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大学生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受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的影响,其诚信品质受到了挑战和质疑。针对这一社会问题,探究成因和提出纠正策略是积极的应对态度。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道德规范
诚信是指诚实守信用,情感真诚,言行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断赋予诚信以新的内涵,诚信已成为新世纪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的基石。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求知欲旺盛、进取心强,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却不容乐观。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还给高校的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探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中的诚信缺失现象
1.考试作弊现象严重
过去学生考试作弊被发现后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现在有些大学生即使自己不作弊,也不会指证别人作弊,甚至还为个人的作弊行为得逞而庆幸。在考试过程中,有的学生夹带与考试内容有关的书本、笔记,在考试中交换试卷或以借用工具书、文具等方式传递答案,利用上厕所的机会偷看有关资料,雇用“枪手”代考等,作弊手段无奇不有。
2.恶意拖欠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本是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但是有的大学生却恶意拖欠贷款。他们毕业后不仅不积极偿还利息,也不偿还贷款本金,甚至个别学生在毕业后故意中断与学校的联系。还有些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为了个人或家庭的经济需要,用虚假证明材料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在获得贷款后没有按照借款协议要求使用贷款,而是将贷款用于其他消费。
3.就业当中的弄虚作假层出不穷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费尽心思、千方百计地“丰富”自己的简历。有些毕业生的确发展全面、非常优秀,不过也有一部分毕业生弄虚作假,例如:涂改学习成绩、伪造各种荣誉证书、夸大个人能力水平。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很多毕业生不认真分析自身的条件,也未全面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有机会就立即与招聘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一旦遇到条件更好的招聘单位,宁愿缴纳违约金也要毁约。
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诚信缺失的现象,网络盗窃、诈骗、诽谤、攻击,竞选干部以及发展党员过程中的弄虚作假,学术造假、剽窃抄袭等。这不仅有损大学生的整体形象,而且对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社会信用体制不健全,大学生诚信意识缺乏
在我国各项事业不断推进和发展过程中,有些制度和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例如:社会信用制度还不健全,社会信用对每个人的影响还不够直接和具体,人们还没有充分感受到社会信用体制对个人生活的保护与约束;诚信教育、监督、评价体系不健全,没有将诚信状况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挂钩,致使诚信缺失对大学生的影响不深。
2.家庭中的诚信教育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每一个家长对孩子都抱有很高的希望和无限美好的期待,但不是每一个家庭的教育都关注到孩子的全面发展。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特别注重智育的发展,却忽视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有的家长就有许多不诚信的恶习,如阳奉阴违、尔虞我诈、坑蒙拐骗、贪污腐败等,这些行为会在家庭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这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3.学校中的诚信教育缺乏实效
长期以来,高校对德育非常重视,但因为德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不能与时俱进,导致德育的实效性不理想。教育内容还是以一般性的理论知识为主,而且多为传统的理论知识,不能和现实结合起来,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诚信教育的形式和方法还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缺乏应有的实践环节;一些教师不能以身作则,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也起了负面作用。
4.大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影响
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生乐观向上、充满激情,注重良好品格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但他们的阅历浅,容易因受挫而产生消极的心态,出现“非此即彼”的两极化心理,也很容易造成从众心理,从而影响诚信品格的形成。另外,在求职就业方面,大学生比较注重专业对口,注重所选择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工作环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就业的难度。再加上他们缺乏吃苦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这也很容易让他们偏离诚信。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策略
1.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完善诚信监督机制
建立诚信档案,就是把学生的个人信息以及家庭信息进行详细统计,如户口所在地、个人身份证号码、家长身份证号码、个人联系方式、家长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通过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可以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表现,判断学生的诚信状况。学生的诚信状况要与发展党员、评优奖先、申请助学贷款、求职择业等联系起来。要加强对学生诚信档案的管理,档案记录要真实,不能流于形式,同时要有专人管理,还要有书面和电子信息,便于学生、教师、用人单位查询。
2.丰富诚信教育内容,注意教育形式和方法
大学生诚实守信应该具体体现在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在学习方面,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作业,考试中没有作弊行为;在生活方面,艰苦朴素,合理消费,不以弄虚作假来获取国家奖助学金;在人际交往方面,不阳奉阴违、恶意中伤他人,要真诚待人、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在社会实践活动上,积极参加各类素质教育活动,在活动中遵守规则,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在求职择业中,要尊重个人实际情况,不夸大自己,向用人单位提供自己的真实材料。在开展诚信教育的途径上,高校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进行不同的形式设计。
3.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营造浓厚的诚信教育氛围
想要加强诚信教育就要让大学生认识到要想生存就必须诚信,要想发展就必须诚信。在政府层面,应该加强舆论引导,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诚信典型,倡导诚信美德。社会各个系统在择录大学毕业生时,应考虑毕业生的诚信状况,把诚信作为录用的必要条件。银行系统对有不诚信记录的毕业生要加强控制力度,对其与银行的交易要有一定的控制手段。加强对网络的管理,规范网络文化,弘扬诚信美德。同时,学校要充分发挥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主要优势,树立起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把诚信教育贯穿于思想教育、课堂教育、考试考勤、课外活动中。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在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的引导作用。总之,只有使社会、学校、家庭三者的影响形成一股合力,才能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在诚信教育浓厚的氛围中,大学生就会发自内心地接受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并在实际行动中身体力行。
参考文献:
[1]朱云林.注重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2]陈思坤.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原则和途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
责编:李瞻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道德规范
诚信是指诚实守信用,情感真诚,言行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断赋予诚信以新的内涵,诚信已成为新世纪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的基石。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求知欲旺盛、进取心强,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却不容乐观。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还给高校的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探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中的诚信缺失现象
1.考试作弊现象严重
过去学生考试作弊被发现后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现在有些大学生即使自己不作弊,也不会指证别人作弊,甚至还为个人的作弊行为得逞而庆幸。在考试过程中,有的学生夹带与考试内容有关的书本、笔记,在考试中交换试卷或以借用工具书、文具等方式传递答案,利用上厕所的机会偷看有关资料,雇用“枪手”代考等,作弊手段无奇不有。
2.恶意拖欠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本是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但是有的大学生却恶意拖欠贷款。他们毕业后不仅不积极偿还利息,也不偿还贷款本金,甚至个别学生在毕业后故意中断与学校的联系。还有些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为了个人或家庭的经济需要,用虚假证明材料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在获得贷款后没有按照借款协议要求使用贷款,而是将贷款用于其他消费。
3.就业当中的弄虚作假层出不穷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费尽心思、千方百计地“丰富”自己的简历。有些毕业生的确发展全面、非常优秀,不过也有一部分毕业生弄虚作假,例如:涂改学习成绩、伪造各种荣誉证书、夸大个人能力水平。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很多毕业生不认真分析自身的条件,也未全面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有机会就立即与招聘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一旦遇到条件更好的招聘单位,宁愿缴纳违约金也要毁约。
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诚信缺失的现象,网络盗窃、诈骗、诽谤、攻击,竞选干部以及发展党员过程中的弄虚作假,学术造假、剽窃抄袭等。这不仅有损大学生的整体形象,而且对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社会信用体制不健全,大学生诚信意识缺乏
在我国各项事业不断推进和发展过程中,有些制度和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例如:社会信用制度还不健全,社会信用对每个人的影响还不够直接和具体,人们还没有充分感受到社会信用体制对个人生活的保护与约束;诚信教育、监督、评价体系不健全,没有将诚信状况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挂钩,致使诚信缺失对大学生的影响不深。
2.家庭中的诚信教育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每一个家长对孩子都抱有很高的希望和无限美好的期待,但不是每一个家庭的教育都关注到孩子的全面发展。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特别注重智育的发展,却忽视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有的家长就有许多不诚信的恶习,如阳奉阴违、尔虞我诈、坑蒙拐骗、贪污腐败等,这些行为会在家庭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这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3.学校中的诚信教育缺乏实效
长期以来,高校对德育非常重视,但因为德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不能与时俱进,导致德育的实效性不理想。教育内容还是以一般性的理论知识为主,而且多为传统的理论知识,不能和现实结合起来,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诚信教育的形式和方法还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缺乏应有的实践环节;一些教师不能以身作则,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也起了负面作用。
4.大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影响
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生乐观向上、充满激情,注重良好品格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但他们的阅历浅,容易因受挫而产生消极的心态,出现“非此即彼”的两极化心理,也很容易造成从众心理,从而影响诚信品格的形成。另外,在求职就业方面,大学生比较注重专业对口,注重所选择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工作环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就业的难度。再加上他们缺乏吃苦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这也很容易让他们偏离诚信。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策略
1.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完善诚信监督机制
建立诚信档案,就是把学生的个人信息以及家庭信息进行详细统计,如户口所在地、个人身份证号码、家长身份证号码、个人联系方式、家长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通过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可以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表现,判断学生的诚信状况。学生的诚信状况要与发展党员、评优奖先、申请助学贷款、求职择业等联系起来。要加强对学生诚信档案的管理,档案记录要真实,不能流于形式,同时要有专人管理,还要有书面和电子信息,便于学生、教师、用人单位查询。
2.丰富诚信教育内容,注意教育形式和方法
大学生诚实守信应该具体体现在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在学习方面,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作业,考试中没有作弊行为;在生活方面,艰苦朴素,合理消费,不以弄虚作假来获取国家奖助学金;在人际交往方面,不阳奉阴违、恶意中伤他人,要真诚待人、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在社会实践活动上,积极参加各类素质教育活动,在活动中遵守规则,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在求职择业中,要尊重个人实际情况,不夸大自己,向用人单位提供自己的真实材料。在开展诚信教育的途径上,高校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进行不同的形式设计。
3.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营造浓厚的诚信教育氛围
想要加强诚信教育就要让大学生认识到要想生存就必须诚信,要想发展就必须诚信。在政府层面,应该加强舆论引导,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诚信典型,倡导诚信美德。社会各个系统在择录大学毕业生时,应考虑毕业生的诚信状况,把诚信作为录用的必要条件。银行系统对有不诚信记录的毕业生要加强控制力度,对其与银行的交易要有一定的控制手段。加强对网络的管理,规范网络文化,弘扬诚信美德。同时,学校要充分发挥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主要优势,树立起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把诚信教育贯穿于思想教育、课堂教育、考试考勤、课外活动中。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在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的引导作用。总之,只有使社会、学校、家庭三者的影响形成一股合力,才能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在诚信教育浓厚的氛围中,大学生就会发自内心地接受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并在实际行动中身体力行。
参考文献:
[1]朱云林.注重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2]陈思坤.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原则和途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
责编:李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