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学英语教育教学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教师观念更新,各种新课堂模式应运而生,教师角色、师生关系、教学评价方式、作业布置等许多方面也发生着转变。在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课程标准阐述的新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时,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发现一些新式课堂教学存在着误区,使新课程标准异化,一些教师执教的英语教学走入了迷失自我的境地,同时也有一些老师对新课程仍有迷茫和彷徨之感。有鉴于此,我认为提高中小学外语教学质量,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与能力是统一的,任何割裂和对立二者关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知识是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能力是知识发展的升化,二者相辅相承,可是在课改强调能力的呼声下,不少的老师不敢理直气壮地教知识了,似乎如果还要坚持讲知识,就违背了课改精神,就是搞应试教育。
2.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初中阶段应重在打牢基础。
英语作为一门与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学科,它有它自己的词汇、语音和语法规则。只有对这些知识掌握牢固,并达到一定的深度和熟练程度,才能比较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口笔头交流。
3.以各种方式和有效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初中阶段的基础性决定了我们英语教学重在让学生准确掌握语言知识,并对这些知识以听、读、写、说的形式加以操练和简单的运用实践。只要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达到了这一个目标,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就有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随着他们知识的增加,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就会进一步增强。
二、听读与说写
1.听、说、读、写相辅相承;重视听说,不能忽视读写。
听、说、读、写既是英语学习的方式,也是英语学习所培养的技能。结合新课程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理念和目前我国的评价方式及考试制度,我赞同听、读为先,说、写跟上的教学策略。
2.缺乏语言环境,过分注意说的能力,弊大于利。
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集中和依赖于课堂教学,如果课堂上学生只是听听、说说、演演,单词不记不写,句型不操练,其结果只能是捡些英语的“只鳞片爪”。
3.以阅读为突破口,提高语言的复现率,积累语言知识与素材。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阅读在我们整个的学习、工作中是大量的。对于一般人来说,使用英语的最主要方式就更是读,他们不可能整天和别人用英语交流。再且,就语言学习的规律而言,输入(听、读)是输出的前提,只有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输入才可有产生出理想的输出(即语言的说、写等产出性技能)。而读与听相比,则更加灵活、方便。
4.以写为载体,加强语言正确性和准确性训练。
只有通过各种写的形式进行语言的操练,才能更好地提高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也才能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认知规律,培养自学能力。理论学习
5.听、读、说、写四种不同学习方式,不同语言技能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具有不同的学习功能和学习效果,我们必须科学合理地加以运用,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母语与目的语
1.在现实中,母语的运用受到不正确对待。
英语语教学中母语的作用和地位一直是语言教学中争论不休的话题。今天,人们格外看重用英语组织教学,即用目的语教英语语,于是母语的使用就易受到挑剔甚至指责,甚至出现有的学校领导禁止外语老师上课用母语的极左现象。
2.母语的恰当运用有助于降低课堂教学难度;初中学生希望,需利用母语帮助外语学习。
事实上,母语在外语教学中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处于低年级段的初中就更是如此。初中学生初学外语,对目的语的规则了解不多,且由于语言较浅显,但由于他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自己的母语,他们便希望能使用已具备的母语知识去解释外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这样学习起来效果更佳,他们的积极性也更高。
3.适当运用母语,培养学生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母语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外语教学中母语的运用是一种思维的干扰,相反,适当运用母语于外语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策略加以培养,有效地提高其学习效率。因此,外语课堂上要尽量使用目的语教学,又不可完全排斥母语。我们外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实际,如教学目标、学生的外语水平,学习风格等,灵活有效地运用母语于外语教学之中,提高教学效益。
四、教师与学生
1.过分强调学生主体性,削弱了课堂教学效益。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主张变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当今,人们在对待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即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正好犯了这个毛病。
如何看待师生关系实际上就是如何看待教与学的关系,不正确的师生观带来不正确的教学观,从而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制约课堂教学效益。教为学服务,教是手段、措施,学是目的和结果;教最终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师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中心,扎实抓好课堂教学,让学习落到实处。
现在很时髦的提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试想对于这些连英语的皮毛都尚未闹懂且情绪极易波动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知道教学的重难点吗,掌握得了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吗?懂得英语学习的规律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课堂理论学习的主动权便无庸置疑的属于外语教师,是外语教师来安排和调节课堂教学活动,监控教学过程。但事实上教学中却出现了这样一种倾向,认为课堂上组织更多的活动,即任务,便是尊重了学生“主体”。于是不管是否需要,不管什么课,堂堂课都开展活动,热热闹闹,至于结果却不甚考究。结果我们发现许多课堂上,知识未得到落实,学习任务被压在了课后。表面上学生获得了自主地位,实际却丧失了求知的权利和错过了学习机会。这既加重了学生负担,变相增加了学习难度,降低了学习效果,造成费力不讨好的局面。因此,“以人为本”并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同义语,尊重学生并不等于把课堂控制权交给学生,更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其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课堂上学有所得,打牢“双基”,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厚实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就是对“以人为本”的理念的误解。
面对英语语教学底子薄、生源复杂、师资水平良莠不齐的客观实际,在积极、大胆投身外语课程改革的同时,更要冷静、理性地处理好这四种关系,唯有如此,才能让英语语教学课程改革顺利走向成功,使外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灵寿县青同镇初级中学)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与能力是统一的,任何割裂和对立二者关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知识是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能力是知识发展的升化,二者相辅相承,可是在课改强调能力的呼声下,不少的老师不敢理直气壮地教知识了,似乎如果还要坚持讲知识,就违背了课改精神,就是搞应试教育。
2.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初中阶段应重在打牢基础。
英语作为一门与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学科,它有它自己的词汇、语音和语法规则。只有对这些知识掌握牢固,并达到一定的深度和熟练程度,才能比较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口笔头交流。
3.以各种方式和有效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初中阶段的基础性决定了我们英语教学重在让学生准确掌握语言知识,并对这些知识以听、读、写、说的形式加以操练和简单的运用实践。只要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达到了这一个目标,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就有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随着他们知识的增加,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就会进一步增强。
二、听读与说写
1.听、说、读、写相辅相承;重视听说,不能忽视读写。
听、说、读、写既是英语学习的方式,也是英语学习所培养的技能。结合新课程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理念和目前我国的评价方式及考试制度,我赞同听、读为先,说、写跟上的教学策略。
2.缺乏语言环境,过分注意说的能力,弊大于利。
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集中和依赖于课堂教学,如果课堂上学生只是听听、说说、演演,单词不记不写,句型不操练,其结果只能是捡些英语的“只鳞片爪”。
3.以阅读为突破口,提高语言的复现率,积累语言知识与素材。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阅读在我们整个的学习、工作中是大量的。对于一般人来说,使用英语的最主要方式就更是读,他们不可能整天和别人用英语交流。再且,就语言学习的规律而言,输入(听、读)是输出的前提,只有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输入才可有产生出理想的输出(即语言的说、写等产出性技能)。而读与听相比,则更加灵活、方便。
4.以写为载体,加强语言正确性和准确性训练。
只有通过各种写的形式进行语言的操练,才能更好地提高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也才能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认知规律,培养自学能力。理论学习
5.听、读、说、写四种不同学习方式,不同语言技能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具有不同的学习功能和学习效果,我们必须科学合理地加以运用,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母语与目的语
1.在现实中,母语的运用受到不正确对待。
英语语教学中母语的作用和地位一直是语言教学中争论不休的话题。今天,人们格外看重用英语组织教学,即用目的语教英语语,于是母语的使用就易受到挑剔甚至指责,甚至出现有的学校领导禁止外语老师上课用母语的极左现象。
2.母语的恰当运用有助于降低课堂教学难度;初中学生希望,需利用母语帮助外语学习。
事实上,母语在外语教学中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处于低年级段的初中就更是如此。初中学生初学外语,对目的语的规则了解不多,且由于语言较浅显,但由于他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自己的母语,他们便希望能使用已具备的母语知识去解释外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这样学习起来效果更佳,他们的积极性也更高。
3.适当运用母语,培养学生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母语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外语教学中母语的运用是一种思维的干扰,相反,适当运用母语于外语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策略加以培养,有效地提高其学习效率。因此,外语课堂上要尽量使用目的语教学,又不可完全排斥母语。我们外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实际,如教学目标、学生的外语水平,学习风格等,灵活有效地运用母语于外语教学之中,提高教学效益。
四、教师与学生
1.过分强调学生主体性,削弱了课堂教学效益。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主张变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当今,人们在对待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即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正好犯了这个毛病。
如何看待师生关系实际上就是如何看待教与学的关系,不正确的师生观带来不正确的教学观,从而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制约课堂教学效益。教为学服务,教是手段、措施,学是目的和结果;教最终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师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中心,扎实抓好课堂教学,让学习落到实处。
现在很时髦的提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试想对于这些连英语的皮毛都尚未闹懂且情绪极易波动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知道教学的重难点吗,掌握得了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吗?懂得英语学习的规律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课堂理论学习的主动权便无庸置疑的属于外语教师,是外语教师来安排和调节课堂教学活动,监控教学过程。但事实上教学中却出现了这样一种倾向,认为课堂上组织更多的活动,即任务,便是尊重了学生“主体”。于是不管是否需要,不管什么课,堂堂课都开展活动,热热闹闹,至于结果却不甚考究。结果我们发现许多课堂上,知识未得到落实,学习任务被压在了课后。表面上学生获得了自主地位,实际却丧失了求知的权利和错过了学习机会。这既加重了学生负担,变相增加了学习难度,降低了学习效果,造成费力不讨好的局面。因此,“以人为本”并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同义语,尊重学生并不等于把课堂控制权交给学生,更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其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课堂上学有所得,打牢“双基”,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厚实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就是对“以人为本”的理念的误解。
面对英语语教学底子薄、生源复杂、师资水平良莠不齐的客观实际,在积极、大胆投身外语课程改革的同时,更要冷静、理性地处理好这四种关系,唯有如此,才能让英语语教学课程改革顺利走向成功,使外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灵寿县青同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