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杠复线隧道下穿高速路堤技术处理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g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规模也在迅速扩张,通过隧道形式下穿城郊高速公路及铁路的工程正逐步增多,而隧道下穿高速路堤技术是施工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就青杠复线隧道下穿高速路堤技术处理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能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高速公路;路堤;施工技术
  一、前言
  由于受到地形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量的浅埋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的情况。隧道近距离下穿高速公路是浅埋暗挖施工中的技术难题,因施工措施不当引起的路面大量沉降甚至坍塌的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而高速公路的路基和路堤施工必须从基底处理、填料选择、压实、排水、防护等方面加以重视,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检测手段,从而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进一步提高公路路基施工的总体质量水平。
  二、施工重点及难点分析
  正阳至青杠公路复线工程位于重庆市黔江区正阳和青杠交界处,路线起于现状正青隧道与园区主干路的交叉口,沿湘子江北岸而下,穿越山加山向左折转,下穿越渝湘高速公路,与国道319线黔酉二级公路相接。青杠复线隧道下穿高速路堤工程其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有以下几点:
  ⑴开挖跨度大,结构扁平,受力条件差,成洞较困难。
  ⑵隧道开挖断面大,埋深浅,周边围岩破碎,土质疏松,地质条件差,稳定性比较差,如果施工中没有控制好隧道的变形,那么周边的围岩就会松弛,就会出现冒顶、坍塌等情况。
  ⑶隧道近距离下穿正在运营的高速公路及其匝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高,车流量比较大,车辆动荷载大,为了保证行车的通畅、安全,施工中对路面沉降控制要求极高。
  ⑷施工路段穿过渝湘高速公路南互通匝道,高速公路施工期间必须保证道路畅通,且必须有效控制行车安全,不能出现任何安全事故,不能阻断交通。
  ⑸施工过程中必须科学的选择施工方案,并做好地面和洞内的监控量测工作,严格控制拱顶下沉量,以及周边位移收敛量,保证拱顶路面沉降在允许范围内,确保路面不塌陷。
  三、路堤处理技术
  由于正阳至青杠公路复线工程青杠复线隧道出口端下穿渝湘高速公路南互通匝道,下穿高速路施工方案通过市高发司、市交委组织的专家进行了评审。为确保高速公路路基稳定,运营期间行车安全和下穿隧道的施工安全决定:
  (1)将原设计明暗洞交界处K3+450延至K3+455,从K3+370至K3+455采用双层管棚对高速路路基进行加固处理,其衬砌结构按SM-a、SF-Vc执行。
  (2)将原设计K3+450至K3+457门框式洞门变更为K3+455至K3+457为明洞,洞门采用端墙式,其衬砌结构按SM-b执行。
  开工前,应在全面熟悉设计文件交底的基础上,进行施工调查和现场核对,如果发现了问题就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并根据上级建议报请变更设计。根据核实的工程数量、现场收集到的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则需要根据设备、人员、材料准备情况和施工难易程度、工期要求进行。开工需获批准后才可以进行。在工程施工前还必须要做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征地拆迁、场地清理工作,由业主办理征地用地手续,对用地范围内的既有坟墓、房屋、上下水道、河沟、道路、电力设施、通讯及其它建筑物等进行拆除。
  在进行隧道开挖之前,需要对高速公路的路堤做加固处理,在K3+380至K3+445段,采用小导管注浆的方式进行加固,如图1所示,所采用的导管为?70x3.5mm的热轧无缝钢管,钢管间距按梅花形100x100cm布置,施工时可在水泥浆中掺配适量细沙,如果第一次注浆量过大,应停止注浆,待水泥浆达到初凝后在继续注浆。在路堤左右侧据底层管棚5米,上方据底层管棚3米的范围内铺设网格为20X20的?8钢筋网,喷射15cm厚的C25混凝土,从而对洞口进行加固处理。从K3+370至K3+455采用双层管棚对高速公路路基进行加固处理,其衬砌结构按SM-a、SF-Vc执行,从而确保了洞身开挖的稳定。
  对于涉及到回填的地方,应该确保填料满足以下要求:(1)含有腐朽特征的土和沼泽土、含草皮土、冻土、有机土、淤泥、生活垃圾树根都不得使用。(2)路堤填料不得直接使用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以及塑性指数大于26、液限大于50的土,若需要使用时,则必须采取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措施处理,待检查合格后才可以使用。(3)路堤填料采用粉煤灰等工业废料时,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或设计施工。(4)路基填方材料应有一定的强度要求,野外取土试验。
  四、监控量测技术
  为了保证质量,掌握围岩动态,则需要监控量测,并对围岩稳定性做出评价;了解支护结构的应力分布和受力结构;确定支护时间、支护参数和支护结构形式;评价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及其合理性,以确保防止地表下沉和施工安全。监控量测是能及时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监控量测取得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确立信息反馈。必测项目的监控量测频率为1次/h。根据位移速度进行判别,位移速度大于5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化状态,加强初期支护系统,并立即取用应急预案;位移速度小于0.2mm/d时,围岩基本达到稳定。各量测项目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2周后结束,变形较大地段位移长时间不能穩定时,应延长量测时间。
  监控量测技术在下穿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对洞内和洞外地表进行了监控量测,监控量测主要内容包括:支护状态观察、地质素描、拱顶下沉、地表下沉与洞内地质素描、洞外观察以及水平收敛监测。地质素描包括产状、地层岩性、干密度、黄土含水量、天然密度等物理指标;洞内地质素描与初期支护每次开挖后进行,黄土物理指标每15m做1次。监控量测点布置,洞内隧底沉降、水平收敛、拱顶下沉以及地表下沉监测,每5m一个断面;洞外观察主要对高速公路排水设施及高速公路路面进行观察,及时评估地表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五、结束语
  隧道施工期间,汽车动载对路面沉降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今后施工中,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交通疏解。在下穿沉降要求更高的路面时,应考虑全部固结隧道与路面间地层,可以更好的控制路面沉降量。根据“谨慎施工、密切监控、预案充分、超前支护”的施工原则,进行开挖支护,在保证高速公路行车通畅安全的同时确保安全施工。
  参考文献
  [1]李永宝.软弱地层浅埋暗挖隧道管棚法钻孔技术[J].隧道建设,2006,26(6): 52-55.
  [2]季明,李桂花.上海地铁一号线新闸路地铁车站沉降实测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1999,27(3):301-304.
  [3]梁文灏等.郑西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要点[A]. 2006中国高速铁路隧道国际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147-161.
  [4]王晓州等.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A].2006.
  [5]中国高速铁路隧道国际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497-509.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动化技术在各领域被应用,电力企业也不例外。电力自动化是电力公司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电力供应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就电力自动化在电力公司应用的现在进行分析,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在供电系统的要求也向安全性、持续性和可靠性的趋势发展。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
一、无形化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新经济进行了解释和研究:新经济是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是科技经济和知识经济;是人本经济;是创新经济;是全球化经济和资源
随着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建设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家对基本建设投资逐年加大,城镇住房制度的不断改革,推动了住它建设,鼓励职工集资建房等,加快
我国的知识产权法与TRIPs协议的差距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侵权诉讼中对权利人赔偿的差距TRIPs第45条对知识产权行为的损害赔偿确立了三个原则:一是对明知或应知自己的行为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态势。要妥善协调好这些利益关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经济
一、联系已知,迁情入境  不少课文的题目与学生的生活或情感经历类似,但叙述方式另辟蹊径,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这种认知上的冲突导入新课,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幸福是什么》(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中,教师是这样引入学习的。  师(板书“幸福”):同学们,请用自己的感觉读读这个词。(学生自由读词)我从你们满脸的笑容中,感受到此时此刻你们还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有谁用一句话
企业集团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经济环境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多层次组织、多元化经营的经济实体。集团公司(母公司)同其成员企业(子、分公司)之间体现的是投资
【摘 要】针对小龙潭煤矿露天剥采比逐渐增大、采剥工作面与排土场(汽车上坡运输)高差越来越大、采矿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矿山急切寻找一种较为低廉的废石运输方式。在综合分析小龙潭煤矿现有露天开拓运输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技术分析,对其胶带输送机的露天运输方式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露天运输方式;胶带输送机;可行性研究与分析  引言  在露天开采的矿山中,矿岩运输是露天开采中的决定性环节
当前,小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主要有《品德与生活》(1—2年级)、《品德与社会》(3-6年级)和《少先队活动》(1-6年级)。然而,在对几门课程仔细研读后,笔者发现它们之间存在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科研事业单位特别是转制中的科研机构,都意识到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就必须实施合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