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园景观突破了以前的只为赏景而造景的模式,景观中更多地融入了人的参与性和使用性,在设计中要做到“以人为本”,景观更具人性化。本文通过对小城镇公园景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对策,为小城镇公园景观建设有所启迪。
关键词:小城镇公园,景观分析,设计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的建设,公园正在大量修建,在小城镇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富裕的人们越来越关注所处的居住环境,创造有吸引力的小城镇环境,修建景色迷人、有意义的公园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
1 现状公园景观总体规划分析
1.1 定位不准确、人气不足
据调查发现,小城镇公园定位极为不准确,有的把公园设计成政治色彩极浓的大型广场;有的把公园设计成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的苗圃;有的把公园设计成以餐饮业为主的旅游山庄。这种公园的服务对象模糊不清、用途不明确,规模过大直接导致公园的功能单一,活动设施缺乏,绿地使用率低,人气不足,不能满足小城镇职工对环境的需要。
公园的定位应该是可以观景、可以休闲娱乐、可以游憩活动,同时可以开展多种文体活动的综合性公园。
1.2 选址随意、领导意识浓
目前,小城镇公园的选址较为随意,不遵循总体规划设计的要求,长官意识浓,领导说了算,公园大多选在政府机关公办大院附近,而距离居住区却很远,目的是搞“形象工程”,反映面貌,给上级领导一个好印象,这样,政府工作人员办公环境改善了,而居民使用却不方便。从调查结果来看,人们希望公园靠近居住区,这样方便人们使用,毕竟公园是为人而建的,他们才是公园的主要使用者。
公园的选址应遵循城镇总体规划,贴近居住区、兼顾场地的现状条件,合理用地。
1.3 形式雷同、主题不具特色
小城镇公园互相模仿,给人一种“走了一场又一场,都一样”的感觉,造成“百场一貌”的局面;机械照搬大城市公园的设计,给人一种“土不土、洋不洋”的感觉。公园景观主题不鲜明,不足以反映小城镇特色,有的公园没有设计主题,有的公园即使有主题也显得庸俗、乏味。
公园的主题要新颖、有创意、有特色,不落俗套,应融入地域文化特点,挖掘公园景观特色表象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地域特色、历史名迹等,以体现公园的时代感。
1.4 场地集中导致功能混杂、互相干扰
调查发现,大多数小城镇公园平面布局都是在中心设计一个面积较大的广场,在其他部位没有活动场地,这个仅有的广场便成为人们活动的“客厅”,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在这个“客厅”上活动,导致广场上的活动内容过于复杂,如有老年人的秧歌队、年轻人的滑旱冰及体育锻炼、儿童的玩耍等,这种秩序混乱、功能混杂而且又互相干扰的场地,根本不能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兴趣、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开展多种活动的需要,人们对这种秩序混杂的场地极为不满。公园应适当分区,以功能分区为主,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人们进行不同的活动。
1.5 注重视觉的关感、空间平淡缺少变化
公园应该注重空间的功能性和多样性,合理安排开放和隐蔽空间。把“大空间”划分成“小空间”,以便使空间更充实,更具有人情味,在开放的大空间周围设计一些相对私密的小空间,私密空间的边界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宜采用弹性边界,采用围合与分割,覆盖地面的隆起或下沉等方式创造丰富多变化的人性化活动空间。
2 现状公园景观详细设计分析
2.1 山水景观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公园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条件,原则上对公园基址不进行大的地形改造和处理,只是在公园的局部进行小的地形调整。大型水体可将水面空间和水边空间并用,水面空间可观赏、可活动;水边空间实行点、线、面相结合的造景手法,以岸边道路为线,在道路上布置点景,在道路的适当部位扩展较大的场所,以便开展活动。
2.2 道路缺少景观的渗透、铺装场地设计缺少人性化
道路仅起交通疏散作用,缺少线型的变化,路边缺少变化的景致,游人视线不具变化,枯燥、没有趣味性,缺少细部处理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给人一种单调、乏味之感;公园的广场,采用豪华考究的铺装材料,追求气派和档次,整体宏伟有余而亲切不足,冬天路面光滑,在炎热的夏季,烈日当头,公园中的游人却无法找到可以驻足的林下休息空间,导致绿地无人问津。这种如此巨大财力投入的广场,能否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能否与小城镇整体环境相协调,确实也有待于研讨。
2.3 强调植物的装饰性、忽视植物的功能性及生态效应
从构图的角度出发,设计追求大气、上档次、大手笔、大色块,不分气候和经济条件,一味地铺设大草坪,其实大草坪从景观效果上确实有其独特之处,但是与树木相比,其所发挥的生态效益则是同样面积乔、灌、草复合群落的1/4,加之小城镇周围是农田,冬季会有大量的野草籽被风刮人公园,草坪被杂草侵蚀而失去景观效果。过分强调植物的装饰性,运用了大量的整形花木,为了保持其艺术效果,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修剪、养护。
公园在使用草坪上必须谨慎、合理、巧妙,应创造乔、灌、草复层结构的植物群落,尽量利用有乡土植物,少修剪,取植物自然姿态。
2.4 建筑小品缺少实用性、休息设施不具人性化
在公园中,装饰类的建筑小品过多,实用性的太少。比如凉亭、长廊、座椅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建筑小品,而在公园的活动场地中,恰恰缺少这些。从座椅的位置 考虑,往往是不加推敲的沿路方向紧贴道路边缘放置,过往的行人对坐在座位上休息和谈话的人形成干扰,坐在座位上的人也会影响过往行人的通过,所以人们为了避免这种干扰,只好背对道路而坐,座凳另一侧的已被踏平的草地就是人们选择座位朝向的最好见证。
2.5 冬李没景可观、冰雪景观没有充分的利用
公园应用常绿植物打破冬天景观的单凋,发挥阔叶植物的姿态、干枝的色彩、树皮的裂纹、宿存的果实或叶子等方面来展现植物的个体美;同时利用植物配置理论行参考自然植物群落,以展现植物的群体美。注重寒地特有的冰雪景观,在公园中做冰雕、冰灯、雪雕等,还可开辟滑冰场地等。
3 结语
小城镇的公园建设正在加速发展,如何设计好这类公园,是一个紧迫的课题。这就要求景观没计师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机械照搬他城模式”。对于任何一个小城镇来说,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与时代结合。设计要有创新,要挖掘小城镇公园景观特色表象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只有这样,小城镇的公园景观才会具有生命力和时代气息。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科学研究项目,项目总负责人贠禄,项目参加人员有杨红梅,關晓伟,王小树,刘成达。 [项目批准编号]:11555031
关键词:小城镇公园,景观分析,设计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的建设,公园正在大量修建,在小城镇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富裕的人们越来越关注所处的居住环境,创造有吸引力的小城镇环境,修建景色迷人、有意义的公园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
1 现状公园景观总体规划分析
1.1 定位不准确、人气不足
据调查发现,小城镇公园定位极为不准确,有的把公园设计成政治色彩极浓的大型广场;有的把公园设计成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的苗圃;有的把公园设计成以餐饮业为主的旅游山庄。这种公园的服务对象模糊不清、用途不明确,规模过大直接导致公园的功能单一,活动设施缺乏,绿地使用率低,人气不足,不能满足小城镇职工对环境的需要。
公园的定位应该是可以观景、可以休闲娱乐、可以游憩活动,同时可以开展多种文体活动的综合性公园。
1.2 选址随意、领导意识浓
目前,小城镇公园的选址较为随意,不遵循总体规划设计的要求,长官意识浓,领导说了算,公园大多选在政府机关公办大院附近,而距离居住区却很远,目的是搞“形象工程”,反映面貌,给上级领导一个好印象,这样,政府工作人员办公环境改善了,而居民使用却不方便。从调查结果来看,人们希望公园靠近居住区,这样方便人们使用,毕竟公园是为人而建的,他们才是公园的主要使用者。
公园的选址应遵循城镇总体规划,贴近居住区、兼顾场地的现状条件,合理用地。
1.3 形式雷同、主题不具特色
小城镇公园互相模仿,给人一种“走了一场又一场,都一样”的感觉,造成“百场一貌”的局面;机械照搬大城市公园的设计,给人一种“土不土、洋不洋”的感觉。公园景观主题不鲜明,不足以反映小城镇特色,有的公园没有设计主题,有的公园即使有主题也显得庸俗、乏味。
公园的主题要新颖、有创意、有特色,不落俗套,应融入地域文化特点,挖掘公园景观特色表象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地域特色、历史名迹等,以体现公园的时代感。
1.4 场地集中导致功能混杂、互相干扰
调查发现,大多数小城镇公园平面布局都是在中心设计一个面积较大的广场,在其他部位没有活动场地,这个仅有的广场便成为人们活动的“客厅”,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在这个“客厅”上活动,导致广场上的活动内容过于复杂,如有老年人的秧歌队、年轻人的滑旱冰及体育锻炼、儿童的玩耍等,这种秩序混乱、功能混杂而且又互相干扰的场地,根本不能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兴趣、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开展多种活动的需要,人们对这种秩序混杂的场地极为不满。公园应适当分区,以功能分区为主,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人们进行不同的活动。
1.5 注重视觉的关感、空间平淡缺少变化
公园应该注重空间的功能性和多样性,合理安排开放和隐蔽空间。把“大空间”划分成“小空间”,以便使空间更充实,更具有人情味,在开放的大空间周围设计一些相对私密的小空间,私密空间的边界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宜采用弹性边界,采用围合与分割,覆盖地面的隆起或下沉等方式创造丰富多变化的人性化活动空间。
2 现状公园景观详细设计分析
2.1 山水景观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公园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条件,原则上对公园基址不进行大的地形改造和处理,只是在公园的局部进行小的地形调整。大型水体可将水面空间和水边空间并用,水面空间可观赏、可活动;水边空间实行点、线、面相结合的造景手法,以岸边道路为线,在道路上布置点景,在道路的适当部位扩展较大的场所,以便开展活动。
2.2 道路缺少景观的渗透、铺装场地设计缺少人性化
道路仅起交通疏散作用,缺少线型的变化,路边缺少变化的景致,游人视线不具变化,枯燥、没有趣味性,缺少细部处理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给人一种单调、乏味之感;公园的广场,采用豪华考究的铺装材料,追求气派和档次,整体宏伟有余而亲切不足,冬天路面光滑,在炎热的夏季,烈日当头,公园中的游人却无法找到可以驻足的林下休息空间,导致绿地无人问津。这种如此巨大财力投入的广场,能否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能否与小城镇整体环境相协调,确实也有待于研讨。
2.3 强调植物的装饰性、忽视植物的功能性及生态效应
从构图的角度出发,设计追求大气、上档次、大手笔、大色块,不分气候和经济条件,一味地铺设大草坪,其实大草坪从景观效果上确实有其独特之处,但是与树木相比,其所发挥的生态效益则是同样面积乔、灌、草复合群落的1/4,加之小城镇周围是农田,冬季会有大量的野草籽被风刮人公园,草坪被杂草侵蚀而失去景观效果。过分强调植物的装饰性,运用了大量的整形花木,为了保持其艺术效果,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修剪、养护。
公园在使用草坪上必须谨慎、合理、巧妙,应创造乔、灌、草复层结构的植物群落,尽量利用有乡土植物,少修剪,取植物自然姿态。
2.4 建筑小品缺少实用性、休息设施不具人性化
在公园中,装饰类的建筑小品过多,实用性的太少。比如凉亭、长廊、座椅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建筑小品,而在公园的活动场地中,恰恰缺少这些。从座椅的位置 考虑,往往是不加推敲的沿路方向紧贴道路边缘放置,过往的行人对坐在座位上休息和谈话的人形成干扰,坐在座位上的人也会影响过往行人的通过,所以人们为了避免这种干扰,只好背对道路而坐,座凳另一侧的已被踏平的草地就是人们选择座位朝向的最好见证。
2.5 冬李没景可观、冰雪景观没有充分的利用
公园应用常绿植物打破冬天景观的单凋,发挥阔叶植物的姿态、干枝的色彩、树皮的裂纹、宿存的果实或叶子等方面来展现植物的个体美;同时利用植物配置理论行参考自然植物群落,以展现植物的群体美。注重寒地特有的冰雪景观,在公园中做冰雕、冰灯、雪雕等,还可开辟滑冰场地等。
3 结语
小城镇的公园建设正在加速发展,如何设计好这类公园,是一个紧迫的课题。这就要求景观没计师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机械照搬他城模式”。对于任何一个小城镇来说,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与时代结合。设计要有创新,要挖掘小城镇公园景观特色表象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只有这样,小城镇的公园景观才会具有生命力和时代气息。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科学研究项目,项目总负责人贠禄,项目参加人员有杨红梅,關晓伟,王小树,刘成达。 [项目批准编号]:1155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