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明天变成了今天成为了昨天,当未来变成了现在成为了过去……我们正在不知不觉中被时间推着向前走。有时会疑惑,曾经那个在幼儿园明媚阳光下奔跑的小女孩,真的已经不复存在,被现在这个在高中教室灯光下安静写作业的我完全取代?曾经焦躁的“我要长大”真的已经成为了现实?16岁的时光,转眼变成回忆。童年那些斑驳的光影,沉淀在时光里,铭刻在记忆深处。
回首以往,我难觅其踪影;翘首未来,我不知其走向。
年龄渐长,头脑中开始闪现思想的灵光,开始对周遭事物有些恐慌与惶惑。当自幼心中筑起的单极世界被多极化的现实所冲击,当无穷无尽的意识对着自己头脑咆哮,当时光匆匆的步履毫不留情地裹着自己呼啸向前……我发现自己心中稚嫩的世界观与价值体系遭到了无情“摧残”。虽然这“摧残”是为了使其更为正确、更加完善,但要将内心故有状态改变,就像用手术刀在肉体上进行切除移植手术一般,不仅疼痛难忍,而且愈合的过程也是漫长而艰辛。我面对这一客观现实的要求,内心苦闷、纠结、彷徨不已。我想要守住内心本真而单纯的世界,却不得不承认适时切除些不成熟的东西从而注入新鲜的东西是时代前进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就像伍尔芙所写到的,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遗失某些物件。“唉!天哪,生命是多么神秘;思想是多么不准确!人类是多少无知!为了证明我们对自己的私有物品是多么无法加以控制——和我们的文明相比,人的生活是带有多少偶然性啊——我只要列举少数几件我们一生中遗失的物件就够了。……”而我现在的生活,又多么像伍尔芙笔下所描述的那样呢。我因着时光以及生命的前进与发展而须不断向前,可一路上又不停地丢失一些原本珍贵的东西。谁知道到最后会不会剩下什么或者会剩下什么呢?若没有答案,那么何必改变?
或许你会说改变是为了适应于现时段的社会与生活。这话很正确,人确实是有社会使命的。为了周边人们的生活的进步,我们必须得改变。然而,殊不知与无限的宇宙这一四维时空相比,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社会也会显得渺小不堪,更何况是单独的个人?正如我一直喜观的约翰·梅内德·凯恩斯的那句话:“长远来看,人都是会死的。”
就时间而言,无限的时间源头在何方,目的地又在何方?它是一团无定形物质还是有其固定形态,它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是单线条前进还是螺旋式上升?是并行的结构还是递进的构造?是纵向还是横向?……目前,这些问题均不得而知,那么,将个人置于一片无法掌控,并且又无法洞明其规律的物质中,我不禁感到恐惧与空虚,也不禁思考个人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张若虚笔下“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说的是江月相比于人的存在更为久远,而人生却一代一代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论自己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时间都会流走,甚至不论自己是否存在过,时间也都会从容流逝。我又去何处寻觅存在的意义呢?
就空间而言,无垠的空间又是一番什么状态?是数学中的立体几何体的模样,还是其本身就没有形状?我们又该如何度量?……在生活中,自己作为一个单独存在的生命体,所占据的空间仅是狭小的一隅,相比于一片森林、一汪海洋实为渺小。庄子所思考的小大之辨中的“鹏”与“斥鷃”,大小形成鲜明对比;古希腊智者泰勒斯仰望星空,追问星空与人的大小关系;霍金所著《果壳中的宇宙》也试图阐明小与大这一辩证命题……可是,谁又得出了真理性的结论呢?谁又真正可以毫无谦卑而以一种征服者的姿态面对这无垠空间并丝毫不胆怯呢?既然永无止境,永无尽头,永无边界,那么我又应该以何种态度来处理个人空间与宇宙空间的平衡关系呢?
这样一来,似乎人生真的缥缈不定,毫无存在的价值。我喜欢这种悲观的论调,确信乐观会使人愚蠢。但从本质上来说,我却是个彻头彻尾的乐观主义者,只有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人,才会对眼前充满悲观,因自己知道,多么严苛的批评,多么暗淡的描述,都不会妨碍内心对美好的期待。
那么,人生应如何度过呢?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中有一条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对于“人生”这一问题,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不同的权衡取舍造就不同的人生。
尽管时间无情流驶,但我们必得认识到,有些东西会穿越层层时间的阻隔,清晰依然,正如典雅的诗词歌赋,灿烂的先人哲思,深刻的社会变革……
它们会延续。虽然不知它们会存在多久,但我们却无法否认它们在当今时代的意义。
尽管空间无限广大,但我们必得认识到,有些东西会克服层层空间的障碍,近在咫尺。正如新鲜的时事资讯,及时的全球动态,普及的学术思想……它们会扩张。虽然不知它们的有限空间是大是小,但它们所到之处,必然刮起文明与进步之风。
历史总会向前,社会也必得进步。个人在小与大、永恒与刹那、变与不变中纠结,也是对自身生命的反思与追问。美好、富有创造力的生活往往是由传统与未来之间的张力带来。量变必将引起质变。因为评判标准与角度的变化,小可以是大,大也可以是小,永恒是刹那,刹那也是永恒。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的见解展现的是飘逸而旷达的胸襟,是大气雄浑的气魄。
我喜欢契诃夫一篇中篇小说中所写的一句话:“突然,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这便是一种豁然开朗的人生状态,是一种境界,是清晰思想在生活中的感悟。
所以,在纠结的思考中前进,保持与外物的和谐状态和内心世界的动态平衡,吟啸徐行。这便是成长,也是最本真的生活。
人生何处不青山。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1005班 指导老师:周 敏]
回首以往,我难觅其踪影;翘首未来,我不知其走向。
年龄渐长,头脑中开始闪现思想的灵光,开始对周遭事物有些恐慌与惶惑。当自幼心中筑起的单极世界被多极化的现实所冲击,当无穷无尽的意识对着自己头脑咆哮,当时光匆匆的步履毫不留情地裹着自己呼啸向前……我发现自己心中稚嫩的世界观与价值体系遭到了无情“摧残”。虽然这“摧残”是为了使其更为正确、更加完善,但要将内心故有状态改变,就像用手术刀在肉体上进行切除移植手术一般,不仅疼痛难忍,而且愈合的过程也是漫长而艰辛。我面对这一客观现实的要求,内心苦闷、纠结、彷徨不已。我想要守住内心本真而单纯的世界,却不得不承认适时切除些不成熟的东西从而注入新鲜的东西是时代前进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就像伍尔芙所写到的,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遗失某些物件。“唉!天哪,生命是多么神秘;思想是多么不准确!人类是多少无知!为了证明我们对自己的私有物品是多么无法加以控制——和我们的文明相比,人的生活是带有多少偶然性啊——我只要列举少数几件我们一生中遗失的物件就够了。……”而我现在的生活,又多么像伍尔芙笔下所描述的那样呢。我因着时光以及生命的前进与发展而须不断向前,可一路上又不停地丢失一些原本珍贵的东西。谁知道到最后会不会剩下什么或者会剩下什么呢?若没有答案,那么何必改变?
或许你会说改变是为了适应于现时段的社会与生活。这话很正确,人确实是有社会使命的。为了周边人们的生活的进步,我们必须得改变。然而,殊不知与无限的宇宙这一四维时空相比,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社会也会显得渺小不堪,更何况是单独的个人?正如我一直喜观的约翰·梅内德·凯恩斯的那句话:“长远来看,人都是会死的。”
就时间而言,无限的时间源头在何方,目的地又在何方?它是一团无定形物质还是有其固定形态,它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是单线条前进还是螺旋式上升?是并行的结构还是递进的构造?是纵向还是横向?……目前,这些问题均不得而知,那么,将个人置于一片无法掌控,并且又无法洞明其规律的物质中,我不禁感到恐惧与空虚,也不禁思考个人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张若虚笔下“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说的是江月相比于人的存在更为久远,而人生却一代一代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论自己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时间都会流走,甚至不论自己是否存在过,时间也都会从容流逝。我又去何处寻觅存在的意义呢?
就空间而言,无垠的空间又是一番什么状态?是数学中的立体几何体的模样,还是其本身就没有形状?我们又该如何度量?……在生活中,自己作为一个单独存在的生命体,所占据的空间仅是狭小的一隅,相比于一片森林、一汪海洋实为渺小。庄子所思考的小大之辨中的“鹏”与“斥鷃”,大小形成鲜明对比;古希腊智者泰勒斯仰望星空,追问星空与人的大小关系;霍金所著《果壳中的宇宙》也试图阐明小与大这一辩证命题……可是,谁又得出了真理性的结论呢?谁又真正可以毫无谦卑而以一种征服者的姿态面对这无垠空间并丝毫不胆怯呢?既然永无止境,永无尽头,永无边界,那么我又应该以何种态度来处理个人空间与宇宙空间的平衡关系呢?
这样一来,似乎人生真的缥缈不定,毫无存在的价值。我喜欢这种悲观的论调,确信乐观会使人愚蠢。但从本质上来说,我却是个彻头彻尾的乐观主义者,只有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人,才会对眼前充满悲观,因自己知道,多么严苛的批评,多么暗淡的描述,都不会妨碍内心对美好的期待。
那么,人生应如何度过呢?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中有一条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对于“人生”这一问题,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不同的权衡取舍造就不同的人生。
尽管时间无情流驶,但我们必得认识到,有些东西会穿越层层时间的阻隔,清晰依然,正如典雅的诗词歌赋,灿烂的先人哲思,深刻的社会变革……
它们会延续。虽然不知它们会存在多久,但我们却无法否认它们在当今时代的意义。
尽管空间无限广大,但我们必得认识到,有些东西会克服层层空间的障碍,近在咫尺。正如新鲜的时事资讯,及时的全球动态,普及的学术思想……它们会扩张。虽然不知它们的有限空间是大是小,但它们所到之处,必然刮起文明与进步之风。
历史总会向前,社会也必得进步。个人在小与大、永恒与刹那、变与不变中纠结,也是对自身生命的反思与追问。美好、富有创造力的生活往往是由传统与未来之间的张力带来。量变必将引起质变。因为评判标准与角度的变化,小可以是大,大也可以是小,永恒是刹那,刹那也是永恒。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的见解展现的是飘逸而旷达的胸襟,是大气雄浑的气魄。
我喜欢契诃夫一篇中篇小说中所写的一句话:“突然,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这便是一种豁然开朗的人生状态,是一种境界,是清晰思想在生活中的感悟。
所以,在纠结的思考中前进,保持与外物的和谐状态和内心世界的动态平衡,吟啸徐行。这便是成长,也是最本真的生活。
人生何处不青山。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1005班 指导老师:周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