味性和多样性。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导人语,帮助他们从语言中捕捉信息,更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如在《阿房宫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当前较为流行的《芈月传》《步步惊心》等电视剧片断,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秦时的建筑。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若是秦王,对这样的情形有怎样的感慨?”让学生从自身的角度来深入分析,给他们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导人语切合学生的认知感悟,能使他们从转换身份的角度主动理解感知文章内容,让他们有更多的遐想空间。
  导入语运用在课堂开头有扣人心弦和掌舵把向的作用,能使学生在主动构思和提炼信息的过程中开阔眼界。导人语应紧扣要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方向,让他们能集中精力主动探知。导入语应体现开放性特征,让学生能够就其中的某个知识信息要点主动拓展延伸,给他们更多发散思维和想象的空间,给他们探知交流的空间与时间。
  二、引述语,中的有力道
  语文课堂体现了师生互动的有效融合与深化。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奇思妙想品味文章,主动和作者对话,探听其内心深处的心声;引导学生带着共鸣和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从而产生无尽的情思。引述点拨应在找准学生困惑的点基础上多给学生启迪和诱导,让他们能有的放矢地探究。
  引述点拨恰如其分,能让学生在深受启发中有所思考,更能够丰富认知思维和情感。如在《雷雨》教学中,学生对戏剧冲突理解不够深入充分,特别在人物语言揣摩上有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围绕周朴园和其他人物冲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周朴园与他人、自己、自然的冲突进行表述,让他们从相关冲突中找出不一样的素材内容。有的学生从周朴园前后经历的事件人手,从阶级本质属性上对周进行归类,紧扣“不可调和矛盾”进行剖析。有的学生从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矛盾进行剖析,从伦理道德、情感思想等方面探寻其中矛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矛盾的不同理解,引导他们从剧本中相应短语、语句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
  教师应在学生思考陷入混沌状态时主动予以引导点拨,多给他们提出导向性问题,让他们能集中精力认真思考。引述语应体现广泛性,能围绕课程教学要点,予以拓展延伸,让学生广泛积淀阅读素材。引述语要凸显针对性,让学生能够明确思考的目标方向,便于他们在方向清楚、要求明确中获得更多的感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三、结束语。余音有回味
  一堂好课应该余音袅袅,让学生回味无穷,如同品茗,让学生在唇齿之间感受清香与醇厚,使之心地开阔,感受到披情人理的伟大魅力。关注结束语的引导,让学生在接受和认可的过程中主动反思,更能使课堂突出重点,体现亮点,有更多的知识生成点。
  收束有力,能让学生有回味的空间,自然就能打动他们的心。如《陈情表》的教学结束语,笔者引用了筷子兄弟演唱的《父亲》歌词,“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感谢一路上有你。”让学生从自身亲历的情感中找到相应的对称点和生成点。同时,配以轻缓的背景音乐,邀请学生深情朗读课堂教学内容,让他们能够在聆听的过程中回味,感受李密的拳拳孝心与朝廷知遇之恩的矛盾,体味作者难以从命的苦衷,可谓真情流露,委婉畅达。通过上述方式结语,能使学生在感受到浓浓情意的基础上,在自我反思中主动拓展延伸。
  结语运用应凸显有力,找出学生兴奋和感兴趣的点,让他们仔细品味和主动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编者的良苦用心和教者的深情解读。结语应有意留白,给学生二次探究和升华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带着认知激情主动探索,挖掘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结语应富有内涵,让学生在体味到收束自然的基础上,能窥出不一般,探出不一样,在明白潜台词的过程中若有所思、思有所得。
  总而言之,课堂是妙语连珠和语惊人醒的笑场,全凭“语”的启迪、深刻、隽永。从课堂导语说起,注重精彩与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文本,带着思考走进课堂。在学生“愤悱”时点拨牵引,指导他们有的放矢地“敲鼓”,发出最强劲、最动听声响。让学生从结束语中探出言外之意,更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
其他文献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这是季羡林先生的名篇《清塘荷韵》中的一段文字。很奇怪,“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从格律上看,无论是平仄还是词性这两句诗都对得极为工整。上联“池花对影落”属五言三仄尾,在《全唐诗》中,五言三仄尾约占五言
采用裂缝实际调查和影响因素数值分析,研究基于可靠度的CRCP配筋率设计方法.通过实际调查CRCP路面裂缝间距与宽度分布情况,认为裂缝间距的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裂缝宽度的
针对企业需求的频繁变更和传统静态协同存在的不足,在分析现有协同模式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SOA的三层动态协同体系架构,包括协同服务层、协同控制层和协同执行层.然后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者只有精准把握考试动向、命题方向、考查能力要求才能有的放矢施教。下面,笔者结合2017年江苏省高考古诗词鉴赏题陆游的《秋兴》,谈谈高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和鉴赏策略指导的问题。  一、知人论世,把握内容和手法  古诗词一般具有语言凝练、感情充沛、表现技巧多样的特点。就诗歌鉴赏来说,往往要求学生以知人论世为基础,以大致读懂诗歌为前提,以精准把握鉴赏方向和角度为抓
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当今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更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平时的语文教学都在学生语言实践上完成,所以,学生所进行的语言实践必须是踏踏实实的。  一、真实性  人们大都会这样以为,哪有学生不是在进行踏踏实实的语言实践,还有什么真实与不真实的区别吗?应当说是完全意义上的有。如平时学生所进行的语言实践,都显得比较机械重复,要实践就是试卷性的复习实践,很少是学生阅读感悟的主观判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