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提高教学质量。近几年来,贺州市广泛开展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探究,引起了老师们的深深思考:该如何通过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根据不同教材、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等方面的因素,设计出结构合理的课堂教学,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使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妙设计教学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语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恰到好处的课堂导课,如高手对弈,第一招就为全面胜利铺垫基础,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妙;又如钢琴家演奏,发出的第一个音符就悦耳动听,给人一种激情夺魄的艺术享受。导语“未成曲调先有情”,所以导语设计的方法或开宗明义、单刀直入,或创设情境、设置悬念等等,最终目的是起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导语时可以抓住作品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旨趣的词语和句子,披文入情,一开始就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如教散文《春》一课,这样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春天,我们就会想到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明媚春光;就会想到“春雨贵如油”滋润万物生长的无限生机;就会想到‘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抓紧时间、努力工作的干劲儿。古往今来,许多文人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导语时老师使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对春进行描绘和渲染,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随着老师的导入,让学生仿佛走进春天的画卷,看到春的色彩,听到春的声音,嗅到春的气息,触到春的肌肤。这样的导课,使学生兴趣陡增,思维闸门顿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饶有情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从而给讲授新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设计导语时也可以用学法导入,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语惊醒梦中人。如教诗歌《有的人》一文,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学习好诗歌、掌握好诗歌呀?(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说“想”)那么,同学们知道该如何学习好诗歌吗?(学生们愕然)好!老师来教给同学们学习诗歌的方法。第一高招,请接招——读。请全班同学朗读课文《有的人》。”此时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学习诗歌怎么能够缺少朗读呢?这样的的导语设计看似突然,在学生意料之外:怎么会问出与本篇课文不着调的问题呢?待学生回过神来时却又在情理之中。于是,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朗读起整首诗来,达到预期理想的课堂导语效果。 教师设计导语时还可以用对比手法导入,把学生脑海里的画面与文章中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课堂开端就因为思想碰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堂课开始就教得索然无味,如同嚼蜡,结果就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课堂导语的设计中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
二、巧妙设计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理解记忆
所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的一般原理和教学内容、目标、要求,结合自身的经验、特点,从学生知识、能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统筹整合,制订便于操作的教学方案。因此,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方案,要切合学生实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来决定,要与学生的身心情感体验和知识基础相适应。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设计得到学生的认同,必须深入细致全面了解学生。只有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情绪状况了然于胸,才能制定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语文课堂教学环节,除了导入新课的环节外,还有作者的简介、写作背景的了解、生字词的掌握、课文内容的把握和理解等必备环节。教授一堂语文课,这几个环节总让我有拼凑而成的感觉。如何让这几大环节紧密相连,过渡自然,完美结合,而不至于生搬硬套、僵硬无比呢?这可以根据具体课文来安排。如教授诗歌《有的人》一文时,我设计了三大环节——读诗,品诗,赏诗。在导入新课之后,我马上安排的是教学第一环节:读诗。在读诗的环节中让学生自己解决生字词和诗歌节奏的把握。在品诗这第二教学环节中自然地穿插了“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课题”等教学内容。教学第一环节到第二环节,读诗到品诗,我设计由一个问题过渡而来——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想,要全面地理解出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当然必须先对诗人有一定的了解、对诗人作此诗的背景有个初步的认识。这样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安排得合理、自然、巧妙,学生的思维也被有力地调动起来,其结果是学生易于理解,记忆深刻,课堂结构也自然得到了优化。
三、巧妙设计教学高潮,进入课堂教学深层
课堂教学高潮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缺少课堂教学高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将难以突破,课堂气氛也将难以调动。课堂教学高潮是指给学生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并得到学生最富于感情反应的时刻,这时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学生也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激情和旺盛的求知欲望。例如:2012年我参加“贺州市平桂管理区语文教师技能大赛”时执教《有的人》一文,为使学生尽快地体味文中的情感,我抓住课文中最能表达情感的语言因素,让学生进入某种意境去感知文中所描述的语言形象,去感知这些语言形象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引领学生在读、品、想、说、写的训练中,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深刻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此时,学生已经深入赏析了诗歌,也把握了预设的教学重难点,可是课堂似乎还缺少了些什么。于是,我利用短短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将课堂推向了更高层——学生现场作诗。仿照《有的人》(可以是一段,也可以是几段)采用对比手法,写一首诗,表达你对某些人的感情。这样的问题促进,能够极其巧妙地满足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求。学习的更高境界是学以致用,通过练笔,学生掌握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学生平日里都认为诗人离自己非常的遥远,没有想到作诗就是如此简单。一下子激发了学生们写诗的兴趣爱好,下笔如有神。学生们的习作有一段的、有两段的、有几段的,都妙趣横生!“有的人,对学习心不在焉;有的人,对学习勤奋刻苦。心不在焉的,成绩把他抛弃;勤奋刻苦的,成绩向他微笑”……一首首稚趣盎然的小诗活跃于课堂上,引来了学生们欢快的笑声,把课堂教学向更深层处延伸。当学生的情绪受教师撞击而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时,课堂优化便有了前提保障。接下来的课堂同样达到了预期的理想效果:学生们的看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课堂上,紧扣课堂深层理解内容,更有利于学生把握词意。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易学、学生乐学。 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盎然兴味,教师应该巧妙设计教学课堂高潮,以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为依据,以饱满的教学激情为依靠,去启动感染学生。教师这种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对学生情绪的了解与驾驭,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层次创造。
四、巧妙设计教学结语,走向课堂成功彼岸
好的结尾,有如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高明的教师就如同优秀的作家,都应给学生“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之感。如教《沁园春.雪》一文,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结语的:“同学们,读一篇美文,就像和一个高尚的心灵在对话。让我们充满激情的演绎伟人风采,站在海拔千米的高原上,俯视壮美的祖国山河,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1世纪的风流人物,是在座的各位同学们!努力吧!”好的课堂结语可以给学生以无穷的美感与艺术上的享受。为此,教学结课应力求做到首尾呼应、蕴藉隽永。唯其如此,教学才能收到余音绕梁的效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社会要进步,教育应先导。教育,永远是创新的事业。只有与时代同步,才不失生命的原创;只有锲而不舍,不断探索,开拓进取,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而课堂结构是否巧妙,则又决定着课堂教学成败的问题。因此,我们执教者必须在课堂结构上进行一番精心巧妙的设计,使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能“一枝一叶总关情”, 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美整体。
(作者电话:18077410199;信箱:[email protected])
一、巧妙设计教学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语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恰到好处的课堂导课,如高手对弈,第一招就为全面胜利铺垫基础,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妙;又如钢琴家演奏,发出的第一个音符就悦耳动听,给人一种激情夺魄的艺术享受。导语“未成曲调先有情”,所以导语设计的方法或开宗明义、单刀直入,或创设情境、设置悬念等等,最终目的是起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导语时可以抓住作品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旨趣的词语和句子,披文入情,一开始就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如教散文《春》一课,这样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春天,我们就会想到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明媚春光;就会想到“春雨贵如油”滋润万物生长的无限生机;就会想到‘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抓紧时间、努力工作的干劲儿。古往今来,许多文人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导语时老师使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对春进行描绘和渲染,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随着老师的导入,让学生仿佛走进春天的画卷,看到春的色彩,听到春的声音,嗅到春的气息,触到春的肌肤。这样的导课,使学生兴趣陡增,思维闸门顿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饶有情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从而给讲授新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设计导语时也可以用学法导入,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语惊醒梦中人。如教诗歌《有的人》一文,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学习好诗歌、掌握好诗歌呀?(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说“想”)那么,同学们知道该如何学习好诗歌吗?(学生们愕然)好!老师来教给同学们学习诗歌的方法。第一高招,请接招——读。请全班同学朗读课文《有的人》。”此时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学习诗歌怎么能够缺少朗读呢?这样的的导语设计看似突然,在学生意料之外:怎么会问出与本篇课文不着调的问题呢?待学生回过神来时却又在情理之中。于是,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朗读起整首诗来,达到预期理想的课堂导语效果。 教师设计导语时还可以用对比手法导入,把学生脑海里的画面与文章中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课堂开端就因为思想碰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堂课开始就教得索然无味,如同嚼蜡,结果就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课堂导语的设计中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
二、巧妙设计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理解记忆
所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的一般原理和教学内容、目标、要求,结合自身的经验、特点,从学生知识、能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统筹整合,制订便于操作的教学方案。因此,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方案,要切合学生实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来决定,要与学生的身心情感体验和知识基础相适应。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设计得到学生的认同,必须深入细致全面了解学生。只有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情绪状况了然于胸,才能制定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语文课堂教学环节,除了导入新课的环节外,还有作者的简介、写作背景的了解、生字词的掌握、课文内容的把握和理解等必备环节。教授一堂语文课,这几个环节总让我有拼凑而成的感觉。如何让这几大环节紧密相连,过渡自然,完美结合,而不至于生搬硬套、僵硬无比呢?这可以根据具体课文来安排。如教授诗歌《有的人》一文时,我设计了三大环节——读诗,品诗,赏诗。在导入新课之后,我马上安排的是教学第一环节:读诗。在读诗的环节中让学生自己解决生字词和诗歌节奏的把握。在品诗这第二教学环节中自然地穿插了“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课题”等教学内容。教学第一环节到第二环节,读诗到品诗,我设计由一个问题过渡而来——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想,要全面地理解出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当然必须先对诗人有一定的了解、对诗人作此诗的背景有个初步的认识。这样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安排得合理、自然、巧妙,学生的思维也被有力地调动起来,其结果是学生易于理解,记忆深刻,课堂结构也自然得到了优化。
三、巧妙设计教学高潮,进入课堂教学深层
课堂教学高潮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缺少课堂教学高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将难以突破,课堂气氛也将难以调动。课堂教学高潮是指给学生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并得到学生最富于感情反应的时刻,这时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学生也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激情和旺盛的求知欲望。例如:2012年我参加“贺州市平桂管理区语文教师技能大赛”时执教《有的人》一文,为使学生尽快地体味文中的情感,我抓住课文中最能表达情感的语言因素,让学生进入某种意境去感知文中所描述的语言形象,去感知这些语言形象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引领学生在读、品、想、说、写的训练中,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深刻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此时,学生已经深入赏析了诗歌,也把握了预设的教学重难点,可是课堂似乎还缺少了些什么。于是,我利用短短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将课堂推向了更高层——学生现场作诗。仿照《有的人》(可以是一段,也可以是几段)采用对比手法,写一首诗,表达你对某些人的感情。这样的问题促进,能够极其巧妙地满足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求。学习的更高境界是学以致用,通过练笔,学生掌握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学生平日里都认为诗人离自己非常的遥远,没有想到作诗就是如此简单。一下子激发了学生们写诗的兴趣爱好,下笔如有神。学生们的习作有一段的、有两段的、有几段的,都妙趣横生!“有的人,对学习心不在焉;有的人,对学习勤奋刻苦。心不在焉的,成绩把他抛弃;勤奋刻苦的,成绩向他微笑”……一首首稚趣盎然的小诗活跃于课堂上,引来了学生们欢快的笑声,把课堂教学向更深层处延伸。当学生的情绪受教师撞击而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时,课堂优化便有了前提保障。接下来的课堂同样达到了预期的理想效果:学生们的看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课堂上,紧扣课堂深层理解内容,更有利于学生把握词意。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易学、学生乐学。 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盎然兴味,教师应该巧妙设计教学课堂高潮,以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为依据,以饱满的教学激情为依靠,去启动感染学生。教师这种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对学生情绪的了解与驾驭,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层次创造。
四、巧妙设计教学结语,走向课堂成功彼岸
好的结尾,有如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高明的教师就如同优秀的作家,都应给学生“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之感。如教《沁园春.雪》一文,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结语的:“同学们,读一篇美文,就像和一个高尚的心灵在对话。让我们充满激情的演绎伟人风采,站在海拔千米的高原上,俯视壮美的祖国山河,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1世纪的风流人物,是在座的各位同学们!努力吧!”好的课堂结语可以给学生以无穷的美感与艺术上的享受。为此,教学结课应力求做到首尾呼应、蕴藉隽永。唯其如此,教学才能收到余音绕梁的效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社会要进步,教育应先导。教育,永远是创新的事业。只有与时代同步,才不失生命的原创;只有锲而不舍,不断探索,开拓进取,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而课堂结构是否巧妙,则又决定着课堂教学成败的问题。因此,我们执教者必须在课堂结构上进行一番精心巧妙的设计,使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能“一枝一叶总关情”, 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美整体。
(作者电话:18077410199;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