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花开,疼痛绽放

来源 :电影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198004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4年的时候在网上好不容易淘到了高晓松的《青春无悔》。这个极富才情和创意的音乐人,有模有样地在碟的内页,抒写了两篇序:“……完成了一部小说《写在墙上的脸》,拍了一部电影《那时花开》……”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开始寻觅这个片子的。又听说是朴树的处女作。寻找的心情更加急切。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06年的九月,在纷乱喧嚣的北苑一个小网吧,居然被我找到了。不过,老实说,第一遍,不知所云,根本没有看出头绪;第二遍,眼眶就湿了,心也开始疼痛了。然后,就想什么时候来看第三遍。
  


  整部影片就像一地被打碎的玻璃。碎碎的,无法拼接,却深深地扎在心上。镜头随意跳跃,画面不断地切换。没有完整的主线,没有时间的顺序可言。
  电影从老狼深沉沙哑的歌声开始。“月光下的城城下的灯下的人在等,人群里的风风里的歌里的岁月声……”伴随着歌声,是一个个无声的镜头:狂乱的奔跑,夜下汹涌的海,暴雨下的拥吻,迷茫愤怒的脸……高晓松充分地运用他独特的思维,安排了之后张扬和欢子的分手。没有声音,没有音乐,但嘴在动,表情丰富着。画面切换到一块黑板:“你走之后,我不会离开这个屋子的。”就是这样零乱的画面,摸不着头绪的人物关系,揭开电影的帷幕的。
  然后故事就由高举的独白开始“欢子就像从我们手指间滑过的那些叫做岁月的东西一样,偶尔还会涌上心头。”故事很简单,两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发生在校园的故事。张扬从西安辍学来北京,和大学里的高举认识并组了个乐队。新生开学时,认识了清秀漂亮的女孩欢子。在对欢子的追求中,张扬成了胜利者。三人却达成共识:周一到周五归张扬,周六陪高举。他们继续着这种生活,单纯而快乐,并用DV记录着每个在一起的时刻。直到毕业之时,坐在一起,发下那个最后的誓言,从此以后互不认识。“谁要违背誓言,谁就去死!”步入社会之后,高举和欢子不期然地相遇,从假装不认识,到打破誓言相爱,最后互相抱着,安静地死去。
  然而,一个音乐人的视角,决定了故事简单背后的深沉。高晓松的审美,把城市当作花园,把房间置于草原。用另一种笔法勾勒诗意的校园,不同肤色的假人,三人骑的自行车,大幅的庆祝生日的海报,复古充满原木气息的宿舍……周日是属于欢子的。广袤的草原,一只孤零零的床,光秃秃的树上挂满相片纸鹤纸鸢,床上的沙袋,信纸。唯美又独特。他们去长城野营,走散了。有人在唱歌,一个小站的假面舞会,笨拙的互不相识的,离去离去,只剩下一地丢弃的面具。欢子的生日到了,高举不顾一切在暴雨下从一楼的墙外爬到四楼。嘈杂的街头,高举领着欢子,站在街头卖唱的张扬面前。这是个周六,是个欢子属于高举的日子。张扬说,你占了我的女人……
  所有的青春,所有的挥洒,都与年轻的感情有关。他们爱了,分了,笑过,闹过。无私而单纯的感情,却把那段青涩的岁月点缀的美丽异常。无所顾及的年轻人,在监守最后的感情时,向命运交上了妥协的答卷。因为彼此眷恋,因为无暇的回忆,因为生命中的无常,死是过去故事最好的收尾。
  喜欢里面田震的出场。一个无名的酒吧歌手。声音疲倦,神情倦怠。唱着《野花》,娱乐大众,也是娱乐着自己。也有人说《那时花开》更像是一部音乐片,音乐贯穿了始终。从老狼到田震,从郑钧到朴树,其间还夹杂着各种各样的背景音乐。也许,这正是高晓松的体现。喜欢郑钧翻唱的那段《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粗犷又深情,低沉又投入,轻易地就把年轻的底色烘托出来。花儿为什么别样红呢?
  看过电影之后,我疯狂地在网上把它的剧本拷了下来,把各种剧照海报都下了下来。蓦然发现,周迅饰演的欢子那么清纯脱俗。把她放在银幕,还需要什么青春的底色呢?穿长衫的高举,穿运动服的张扬。哦,原来一个复古,一个前卫。一个夏雨,一个朴树。
  也不知为什么总念念不忘最后那个镜头。高举和张扬面对面,站在一列火车旁。
  张扬:你去哪里?
  高举:地狱!你呢?
  张扬笑了笑:天堂!
  然后总要伴着朴树最后的歌声,心痛着不忍离去。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幸运的是我/曾陪她们开放……
其他文献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周星驰《大话西游》电影的影响下,“无厘头”话语开始在中国内地流行,尤其受年轻人的青睐。“无厘头”式的语言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青少年的话语之中,成为他们思维的调味剂,口头上追求时尚的标签,大有形成“无厘头”文化的趋势。“无厘头”话语已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但对其语用的研究尚且不多见。    一、由来    关于“无厘头”话语的起源,大致有两方面:其一,是出自中国本土的广东
著名作家梁衡先生曾说: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
前人对日本人汉语语音偏误的描述是否符合实际,需要有效的手段加以检测,语音测试就是这样的手段。本文通过对“实用汉语水平认定考试(C.TEST)”语音部分测试结果的分析来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