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3-000-01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缺乏改革理念和理论基础,目前的中小学体育改革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就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变教学观念、重新设定教学目标、遴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考核办法等改革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中小学 教学改革 体育 改革建议
一、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教学观念方面
体育教学改革虽然早已全方位展开,但不少体育教师在实践中却只注重外在课堂形式的改革,虽然课堂表面变的活跃、热闹,但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学习兴趣并没有被真正的激发出来。归根究底,还是因为老师们的教学观念和想法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是因为体育课程在学校教学体系中长期不受重视,而校方也往往将体育课程忽略的观念、思想及行为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再者,部分学校的教改缺少理论导向及具体指导,而教改指示也大多是口号形式,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等”大部分教师却并不了解改革细节和具体的操作方式。除此之外,中小学体育教师普遍工作量大,除正常体育教学工作外还有大量课外工作要做。如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以及校内运动队的训练等,致使体育老师根本没有多余时间自已去探究这些问题,以致体育教学改革大多流于形式。
(二)教学目标方面
很多学生虽然学习了多年的体育,但在走出校门后就鲜有提及,更不用说是参与。这与我们没有在体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运动技术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关,最主要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没有养成自主锻炼身体的能力和好的锻炼习惯。
(三)教学内容方面
一直以来,竞技运动的项目、办法和规则,限制了课外体育活动和学校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本应是以促进青少年身体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掌握更为科学的健身方式为主的。而很多运动项目却是从竞技的角度出发,通过较为程序化的训练过程达到提高运动技术及运动成绩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虽有助于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但却脱离了体育教育的最初目的,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外部行为要求,而并不是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所需要的。这些技术性方面要求高、规则严密的项目并不完全适合发育期的中小学学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使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和学习的学生有减无增。
(四)教学方法方面
素质教育是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求承认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行和能动性。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能再象过去那样把学生当做被动的练习机器或是容器去安排教学,要从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向以学生为主,老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的新模式。由简单的、统一授课的方法转向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方式。在统一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相结合,尽可能多的为学生的锻炼和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尽量满足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五)教学评价方面
教学评价不只是为了检验学生专业技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可以更多的了解自己,从而得到鼓励,不断激励自己向新的目标前进。若教学评价只是以成绩好坏做为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自身差异和进步幅度,既有失公平又易打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相关建议及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
要积极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改变以体育技能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身、心、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观念。树立以终身体育为主的教学观念,营造民主教学氛围,调动学生锻炼及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二)重审设定教学目标
要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要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能力、习惯、意识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而过去体育老师则大多把精力放到对于技术动作的精雕细刻,考核标准也往往只是体育项目的成绩,这种做法并不符合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脱离了体育教育的初衷,得不偿失。而素质教育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及健身的意义,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健身知识及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和习惯。
(三)遴选教学内容
体育老师可以在现有具体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简化其技术难度,逐步改变一些成人化的体育项目,可将一些与教材有关的比赛或游戏的内容渗入到教学中来。另外,还要根据中小学学生的身心特点,只抓运动中的主要因素而简化一些规则,或者增加一些趣味兴强的项目,如健美、艺术体操、舞蹈等等。总而言之,就是要在教学内容上打破原有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动内容约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求。
(四)优化教学方法
要优化教学方法,就应从过去“老师说、学生练”的教学方法逐步转向由学生处方练习的方法,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配合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同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改革考核办法
要充分利用体育考核的结果来调节学生的积极性,对一些虽然认真学习,积极锻炼,但自身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予以鼓励,培养其自信心和积极性。另外,考核标准不能一味只看最终成绩,还应重视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程度,这样一来,在不失公平性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姜美玲.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J].教育研究.2004(08).
[2] 张建滨,苏娟,胡丽萍.社会转型期的体育教学课程改革设计[J].体育与科学.2003(05).
[3] 赵德成.新课程实施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3(09).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缺乏改革理念和理论基础,目前的中小学体育改革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就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变教学观念、重新设定教学目标、遴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考核办法等改革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中小学 教学改革 体育 改革建议
一、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教学观念方面
体育教学改革虽然早已全方位展开,但不少体育教师在实践中却只注重外在课堂形式的改革,虽然课堂表面变的活跃、热闹,但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学习兴趣并没有被真正的激发出来。归根究底,还是因为老师们的教学观念和想法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是因为体育课程在学校教学体系中长期不受重视,而校方也往往将体育课程忽略的观念、思想及行为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再者,部分学校的教改缺少理论导向及具体指导,而教改指示也大多是口号形式,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等”大部分教师却并不了解改革细节和具体的操作方式。除此之外,中小学体育教师普遍工作量大,除正常体育教学工作外还有大量课外工作要做。如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以及校内运动队的训练等,致使体育老师根本没有多余时间自已去探究这些问题,以致体育教学改革大多流于形式。
(二)教学目标方面
很多学生虽然学习了多年的体育,但在走出校门后就鲜有提及,更不用说是参与。这与我们没有在体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运动技术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关,最主要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没有养成自主锻炼身体的能力和好的锻炼习惯。
(三)教学内容方面
一直以来,竞技运动的项目、办法和规则,限制了课外体育活动和学校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本应是以促进青少年身体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掌握更为科学的健身方式为主的。而很多运动项目却是从竞技的角度出发,通过较为程序化的训练过程达到提高运动技术及运动成绩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虽有助于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但却脱离了体育教育的最初目的,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外部行为要求,而并不是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所需要的。这些技术性方面要求高、规则严密的项目并不完全适合发育期的中小学学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使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和学习的学生有减无增。
(四)教学方法方面
素质教育是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求承认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行和能动性。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能再象过去那样把学生当做被动的练习机器或是容器去安排教学,要从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向以学生为主,老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的新模式。由简单的、统一授课的方法转向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方式。在统一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相结合,尽可能多的为学生的锻炼和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尽量满足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五)教学评价方面
教学评价不只是为了检验学生专业技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可以更多的了解自己,从而得到鼓励,不断激励自己向新的目标前进。若教学评价只是以成绩好坏做为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自身差异和进步幅度,既有失公平又易打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相关建议及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
要积极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改变以体育技能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身、心、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观念。树立以终身体育为主的教学观念,营造民主教学氛围,调动学生锻炼及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二)重审设定教学目标
要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要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能力、习惯、意识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而过去体育老师则大多把精力放到对于技术动作的精雕细刻,考核标准也往往只是体育项目的成绩,这种做法并不符合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脱离了体育教育的初衷,得不偿失。而素质教育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及健身的意义,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健身知识及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和习惯。
(三)遴选教学内容
体育老师可以在现有具体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简化其技术难度,逐步改变一些成人化的体育项目,可将一些与教材有关的比赛或游戏的内容渗入到教学中来。另外,还要根据中小学学生的身心特点,只抓运动中的主要因素而简化一些规则,或者增加一些趣味兴强的项目,如健美、艺术体操、舞蹈等等。总而言之,就是要在教学内容上打破原有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动内容约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求。
(四)优化教学方法
要优化教学方法,就应从过去“老师说、学生练”的教学方法逐步转向由学生处方练习的方法,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配合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同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改革考核办法
要充分利用体育考核的结果来调节学生的积极性,对一些虽然认真学习,积极锻炼,但自身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予以鼓励,培养其自信心和积极性。另外,考核标准不能一味只看最终成绩,还应重视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程度,这样一来,在不失公平性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姜美玲.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J].教育研究.2004(08).
[2] 张建滨,苏娟,胡丽萍.社会转型期的体育教学课程改革设计[J].体育与科学.2003(05).
[3] 赵德成.新课程实施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