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校教师也逐渐被动员起来,开始反省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小学阶段是数学科目的筑基时期,对学生以后的思维能力培养及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数学本身具有强烈的学科特征,为使小学阶段的学生提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将生活元素融入数学学习的趋势日益明显,实际教学中也证明行之有效。本文就针对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化进行了具体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生活情境
前言
小学数学知识结构相对简单,但对思维能力不成熟的小学生而言,数学学习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引入了生活元素,将生活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以实现小学数学知识的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让小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加速知识的消化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过时思想,明确自己引导者的身份,在数学生活与数学理论之间做好平衡,细化生活化教学所需的过程,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与个人素养。
1.课堂导入生活化
小学生生性好动,自控能力差,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一直坚持,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与指导。实际教学中,每一节课开始前学生都是自由散漫的姿态,铃声响起后往往不能自觉地回到座位,或者无法立刻安静下来接受新课程的学习,教师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杂乱无章,不利于正常课程的展开。相应的,如果教师直接严肃的批评学生,会使得他们在一节课最开始就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一时难以无法活跃起来,这也会使得原本友好的师生关系被破坏。 此时,将课堂导入生活化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将课堂导入生活化,就是在课程开始前,利用生活情境导入正式课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在给学生传递课程开始的讯息。因为教学的生活化,之后的数学知识的传递就变得理所当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思考探索,或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拟场景,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比如,在学习图形时,可以让学生带着相关测量工具,如三角尺、直尺等,先不要急着介绍图形边与角的特征,让其想象家中的桌子、自己的红领巾等,先自行总结它的形状,预计边和角的关系,然后再通过实际测量引出对应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另外,教师还可以私下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习内容将其生活化从而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2.寻找生活中数学
教育是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中的,当然数学学习也不能只局限于时间有限的课堂。有调查显示,如果将学生一学年的学习内容看做单位“1”,那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中学生一般用时一小时左右,学习的知识为八份,但生活中学到的数学知识仅为两份,可耗时却远远大于课堂中的时间。生活离学生最近,除却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学生基本都是在衣食住行中消耗着自己有限的生命。为使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化教学中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要将生活中的时间也充分利用起来,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将数学学习的范围扩展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学习数学的根本目标并不是为了最后的考试或是升学,而是利用数学知识让其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作为数学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真正走进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主动使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正如马克思的思想中体现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可以让学生深切感知到数学距离他们很近,能够提起对数学的学习有兴趣,保持自己的求知欲,积极的努力进步。
3.设置生活化情景
因为小学生自身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的限制,他们更容易对新鲜事物提起兴趣。若数学教师按照传统教育的思维,单纯讲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再有重点概念,要求学生不理解就学生死记硬背,对学生而言即使倒背如流,不理解概念本身,也很难用于实际的解题过程。甚至有的学生还会由于不喜欢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直接放弃学习数学,很显然这直接威胁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掌握教学方法,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是非常必要的。
小学数学的生活化,首要就是要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到现在为止,应用最广的就是设置生活化的情景。这种方式结合了数学知识,能够将生活情景重新演绎出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对应原型,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热情,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在进行乘法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生活中的情景做成相应的动画,如游乐场的人让学生观察不同设施上的男生、女生人数,再进行运算的练习。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加速记忆,让学生尽快吸收基础知识。当然,教学中可以利用的生活情景很多,教师要善于发现可用的资源,将其与数学知识合理的进行整合,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达到高效学习的目标。
4.布置生活化作业
课堂学习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要实现高效学习,学生就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尽快融入课堂,接受知识的洗礼。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高效的教学。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真实的体验,融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合理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相应的画面或声音,促使学生主动融入,参与课堂学习。
学习总是免不了遺忘,因此适当的课后作业至关重要。关于课后的作业,还是要继续实现生活化。传统的作业布置就是读读写写,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作业要适量,让学生走出的繁重的作业压力,走出死板的课本,发展个性,促使其走进生活。合适的作业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利于其快速掌握相关技巧。生活化作业,可以尝试脱离纸笔的书写过程,如让学生跟随父母采购,调查超市中的蔬菜价格,让学生了解目前市场上的常见蔬菜,同时学着根据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整理。再者如让学生采访身边的人,记录采访对象的基本信息以及采访的问题和对方的反应,在采访交流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
结语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生活情境已经有了广泛应用。除日常教学活动之外,教师的作业也开始侧重于生活,由此可见其意义非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实现学生的成长,必须让课堂内容贴近生活,设置生活化的情境教学,给予学生日常中的情境,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官看到数学中的生活,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巩固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下课铃声响起就意味着一节课的学习结束了,但要使得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和能力,来源于长久的坚持。在课堂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新时代小学生。
参考文献
[1]林洪青.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J]. 亚太教育,2016(36):16.
[2]宗秀梅. 生活化教学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现[J]. 学周刊,2017(16):60-61.
[3]蒋基斌,邓光明.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7(28):190-191.
[4]安桂贞.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4):50.
[5]李秀香. 有关小学数学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探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6):170.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生活情境
前言
小学数学知识结构相对简单,但对思维能力不成熟的小学生而言,数学学习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引入了生活元素,将生活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以实现小学数学知识的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让小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加速知识的消化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过时思想,明确自己引导者的身份,在数学生活与数学理论之间做好平衡,细化生活化教学所需的过程,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与个人素养。
1.课堂导入生活化
小学生生性好动,自控能力差,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一直坚持,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与指导。实际教学中,每一节课开始前学生都是自由散漫的姿态,铃声响起后往往不能自觉地回到座位,或者无法立刻安静下来接受新课程的学习,教师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杂乱无章,不利于正常课程的展开。相应的,如果教师直接严肃的批评学生,会使得他们在一节课最开始就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一时难以无法活跃起来,这也会使得原本友好的师生关系被破坏。 此时,将课堂导入生活化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将课堂导入生活化,就是在课程开始前,利用生活情境导入正式课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在给学生传递课程开始的讯息。因为教学的生活化,之后的数学知识的传递就变得理所当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思考探索,或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拟场景,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比如,在学习图形时,可以让学生带着相关测量工具,如三角尺、直尺等,先不要急着介绍图形边与角的特征,让其想象家中的桌子、自己的红领巾等,先自行总结它的形状,预计边和角的关系,然后再通过实际测量引出对应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另外,教师还可以私下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习内容将其生活化从而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2.寻找生活中数学
教育是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中的,当然数学学习也不能只局限于时间有限的课堂。有调查显示,如果将学生一学年的学习内容看做单位“1”,那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中学生一般用时一小时左右,学习的知识为八份,但生活中学到的数学知识仅为两份,可耗时却远远大于课堂中的时间。生活离学生最近,除却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学生基本都是在衣食住行中消耗着自己有限的生命。为使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化教学中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要将生活中的时间也充分利用起来,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将数学学习的范围扩展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学习数学的根本目标并不是为了最后的考试或是升学,而是利用数学知识让其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作为数学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真正走进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主动使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正如马克思的思想中体现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可以让学生深切感知到数学距离他们很近,能够提起对数学的学习有兴趣,保持自己的求知欲,积极的努力进步。
3.设置生活化情景
因为小学生自身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的限制,他们更容易对新鲜事物提起兴趣。若数学教师按照传统教育的思维,单纯讲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再有重点概念,要求学生不理解就学生死记硬背,对学生而言即使倒背如流,不理解概念本身,也很难用于实际的解题过程。甚至有的学生还会由于不喜欢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直接放弃学习数学,很显然这直接威胁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掌握教学方法,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是非常必要的。
小学数学的生活化,首要就是要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到现在为止,应用最广的就是设置生活化的情景。这种方式结合了数学知识,能够将生活情景重新演绎出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对应原型,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热情,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在进行乘法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生活中的情景做成相应的动画,如游乐场的人让学生观察不同设施上的男生、女生人数,再进行运算的练习。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加速记忆,让学生尽快吸收基础知识。当然,教学中可以利用的生活情景很多,教师要善于发现可用的资源,将其与数学知识合理的进行整合,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达到高效学习的目标。
4.布置生活化作业
课堂学习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要实现高效学习,学生就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尽快融入课堂,接受知识的洗礼。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高效的教学。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真实的体验,融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合理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相应的画面或声音,促使学生主动融入,参与课堂学习。
学习总是免不了遺忘,因此适当的课后作业至关重要。关于课后的作业,还是要继续实现生活化。传统的作业布置就是读读写写,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作业要适量,让学生走出的繁重的作业压力,走出死板的课本,发展个性,促使其走进生活。合适的作业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利于其快速掌握相关技巧。生活化作业,可以尝试脱离纸笔的书写过程,如让学生跟随父母采购,调查超市中的蔬菜价格,让学生了解目前市场上的常见蔬菜,同时学着根据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整理。再者如让学生采访身边的人,记录采访对象的基本信息以及采访的问题和对方的反应,在采访交流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
结语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生活情境已经有了广泛应用。除日常教学活动之外,教师的作业也开始侧重于生活,由此可见其意义非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实现学生的成长,必须让课堂内容贴近生活,设置生活化的情境教学,给予学生日常中的情境,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官看到数学中的生活,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巩固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下课铃声响起就意味着一节课的学习结束了,但要使得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和能力,来源于长久的坚持。在课堂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新时代小学生。
参考文献
[1]林洪青.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J]. 亚太教育,2016(36):16.
[2]宗秀梅. 生活化教学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现[J]. 学周刊,2017(16):60-61.
[3]蒋基斌,邓光明.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7(28):190-191.
[4]安桂贞.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4):50.
[5]李秀香. 有关小学数学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探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