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常用几种的资料类型
在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下,统治者一直很重视历史文献的编撰整理,历史文献的数量可谓浩如烟海,文献的记载不仅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缩影,也浓缩了大量的典型性的语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表现人物思想主张的资料
《荀子·富国篇》:“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属之民不劝;诛赏不类,则下疑俗俭而百姓不一。”这句话看出荀子重视对百姓的教化,这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教化功能,同时也符合荀子的主张—礼法并施。王充在《论衡效力篇》中说:“六国之时,贤才为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这句话从实质上反映了战国时期士的崛起和影响力的增强。这样的典型语言是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中的——《中国古代思想》的最好补充材料,也是试卷中常常引用的史料。
(二)表现鲜明时代特征的资料
在记录陈胜吴广起义的《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记中,有这样一句名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现了秦末农民起义军的豪迈气概。再如,《新五代史·安重荣传》载:“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这句话,对于描述五代时期乱世特征当真是一针见血。 其他类似的典型语言不胜枚举。这些内涵丰富,具体、形象的典型语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能让学生更真切感受历史发生的时代特征。
(三)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典型资料
历史文献中的记载能真实地反应人物的性格。如《史记·项羽本纪》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这句典型语言十分形象地表现了项羽的个体性格,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宋史·王安石传》载:“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以简洁的语言表现了王安石变法的巨大勇气和变法面临的巨大困难。这样的语言是高中历史主观题中常常引用的史料。
二、历史文献资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一)历史文献资料是高中历史教学最好的补充材料
如《史记·始皇本纪》所载对秦始皇的评价:“始皇为人……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随后,又可以引出《史记·陈涉世家》所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等史料。这些文献史料佐证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及秦朝二世而亡的真正原因——严刑酷法。通过引用和解读这些文献资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这一时期史实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史料的处理和利用能力,避免空洞的说教导致的学生只会背教材不会做题的现象。
(二)合理使用文献资料助于激发学生探寻历史知识的兴趣
由于历史文献中的语言多是出自当事人、当时人之口,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鲜明,可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历史文献中的引言属于原始史料,是史料的精华所在,以这些典型语言为引子,可以诱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增加其学习的兴趣,会变被动为主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带来的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当前普遍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
(三)合理使用文献中的语言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史料能力和解答主观题的能力
俗语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精彩的历史课堂教学需要老师流畅和形象的语言,这里的语言包括教师授课时使用的语言和课堂教学所引用史料的语言两方面。历史文献中的语言主要特点是形象、简洁,恰当的运用则兼顾了两个方面。就高中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学习历史最大的障碍莫过于对古文史料的翻译理解,若教师能合理经常引用文献语言,使学生耳熟能说,成为学生日常占有知识的一部分,不仅加快对未知知识的融会贯通,更提高了学生解题能力,尤其是引用文献语言的选择题和引用大量史料的主观题。纵观近几年高考题,引用文献史料的考题分值占30~40分不等,所以提高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刻不容缓,教学中合理使用文献语言则是捷径。
(四) 合理使用文献资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历史学科的中心任务之一在于教学的同时普及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浩瀚的历史文献中,有许多经过历代沉淀而为后世所熟知、脍炙人口的典型语言,它们已经成为激励历代仁人志士前行的重要人文精神。如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等照耀千古的名言也长期激励着人们前行,在新的历史时期,这些名言对于促进新一代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提升学习者的精神境界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使命,也是历史学教学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包含有丰富人文精神的历史文献中的典型语言无疑是提高学生精神境界的最好素材。
总之,历史文献资料是非常丰富的,对于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如何恰到好处的引用、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则需要历史教学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探索。
在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下,统治者一直很重视历史文献的编撰整理,历史文献的数量可谓浩如烟海,文献的记载不仅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缩影,也浓缩了大量的典型性的语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表现人物思想主张的资料
《荀子·富国篇》:“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属之民不劝;诛赏不类,则下疑俗俭而百姓不一。”这句话看出荀子重视对百姓的教化,这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教化功能,同时也符合荀子的主张—礼法并施。王充在《论衡效力篇》中说:“六国之时,贤才为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这句话从实质上反映了战国时期士的崛起和影响力的增强。这样的典型语言是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中的——《中国古代思想》的最好补充材料,也是试卷中常常引用的史料。
(二)表现鲜明时代特征的资料
在记录陈胜吴广起义的《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记中,有这样一句名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现了秦末农民起义军的豪迈气概。再如,《新五代史·安重荣传》载:“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这句话,对于描述五代时期乱世特征当真是一针见血。 其他类似的典型语言不胜枚举。这些内涵丰富,具体、形象的典型语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能让学生更真切感受历史发生的时代特征。
(三)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典型资料
历史文献中的记载能真实地反应人物的性格。如《史记·项羽本纪》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这句典型语言十分形象地表现了项羽的个体性格,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宋史·王安石传》载:“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以简洁的语言表现了王安石变法的巨大勇气和变法面临的巨大困难。这样的语言是高中历史主观题中常常引用的史料。
二、历史文献资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一)历史文献资料是高中历史教学最好的补充材料
如《史记·始皇本纪》所载对秦始皇的评价:“始皇为人……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随后,又可以引出《史记·陈涉世家》所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等史料。这些文献史料佐证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及秦朝二世而亡的真正原因——严刑酷法。通过引用和解读这些文献资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这一时期史实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史料的处理和利用能力,避免空洞的说教导致的学生只会背教材不会做题的现象。
(二)合理使用文献资料助于激发学生探寻历史知识的兴趣
由于历史文献中的语言多是出自当事人、当时人之口,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鲜明,可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历史文献中的引言属于原始史料,是史料的精华所在,以这些典型语言为引子,可以诱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增加其学习的兴趣,会变被动为主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带来的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当前普遍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
(三)合理使用文献中的语言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史料能力和解答主观题的能力
俗语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精彩的历史课堂教学需要老师流畅和形象的语言,这里的语言包括教师授课时使用的语言和课堂教学所引用史料的语言两方面。历史文献中的语言主要特点是形象、简洁,恰当的运用则兼顾了两个方面。就高中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学习历史最大的障碍莫过于对古文史料的翻译理解,若教师能合理经常引用文献语言,使学生耳熟能说,成为学生日常占有知识的一部分,不仅加快对未知知识的融会贯通,更提高了学生解题能力,尤其是引用文献语言的选择题和引用大量史料的主观题。纵观近几年高考题,引用文献史料的考题分值占30~40分不等,所以提高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刻不容缓,教学中合理使用文献语言则是捷径。
(四) 合理使用文献资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历史学科的中心任务之一在于教学的同时普及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浩瀚的历史文献中,有许多经过历代沉淀而为后世所熟知、脍炙人口的典型语言,它们已经成为激励历代仁人志士前行的重要人文精神。如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等照耀千古的名言也长期激励着人们前行,在新的历史时期,这些名言对于促进新一代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提升学习者的精神境界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使命,也是历史学教学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包含有丰富人文精神的历史文献中的典型语言无疑是提高学生精神境界的最好素材。
总之,历史文献资料是非常丰富的,对于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如何恰到好处的引用、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则需要历史教学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