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意在探讨冷幽默语言在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的现状和发展,从而研究这一课题的价值所在,由冷幽默语言的由来以及在中国当代社会的产生背景引入,再谈冷幽默语言在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渗透和体现,涵盖文学,音乐,电影,绘画等领域,主要谈及架上绘画中的冷幽默语言。中国当代社会的众多艺术创作中,冷幽默语言所涉及到的或许只有一小部分,可以说是小众,但其对各个领域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却不容小觑。
关键词:冷幽默语言;中国当代艺术;现状和发展
一、冷幽默语言的由来以及在中国当代社会的产生背景
冷幽默语言在当代社会的蔓延与发展有着其历史发展的轨迹,可以说出现于1960年代的黑色幽默是冷幽默语言的前生。黑色幽默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当时美国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一方面社会矛盾,劳资矛盾频繁,另一方面麦卡锡主义使整个社会形成了压抑窒息的氛围;1960年代初期,美国卷入越南战争,战事的失利和美军惨痛的伤亡,更使全国反战情绪高涨,局势比较动荡,社会状况比较混乱。在无所适从的社会背景下,于是产生了对现实采取嘲笑抨击,揭露和讽刺,幻想和否定结合在一起的“黑色”的“幽默”。在中国当代社会,90年代之后相对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给冷幽默语言提供了生长的土壤,2009年新浪微博的正式出现更是推动了冷幽默语言在中国当代社会的兴起,当然各种社会问题和民生事件才是冷幽默语言在大众生活中传播的源泉。
二、冷幽默语言在各个文化领域的表现
艺术来源与生活却高于生活,冷幽默语言在网络时代的发展同样渗透到了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当中。中国当代社会的众多艺术创作中,冷幽默语言所涉及到的或许只有一小部分,可以说是小众,但其对各个领域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却不容小觑。文学创作中谈及冷幽默语言必须要先说起鲁迅先生,虽然时隔多年,但他对20世纪中国杂文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我们认识和解读当时中国社会最深刻和鲜活的文本。他的杂文创作态度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种创作思维和心态成为了鲁迅先生特有的冷幽默。他大量运用反语修辞手法,如“虽然有人数我为‘无病呻吟’党之一,但我以为自家有病自家知,旁人大概是不能够明白底细的。……而批评家们曰‘无病’。我实在艳羡他们的健康。”[1]其实鲁迅是站在白话文作者的立场,运用反语抨击章士钊等帮闲文人思想上的不健康,他的幽默是充满火药味的,是社会的弄潮儿。
再说音乐创作中冷幽默语言的影子,作为一个90后,我接触的众多音乐门类中,二手玫瑰十分果敢的展現了他们的冷幽默。二手玫瑰的音乐是嫁接在东北二人转之上的摇滚。操着东北二人转曲调的说唱,同时玩着唢呐、葫芦丝和口技,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夸张的表情使得台下观众前挤后拥,同时忍俊不禁。
谈及中国当代电影艺术中的冷幽默语言,冯小刚的早期作品可以非常贴切地体现它的精髓。从《甲方乙方》到《大碗》再到《手机》,每一部都透露着冷幽默语言。例如《甲方乙方》告诉我们每一个梦其实都是一个社会现象,用最温馨的、充满希望的方式告诉人们,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希望是永远存在的。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仍然怀有道德理想主义去相信那些很难改变的冷幽默,这是一种充满正能量的期许,是正面的。
三、再究架上绘画里的冷幽默语言
冷幽默语言在中国当代绘画艺术中最直观的体现是在漫画作品当中,从历史发展来看现在的漫画,可以说讽刺漫画是当代漫画发展的鼻祖,如华君武和朱德庸。既然要从架上绘画中的冷幽默谈起,那不得不举一些具有冷幽默气质的当代艺术家为例来具体论述冷幽默语言在架上绘画中的体现。季大纯是我一直很喜欢的一位当代艺术家,他的画一开始吸引我的点就是诙谐和幽默,无须太多的观念和视觉体验,就能进入他的画面。下一个是我也非常钟爱的艺术家刘野,他和季大纯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些偏卡通化,但刘野本人却不承认自己是一个卡通艺术家,我刚接触他的绘画时,是他蒙德里安系列作品吸引了我,当时就觉得简单好看,但他笔下塑造的在我们看来是卡通小人形象的“卡通画”是给大人们看的“卡通画”,画里的冷幽默只有我们才能体会。后来接触到他的小人当兵系列的作品,刘野的这类作品并不是一种真实的情感再现或是回忆,而是一种非真实性的体验,这种体验如果深入解读下去有时是会把人带到一种不安情境中去。中国当代艺术中谈及冷幽默语言总绕不开一位艺术家,那就是王兴伟。王兴伟的绘画作品曾一度表现出对美术史形成过程的好奇和质疑(毫无疑问,在他绘画的形成期知识结构是具备的必要基础)背影系列中,身穿黄色衣服的艺术家本人,一人扮演了多种角色,在挪用法国古典主义代表人物普桑的作品《阿尔卡迪的牧人》中,王兴伟把自己替换成其中一位牧人,其他三个画面上的人物则没有出现,如果说《阿尔卡迪的牧人》是普桑本人在17世纪对古希腊的美好想象与期待,那么王兴伟的这幅作品却是对西方美术史的挪用以及对所谓“经典”的质疑与调侃,画面轻松幽默并略带“达达”式的戏谑与颠覆。
四、冷幽默语言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发展和走向
冷幽默语言无法保持一种常态,具有瞬间性和更替性。以微博为例,不同的事件和焦点会产生不同的冷幽默语言,在当代艺术中亦是如此。部分艺术家所关注的点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处境的变迁而发生转移,新的问题的产生必然会接替原有的那个“梗”,当然前提是之前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或者被合理性弱化。当代艺术本身就需要与当下的社会和人产生联系,社会与人之间的“化学反应”为冷幽默语言提供了培养皿,这种瞬时性和交替性正是赋予了中国当代艺术生命力和活力,让它可以持续地发光发热。
五、结语
冷幽默语言在中国当代社会的兴起和发展对文化环境的改变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冷幽默语言涉及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方方面面,对于当下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众多艺术创作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其固定的语言风格和形式范畴,随着社会的不断迈进与发展,冷幽默语言为各类艺术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时事政治和民生新闻成了冷幽默语言的原素材,不断地给中国当代社会中的我们提供创作的可能性。
【注释】
[1]来自维基百科对于黑色幽默的解释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散文杂文,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3
[2]从华君武到朱德庸——浅析中国冷幽默漫画在不同时代的题材与表现手法[M],西安: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
关键词:冷幽默语言;中国当代艺术;现状和发展
一、冷幽默语言的由来以及在中国当代社会的产生背景
冷幽默语言在当代社会的蔓延与发展有着其历史发展的轨迹,可以说出现于1960年代的黑色幽默是冷幽默语言的前生。黑色幽默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当时美国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一方面社会矛盾,劳资矛盾频繁,另一方面麦卡锡主义使整个社会形成了压抑窒息的氛围;1960年代初期,美国卷入越南战争,战事的失利和美军惨痛的伤亡,更使全国反战情绪高涨,局势比较动荡,社会状况比较混乱。在无所适从的社会背景下,于是产生了对现实采取嘲笑抨击,揭露和讽刺,幻想和否定结合在一起的“黑色”的“幽默”。在中国当代社会,90年代之后相对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给冷幽默语言提供了生长的土壤,2009年新浪微博的正式出现更是推动了冷幽默语言在中国当代社会的兴起,当然各种社会问题和民生事件才是冷幽默语言在大众生活中传播的源泉。
二、冷幽默语言在各个文化领域的表现
艺术来源与生活却高于生活,冷幽默语言在网络时代的发展同样渗透到了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当中。中国当代社会的众多艺术创作中,冷幽默语言所涉及到的或许只有一小部分,可以说是小众,但其对各个领域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却不容小觑。文学创作中谈及冷幽默语言必须要先说起鲁迅先生,虽然时隔多年,但他对20世纪中国杂文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我们认识和解读当时中国社会最深刻和鲜活的文本。他的杂文创作态度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种创作思维和心态成为了鲁迅先生特有的冷幽默。他大量运用反语修辞手法,如“虽然有人数我为‘无病呻吟’党之一,但我以为自家有病自家知,旁人大概是不能够明白底细的。……而批评家们曰‘无病’。我实在艳羡他们的健康。”[1]其实鲁迅是站在白话文作者的立场,运用反语抨击章士钊等帮闲文人思想上的不健康,他的幽默是充满火药味的,是社会的弄潮儿。
再说音乐创作中冷幽默语言的影子,作为一个90后,我接触的众多音乐门类中,二手玫瑰十分果敢的展現了他们的冷幽默。二手玫瑰的音乐是嫁接在东北二人转之上的摇滚。操着东北二人转曲调的说唱,同时玩着唢呐、葫芦丝和口技,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夸张的表情使得台下观众前挤后拥,同时忍俊不禁。
谈及中国当代电影艺术中的冷幽默语言,冯小刚的早期作品可以非常贴切地体现它的精髓。从《甲方乙方》到《大碗》再到《手机》,每一部都透露着冷幽默语言。例如《甲方乙方》告诉我们每一个梦其实都是一个社会现象,用最温馨的、充满希望的方式告诉人们,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希望是永远存在的。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仍然怀有道德理想主义去相信那些很难改变的冷幽默,这是一种充满正能量的期许,是正面的。
三、再究架上绘画里的冷幽默语言
冷幽默语言在中国当代绘画艺术中最直观的体现是在漫画作品当中,从历史发展来看现在的漫画,可以说讽刺漫画是当代漫画发展的鼻祖,如华君武和朱德庸。既然要从架上绘画中的冷幽默谈起,那不得不举一些具有冷幽默气质的当代艺术家为例来具体论述冷幽默语言在架上绘画中的体现。季大纯是我一直很喜欢的一位当代艺术家,他的画一开始吸引我的点就是诙谐和幽默,无须太多的观念和视觉体验,就能进入他的画面。下一个是我也非常钟爱的艺术家刘野,他和季大纯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些偏卡通化,但刘野本人却不承认自己是一个卡通艺术家,我刚接触他的绘画时,是他蒙德里安系列作品吸引了我,当时就觉得简单好看,但他笔下塑造的在我们看来是卡通小人形象的“卡通画”是给大人们看的“卡通画”,画里的冷幽默只有我们才能体会。后来接触到他的小人当兵系列的作品,刘野的这类作品并不是一种真实的情感再现或是回忆,而是一种非真实性的体验,这种体验如果深入解读下去有时是会把人带到一种不安情境中去。中国当代艺术中谈及冷幽默语言总绕不开一位艺术家,那就是王兴伟。王兴伟的绘画作品曾一度表现出对美术史形成过程的好奇和质疑(毫无疑问,在他绘画的形成期知识结构是具备的必要基础)背影系列中,身穿黄色衣服的艺术家本人,一人扮演了多种角色,在挪用法国古典主义代表人物普桑的作品《阿尔卡迪的牧人》中,王兴伟把自己替换成其中一位牧人,其他三个画面上的人物则没有出现,如果说《阿尔卡迪的牧人》是普桑本人在17世纪对古希腊的美好想象与期待,那么王兴伟的这幅作品却是对西方美术史的挪用以及对所谓“经典”的质疑与调侃,画面轻松幽默并略带“达达”式的戏谑与颠覆。
四、冷幽默语言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发展和走向
冷幽默语言无法保持一种常态,具有瞬间性和更替性。以微博为例,不同的事件和焦点会产生不同的冷幽默语言,在当代艺术中亦是如此。部分艺术家所关注的点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处境的变迁而发生转移,新的问题的产生必然会接替原有的那个“梗”,当然前提是之前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或者被合理性弱化。当代艺术本身就需要与当下的社会和人产生联系,社会与人之间的“化学反应”为冷幽默语言提供了培养皿,这种瞬时性和交替性正是赋予了中国当代艺术生命力和活力,让它可以持续地发光发热。
五、结语
冷幽默语言在中国当代社会的兴起和发展对文化环境的改变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冷幽默语言涉及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方方面面,对于当下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众多艺术创作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其固定的语言风格和形式范畴,随着社会的不断迈进与发展,冷幽默语言为各类艺术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时事政治和民生新闻成了冷幽默语言的原素材,不断地给中国当代社会中的我们提供创作的可能性。
【注释】
[1]来自维基百科对于黑色幽默的解释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散文杂文,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3
[2]从华君武到朱德庸——浅析中国冷幽默漫画在不同时代的题材与表现手法[M],西安: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