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场地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任何建筑设计中都需要对场地进行规划,特别是建筑群体的规划。本文主要介绍了场地设计的基础概念和特点,以及设计的基本原则、条件,并结合居住建筑设计中的居住小区规划对场地设计中的要素进行探析,分析各组成部分的关系以及布置原则。
关键词:场地设计;居住建筑;规划
在进行一套完整的建筑设计时,场地设计往往是最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建筑的选址要符合建筑的性质,场地的布置要与周围环境协调,做到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也就是要根据建筑本身的规模、功能、性质来确定场地的位置、大小。
1场地设计总述
1.1场地设计的概念
场地设计的范围可以是一个单一建筑或者一定区域建筑群体建筑物的设计范围,也可以包括一个地区、城市甚至国家的范围。建筑场地设计一般是在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按照建设项目的功能要求,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在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要求下对场地的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工程管线、绿化、以及美化等设施的平面位置和竖向高程进行合理的安排,以使建设项目达到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节约用地、方便经营等目的。[1]
1.2场地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场地设计具有综合性,设计到多方面的内容。既要满足国家相关法规政策,也要延续社会文化脉络,并且兼具经济、实用、美观的特点。对于不同建设项目的场地设计在性质、细节方面虽存在着差异,但是作为一个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指导性设计方针,在实际设计中都应该满足基本的设计原则。一、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对场地用地兼容性进行分析,依照地方相关规范对场地进行各种退线处理以及对建筑形体色彩、间距、朝向的统筹设计。二、满足生产、生活、使用功能的需要。三、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场地内的交通组织应做到简短流畅,减少不同人群流线以及车行流线的交叉混合,尤其是在城市场地规划中,道路系统作为城市的骨架,流畅的交通决定了城市运行的效率。四、妥善处理新老建筑之间的关系,与周围环境协调。五、合理预留发展用地。当场地内原有的建筑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适当预留的用地对于原有建筑的扩建十分有利,便于对土地的管理,也减少了项目的投资。
2居住区规划场地设计
在居住区设计中,场地设计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居住区作为人们长期居住生活的场所,除了具备完善的服务系统,基本生活物质条件之外,还应该具备精神境界的高品位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精神方面的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物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居住区的发展,但也带来了巨大的用地压力,居住区规划的形式往往要考虑很多社会因素,节约土地、能源材料,实现可持续发展。
3居住区总平面规划布局
3.1居住区总平面规划布局基本要求
居住区规划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风貌等地方特点和区位环境。[2]规划布局要顺应地形地貌,有效的利用场地及场地周围的自然环境,现有公共服务设施等。小区在进行功能规划时,还需设置必要配套建设,为居住者提供便利,也可以适当考虑商业功能,为商品化经营创造条件。在布置设计住宅时要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消防和管理等多方面要求,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適、优美的居住环境。在规划设计中,还应该考虑无障碍设施,为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生活条件。
3.2居住区规划布局布局基本内容
居住区规划设计力求为人们打造一个安全、卫生、方便、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需妥善考虑安全防卫、物业管理、交通安全、社会秩序、邻里关系等,各配套设施完善,具备一定的防灾抗灾能力,提供充足的社区活动交往空间,促进人们相互交流。同时要注重景观环境的设计,场地绿地率不低于该地区设计规范,只有足够的绿化才能为居住者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而且景观形式要与建筑形式相协调并具有特色,在空间层次上赋予变化,色彩的搭配上和谐统一,进一步甚至可以考虑其文化内涵。
3.3、居住区规划布局基本形式
小居住区组织结构主要有: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区——居住组团。结构规模大小的决定因素以人口规模、配套设施和行政管理为主,不同人口规模的居住区应配套有相应规模大小的公建配套设施和行政管理机构。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则多种多样,不同的设计手法创造各具特色的布局形式。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实态概括有以下几种主要布局形式:
一、片状式布局。住宅在形态上多以板式住宅为主,其朝向、尺度比较相似,并且是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建筑群体不分主次,以小区道路划分成片成块的布置。片状式布局在北方地区采用比较多,因为北方建筑对日照的要求较高,限制了建筑的形式和布局。
二、轴线式布局。空间轴线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到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2]
三、向心式布局。将一定的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布置,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
四、围合式布局。将住宅建筑沿着场地外围布置,形成内庭院、广场等次要的空间,在将这些空间共同围绕一个主要的空间布置。
4居住区绿化布局
生态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当代建筑发展的趋势。提高城市绿地率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保护,也是在为人们自己谋求益处。公共绿地为居民提供了各种休憩、健身、交往等各种活动场地,合理巧妙的设计绿环景观还能为建筑增添色彩,美化提高居住环境。此外,绿地还具有防灾避难的效果。
绿地的基本布局形式有规则式、自由式或者两者结合布置。规则式布局主要是从西方现代主义发展而来的,整体比较严整,一般运用几何图形布置绿化,有明显的轴线,沿着轴线组织景观。道路多采用直线或几何线形,草坪树篱也大多是几何图案,中心景观常见的有大型的广场、喷泉、雕塑等。中国传统园林都是以自然山水元素自由布局,现代绿地自由式很多也借鉴了园林的手法。
5结语
在我国建筑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建筑师应该承担起城市建设的责任,在严谨的规范、先进的科学技术前提下进行创新,协调好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规划好实用、美观、经济合理的场地布局。
参考文献:
[1]雷明,雷丽华主编.场地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朱家瑾.居住区规划设计[D].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关键词:场地设计;居住建筑;规划
在进行一套完整的建筑设计时,场地设计往往是最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建筑的选址要符合建筑的性质,场地的布置要与周围环境协调,做到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也就是要根据建筑本身的规模、功能、性质来确定场地的位置、大小。
1场地设计总述
1.1场地设计的概念
场地设计的范围可以是一个单一建筑或者一定区域建筑群体建筑物的设计范围,也可以包括一个地区、城市甚至国家的范围。建筑场地设计一般是在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按照建设项目的功能要求,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在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要求下对场地的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工程管线、绿化、以及美化等设施的平面位置和竖向高程进行合理的安排,以使建设项目达到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节约用地、方便经营等目的。[1]
1.2场地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场地设计具有综合性,设计到多方面的内容。既要满足国家相关法规政策,也要延续社会文化脉络,并且兼具经济、实用、美观的特点。对于不同建设项目的场地设计在性质、细节方面虽存在着差异,但是作为一个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指导性设计方针,在实际设计中都应该满足基本的设计原则。一、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对场地用地兼容性进行分析,依照地方相关规范对场地进行各种退线处理以及对建筑形体色彩、间距、朝向的统筹设计。二、满足生产、生活、使用功能的需要。三、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场地内的交通组织应做到简短流畅,减少不同人群流线以及车行流线的交叉混合,尤其是在城市场地规划中,道路系统作为城市的骨架,流畅的交通决定了城市运行的效率。四、妥善处理新老建筑之间的关系,与周围环境协调。五、合理预留发展用地。当场地内原有的建筑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适当预留的用地对于原有建筑的扩建十分有利,便于对土地的管理,也减少了项目的投资。
2居住区规划场地设计
在居住区设计中,场地设计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居住区作为人们长期居住生活的场所,除了具备完善的服务系统,基本生活物质条件之外,还应该具备精神境界的高品位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精神方面的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物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居住区的发展,但也带来了巨大的用地压力,居住区规划的形式往往要考虑很多社会因素,节约土地、能源材料,实现可持续发展。
3居住区总平面规划布局
3.1居住区总平面规划布局基本要求
居住区规划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风貌等地方特点和区位环境。[2]规划布局要顺应地形地貌,有效的利用场地及场地周围的自然环境,现有公共服务设施等。小区在进行功能规划时,还需设置必要配套建设,为居住者提供便利,也可以适当考虑商业功能,为商品化经营创造条件。在布置设计住宅时要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消防和管理等多方面要求,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適、优美的居住环境。在规划设计中,还应该考虑无障碍设施,为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生活条件。
3.2居住区规划布局布局基本内容
居住区规划设计力求为人们打造一个安全、卫生、方便、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需妥善考虑安全防卫、物业管理、交通安全、社会秩序、邻里关系等,各配套设施完善,具备一定的防灾抗灾能力,提供充足的社区活动交往空间,促进人们相互交流。同时要注重景观环境的设计,场地绿地率不低于该地区设计规范,只有足够的绿化才能为居住者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而且景观形式要与建筑形式相协调并具有特色,在空间层次上赋予变化,色彩的搭配上和谐统一,进一步甚至可以考虑其文化内涵。
3.3、居住区规划布局基本形式
小居住区组织结构主要有: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区——居住组团。结构规模大小的决定因素以人口规模、配套设施和行政管理为主,不同人口规模的居住区应配套有相应规模大小的公建配套设施和行政管理机构。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则多种多样,不同的设计手法创造各具特色的布局形式。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实态概括有以下几种主要布局形式:
一、片状式布局。住宅在形态上多以板式住宅为主,其朝向、尺度比较相似,并且是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建筑群体不分主次,以小区道路划分成片成块的布置。片状式布局在北方地区采用比较多,因为北方建筑对日照的要求较高,限制了建筑的形式和布局。
二、轴线式布局。空间轴线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到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2]
三、向心式布局。将一定的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布置,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
四、围合式布局。将住宅建筑沿着场地外围布置,形成内庭院、广场等次要的空间,在将这些空间共同围绕一个主要的空间布置。
4居住区绿化布局
生态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当代建筑发展的趋势。提高城市绿地率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保护,也是在为人们自己谋求益处。公共绿地为居民提供了各种休憩、健身、交往等各种活动场地,合理巧妙的设计绿环景观还能为建筑增添色彩,美化提高居住环境。此外,绿地还具有防灾避难的效果。
绿地的基本布局形式有规则式、自由式或者两者结合布置。规则式布局主要是从西方现代主义发展而来的,整体比较严整,一般运用几何图形布置绿化,有明显的轴线,沿着轴线组织景观。道路多采用直线或几何线形,草坪树篱也大多是几何图案,中心景观常见的有大型的广场、喷泉、雕塑等。中国传统园林都是以自然山水元素自由布局,现代绿地自由式很多也借鉴了园林的手法。
5结语
在我国建筑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建筑师应该承担起城市建设的责任,在严谨的规范、先进的科学技术前提下进行创新,协调好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规划好实用、美观、经济合理的场地布局。
参考文献:
[1]雷明,雷丽华主编.场地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朱家瑾.居住区规划设计[D].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