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法制教育是高等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法律思维方式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既是塑造其现代人格,适应现代法律生活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需要。高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法律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49-01
一、高校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必要性
(一)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是健全其现代人格的需要
人格是指人的性烙、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是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现代人格,是相对传统人格而言的,是现时代社会成员应具有的一种与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相适应、相吻合的一种心理状态,是现代社会成员在价值观、态度、认知、情感、自我意识等方面所表现出共同而普遍的现代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
(二)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是大学生适应法治社会的需要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法制化的社会,法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个人可能因为法律意识淡薄而违法犯罪,从而毁掉自己的大好前程;也可能因为法律知识缺乏而无意中触犯法律,受到不必要的损失;还可能因为权利意识缺乏而对受到他人的侵害全然不知,或者明知自己的权益被侵犯却不知道如何讨回公道。在当今法律无处不在的社会中,法律思维方式的缺失,某种意义上讲,会使一个人寸步难行。
二、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基本内容
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一部分内容,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具有一般意义,其内容要求不同于法律专业,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法律思维方式的四个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1.讲法律。就是以法律为准绳思考与处理问题。法律思维强调法律优先,即首先以法律为标准解决涉法性争端,尊重法律是第一位的和无条件的。在社会中,当法律与道德、经济、政治思维的价值取向一致时,坚持合法性思维并不难。
2.讲证据。就是以证据为根据。证据是以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法官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过程是根据各方提供的证据,按照一定的证据规则去分析、推断过去发生的客观事实。
三、高校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发育阶段,辨别是非观念较差,自控能力较弱,但是可塑性很强,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通过不同途径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其法律思维方式。
(一)更新管理观念与方式,重视校园法制建设
高校日常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法规、校规班规的制定和执行。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必须从制度上保证学校能够依法治校。首先,学校的管理者、教育者应深刻认识到“依法治校”的意义,认真学法,特别是教育方面的法律规范,如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其次,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校规校纪及其他有关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依法办事”;最后,学校应积极推行以“依法治校”为核心的学生管理模式,如公开校务制度、学生会代表制度等。
(二)切实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1.转变教育观念,正确处理传授法律知识与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关系
长期以来,很多老师只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不注重法律思维的训练,认为学生掌握了法律知识就自然而然形成了法律思维方式。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获取的认识和经验的结晶。对学生来说,它是外界客观事物通过学习过程在大脑中形成的认识。而思维,是指按照逻辑推理来观察、认识、判断的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并以语言、文字等形式加以表现。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模式化和相对稳定的思维定势和思维框架。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知识是思维运用的材料和基础,思维是运用知识的方法。知识绝不等同与思维方式,人与人可能有相同的知识,但针对同一个问题,却可能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决定。。
2.积极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第一课堂”很重要。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长期以来,很多基础课老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多采用满堂灌的教授方法。这种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思维锻炼,教学效果欠佳,更严重的是,时间一长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锐减。
其次,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应用也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图的清晰再现,不仅可以形象地进行案例教学,而且优秀的课件可以浓缩课本,将重要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出来,既能帮助学生架构知识体系,又能减轻学生书本学习的负担。
最后,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重灵活性。笔者建议可以就重要知识点配以案例的方法布置作业。作业形式可以多样,书面、电子邮件形式都可以。另外,要鼓励学生多多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自觉关注社会热点法律问题,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阅读《法制日报》、《法律与生活》、《民主与法制》等趣味性较强的报纸,也可以将《今日说法》、《社会经纬》、《道德与法制》和《庭审》等电视节目中与教学紧密相关的部分录制下来,组织学生观看后讨论或者写读后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热情,在良好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法律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49-01
一、高校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必要性
(一)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是健全其现代人格的需要
人格是指人的性烙、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是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现代人格,是相对传统人格而言的,是现时代社会成员应具有的一种与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相适应、相吻合的一种心理状态,是现代社会成员在价值观、态度、认知、情感、自我意识等方面所表现出共同而普遍的现代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
(二)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是大学生适应法治社会的需要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法制化的社会,法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个人可能因为法律意识淡薄而违法犯罪,从而毁掉自己的大好前程;也可能因为法律知识缺乏而无意中触犯法律,受到不必要的损失;还可能因为权利意识缺乏而对受到他人的侵害全然不知,或者明知自己的权益被侵犯却不知道如何讨回公道。在当今法律无处不在的社会中,法律思维方式的缺失,某种意义上讲,会使一个人寸步难行。
二、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基本内容
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一部分内容,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具有一般意义,其内容要求不同于法律专业,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法律思维方式的四个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1.讲法律。就是以法律为准绳思考与处理问题。法律思维强调法律优先,即首先以法律为标准解决涉法性争端,尊重法律是第一位的和无条件的。在社会中,当法律与道德、经济、政治思维的价值取向一致时,坚持合法性思维并不难。
2.讲证据。就是以证据为根据。证据是以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法官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过程是根据各方提供的证据,按照一定的证据规则去分析、推断过去发生的客观事实。
三、高校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发育阶段,辨别是非观念较差,自控能力较弱,但是可塑性很强,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通过不同途径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其法律思维方式。
(一)更新管理观念与方式,重视校园法制建设
高校日常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法规、校规班规的制定和执行。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必须从制度上保证学校能够依法治校。首先,学校的管理者、教育者应深刻认识到“依法治校”的意义,认真学法,特别是教育方面的法律规范,如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其次,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校规校纪及其他有关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依法办事”;最后,学校应积极推行以“依法治校”为核心的学生管理模式,如公开校务制度、学生会代表制度等。
(二)切实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1.转变教育观念,正确处理传授法律知识与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关系
长期以来,很多老师只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不注重法律思维的训练,认为学生掌握了法律知识就自然而然形成了法律思维方式。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获取的认识和经验的结晶。对学生来说,它是外界客观事物通过学习过程在大脑中形成的认识。而思维,是指按照逻辑推理来观察、认识、判断的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并以语言、文字等形式加以表现。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模式化和相对稳定的思维定势和思维框架。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知识是思维运用的材料和基础,思维是运用知识的方法。知识绝不等同与思维方式,人与人可能有相同的知识,但针对同一个问题,却可能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决定。。
2.积极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第一课堂”很重要。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长期以来,很多基础课老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多采用满堂灌的教授方法。这种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思维锻炼,教学效果欠佳,更严重的是,时间一长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锐减。
其次,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应用也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图的清晰再现,不仅可以形象地进行案例教学,而且优秀的课件可以浓缩课本,将重要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出来,既能帮助学生架构知识体系,又能减轻学生书本学习的负担。
最后,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重灵活性。笔者建议可以就重要知识点配以案例的方法布置作业。作业形式可以多样,书面、电子邮件形式都可以。另外,要鼓励学生多多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自觉关注社会热点法律问题,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阅读《法制日报》、《法律与生活》、《民主与法制》等趣味性较强的报纸,也可以将《今日说法》、《社会经纬》、《道德与法制》和《庭审》等电视节目中与教学紧密相关的部分录制下来,组织学生观看后讨论或者写读后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热情,在良好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