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语用”核心,提升语文课堂实效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y11011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下,根据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围绕“语用”功能,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趣、活、实”“语用”型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从关注核心素养、深入“一课研究”、丰富语文活动以及重视评价反馈这四大方面论述了学校在优化小学语文“趣、活、实”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教学;语用;课堂实效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普遍存在“舍语文讲人文”“主题纠结症”等问题,教师只关注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导致语文课变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课,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得不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基于以上问题,均安镇顺峰小学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自2013学年起,学校重点推进了“趣、活、实”精品课堂教学研究的课改项目,自推进以来,已初步形成“容量足、节奏快、趣味多、教法活、练习精、实效大”的“趣、活、实”课堂教学特色,形成了“激趣导学——自主活学——合作生成——实践运用——总结评价”的“趣、活、实”课堂教学“五步法”,各学科再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细化“五步法”的内在环节,在实践研究中探索出不同学科的“趣、活、实”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趣、活、实”的涵义
  “趣”如药引,必须贯穿整节课,“趣”包括“文趣”和“理趣”,“两趣”体现于学习过程中,一方面指所学的知识有趣味,另一方面指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即教学过程,不仅体现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样,还要求教师备课处理教材时要灵活,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激活学生学习。另外,“活”还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活跃程度,务求使课堂教学做到变中有律,活跃灵动。“实”即教学效果,使课堂效果实在,课堂效果有效。
  二、理念引领,创建板块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应该关注语文知识、方法与技能而展开教学,再在此过程中对学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因此,学校根据“趣、活、实”的丰富涵义以及语文学科的特点,经过多次研讨,邀请了顺德区小学语文教研员、一线名师、学科专家等指导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构建了小学语文“趣、活、实”“语用”型阅读教学板块,按照“理解内容——品析语言——运用语言”的三大板块,遵循“认知——实践——迁移”的规律,引领每一位语文老师朝着“语用”而展开教学,引领学生在語文课堂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从而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三、研讨实践,优化教学
  1.关注核心素养,牢抓“语用”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指的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由此可见,语文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的知识与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审美情趣。基于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我们把语文教学的内容分为了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倡导教师们在讲授本体性教学内容,即语文知识、方法与技能时,要渗透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非本体性内容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强化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最终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全国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曾说:“语文教学中,一切淡化言语技能训练的主张都是错误的。”可见,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语文课离不开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
  以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为例,学校开展了“语用”型阅读教学研究:《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以“感受父母的爱”为主题,以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为单元目标。《慈母情深》这篇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等的描写,塑造了一位瘦弱、辛劳、慈爱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透露出朴素而浓烈的母子之情。因此,在研究“语用”型阅读教学中,引领教师们把教学重难点设计为:以理解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情深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崇敬之情为教学重点,以体会作者在表现慈母情深时所运用的方法为教学难点。尤其还关注,在《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中,文中的第16自然段在描写母亲神态、动作之外,还运用了倒装句的特殊写法。运用倒装句的特殊句式来表情达意的写法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应对课文中的特殊句式进行了研读,通过比较句子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倒装句的特殊效果,再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模仿文中的句式,用倒装句的特殊句式写一写“鼻子一酸”时的内心独白,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与文中的真情形成共鸣,使浓浓的慈母情洋溢课堂,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标”对不同年级的要求,结合课文的内在训练因素,深入解读文本内容,按照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所确定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
  2.深入“一课研究”,课题促教
  施茂枝老师在《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一书中说道:“语文学科姓语,它的最基本、最直接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母语,掌握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是要统一在语言文字上,把握了语言文字,其内在的人文因素就自然而然地凸显出来了。” 由此可见,语文课如果失去了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运用,那么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了。课堂是教师成长的主阵地,深入课堂研究可以引导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走向科研之路,对于课堂教学改革以及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课研究”不是形式主义,要做到实用主义。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过程里,学校采取了以下研究策略,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①钻研教材
  “一课研究”是围绕一节语文课的课前、课中、课后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研究。包括课前对教材文本的深入解读、对学生的学情分析研究、对教材的学习点与训练点的挖掘、对教学问题的创设等,课中对课堂观察点的记录分析以及课后反馈学习情况分析等,一切以学生为本,在立足于学生实际的基础上,从不同课型,不同角度,进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研究。   ②以研促教
  每学期,学校的语文科组通过开展“一课教研”的主题教研、“一师一优课”、“同课异构”“趣、活、实”“顺峰杯”课堂教学比赛、“诊断性课堂观察”、集体备课、“教师成长工作室汇报课”等系列活动,让教研活动日常化、系列化,以活动的开展汇聚教师们集体的智慧,以点带面,让研究更加深入,起到以研促教、辐射引领的作用,让语文课堂更加扎实高效,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
  ③课题促教
  “一课研究”立足于课题研究,引领教师关注在“一课研究”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把它作为是一个小课题来研究,以“一课研究”的方式,根据研究的内容进行研讨分析、查找资料、名师引领、讨论交流,深入课题研究,做到归纳总结,提炼分析,反思改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一课研究”成果。
  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校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停留在“教课文”的层面上,应该朝着语言文字运用方向,深入研究文本,根据每一节课的课型、语言、写法、结构等,挖掘语言文字训练点,实现“一课一练”、“一课一得”,将语言文字运用融合到教学当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明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为应试求成绩,而应该扎实语文基础。这样才能逐渐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富语文活动,激发兴趣
  ①寓教于乐,课内外双向互动
  学校通过开展课内外相结合的语文活动,如语文课堂中的“口语交际”、“习作”的教学,除了在课堂内引导学生学习之外,同时相对应地开展一些相关的课程延伸活动,如“我是小导游”、“辩论赛”、“语文知识对抗赛”、“课本剧”、“最美校园征文比赛”等,以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②搭建平台,语文素养速提升
  为了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快速提升,学校为学生们搭建了展示交流的平台。通过举行语文味十足的活动,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经典诵读、古诗素养展示,让学生们在比赛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除此以外,学校还开设了“朗诵社团”“文学社”“小主持人社团”,开设“红领巾广播站”的语言文字专题栏目,为学生搭建展示与学习的平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使语文之花开遍校园的每个角落。
  4.重视评价反馈,跟踪改善
  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中,学校重视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评价,分别从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定位、语言训练点的落实情况、课堂的实效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反馈,及时对课堂中出现的情况进行研讨,共商对策,共同提高。除此以外,学校还制定了教师课堂教学跟踪改善制度,要对教师的每一次课堂教学的问题进行记录,由科长以及各年级的备课组长跟蹤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并向其提出改进的意见,从而不断地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学校的发展,师生的成长与进步,这一切都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那么,语文课堂中的“语用”功能正是点燃语文教学的星星火种。在语文课堂教学的道路上,只要我们立足现状,关注语文核心素养,凸显“语用”核心,敢于改革创新,善于反思总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行,定能聚星星之火,照亮语文教学大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
  [3]杨贤燕.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知识窗·教师版,2018.
其他文献
【摘要】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将微课融入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发挥微课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更加直观。  【关键词】科学课堂;微课  微课是近几年在教育界兴起的一个“新生儿”,以短视频为主要载体,通过多媒体,围绕课程中的某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直观的教学活动。  现今世界,科学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彰显,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极为关键的部分,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学好语文阅读能够丰富小学生的视野,自幼获得语言学习中重要的语感,对于小学生信息收集和智力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途径。语文老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从笔者的语文教学经验出发,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几种途径,为语文老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摘要】本文用实例、实情、实践与实效去阐述小学生防性侵的教育策略。用儿童遭受性侵害的实例,有效地促进师生与家长们转变防性侵教育观念,主动参与开发防性侵教育主题,丰富防性侵教育内容,用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凝聚防性侵教育合力,不断提高孩子们防性侵的意识,同时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从内在的心灵与外在的行为等方面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防性侵能力。  【关健词】实例;防性侵教育;策略  当今社会,受地域、遗传、食
【摘要】21世纪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化的日益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课堂教学结构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本文从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出发,针对信息化时代下传统数学课堂的局限性,分析微课程作为一种新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高效课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微学习、微课程为标志的学习变革正成为一种新潮
【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表达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兴趣切入,立足课本,授之以渔,与学生分享交流、让学生持之以恒地养成阅读的习惯,为学生的自主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探究,从而积淀人文底蕴、彰显个性风采。  【关键词】授之以渔;自主阅读;快乐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
【摘要】针对小学生搭建多层次、多维度的德育教学体系时提升教学管理效率的重要内容之一,相对于小学学科教育而言,义务教育阶段德育工作往往渗透至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与学科教育具有同等重要性。近年来,在新课程标准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下,当前小学德育工作模式与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日益加剧,特别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的不足或者弊端日益显现,给推动德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因
【摘 要】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代表了学生对英语词汇、句式等多方面知识能力的理解、掌握程度。但目前初中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较弱,将倾听、口语、阅读、生活等多种元素整合到一起,可以有效培养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关键词】书面表达能力;初中英语;多元整合  将多种元素整合起来能够发挥每个元素的作用,实现目标的优化。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是一个长期连续需要讲求方法的过程。采取多元化整合的形式,以倾听他人演讲
刚踏入校园的小学生,对于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比较好奇的,当然对学科知识也是处于懵懂的状态。教师要以自身的表现,通过自身的行为规范,让小学生去了解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当下的教育理念主要是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提倡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团结有爱、互相协助的精神,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去做人,如何学会宽容,进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一、通过教学资源挖掘学生的自主意识能力  在小学五年级的上册有一节课程是
【摘要】当前,由于高考压力,很多高中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语文课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较低。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朗读教学,采用各种措施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语文学习重视程度较低,教师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本文通过对目前人教版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问题制
探究性学习是指以创新的形式完成对现有知识成果的接受性学习,它兼具了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部分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较多出现在高年级的一些演绎推理的学习上,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等。而在数学计算教学中,特别是在低中年级的数学计算学习中,探究性学习是比较少出现甚至是不会出现的。下面,笔者从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究性学习现状出发,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