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结15例患者腹部手术后护理经验,分析腹部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护理措施。
关键词:患者 手术 腹部 原因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36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27-01
现在,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需要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的比例也日益增高。而老年人由于免疫力、抗感染能力下降,代偿功能逐渐减退,再加上老年人又常伴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使手术耐受性明显下降,手术时间患者的术后各项康复指标的观察和对照,明确了长时间手术对术后 康复所造成的不良方面,由此,我们主动地采取了一系例对应措施,在提高全麻腹部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下面就将我们的研究报告如下。无论施行择期或急症手术,在患者术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给予全面的精心护理,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中,男7人,女8人,年龄最大84岁,最小11岁,其中胆结石6例,胃肠手术6例,胃溃疡3例。
15例患者术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者9例,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15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后治愈出院。
2 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
2.1 呼吸功能障碍。由于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对术后呼吸功能具有影响,咳嗽、胸闷等症状明显突出,术后麻醉药物的残余会抑制呼吸中枢而使通气功能降低和呼吸频率改变,会引起不全呼吸道梗阻而导致通气不足,出现肺部感染致咳嗽、咳痰频繁,因此,术后积极改善呼吸功能很有必要。
2.2 切口感染或切口裂开。在术后1周左右发生率0.4%~3%,多因患者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时,造成切口剧烈疼痛或突然松开。
2.3 术后疼痛及营养不良。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感觉疼痛最明顯,2天后逐渐减轻。疼痛除了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外,还可增加切口感染率,采取有效的伤口镇痛。肺容量降低是肺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特别是因腹壁创伤、腹带过紧等因素,严重限制了肺的膨胀,引起术后肺炎和肺不张等并发症,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直接影响切口愈合。
2.4 腹部手术后便秘。在 15例患者中,男13例,女2例。以中老年人多。手术种类有肠穿孔修补、阑尾切除、斜疝修补、剖宫产等为多。这些患者过去无便秘史,术后3天无大便排出,出现腹微痛、食欲减退、精神不佳等症状,原因是患者术后怕刀口痛、怕出血不愿意下床活动。术后饮水不足,使肠内硬膜外麻醉或用吗啡类药物,抑制肠蠕动。术中牵拉挤压过重、缝合结扎过紧致肠微循环与功能减退,影响胃肠功能。
3 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3.1 切口感染或切口裂开护理。术后要密切观察病情,术后加强营养,纠正合理使用抗生素,按时给药,如果发生切口裂开时,要求病人平卧屈膝,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用腹带包扎,同时要护送病人进入手术室重新进行缝合处理。
3.2 疼痛及营养不良护理.有效的伤口镇痛。肺容量降低是因手术刺激、术后疼痛、腹带过紧等因素,限制了肺的膨胀。术后应积极有效的镇痛,可以有效的改善通气功能,运用椎管内或静脉内连续镇痛泵,缓解了疼痛反应,医护人员通过听音乐、交谈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控制或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由于麻醉抑制造成的电解质紊乱。切口疼痛也可以给予止痛药物应用,术后加强营养,以提高机体耐受力和免疫力。
3.3 术后应加强对生命体症的监测,保持适当地加快补液的速度,加快循环代谢功能,防止由于术中补液不足引起的大量功能性细胞的血容量不足。有效的腹部伤口镇痛能增加肺活量,合理的改善通气功能,缓解了疼痛反应对呼吸的抑制。回到病房后早期采取半卧位。有利于膈肌下降,改善腹腔渗液的引流,防止膈肌痉挛对呼吸造成的术后呃逆的发生。
3.4 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首先是保持电解质的平衡。由于术后大量引流液的流出,出现电解质的紊乱抑制胃肠平滑肌的收缩,因此,需要严密观察电解质的变化,根据情况,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医护人员帮助患者进行腹部按摩,从横结肠、降结肠作单向反复按摩,有效促进肛门的排气。鼓励患者协作变换卧位刺激肠蠕动的恢复。其次是饮食刺激法。腹部手术的患者,恢复自行进食,可加强肠粘膜的屏障作用,防止胃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在临床上通过饮食刺激法,给予患者少量温盐水,激起肠蠕动反应,待肠蠕动恢复后,再过度到正常饮食。
3.5 其他护理。术后经常更换床单,加强保暖工作。由于腹腔内脏长时间的手术,造成体热的丢失常较显著,抑制了全身的循环和代谢功能,使麻醉药物的排泄时间延长。患者回到病房后,即给予5L/min的氧流量,可以逐步减低氧流量,最后以低流量氧气维持。因此就应做好保暖准备工作,使室温保持在20-25℃,增加棉被和棉垫。做好皮肤、心理护理,促进病人机体早日恢复。
由于腹部手术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对患者身体损伤较大,需要在术前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 尚妍,吴凯蒂,陈红.老年人手术前心理状态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2008,6
[2] 陈筱军,张永红,冯桂娣,李惠群.普外科老年病人腹部手术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3(7):225—226
[3] 吴文源,等症状自评量表.中华精神科杂志,1986,19(5):121-293
[4] 谢荣主编.麻醉学.第三版.科学出版社,1994,656.657.镇痛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33—35
关键词:患者 手术 腹部 原因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36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27-01
现在,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需要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的比例也日益增高。而老年人由于免疫力、抗感染能力下降,代偿功能逐渐减退,再加上老年人又常伴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使手术耐受性明显下降,手术时间患者的术后各项康复指标的观察和对照,明确了长时间手术对术后 康复所造成的不良方面,由此,我们主动地采取了一系例对应措施,在提高全麻腹部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下面就将我们的研究报告如下。无论施行择期或急症手术,在患者术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给予全面的精心护理,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中,男7人,女8人,年龄最大84岁,最小11岁,其中胆结石6例,胃肠手术6例,胃溃疡3例。
15例患者术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者9例,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15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后治愈出院。
2 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
2.1 呼吸功能障碍。由于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对术后呼吸功能具有影响,咳嗽、胸闷等症状明显突出,术后麻醉药物的残余会抑制呼吸中枢而使通气功能降低和呼吸频率改变,会引起不全呼吸道梗阻而导致通气不足,出现肺部感染致咳嗽、咳痰频繁,因此,术后积极改善呼吸功能很有必要。
2.2 切口感染或切口裂开。在术后1周左右发生率0.4%~3%,多因患者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时,造成切口剧烈疼痛或突然松开。
2.3 术后疼痛及营养不良。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感觉疼痛最明顯,2天后逐渐减轻。疼痛除了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外,还可增加切口感染率,采取有效的伤口镇痛。肺容量降低是肺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特别是因腹壁创伤、腹带过紧等因素,严重限制了肺的膨胀,引起术后肺炎和肺不张等并发症,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直接影响切口愈合。
2.4 腹部手术后便秘。在 15例患者中,男13例,女2例。以中老年人多。手术种类有肠穿孔修补、阑尾切除、斜疝修补、剖宫产等为多。这些患者过去无便秘史,术后3天无大便排出,出现腹微痛、食欲减退、精神不佳等症状,原因是患者术后怕刀口痛、怕出血不愿意下床活动。术后饮水不足,使肠内硬膜外麻醉或用吗啡类药物,抑制肠蠕动。术中牵拉挤压过重、缝合结扎过紧致肠微循环与功能减退,影响胃肠功能。
3 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3.1 切口感染或切口裂开护理。术后要密切观察病情,术后加强营养,纠正合理使用抗生素,按时给药,如果发生切口裂开时,要求病人平卧屈膝,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用腹带包扎,同时要护送病人进入手术室重新进行缝合处理。
3.2 疼痛及营养不良护理.有效的伤口镇痛。肺容量降低是因手术刺激、术后疼痛、腹带过紧等因素,限制了肺的膨胀。术后应积极有效的镇痛,可以有效的改善通气功能,运用椎管内或静脉内连续镇痛泵,缓解了疼痛反应,医护人员通过听音乐、交谈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控制或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由于麻醉抑制造成的电解质紊乱。切口疼痛也可以给予止痛药物应用,术后加强营养,以提高机体耐受力和免疫力。
3.3 术后应加强对生命体症的监测,保持适当地加快补液的速度,加快循环代谢功能,防止由于术中补液不足引起的大量功能性细胞的血容量不足。有效的腹部伤口镇痛能增加肺活量,合理的改善通气功能,缓解了疼痛反应对呼吸的抑制。回到病房后早期采取半卧位。有利于膈肌下降,改善腹腔渗液的引流,防止膈肌痉挛对呼吸造成的术后呃逆的发生。
3.4 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首先是保持电解质的平衡。由于术后大量引流液的流出,出现电解质的紊乱抑制胃肠平滑肌的收缩,因此,需要严密观察电解质的变化,根据情况,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医护人员帮助患者进行腹部按摩,从横结肠、降结肠作单向反复按摩,有效促进肛门的排气。鼓励患者协作变换卧位刺激肠蠕动的恢复。其次是饮食刺激法。腹部手术的患者,恢复自行进食,可加强肠粘膜的屏障作用,防止胃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在临床上通过饮食刺激法,给予患者少量温盐水,激起肠蠕动反应,待肠蠕动恢复后,再过度到正常饮食。
3.5 其他护理。术后经常更换床单,加强保暖工作。由于腹腔内脏长时间的手术,造成体热的丢失常较显著,抑制了全身的循环和代谢功能,使麻醉药物的排泄时间延长。患者回到病房后,即给予5L/min的氧流量,可以逐步减低氧流量,最后以低流量氧气维持。因此就应做好保暖准备工作,使室温保持在20-25℃,增加棉被和棉垫。做好皮肤、心理护理,促进病人机体早日恢复。
由于腹部手术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对患者身体损伤较大,需要在术前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 尚妍,吴凯蒂,陈红.老年人手术前心理状态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2008,6
[2] 陈筱军,张永红,冯桂娣,李惠群.普外科老年病人腹部手术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3(7):225—226
[3] 吴文源,等症状自评量表.中华精神科杂志,1986,19(5):121-293
[4] 谢荣主编.麻醉学.第三版.科学出版社,1994,656.657.镇痛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