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教师要掌握课堂提问艺术,巧妙运用提问,开启学生心智,提高学生能力,排除学生遇到的学习障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教学效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应坚守的原则是:提出的问题应有层次性,问题能联系实际和具有应用性,并且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课堂提问 提问技巧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对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也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创设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一、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性
新课程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个体的差异。因此,不应盲目地为提问而提问,更不应要求所有的学生回答同样的问题,而应考虑内容的难易,根据提问对象的年龄、性格、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来设计问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如“是什么”的判别型,这种问题主要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怎么样”的描述型、“为什么”的分析型,这类问题主要针对中等生;“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问题主要针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比如学习《光的折射》之前,先提问: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什么叫做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是什么?学生不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一般在课本中就能找到准确的答案,主要是概念、定理之类,是最低层次、最低水平的提问,它所涉及的心理过程主要是回忆。稍微复杂一些的也只是要求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的重述。这类提问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课堂看起来活跃,双边活动较多,但是缺少高级的思维活动,因此应适当使用。这样设计的问题,由于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提问要建立在联系实际上
联系日常生活现象,对所学知识进行提问。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一些小实验、小制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我国西南地区遭遇百年大旱灾,为了减小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农户采取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为什么?”“你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跳得更高,更远?”像这样联系实际的提问,不但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而且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自制的小型发电机使灯泡亮起来时,他们就会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强化物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时,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地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例子是对的,哪些是错的。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又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提问要建立在物理知识的应用性上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能激发积极思考,养成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做出正确回答。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就可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做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如在讲《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分别把木块和铁块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生答:“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到水底。”再问:“为什么木块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而铁块放入水中却沉入水底?”生答:“铁比木头重,铁的密度大。”我又追问:“轮船是由钢铁做的,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呢?”学生回答不上来,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提问要建立在激发学生思维上
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良好的提问环境。不但要鼓励学生主动地探索和思考,还需要对学生的大胆疑问持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提问中感受到思考和获得问题答案的快乐,才会形成主动去提问的良性循环。此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不是对学生灵光乍现的提问直接地给予解答,而是刺激学生思考,让学生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直到问题被一个个地解决。在教学中,问题的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
参考文献:
[1]蔡苏青.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2010(3).
[2]薛建冰.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19).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课堂提问 提问技巧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对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也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创设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一、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性
新课程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个体的差异。因此,不应盲目地为提问而提问,更不应要求所有的学生回答同样的问题,而应考虑内容的难易,根据提问对象的年龄、性格、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来设计问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如“是什么”的判别型,这种问题主要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怎么样”的描述型、“为什么”的分析型,这类问题主要针对中等生;“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问题主要针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比如学习《光的折射》之前,先提问: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什么叫做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是什么?学生不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一般在课本中就能找到准确的答案,主要是概念、定理之类,是最低层次、最低水平的提问,它所涉及的心理过程主要是回忆。稍微复杂一些的也只是要求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的重述。这类提问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课堂看起来活跃,双边活动较多,但是缺少高级的思维活动,因此应适当使用。这样设计的问题,由于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提问要建立在联系实际上
联系日常生活现象,对所学知识进行提问。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一些小实验、小制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我国西南地区遭遇百年大旱灾,为了减小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农户采取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为什么?”“你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跳得更高,更远?”像这样联系实际的提问,不但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而且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自制的小型发电机使灯泡亮起来时,他们就会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强化物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时,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地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例子是对的,哪些是错的。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又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提问要建立在物理知识的应用性上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能激发积极思考,养成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做出正确回答。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就可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做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如在讲《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分别把木块和铁块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生答:“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到水底。”再问:“为什么木块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而铁块放入水中却沉入水底?”生答:“铁比木头重,铁的密度大。”我又追问:“轮船是由钢铁做的,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呢?”学生回答不上来,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提问要建立在激发学生思维上
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良好的提问环境。不但要鼓励学生主动地探索和思考,还需要对学生的大胆疑问持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提问中感受到思考和获得问题答案的快乐,才会形成主动去提问的良性循环。此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不是对学生灵光乍现的提问直接地给予解答,而是刺激学生思考,让学生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直到问题被一个个地解决。在教学中,问题的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
参考文献:
[1]蔡苏青.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2010(3).
[2]薛建冰.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