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现代家庭的“太阳”,是每位父母生命的延续和生活的寄托。未成年时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和影响、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黄金阶段”和“关键时期”。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接受的教育质量如何,其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
关键词:中华民族 职业道德 未成年人 逆反心理 思想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放在了重要战略地位。当前,学习宣传贯彻该《意见》,从而有效的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全社会每个单位和个人,尤其是每所学校、每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学校所具有的特定性质和职能,应发挥主导作用。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的教师,通过学习和思考,对之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创良好环境----“重视养成教育”
有人说,学生在校学习最需要的是感受一种文化氛围。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如果长期置身于一定的环境与氛围中,便会形成共同的风格和气质。学校是育人的专门场所,因此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具有育人功能,要让“学校的墙壁都会说话”。
在我管理的班级,学生一入学,我先带领孩子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行为规则,教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个中学生了。然后根据学校一贯主张的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各方面严格要求,比如:在时间观念、卫生习惯、穿着打扮、言谈举止、仪容仪表和助人等方面加强规范教育和管理,及时跟踪评判,修剪旁支斜翊,使得孩子在世界观形成过程中打好基础,为将来的人生铸造坚实基础。
第一,在时间上,要求早晨六点起床后半个小时之后必须离开宿舍到伙房吃饭,否则算作违纪计入量化档案,这样,保证孩子们吃上早饭,利于上午的学习,减少花零钱的机会,并且帮助孩子们形成良好习惯。
第二,在卫生方面,要求负责卫生的班干部,安排好室内外及卫生区的值日人员名单,并且安排好各自的卫生负责地点,让大家各司其职,要求任何时间都无垃圾、杂物和尘土。老师或者班干部随时检查,出现问题接受三天的“惩罚”,即谁不负责就叫谁比其他同学多做三天的值日。其中若在出现问题就延长到一周。这样座椅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责任心的习惯。经常告诫孩子们要“以责人之心责己”。
第三,关于穿着打扮和仪容仪表方面,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只穿学生服,不创奇装异服,不留长指甲,不佩戴首饰和挂带任何的饰物,不染发不烫发。这样使学生不分心,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处理好自己每天的生活。
第四,在言谈举止上,不许说脏话,多使用文明用语。多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向品学兼优的学生学习。
我国有位教育家提出“泡菜水理论”,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泡出来的萝卜和白菜的味道。实际上,学校的全部工作都是在研制这样的“泡菜水”,去营造一种读书、学习、求真、向善的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悟、理解、思考,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把正确的做人做事之道渗透到灵魂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这个道理。
二、教师以身作则---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每当向别人介绍自己是老师的时候,人家都会说“老师好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受人尊敬的行业!”教师既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就应该起着至关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学生往往把教师当作最直接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字迹。可以说,一个班级的班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班主任人格的放大。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行为示范、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按照这个逻辑,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首先就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在我管理的班级一进校园就启示学生共同建设一个和谐团结友爱的班级。同学之间互相尊敬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同时,要求学生不许做的我坚持不做。比如:佩带首饰、染发烫发、美化指甲、一切的言谈举止都规范化,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爱心关注学生,用文明的语言教育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从不对孩子进行挖苦讽刺,象“园丁”般关爱“祖国的花朵”,去启迪智慧、教书育人,从而促进“花儿”茁壮成长。
三、以身作则———做好小主人
无数事实证明,未成年人得到的成人社会关心、爱护和引导教育,只是健康成长的前提,而其道德的养成、理想的树立、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他们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和真切感受。一项针对未成年人的工作,只有让他们内心深处真正接受了,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未成年人自身才是他们成长发展的主体。在全社会共同关心的氛围中,让孩子学会自己教育自己特别重要。
未成年人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习惯、表达方式,有属于自身年龄群体的关注对象、关注热点,还有不同于成人世界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浇树要浇根,育人需育心”。
这一方面我结合思想品德课《尊重你我他》、《诚信是金》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事实叫孩子们自己分析对错是非,将理论和他们日常的实际结合在一起,认真分析自己的行为,努力改正自己的不合适之处,并时常反省,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的,既学到了知识又指导了行为。根据未成年人心理、生理和思想可塑性强等特点,紧紧抓住他们在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环节,确定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和目标,循序渐进,帮着孩子们,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塑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时常联系家长———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家长素质高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否科学恰当,将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由于家长素质低,其是非观、价值观摆不正,孩子在家庭中得到的教育令人担忧。在许多情况下,孩子有了问题,往往来自家长。例如:学校教育学生要融于集体、团结互助,有的家长却对孩子说:“别当班干部,耽误学习”、“你会做的题不要告诉别人,现在是竞争社会”,从而导致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一致。在现实生活中,相当数量的家长功利思想严重、教育孩子的方法粗暴简单,普遍存在着“只看成绩而忽视品行”、“只重视智力投资而不注意方式方法”等现象,对“孩子的逆反心理”、“与孩子难于沟通”等问题感到困惑和束手无策。
我遇到不少的这样的家长,不注意日常的教育,只是在感觉孩子的教育成了问题的时候叫苦连篇,老师帮忙想办法。他们不明白自己究竟失误在哪里。所以,学生犯错了不能简单分析学生,更多的是要了解他的生长环境。
为了帮助孩子及时改正错误,必要时把家长请到学校或者到学生家里进行沟通,请他们谈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以及在家里的表现,联系实际家校共同商议对问题学生的问题的处理意见,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要求家长密切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我们还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建立家访制度,学校、家长联系卡,开通家长热线等多种形式,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对家长进行系统、全面的教育,传播科学有效的家教知识和方法。并且要求家长及时汇报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以及犯错和改正错误时的表现,认真分析孩子的心理,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交流成功家教经验,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从而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华民族 职业道德 未成年人 逆反心理 思想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放在了重要战略地位。当前,学习宣传贯彻该《意见》,从而有效的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全社会每个单位和个人,尤其是每所学校、每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学校所具有的特定性质和职能,应发挥主导作用。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的教师,通过学习和思考,对之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创良好环境----“重视养成教育”
有人说,学生在校学习最需要的是感受一种文化氛围。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如果长期置身于一定的环境与氛围中,便会形成共同的风格和气质。学校是育人的专门场所,因此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具有育人功能,要让“学校的墙壁都会说话”。
在我管理的班级,学生一入学,我先带领孩子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行为规则,教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个中学生了。然后根据学校一贯主张的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各方面严格要求,比如:在时间观念、卫生习惯、穿着打扮、言谈举止、仪容仪表和助人等方面加强规范教育和管理,及时跟踪评判,修剪旁支斜翊,使得孩子在世界观形成过程中打好基础,为将来的人生铸造坚实基础。
第一,在时间上,要求早晨六点起床后半个小时之后必须离开宿舍到伙房吃饭,否则算作违纪计入量化档案,这样,保证孩子们吃上早饭,利于上午的学习,减少花零钱的机会,并且帮助孩子们形成良好习惯。
第二,在卫生方面,要求负责卫生的班干部,安排好室内外及卫生区的值日人员名单,并且安排好各自的卫生负责地点,让大家各司其职,要求任何时间都无垃圾、杂物和尘土。老师或者班干部随时检查,出现问题接受三天的“惩罚”,即谁不负责就叫谁比其他同学多做三天的值日。其中若在出现问题就延长到一周。这样座椅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责任心的习惯。经常告诫孩子们要“以责人之心责己”。
第三,关于穿着打扮和仪容仪表方面,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只穿学生服,不创奇装异服,不留长指甲,不佩戴首饰和挂带任何的饰物,不染发不烫发。这样使学生不分心,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处理好自己每天的生活。
第四,在言谈举止上,不许说脏话,多使用文明用语。多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向品学兼优的学生学习。
我国有位教育家提出“泡菜水理论”,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泡出来的萝卜和白菜的味道。实际上,学校的全部工作都是在研制这样的“泡菜水”,去营造一种读书、学习、求真、向善的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悟、理解、思考,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把正确的做人做事之道渗透到灵魂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这个道理。
二、教师以身作则---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每当向别人介绍自己是老师的时候,人家都会说“老师好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受人尊敬的行业!”教师既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就应该起着至关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学生往往把教师当作最直接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字迹。可以说,一个班级的班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班主任人格的放大。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行为示范、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按照这个逻辑,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首先就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在我管理的班级一进校园就启示学生共同建设一个和谐团结友爱的班级。同学之间互相尊敬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同时,要求学生不许做的我坚持不做。比如:佩带首饰、染发烫发、美化指甲、一切的言谈举止都规范化,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爱心关注学生,用文明的语言教育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从不对孩子进行挖苦讽刺,象“园丁”般关爱“祖国的花朵”,去启迪智慧、教书育人,从而促进“花儿”茁壮成长。
三、以身作则———做好小主人
无数事实证明,未成年人得到的成人社会关心、爱护和引导教育,只是健康成长的前提,而其道德的养成、理想的树立、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他们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和真切感受。一项针对未成年人的工作,只有让他们内心深处真正接受了,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未成年人自身才是他们成长发展的主体。在全社会共同关心的氛围中,让孩子学会自己教育自己特别重要。
未成年人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习惯、表达方式,有属于自身年龄群体的关注对象、关注热点,还有不同于成人世界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浇树要浇根,育人需育心”。
这一方面我结合思想品德课《尊重你我他》、《诚信是金》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事实叫孩子们自己分析对错是非,将理论和他们日常的实际结合在一起,认真分析自己的行为,努力改正自己的不合适之处,并时常反省,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的,既学到了知识又指导了行为。根据未成年人心理、生理和思想可塑性强等特点,紧紧抓住他们在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环节,确定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和目标,循序渐进,帮着孩子们,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塑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时常联系家长———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家长素质高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否科学恰当,将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由于家长素质低,其是非观、价值观摆不正,孩子在家庭中得到的教育令人担忧。在许多情况下,孩子有了问题,往往来自家长。例如:学校教育学生要融于集体、团结互助,有的家长却对孩子说:“别当班干部,耽误学习”、“你会做的题不要告诉别人,现在是竞争社会”,从而导致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一致。在现实生活中,相当数量的家长功利思想严重、教育孩子的方法粗暴简单,普遍存在着“只看成绩而忽视品行”、“只重视智力投资而不注意方式方法”等现象,对“孩子的逆反心理”、“与孩子难于沟通”等问题感到困惑和束手无策。
我遇到不少的这样的家长,不注意日常的教育,只是在感觉孩子的教育成了问题的时候叫苦连篇,老师帮忙想办法。他们不明白自己究竟失误在哪里。所以,学生犯错了不能简单分析学生,更多的是要了解他的生长环境。
为了帮助孩子及时改正错误,必要时把家长请到学校或者到学生家里进行沟通,请他们谈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以及在家里的表现,联系实际家校共同商议对问题学生的问题的处理意见,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要求家长密切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我们还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建立家访制度,学校、家长联系卡,开通家长热线等多种形式,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对家长进行系统、全面的教育,传播科学有效的家教知识和方法。并且要求家长及时汇报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以及犯错和改正错误时的表现,认真分析孩子的心理,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交流成功家教经验,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从而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