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绝大多数都是独身子女,而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和心理发育、发展、思维方式日趋成熟,如今的中学生在学业上、人际交往、青春期、自我认识、面对挫折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总会以一些形式表现或则释放出来。
上海市(1987)中小学的调查中,有29%的学生心理异常(包括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浙江省(1989年)对2961名大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有16.79%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94年) 报告:1 414 名中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为26.17%;广州市(1995年) 1000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53. 2%的中学生有心理危机。对南京市2300多名大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71%的学生缺乏毅力,67%的学生难以承受失败。以上调查数据表明: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问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心理问题的存在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人类已进入“心里疾病时代”了。鉴于越来越多的人存在心里问题,每年的10月10日被定为世界心理健康日。在我国的大、中学的校园中也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华中师范大学每年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湖北省乃至全国高校中都有很大影响。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担负的绝不仅仅只是简简单单的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科能力的培养,而应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是期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当今每个国家都面临着“生存”和“发展”两大教育主题,一个国家要想取得良好的生存和发展,其公民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对的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有身体的残疾与疾病, 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丝毫不逊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中学生不健康心理的主要表现
1.严重的厌学心理障碍。一些学生把学习当作是一种包袱,早已对学习没有了兴趣,长期的学校生活已经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了一种严重的厌倦心理。
2.人际关系问题突出。中学生正趋于成人化,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夸奖和尊重,加上在家过惯了独身子女的生活,这时一旦进入集体生活中,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这时当其他同学不能满足自己时,常常会使同学之间关系恶化,从而造成与同学、老师之间关系的紧张。如马加爵杀人事件就是这样引起的。
3.有严重的逆反心理。由于中学阶段正是他们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逆反心理”是“成人化心理”的表现,对家长、老师的教育的采取相反的看法和观点,他们极端、盲目的否定家长、老师对他的教育。
4.自信心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学家大量的调查发现,当今的中学生在面临考试时都表现出害怕、恐惧的心理,总喜欢与比自己某些方面强的人比,但又往往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总感觉自己不如人。
5.享乐主义思想严重。不少中学生理气十足的认为享乐对于他们是理所当然,在生活上追求高标准。
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造成学生心理原因是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原因:魏书生在他的《家教漫谈》一书的自序中写到:“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教育是人类的希望。家长是过去的孩子,孩子是未来的家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教意义重大,为人父母者,责无旁贷。”充分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道德品质等的第一任学校,家长是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学校和终身教师。首先,家长对子女的溺爱或过高的要求养成骄、娇、卑的不良习惯,是造成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其次,父母情感的问题、家庭环境等问题也是促使孩子产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2.学校环境:有些中学并没有真正实行“素质教育”,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是一味的强调学生的文化成绩,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只流于表面形式。另外就是我们一些老师本身的素质不高,甚至完全缺乏心理方面的理论知识,遇事完全凭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处理,没有给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有一个很好的引导,台湾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一句话:“心理素质不健康的老师培养不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所以学校应该重视德育的重要性。
3.社会环境:当前的社会上一些负面的东西已经冲击到校园,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这些腐败等丑恶现象对青少年都造成了不良的刺激,扭曲了学生的心灵,而青少年在这个阶段缺乏准确的鉴别能力,一味模仿,这些都对学生心理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4.学生自身的原因:由于中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他们有着比任何时候都强的虚荣心理、补偿心理、逆反心理、懒惰心理、从众心理、模仿心理等因素,这些都是导致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内在原因。
加强中学生教育的方法
1.家庭方面:可以说学生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中折射式地反映出来,家庭是产生学生心理问题的源头,父母对子女的正确的关爱方式、健康良好的教育将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条件。为此家长应了解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多渠道、多方面地了解子女,健康地引导让孩子愿意向家长倾吐自己地心声。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2.社会方面: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关注中学生地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神话教育改革,首先要改革教育的观念,真正的实行素质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把心理素质培养作为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中学德育大纲》也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作为中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3.学校方面:由于中学生大部分地时间都处在学校,因此学校的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对我们中学生进行引导。具体方法:建立起一支心理素质高的教师队伍;通过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当今教师绝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各科的老师应根据笨学科的特点加强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另外班主任可以在班会课上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具体教育,如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材料(如中央10台播放的《情商与智商》、《心灵鸡汤》、《人际交往中的定位》、李阳的成功激励演讲,余敏洪老师成功的背后故事,李嘉诚成功的故事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吃苦教育和自信教育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通过专业的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疏导,强化其自我调节能力,以一颗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一定要能够用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使学生在生活中能鼓起风帆,在学习上倾注热情,在生活中充当勇者,形成优秀的意志品质。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教好学科知识与能力,我们还要以我们丰富的人生经历、广博的知识、真诚的爱心、优秀的人格来塑造一个个美好的心灵。让他们在以后的成长中能良好的发展、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
上海市(1987)中小学的调查中,有29%的学生心理异常(包括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浙江省(1989年)对2961名大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有16.79%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94年) 报告:1 414 名中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为26.17%;广州市(1995年) 1000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53. 2%的中学生有心理危机。对南京市2300多名大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71%的学生缺乏毅力,67%的学生难以承受失败。以上调查数据表明: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问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心理问题的存在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人类已进入“心里疾病时代”了。鉴于越来越多的人存在心里问题,每年的10月10日被定为世界心理健康日。在我国的大、中学的校园中也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华中师范大学每年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湖北省乃至全国高校中都有很大影响。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担负的绝不仅仅只是简简单单的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科能力的培养,而应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是期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当今每个国家都面临着“生存”和“发展”两大教育主题,一个国家要想取得良好的生存和发展,其公民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对的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有身体的残疾与疾病, 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丝毫不逊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中学生不健康心理的主要表现
1.严重的厌学心理障碍。一些学生把学习当作是一种包袱,早已对学习没有了兴趣,长期的学校生活已经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了一种严重的厌倦心理。
2.人际关系问题突出。中学生正趋于成人化,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夸奖和尊重,加上在家过惯了独身子女的生活,这时一旦进入集体生活中,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这时当其他同学不能满足自己时,常常会使同学之间关系恶化,从而造成与同学、老师之间关系的紧张。如马加爵杀人事件就是这样引起的。
3.有严重的逆反心理。由于中学阶段正是他们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逆反心理”是“成人化心理”的表现,对家长、老师的教育的采取相反的看法和观点,他们极端、盲目的否定家长、老师对他的教育。
4.自信心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学家大量的调查发现,当今的中学生在面临考试时都表现出害怕、恐惧的心理,总喜欢与比自己某些方面强的人比,但又往往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总感觉自己不如人。
5.享乐主义思想严重。不少中学生理气十足的认为享乐对于他们是理所当然,在生活上追求高标准。
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造成学生心理原因是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原因:魏书生在他的《家教漫谈》一书的自序中写到:“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教育是人类的希望。家长是过去的孩子,孩子是未来的家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教意义重大,为人父母者,责无旁贷。”充分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道德品质等的第一任学校,家长是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学校和终身教师。首先,家长对子女的溺爱或过高的要求养成骄、娇、卑的不良习惯,是造成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其次,父母情感的问题、家庭环境等问题也是促使孩子产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2.学校环境:有些中学并没有真正实行“素质教育”,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是一味的强调学生的文化成绩,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只流于表面形式。另外就是我们一些老师本身的素质不高,甚至完全缺乏心理方面的理论知识,遇事完全凭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处理,没有给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有一个很好的引导,台湾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一句话:“心理素质不健康的老师培养不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所以学校应该重视德育的重要性。
3.社会环境:当前的社会上一些负面的东西已经冲击到校园,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这些腐败等丑恶现象对青少年都造成了不良的刺激,扭曲了学生的心灵,而青少年在这个阶段缺乏准确的鉴别能力,一味模仿,这些都对学生心理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4.学生自身的原因:由于中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他们有着比任何时候都强的虚荣心理、补偿心理、逆反心理、懒惰心理、从众心理、模仿心理等因素,这些都是导致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内在原因。
加强中学生教育的方法
1.家庭方面:可以说学生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中折射式地反映出来,家庭是产生学生心理问题的源头,父母对子女的正确的关爱方式、健康良好的教育将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条件。为此家长应了解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多渠道、多方面地了解子女,健康地引导让孩子愿意向家长倾吐自己地心声。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2.社会方面: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关注中学生地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神话教育改革,首先要改革教育的观念,真正的实行素质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把心理素质培养作为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中学德育大纲》也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作为中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3.学校方面:由于中学生大部分地时间都处在学校,因此学校的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对我们中学生进行引导。具体方法:建立起一支心理素质高的教师队伍;通过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当今教师绝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各科的老师应根据笨学科的特点加强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另外班主任可以在班会课上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具体教育,如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材料(如中央10台播放的《情商与智商》、《心灵鸡汤》、《人际交往中的定位》、李阳的成功激励演讲,余敏洪老师成功的背后故事,李嘉诚成功的故事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吃苦教育和自信教育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通过专业的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疏导,强化其自我调节能力,以一颗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一定要能够用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使学生在生活中能鼓起风帆,在学习上倾注热情,在生活中充当勇者,形成优秀的意志品质。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教好学科知识与能力,我们还要以我们丰富的人生经历、广博的知识、真诚的爱心、优秀的人格来塑造一个个美好的心灵。让他们在以后的成长中能良好的发展、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