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类分析法探讨肺动脉压力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型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p5c115f6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聚类分析法探讨肺动脉压力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表型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于北京朝阳医院及宣武医院住院的慢阻肺患者319例,年龄>40岁且处于慢阻肺稳定期,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1年随访,终点事件为急性加重或全因死亡。将年龄、体质指数、吸烟指数、急性加重史、改良的英国医学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及右室内径作为聚类指标将患者分类,并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通过主成分分析将8项聚类指标转换为4项相互独立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70.1%。以提取的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共将患者分为4类,每类包含慢阻肺全球倡议(GOLD)不同分级且在年龄、症状、肺功能损害程度及肺动脉压力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对各类特征进行总结,第1类:年轻、肺功能损害较重、肺动脉压力较低、预后好,第2类:老年、肺功能损害较轻、肺动脉压力较高、预后较差,第3类:年轻、肺功能损害重、肺动脉压力正常、预后较好,第4类:老年、肺功能损害较重、肺动脉压力明显升高、预后差。

结论

基于肺动脉压力的聚类分析可以用于评估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加重或死亡风险,提示肺动脉高压作为一种慢阻肺表型具有预后评估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报道颅内原发性孤立性粒细胞肉瘤(GS)1例临床资料,该例患者因不明原因头痛,检查头颅MRI发现左侧枕叶类圆形异常信号影,在T1WI呈稍低和稍高信号影,在T2WI及FLAIR呈等及高信号,增强扫描见肿瘤实质部分及壁明显强化。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不明原因增高,骨髓穿刺活体组织检查不支持急慢性白血病,最终开颅术后病理学诊断为粒细胞肉瘤。
目的比较冠心病左主干和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1年内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1至7月期间,840例接受再血管化治疗的复杂冠心病患者,年龄(61±9)岁,男性占74%(622/840)。其中420例行OPCABG,另外420例行PCI治疗。使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
期刊
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抗瓜氨酸化α烯醇化酶多肽1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诊断价值以及疾病活动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抗瓜氨酸化α烯醇化酶多肽1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指导治疗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