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德国历史中长期的小国割据状态导致“市民阶层”出现较晚,发展迟缓。在这种历史环境中德国“市民”阶层形成了多重性和矛盾性的特点。
关键词:德国;近代;市民阶层;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K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048-02
在欧洲近代历史中,市民阶层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阶层,同样在近代德国历史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市民的身影,无论是在启蒙时期带来理性光芒的市民,还是在18、19世纪时积极争取民族统一的市民,抑或是二战期间成为希特勒忠实追随者的市民。①市民阶层始终是德国的一股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其从产生以来就生存在复杂艰苦的环境中,最终形成了性格方面的多重性和矛盾性,这也构成了整个德意志民族的特点。
德语中市民这个词为Bürger,它有两种意义,一种是法律概念上的国家公民,一种为城市居民。第一种意义是今天这个词的普遍的意义,第二种意义是属于一个历史概念,因为市民这个阶层是指封建生产关系中不同于农民、贵族和教会的有一定财产的城市居民。随着19世纪以来德国的现代化发展,封建社会的因素逐渐被逐出历史舞台,市民阶层也就渐渐的不再被提及,但是它构成了现代社会中的最广泛的公民基础。所以分析市民阶层的历史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市民性格的特征对理解今天的德国社会和德意志民族的性格有很重要的意义。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市民阶级同资产阶级两个概念的关系,市民阶层是相对于封建关系中的贵族和教会而言的,而资产阶级是相对于无产阶级来说的,市民阶层可以说是资产阶级在封建生产关系中的萌芽或者前身,由于在德国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到了19世纪后期逐步的占了统治地位,而且是在同封建生产关系的妥协和斗争中发展的,所以市民阶层这个概念可以用到19世纪。②
一、迟缓的产生
根据市民的定义可以看出市民阶级的产生是依赖于封建生产关系的,由于历史上的复杂的地域和民族关系,在德国③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德国人没有经历奴隶制阶段,于11、12世纪直接开始了封建化进程,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它的封建化要慢几个世纪,这时德国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远远落后于其它欧洲国家。波尔纳④曾说过“有些人以我们德意志人——而且只有我们——从来没有被罗马人征服而自豪。对于热爱德意志祖国的人来说,倒是应该为这个事实悲叹,因为这正是我们远远落后于许多欧洲民族的原因。”⑤当时建立起来的萨克森王朝是一个封建的德意志国家,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是封建领地制经济。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这就产生了德国最初的市民阶层,它们当时只能依附于封建地主生活,同时还受到教会的税收剥削,实力微薄,发展缓慢。
二、艰难的发展
到13、14世纪在德国兴起了大量的城市,城市的主要市民就是手工业者,同一行业的手工业者成立了维护本行利益的“行会”。它在当时市民反抗封建贵族积极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权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短暂的自由多是靠给封建贵族支付大量的金钱得来的,因为此时的德意志皇权(施陶芬王朝之后)已经衰落了,德意志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状态。同时市民阶层还是会继续受到教会的盘剥,但是跟前一阶段相比发展空间总算有所扩大,商品经济发展也较快,市民阶层迅速壮大起来。尤其是到了15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出现了两大贸易区,即地中海贸易区和波罗地海贸易区,德国因为地理上的中心位置成为了国际贸易的必经之地,这种有利的地理条件,促进了德意志城市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当然也一定程度地触动了封建的自然经济。这段时期可以说是市民阶层发展的黄金阶段,随着经济实力的壮大,市民阶层越来越有信心同贵族阶层进行抗争,争取更多城市自由,同时他们也严重不满于封建教会的经济盘剥。这就导致了16世纪的宗教改革。
“15、16世纪在欧洲范围内出现的宗教改革,不是一个纯粹的宗教事件,而是以往历史发展的结果,是随着经济的变化必然发生的改变现存封建关系的反封建运动和民族运动的表现。”⑥直接说来就是包括市民阶层(当时还不能称之为资产阶级)在内的广大民众的反封建和民族运动,因为一方面教会可以说是当时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同时还通过宗教活动到处盘剥新兴市民阶层和农民,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要求统一市场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在同英国、荷兰等有强大国家做后盾的商人的竞争中,德国市民阶层认识到了统一民族和政权的重要性。然而他们并不赞成革命的方式,所以在17世纪的30年宗教战争中他们表现的很被动,一方面他们赞成宗教改革,新教在城市广为流传,另一方面,他们反对农民战争,在革命中只是被动的随风倒。30年战争使得市民阶层百年来积蓄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的创伤,很多城市成为废墟,很多市民颠沛流离,布莱希特的戏剧《大胆妈妈》中主人公的遭遇就是30年战争中的一个小市民的模板。
18世纪欧洲兴起了一个普遍性的思想活动,即启蒙运动,它的主要任务是使人摆脱中世纪神学和宗教教条的羁绊,教育人要应用自己的理智来思考,带有明显的反封建反宗教色彩,但是由于欧洲各国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参差,各民族的启蒙都带有各自的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文化上的民族统一运动,启蒙思想的接受阶层主要就是市民阶层,当时的市民在政治上没有任何权利,只能通过文化活动来表达自身的愿望,甚至企图通过“道德”规范来建立“理想之国”。如高特舍德就致力于建立德国的民族文学,其他思想家也是更多的对德国的落后和分裂表示不满和关注,而没有达到英法启蒙的高度,这也是由德国市民阶层的孱弱现状决定的。
受整个欧洲的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德意志的几个重要邦国开始了开明君主专制的改革,其中普鲁士的改革最为关键,因为通过改革普鲁士的实力明显增强,为以后统一德国打下了基础。同时改革也在不同程度上触动或者变革了旧的生产方式,通过农业立法、工业立法、商业立法和税收立法等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这种改革中德国市民阶层逐步向近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过渡,因为这种开明改革属于资本主义的变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市民阶级在这个资本主义的变革中所起的只是附属作用,因为改革是通过封建皇权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的,市民阶层几乎没有参与,但是改革采取的发展工业、促进商业的措施一方面促进了市民阶层中的少部分向更高级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该阶层的消亡,因为市民阶层多是中小手工业者和独立职业者,18世纪以来工业革命后开始了大机器生产的时代,经济实力雄厚的市民阶层在国家的扶持下积极采用机器生产,从而成为了举足轻重的工业资产阶级,或者成为了依附于工业资产积极的独立职业者,然而对于那些小手工业者来说,机器的使用则意味着他们的生产方式被赶出了世界的舞台,相应的市民阶级也走到了尽头。黑贝尔的市民悲剧《玛利亚·玛格达莲》反映的正是这个时期德国小市民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困境和走投无路的状态。
随着普鲁士王国在1871年建立起来统一的德国,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在全德得到普及,这时市民阶级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环境,市民这个词也就更多的用来指代国家公民了。后来人们在分析纳粹上台时,经常会提到小市民的作用,这里的小市民其实是指公民中的教育较低的前市民阶层。
三、市民阶层特点分析
从上面的德国市民的产生到发展,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德国的市民甚至到后来的资产阶级从来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或者政治实体,虽然它们的产生代表着一定的先进生产力或者萌芽,它们要求自由,要求统一。从这点来看市民阶层确实代表着进步的力量。可是它们始终没有在德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这当然是由德国四分五裂的国情决定的:从它们滞后地产生开始它们就开始了在各种封建势力中充满妥协地生存。首先是在封建贵族和教会的夹缝中缓慢成长,通过艰苦的抗争获取城市自由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却受到了宗教战争的严重打击;其次,启蒙后它们中的一部分通过由王国采取的改革得到了发展,但是它们也还是依赖于皇权和容克阶级的。所以妥协就构成了市民阶层除了代表一定进步力量之外的第二个特点。同样因为德国的分裂状态,市民阶层的发展也是分散的,分散在各个大的城市中,没有形成团结的一个整体阶层,分散是它的第三个特点。
以上是市民阶层的总的特点,其实,市民阶层内部也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市民,如启蒙时期的一些思想家,他们更能代表早期的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要求。一种就是所谓的小市民,主要来自手工业者,它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他们又往往保守勤俭,恪守旧有道德生活,所以在新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他们的作用是微薄的甚至反动的。
这就是近代德国的市民阶层,他们要求自由、要求进步,却又没有独立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只能妥协于旧有势力;他们支持宗教改革,却反对农民战争采取暴力推翻教会势力;他们支持民族统一,却又相互不能团结,只是局限在各自的单个城市中。复杂的生存环境使得德国的市民阶层成为了一个矛盾的复杂的阶层。尼采说过:“如果一个德意志人大胆声称‘在我的心中啊,盘踞着两种精神’那将是对真实情况的一种错误猜测。或者更确切的说,他远没有把精神的真正数目说够。”⑦德国的市民阶层是这种说法的很好的例子。
——————————
注 释:
①这里的市民是指带有小市民特点的公民,多是社会下层受教育程度低的公民。
②Meyers Enzyklop?disches Lexikon in 25 B?nden, Band 5, Bibliographisches Institut AG, Mannheim 1972.
③这里的德国的意义并非政治实体的德国,而是地域和民族上的德国,下同。
④德国19世纪著名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
⑤⑥⑦丁建弘.德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26, 47,3.
参考文献:
〔1〕费希特.对德意志民族演讲录.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2〕路德维希.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东方出版社,2006.
〔3〕韦伯.经济与社会.北京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姜黎梅)
关键词:德国;近代;市民阶层;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K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048-02
在欧洲近代历史中,市民阶层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阶层,同样在近代德国历史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市民的身影,无论是在启蒙时期带来理性光芒的市民,还是在18、19世纪时积极争取民族统一的市民,抑或是二战期间成为希特勒忠实追随者的市民。①市民阶层始终是德国的一股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其从产生以来就生存在复杂艰苦的环境中,最终形成了性格方面的多重性和矛盾性,这也构成了整个德意志民族的特点。
德语中市民这个词为Bürger,它有两种意义,一种是法律概念上的国家公民,一种为城市居民。第一种意义是今天这个词的普遍的意义,第二种意义是属于一个历史概念,因为市民这个阶层是指封建生产关系中不同于农民、贵族和教会的有一定财产的城市居民。随着19世纪以来德国的现代化发展,封建社会的因素逐渐被逐出历史舞台,市民阶层也就渐渐的不再被提及,但是它构成了现代社会中的最广泛的公民基础。所以分析市民阶层的历史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市民性格的特征对理解今天的德国社会和德意志民族的性格有很重要的意义。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市民阶级同资产阶级两个概念的关系,市民阶层是相对于封建关系中的贵族和教会而言的,而资产阶级是相对于无产阶级来说的,市民阶层可以说是资产阶级在封建生产关系中的萌芽或者前身,由于在德国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到了19世纪后期逐步的占了统治地位,而且是在同封建生产关系的妥协和斗争中发展的,所以市民阶层这个概念可以用到19世纪。②
一、迟缓的产生
根据市民的定义可以看出市民阶级的产生是依赖于封建生产关系的,由于历史上的复杂的地域和民族关系,在德国③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德国人没有经历奴隶制阶段,于11、12世纪直接开始了封建化进程,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它的封建化要慢几个世纪,这时德国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远远落后于其它欧洲国家。波尔纳④曾说过“有些人以我们德意志人——而且只有我们——从来没有被罗马人征服而自豪。对于热爱德意志祖国的人来说,倒是应该为这个事实悲叹,因为这正是我们远远落后于许多欧洲民族的原因。”⑤当时建立起来的萨克森王朝是一个封建的德意志国家,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是封建领地制经济。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这就产生了德国最初的市民阶层,它们当时只能依附于封建地主生活,同时还受到教会的税收剥削,实力微薄,发展缓慢。
二、艰难的发展
到13、14世纪在德国兴起了大量的城市,城市的主要市民就是手工业者,同一行业的手工业者成立了维护本行利益的“行会”。它在当时市民反抗封建贵族积极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权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短暂的自由多是靠给封建贵族支付大量的金钱得来的,因为此时的德意志皇权(施陶芬王朝之后)已经衰落了,德意志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状态。同时市民阶层还是会继续受到教会的盘剥,但是跟前一阶段相比发展空间总算有所扩大,商品经济发展也较快,市民阶层迅速壮大起来。尤其是到了15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出现了两大贸易区,即地中海贸易区和波罗地海贸易区,德国因为地理上的中心位置成为了国际贸易的必经之地,这种有利的地理条件,促进了德意志城市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当然也一定程度地触动了封建的自然经济。这段时期可以说是市民阶层发展的黄金阶段,随着经济实力的壮大,市民阶层越来越有信心同贵族阶层进行抗争,争取更多城市自由,同时他们也严重不满于封建教会的经济盘剥。这就导致了16世纪的宗教改革。
“15、16世纪在欧洲范围内出现的宗教改革,不是一个纯粹的宗教事件,而是以往历史发展的结果,是随着经济的变化必然发生的改变现存封建关系的反封建运动和民族运动的表现。”⑥直接说来就是包括市民阶层(当时还不能称之为资产阶级)在内的广大民众的反封建和民族运动,因为一方面教会可以说是当时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同时还通过宗教活动到处盘剥新兴市民阶层和农民,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要求统一市场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在同英国、荷兰等有强大国家做后盾的商人的竞争中,德国市民阶层认识到了统一民族和政权的重要性。然而他们并不赞成革命的方式,所以在17世纪的30年宗教战争中他们表现的很被动,一方面他们赞成宗教改革,新教在城市广为流传,另一方面,他们反对农民战争,在革命中只是被动的随风倒。30年战争使得市民阶层百年来积蓄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的创伤,很多城市成为废墟,很多市民颠沛流离,布莱希特的戏剧《大胆妈妈》中主人公的遭遇就是30年战争中的一个小市民的模板。
18世纪欧洲兴起了一个普遍性的思想活动,即启蒙运动,它的主要任务是使人摆脱中世纪神学和宗教教条的羁绊,教育人要应用自己的理智来思考,带有明显的反封建反宗教色彩,但是由于欧洲各国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参差,各民族的启蒙都带有各自的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文化上的民族统一运动,启蒙思想的接受阶层主要就是市民阶层,当时的市民在政治上没有任何权利,只能通过文化活动来表达自身的愿望,甚至企图通过“道德”规范来建立“理想之国”。如高特舍德就致力于建立德国的民族文学,其他思想家也是更多的对德国的落后和分裂表示不满和关注,而没有达到英法启蒙的高度,这也是由德国市民阶层的孱弱现状决定的。
受整个欧洲的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德意志的几个重要邦国开始了开明君主专制的改革,其中普鲁士的改革最为关键,因为通过改革普鲁士的实力明显增强,为以后统一德国打下了基础。同时改革也在不同程度上触动或者变革了旧的生产方式,通过农业立法、工业立法、商业立法和税收立法等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这种改革中德国市民阶层逐步向近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过渡,因为这种开明改革属于资本主义的变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市民阶级在这个资本主义的变革中所起的只是附属作用,因为改革是通过封建皇权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的,市民阶层几乎没有参与,但是改革采取的发展工业、促进商业的措施一方面促进了市民阶层中的少部分向更高级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该阶层的消亡,因为市民阶层多是中小手工业者和独立职业者,18世纪以来工业革命后开始了大机器生产的时代,经济实力雄厚的市民阶层在国家的扶持下积极采用机器生产,从而成为了举足轻重的工业资产阶级,或者成为了依附于工业资产积极的独立职业者,然而对于那些小手工业者来说,机器的使用则意味着他们的生产方式被赶出了世界的舞台,相应的市民阶级也走到了尽头。黑贝尔的市民悲剧《玛利亚·玛格达莲》反映的正是这个时期德国小市民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困境和走投无路的状态。
随着普鲁士王国在1871年建立起来统一的德国,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在全德得到普及,这时市民阶级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环境,市民这个词也就更多的用来指代国家公民了。后来人们在分析纳粹上台时,经常会提到小市民的作用,这里的小市民其实是指公民中的教育较低的前市民阶层。
三、市民阶层特点分析
从上面的德国市民的产生到发展,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德国的市民甚至到后来的资产阶级从来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或者政治实体,虽然它们的产生代表着一定的先进生产力或者萌芽,它们要求自由,要求统一。从这点来看市民阶层确实代表着进步的力量。可是它们始终没有在德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这当然是由德国四分五裂的国情决定的:从它们滞后地产生开始它们就开始了在各种封建势力中充满妥协地生存。首先是在封建贵族和教会的夹缝中缓慢成长,通过艰苦的抗争获取城市自由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却受到了宗教战争的严重打击;其次,启蒙后它们中的一部分通过由王国采取的改革得到了发展,但是它们也还是依赖于皇权和容克阶级的。所以妥协就构成了市民阶层除了代表一定进步力量之外的第二个特点。同样因为德国的分裂状态,市民阶层的发展也是分散的,分散在各个大的城市中,没有形成团结的一个整体阶层,分散是它的第三个特点。
以上是市民阶层的总的特点,其实,市民阶层内部也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市民,如启蒙时期的一些思想家,他们更能代表早期的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要求。一种就是所谓的小市民,主要来自手工业者,它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他们又往往保守勤俭,恪守旧有道德生活,所以在新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他们的作用是微薄的甚至反动的。
这就是近代德国的市民阶层,他们要求自由、要求进步,却又没有独立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只能妥协于旧有势力;他们支持宗教改革,却反对农民战争采取暴力推翻教会势力;他们支持民族统一,却又相互不能团结,只是局限在各自的单个城市中。复杂的生存环境使得德国的市民阶层成为了一个矛盾的复杂的阶层。尼采说过:“如果一个德意志人大胆声称‘在我的心中啊,盘踞着两种精神’那将是对真实情况的一种错误猜测。或者更确切的说,他远没有把精神的真正数目说够。”⑦德国的市民阶层是这种说法的很好的例子。
——————————
注 释:
①这里的市民是指带有小市民特点的公民,多是社会下层受教育程度低的公民。
②Meyers Enzyklop?disches Lexikon in 25 B?nden, Band 5, Bibliographisches Institut AG, Mannheim 1972.
③这里的德国的意义并非政治实体的德国,而是地域和民族上的德国,下同。
④德国19世纪著名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
⑤⑥⑦丁建弘.德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26, 47,3.
参考文献:
〔1〕费希特.对德意志民族演讲录.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2〕路德维希.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东方出版社,2006.
〔3〕韦伯.经济与社会.北京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