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7年国家开始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江苏省如东县从补贴对象确定、种猪精液生产、种猪精液配送、输精技术培训、档案资料建立、监督管理等六个环节入手,不断总结和提高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质量,7年来累计向农户提供免费或优惠价种猪精液395.6万份,有效地推动了全县生猪品种改良和生猪产业的持续发展,促进了养猪农民增产增收。
关键词: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重要环节
江苏省如东县地处南黄海之滨,面积1 840 km2,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同时也是母猪饲养大县,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全县开始实行猪人工授精统一供精,持之以恒的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促进了全县生猪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2007年下半年,如东县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县,任务指标为14万头能繁母猪,即每头母猪每年补贴40元,以提供4份良种猪精液方式实施补贴,如东县充分利用既有的优势,进一步强化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工作,七年来累计向农户提供免费或优惠价种猪精液395.6万份,配种母猪197.8万头次,全县猪人工授精普及率从75 %提高到98 %。项目实施进一步促进了全县生猪品种改良和生猪产业发展, 2013年底全县生猪栏存达170余万头,其中能繁母猪栏存达23.4万头,养猪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现将如东县几年来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所抓住的几个重点环节作一交流,以便兄弟县(市)互相借鉴而共同提高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质量与效果。
1 补贴对象确定
合理确定补贴对象是生猪良种补贴项目成功实施的前提。由于生猪良种补贴项目是特惠性而非普惠性项目,因此项目区部分能繁母猪不能纳入补贴,如如东县能繁母猪栏存正常为20余万头,而国家每年下达的生猪良种补贴指标仅为14~15万头,还有30 %左右能繁母猪不能纳入补贴,因此正确处理上述矛盾,避免群众误会甚至上访,把国家惠农的这件好事办成群众满意的实事是生猪良种补贴项目需要优先解决的课题。
为合理确定补贴对象,首先对能繁母猪基数进行全面准确的统计。如东县农委、财政局每年都按时联合下达能繁母猪栏存普查文件,具体明确由村级畜牧兽医人员对所在地的能繁母猪进行普查和登记造册,由村(居)民委员会负责复查,经村委会和镇政府核定无误盖章后上报,县农、财部门根据统计数据将生猪良种补贴指标下达给各镇,各镇严格按照“先散户,后规模户”原则确定补贴对象,即饲养1~2头能繁母猪的全部纳入补贴,余下的指标按比例分配给饲养3~49头能繁母猪养殖户,饲养50头以上能繁母猪的原则上不予补贴。补贴对象一经确定后立即在村(居)民委员会予以公示,以便群众监督。
纳入补贴的每头能繁母猪,发给养殖户一张有效期一年的《××年度如东县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登记卡》,养殖户凭卡可到附近的猪精液配送点领取精液,每卡一年内可分2次领取4份免费或优惠价精液。母猪登记卡由镇畜牧兽医站与村民委员会联合发放,先以村集中发放,少量的由所在村畜牧兽医人员登门一一补发。农户领卡后在发卡清单上签字或盖手印。
2 种猪精液生产
种猪精液量与质决定了生猪良种补贴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和实施效果,因此组织生产供应足量优质的种猪精液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为此如东县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2.1 加强设施建设
猪人工授精站不仅要科学选址、合理布局而有利于疫病控制,而且要尽量创造有利于发挥种公猪生产潜力的良好的设施环境。如东县多年来实行统一供精,种猪饲养集中在掘港镇掘西村一处,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如东县一方面对原种公猪饲养设施进行改造扩建,另一方面在相隔30 km之外的岔河镇新港村投资200多万元兴建了一个占地面积10亩的种公猪饲养基地,这样全县种公猪饲养量达到320余头。两个饲养基地既有利于缩小供精半径、方便精液的配送,又有利于化解防疫风险,更主要经改造扩建的猪舍安装了温控设备,夏季可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6 ℃以下,避免了高温对猪精子质量的冲击,保证了一年四季种猪精液的质量稳定与均衡供应。
2.2 引进优良种公猪
近年来如东县不断加大生猪品种结构调整力度,目前全县栏存能繁母猪中20 %左右是优良的地方品种梅山猪,80 %左右是二元母猪。其中二元母猪中15 %为长大 “洋二元”杂交母猪,由规模场饲养,85 %为一洋一土“土二元”杂交母猪,由分散的农户饲养。我县农户饲养的土二元母猪主要是富有特色的“皮梅二元母猪”,即以梅山猪为母本,皮特兰为父本,杂交生产的二元母猪,这种二元母猪全身被毛黑色,面部有一块特征性的三角型白色斑毛,与长白或大约克可杂交生产优质的长(大)皮梅三元商品猪。根据我县母猪品种结构状况,县家畜改良站引进饲养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皮特兰等4个品种的国外优良瘦肉型种公猪和一个优良地方品种梅山种公猪。
在引种工作中除了关注品种、体型外貌等因素外,我县家畜改良站对品系差异和是否经过性能测定等因素也加以高度重视,因为尽管是同一品种,如果来自于不同的品系或不同育种场,仍然存在较大差异。此外有计划地对杂交后裔进行跟踪观察,一方面及时淘汰杂交效果不理想个体,另一方面综合杂交效果筛选引进适合于我县母猪品种结构特点的优良品种(系)种公猪。
2.3 科学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不仅关系到疫病控制,而且关系到种猪精液生产量与品质。我县十分重视种公猪饲养管理,如不断试验筛选优化饲料配方,根据品种、生长阶段、季节调整饲养水平,尤其夏季注重饲喂西瓜苹果等青绿饲料,达到了补充营养、减少应激、稳定精子质量的作用。定期给种公猪淋浴、药浴以驱除外寄生虫,增强体质。每天将种猪赶入栅栏式跑道中运动2 h以上。加强防疫消毒工作,尽量减少疾病发生,减少种猪的无效饲养时间,有利于种公猪群精液生产总量的提高。执行严格的兽医卫生制度,饲养员、采精员实行封闭式管理,对猪人工授精站生产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4 种猪精液采集处理
精液的采集和处理直接影响着精液质量,决定着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的成败。为确保精液质量,一是注重操作人员技术培训,所有岗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二是严格按国家和省有关猪人工授精技术规程要求采集与处理精液。三是建设猪精液质量检测与信息反馈网络。精液生产单位按规定对每头猪每次采集处理的精液进行留样观察72 h,各镇精液配送点,每4 h检查上报一次猪精液质量,这样生产单位可及时掌握精液质量动态。为准确判断精液的密度与活力,本站技术人员在有关专家帮助下研制了精液质量检测终端显示系统和精子密度比对图,能快速、直观、准确地判断猪精子密度、活力、畸形率。如东县家畜改良站向养殖户提供的种猪精液要求活力必须在0.7以上,密度为每毫升0.3亿以上。
2.5 妥善运输与保存精液
运输与保存好精液是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的重要环节。精液运输时应注意防震、防日光照射、防冻、防高温等,尽量创造有利于猪精液保存的环境条件。所有精液配送点都配置了恒温箱,对精液实行 17 ℃恒温保存,每2 h对精液进行一次翻动处理。
3 种猪精液配送
及时方便地提供种猪精液是增加养殖户满意度和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
我县实行的是统一供精,即全县的生猪良种补贴精液一律由县家畜改良站生产供应。由于母猪养殖户遍布于全县15个镇区,改良站供精半径超过30 km。为方便养殖户领取精液,我县依托乡镇畜牧兽医站在全县设立了32个猪精液发放点,每个发放点配备有恒温箱、精子质量检查仪器,并落实专人负责发精、培训、登记等,县家畜改良站每天早晨4:00~6:00将当日精液用专车运送至各精液发放点,养殖户到附近的猪精液发放点领取精液一般不超过5 km。
4 输精技术培训
正确地进行发情鉴定、准确把握输精适期、科学输精是提高受胎率与产仔数的重要因素,也是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如东县实行专业人员输精和培训养殖户输精的“双轨制”模式。全县原有专门社会输精人员320多人,经畜牧部门组织培训与考核,对其中成绩优秀的250多人发给“猪人工授精输精技术合格证书”,允许参与所在镇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专业输精员名单在各猪精液配送点张榜公示,养殖户可以通过电话及时联系输精人员上门服务。
近几年我县愈来愈重视养殖户输精技术的培训,通过分镇逐村的培训,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掌握了输精技术。重复输精可以提高受胎率与产仔数,而专业输精人员由于业务量和里程关系同一天给同一头母猪相隔6 h~8 h输精2次有时难以做到,而养殖户容易做到,这是养殖户输精的优势所在,也是我县积极推行养殖户输精的主要原因。
5 档案资料建设
生猪良种补贴的档案资料既是核查养殖户补贴是否到位的依据,又是对受胎率、产仔数等技术指标考查的重要途径,是项目验收必备材料,因此及时建立真实完整的档案资料是项目的任务之一,是高质量实施项目的必要条件。档案资料种类多,如种猪精液生产记录、精液发送记录、母猪登记卡分配记录、输精登记表、输精汇总表等,尤其是输精登记表牵涉到养殖户签字显得尤为重要。我县输精登记表由精液发放点人员负责填写,养殖户凭《良种补贴母猪登记卡》领取精液后在输精登记表上签字,并留下联系电话,月底精液发放点人员对输精登记表进行汇总并按月装订,各精液配送点次月将以上汇总资料送交县畜牧兽医站,形成全县输精档案。为便于项目核查验收,我县还为每个养殖户准备了一只印有生猪良种补贴相关政策的方便袋,要求输精结束后,将空精液瓶和母猪登记卡一并装放在方便袋内挂在猪舍墙壁上备查。
6 监督管理
加强监督管理是项目顺利运行和提高实施质量的手段。为规范项目实施,我县农委和财政局结合上级要求制定了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方案从项目实施范围、时间、补贴数量、对象、标准、方式,到猪精液的招标、质量要求、供精服务、输精与收费、档案资料建立与报送、核查与拨款、监督与管理进行了详细规定,并通过广播、电台、电视、网络等进行全方位宣传,与此同时将良种补贴有关政策印成明白纸发放给养殖户,从而使广大养殖户不仅了解、理解与支持项目的实施,而且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县农委还专门针对镇畜牧兽医站制定下发了项目考核奖惩办法,项目实施单位县畜牧兽医站制定了专家定期对项目质量评估制度、精液质量抽检制度、供精单位服务公约、输精员管理办法、档案资料核查制度以及项目督查制度等。完善的制度加严格的考核兑现有力推动了项目的成功实施。
关键词: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重要环节
江苏省如东县地处南黄海之滨,面积1 840 km2,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同时也是母猪饲养大县,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全县开始实行猪人工授精统一供精,持之以恒的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促进了全县生猪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2007年下半年,如东县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县,任务指标为14万头能繁母猪,即每头母猪每年补贴40元,以提供4份良种猪精液方式实施补贴,如东县充分利用既有的优势,进一步强化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工作,七年来累计向农户提供免费或优惠价种猪精液395.6万份,配种母猪197.8万头次,全县猪人工授精普及率从75 %提高到98 %。项目实施进一步促进了全县生猪品种改良和生猪产业发展, 2013年底全县生猪栏存达170余万头,其中能繁母猪栏存达23.4万头,养猪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现将如东县几年来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所抓住的几个重点环节作一交流,以便兄弟县(市)互相借鉴而共同提高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质量与效果。
1 补贴对象确定
合理确定补贴对象是生猪良种补贴项目成功实施的前提。由于生猪良种补贴项目是特惠性而非普惠性项目,因此项目区部分能繁母猪不能纳入补贴,如如东县能繁母猪栏存正常为20余万头,而国家每年下达的生猪良种补贴指标仅为14~15万头,还有30 %左右能繁母猪不能纳入补贴,因此正确处理上述矛盾,避免群众误会甚至上访,把国家惠农的这件好事办成群众满意的实事是生猪良种补贴项目需要优先解决的课题。
为合理确定补贴对象,首先对能繁母猪基数进行全面准确的统计。如东县农委、财政局每年都按时联合下达能繁母猪栏存普查文件,具体明确由村级畜牧兽医人员对所在地的能繁母猪进行普查和登记造册,由村(居)民委员会负责复查,经村委会和镇政府核定无误盖章后上报,县农、财部门根据统计数据将生猪良种补贴指标下达给各镇,各镇严格按照“先散户,后规模户”原则确定补贴对象,即饲养1~2头能繁母猪的全部纳入补贴,余下的指标按比例分配给饲养3~49头能繁母猪养殖户,饲养50头以上能繁母猪的原则上不予补贴。补贴对象一经确定后立即在村(居)民委员会予以公示,以便群众监督。
纳入补贴的每头能繁母猪,发给养殖户一张有效期一年的《××年度如东县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登记卡》,养殖户凭卡可到附近的猪精液配送点领取精液,每卡一年内可分2次领取4份免费或优惠价精液。母猪登记卡由镇畜牧兽医站与村民委员会联合发放,先以村集中发放,少量的由所在村畜牧兽医人员登门一一补发。农户领卡后在发卡清单上签字或盖手印。
2 种猪精液生产
种猪精液量与质决定了生猪良种补贴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和实施效果,因此组织生产供应足量优质的种猪精液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为此如东县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2.1 加强设施建设
猪人工授精站不仅要科学选址、合理布局而有利于疫病控制,而且要尽量创造有利于发挥种公猪生产潜力的良好的设施环境。如东县多年来实行统一供精,种猪饲养集中在掘港镇掘西村一处,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如东县一方面对原种公猪饲养设施进行改造扩建,另一方面在相隔30 km之外的岔河镇新港村投资200多万元兴建了一个占地面积10亩的种公猪饲养基地,这样全县种公猪饲养量达到320余头。两个饲养基地既有利于缩小供精半径、方便精液的配送,又有利于化解防疫风险,更主要经改造扩建的猪舍安装了温控设备,夏季可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6 ℃以下,避免了高温对猪精子质量的冲击,保证了一年四季种猪精液的质量稳定与均衡供应。
2.2 引进优良种公猪
近年来如东县不断加大生猪品种结构调整力度,目前全县栏存能繁母猪中20 %左右是优良的地方品种梅山猪,80 %左右是二元母猪。其中二元母猪中15 %为长大 “洋二元”杂交母猪,由规模场饲养,85 %为一洋一土“土二元”杂交母猪,由分散的农户饲养。我县农户饲养的土二元母猪主要是富有特色的“皮梅二元母猪”,即以梅山猪为母本,皮特兰为父本,杂交生产的二元母猪,这种二元母猪全身被毛黑色,面部有一块特征性的三角型白色斑毛,与长白或大约克可杂交生产优质的长(大)皮梅三元商品猪。根据我县母猪品种结构状况,县家畜改良站引进饲养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皮特兰等4个品种的国外优良瘦肉型种公猪和一个优良地方品种梅山种公猪。
在引种工作中除了关注品种、体型外貌等因素外,我县家畜改良站对品系差异和是否经过性能测定等因素也加以高度重视,因为尽管是同一品种,如果来自于不同的品系或不同育种场,仍然存在较大差异。此外有计划地对杂交后裔进行跟踪观察,一方面及时淘汰杂交效果不理想个体,另一方面综合杂交效果筛选引进适合于我县母猪品种结构特点的优良品种(系)种公猪。
2.3 科学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不仅关系到疫病控制,而且关系到种猪精液生产量与品质。我县十分重视种公猪饲养管理,如不断试验筛选优化饲料配方,根据品种、生长阶段、季节调整饲养水平,尤其夏季注重饲喂西瓜苹果等青绿饲料,达到了补充营养、减少应激、稳定精子质量的作用。定期给种公猪淋浴、药浴以驱除外寄生虫,增强体质。每天将种猪赶入栅栏式跑道中运动2 h以上。加强防疫消毒工作,尽量减少疾病发生,减少种猪的无效饲养时间,有利于种公猪群精液生产总量的提高。执行严格的兽医卫生制度,饲养员、采精员实行封闭式管理,对猪人工授精站生产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4 种猪精液采集处理
精液的采集和处理直接影响着精液质量,决定着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的成败。为确保精液质量,一是注重操作人员技术培训,所有岗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二是严格按国家和省有关猪人工授精技术规程要求采集与处理精液。三是建设猪精液质量检测与信息反馈网络。精液生产单位按规定对每头猪每次采集处理的精液进行留样观察72 h,各镇精液配送点,每4 h检查上报一次猪精液质量,这样生产单位可及时掌握精液质量动态。为准确判断精液的密度与活力,本站技术人员在有关专家帮助下研制了精液质量检测终端显示系统和精子密度比对图,能快速、直观、准确地判断猪精子密度、活力、畸形率。如东县家畜改良站向养殖户提供的种猪精液要求活力必须在0.7以上,密度为每毫升0.3亿以上。
2.5 妥善运输与保存精液
运输与保存好精液是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的重要环节。精液运输时应注意防震、防日光照射、防冻、防高温等,尽量创造有利于猪精液保存的环境条件。所有精液配送点都配置了恒温箱,对精液实行 17 ℃恒温保存,每2 h对精液进行一次翻动处理。
3 种猪精液配送
及时方便地提供种猪精液是增加养殖户满意度和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
我县实行的是统一供精,即全县的生猪良种补贴精液一律由县家畜改良站生产供应。由于母猪养殖户遍布于全县15个镇区,改良站供精半径超过30 km。为方便养殖户领取精液,我县依托乡镇畜牧兽医站在全县设立了32个猪精液发放点,每个发放点配备有恒温箱、精子质量检查仪器,并落实专人负责发精、培训、登记等,县家畜改良站每天早晨4:00~6:00将当日精液用专车运送至各精液发放点,养殖户到附近的猪精液发放点领取精液一般不超过5 km。
4 输精技术培训
正确地进行发情鉴定、准确把握输精适期、科学输精是提高受胎率与产仔数的重要因素,也是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如东县实行专业人员输精和培训养殖户输精的“双轨制”模式。全县原有专门社会输精人员320多人,经畜牧部门组织培训与考核,对其中成绩优秀的250多人发给“猪人工授精输精技术合格证书”,允许参与所在镇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专业输精员名单在各猪精液配送点张榜公示,养殖户可以通过电话及时联系输精人员上门服务。
近几年我县愈来愈重视养殖户输精技术的培训,通过分镇逐村的培训,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掌握了输精技术。重复输精可以提高受胎率与产仔数,而专业输精人员由于业务量和里程关系同一天给同一头母猪相隔6 h~8 h输精2次有时难以做到,而养殖户容易做到,这是养殖户输精的优势所在,也是我县积极推行养殖户输精的主要原因。
5 档案资料建设
生猪良种补贴的档案资料既是核查养殖户补贴是否到位的依据,又是对受胎率、产仔数等技术指标考查的重要途径,是项目验收必备材料,因此及时建立真实完整的档案资料是项目的任务之一,是高质量实施项目的必要条件。档案资料种类多,如种猪精液生产记录、精液发送记录、母猪登记卡分配记录、输精登记表、输精汇总表等,尤其是输精登记表牵涉到养殖户签字显得尤为重要。我县输精登记表由精液发放点人员负责填写,养殖户凭《良种补贴母猪登记卡》领取精液后在输精登记表上签字,并留下联系电话,月底精液发放点人员对输精登记表进行汇总并按月装订,各精液配送点次月将以上汇总资料送交县畜牧兽医站,形成全县输精档案。为便于项目核查验收,我县还为每个养殖户准备了一只印有生猪良种补贴相关政策的方便袋,要求输精结束后,将空精液瓶和母猪登记卡一并装放在方便袋内挂在猪舍墙壁上备查。
6 监督管理
加强监督管理是项目顺利运行和提高实施质量的手段。为规范项目实施,我县农委和财政局结合上级要求制定了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方案从项目实施范围、时间、补贴数量、对象、标准、方式,到猪精液的招标、质量要求、供精服务、输精与收费、档案资料建立与报送、核查与拨款、监督与管理进行了详细规定,并通过广播、电台、电视、网络等进行全方位宣传,与此同时将良种补贴有关政策印成明白纸发放给养殖户,从而使广大养殖户不仅了解、理解与支持项目的实施,而且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县农委还专门针对镇畜牧兽医站制定下发了项目考核奖惩办法,项目实施单位县畜牧兽医站制定了专家定期对项目质量评估制度、精液质量抽检制度、供精单位服务公约、输精员管理办法、档案资料核查制度以及项目督查制度等。完善的制度加严格的考核兑现有力推动了项目的成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