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于一身,并赋予教学信息传播以交互功能,大大增加了信息的传播量,使学习更加轻松愉快,深得师生们的欢迎,在教育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形势的发展使得课堂中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开发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在对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开发实践中认识到,一个好的教学课件,必定要运用现代教育策略来设计开发。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学方法既有客观规律可循,又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因此,教学课件的设计,必须围绕着教学来进行。精选适合制作课件的教学(教材)内容,就成为首要任务。根据课堂教学准备策略的“目标——手段详细计划”模式,选取教材(或教学)中知识的重点、难点作为主要内容,兼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面的拓展,这样设计开发出来的课件,有利于课堂上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和教学步骤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选取了高一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这一节,根据本节的目标和重点: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和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的方法,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归纳的能力。进行教学课件的设计开发,并在教学上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确定了课件的制作内容之后,如何选择和应用各种媒体素材,组织编排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则是课件设计开发的关键所在。化学不仅仅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对于很多中学生来说,它所涉及的微观领域既看不到又摸不着,它所研究的许多理论既抽象又难懂,单凭教师的语言和文字表述很难在学生大脑中留下深刻的表像,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往往从直观开始,首先充分感受事物,在感受事物的同时还要能动地作用于事物,把握事物所蕴含的本质。现代教学策略也告诉我们,运用“声像呈示”方式是“教师运用视觉和听觉媒体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学习知识的行为。”这种方式能“使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得到延伸,使原来难以感觉到,甚至不可能感觉到的事物、现象、事件直观、形象地再现,扩展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视觉广度和深度。”它还可以“改变知识和技能抽象、概括的层次,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据此,我们设计课件时,主要选择和应用声像视频媒体素材,并辅以适当的文字表述。认知理论认为:人类接受信息主要是通过视、听等五种感官进行的。而这五种感官感知信息的比例是,视觉占83%、听觉占11%,两者之和达到94%;同时,对人类记忆的研究也表明,视、听觉并用时记忆的效果最佳。因此,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可以通过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使之对信息的接受和处理建立在大脑皮层功能相互协同作用的基础上,产生多元效应,充分发挥学生右脑半球的优势,启发形象思维,发掘出学习的潜力。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这个课件中,针对本节是研究原子的微观运动和变化规律的特点,我们设计制作了五组相关的动画,利用模拟仿真、生动有趣的动画素材,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动态化,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使原来教学上的难点得以突破,充分体现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优势所在。
一个教学课件的优劣,除了要注意上述两点,即目标内容和媒体素材的选择外,其包含的知识是否足够丰富,各部分模块(知识内容)的跳转是否灵活自由,使用者在调用时是否简单易行,能否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去组合出不同的呈现顺序等,都是课件设计和开发中所需考虑的问题。课堂辅助教学行为策略认为,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课堂交流的实现,是课堂教学取得较高成效的保证。因此,我们在课件设计时十分注意采用情景创设,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猎奇心理等多种方式引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给课件加入丰富的知识内容,除要阐明的化学原理规律外,还提供大量的与化学知识相关的素材内容,如化学发展史、环保、国情、安全、化工生产等知识,有利于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德育),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运用现代课堂教学策略,在现代认识学习理论指导下,设计开发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课件,极大地帮助了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既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处理数据和信息“容量大、快速、准确”三大优势,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体现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使化学教学发生根本的变化和质的飞跃。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心理产生正面的效应,这些优点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电子课件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切忌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机位置,单纯地操纵课件,应携带随身麦克风、电子教鞭,适当走动,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调动课堂气氛。任何时候,人的要素都是第一位的,应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学方法既有客观规律可循,又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因此,教学课件的设计,必须围绕着教学来进行。精选适合制作课件的教学(教材)内容,就成为首要任务。根据课堂教学准备策略的“目标——手段详细计划”模式,选取教材(或教学)中知识的重点、难点作为主要内容,兼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面的拓展,这样设计开发出来的课件,有利于课堂上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和教学步骤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选取了高一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这一节,根据本节的目标和重点: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和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的方法,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归纳的能力。进行教学课件的设计开发,并在教学上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确定了课件的制作内容之后,如何选择和应用各种媒体素材,组织编排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则是课件设计开发的关键所在。化学不仅仅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对于很多中学生来说,它所涉及的微观领域既看不到又摸不着,它所研究的许多理论既抽象又难懂,单凭教师的语言和文字表述很难在学生大脑中留下深刻的表像,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往往从直观开始,首先充分感受事物,在感受事物的同时还要能动地作用于事物,把握事物所蕴含的本质。现代教学策略也告诉我们,运用“声像呈示”方式是“教师运用视觉和听觉媒体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学习知识的行为。”这种方式能“使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得到延伸,使原来难以感觉到,甚至不可能感觉到的事物、现象、事件直观、形象地再现,扩展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视觉广度和深度。”它还可以“改变知识和技能抽象、概括的层次,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据此,我们设计课件时,主要选择和应用声像视频媒体素材,并辅以适当的文字表述。认知理论认为:人类接受信息主要是通过视、听等五种感官进行的。而这五种感官感知信息的比例是,视觉占83%、听觉占11%,两者之和达到94%;同时,对人类记忆的研究也表明,视、听觉并用时记忆的效果最佳。因此,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可以通过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使之对信息的接受和处理建立在大脑皮层功能相互协同作用的基础上,产生多元效应,充分发挥学生右脑半球的优势,启发形象思维,发掘出学习的潜力。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这个课件中,针对本节是研究原子的微观运动和变化规律的特点,我们设计制作了五组相关的动画,利用模拟仿真、生动有趣的动画素材,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动态化,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使原来教学上的难点得以突破,充分体现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优势所在。
一个教学课件的优劣,除了要注意上述两点,即目标内容和媒体素材的选择外,其包含的知识是否足够丰富,各部分模块(知识内容)的跳转是否灵活自由,使用者在调用时是否简单易行,能否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去组合出不同的呈现顺序等,都是课件设计和开发中所需考虑的问题。课堂辅助教学行为策略认为,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课堂交流的实现,是课堂教学取得较高成效的保证。因此,我们在课件设计时十分注意采用情景创设,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猎奇心理等多种方式引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给课件加入丰富的知识内容,除要阐明的化学原理规律外,还提供大量的与化学知识相关的素材内容,如化学发展史、环保、国情、安全、化工生产等知识,有利于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德育),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运用现代课堂教学策略,在现代认识学习理论指导下,设计开发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课件,极大地帮助了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既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处理数据和信息“容量大、快速、准确”三大优势,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体现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使化学教学发生根本的变化和质的飞跃。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心理产生正面的效应,这些优点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电子课件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切忌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机位置,单纯地操纵课件,应携带随身麦克风、电子教鞭,适当走动,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调动课堂气氛。任何时候,人的要素都是第一位的,应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