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小学本有得天独厚的课外学习资源,规范办学行为以来,农村小学生课外时间更多,然而这些时间也不能消磨在毫无意义的玩耍上,要让农村小学生的课外生活富有意义,就要探究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语文课外学习资源,关注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学习情况。笔者认为指导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学习,首先老师要端正思想态度;其次是指导学生有效地读书,练字;其三是指导农村小学生充分开发农村广阔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等课外学习资源;其四是要注意课外资源与课内学习的关系,要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课文的重点进行整合。
【关键词】语文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资源 农村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而且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外学习资源包括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还包括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不仅只是在课堂上的教学,还要充分利用自然、家庭、社会这些更为实在的广阔空间促使学生来学语文,用语文,也就是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语文课外学习。
语文课外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外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取学习内容,自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学习,从中获取知识技能,陶冶情操,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活动过程。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理应占主导地位,不过,语文课外学习对课堂教学起到一个辅助、拓宽、延伸的作用,有效的课外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指导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学习,首先老师要端正思想态度。农村小学的老师与学生往往有这样那样的亲缘关系,或者是乡邻关系,有时候老师会认为平日都很熟悉,无须与学生交流。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心理学家指出,造成学生厌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师与学生缺乏课堂以外的沟通和交流。事实上,学生喜欢的老师是在他面前什么都可以言说的老师;学生不喜欢的老师,是只知道传授书本知识的老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课外与学生谈心交流,进行课外学习的指导呢?而且,农村小学生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甚至是出国打工的孩子特别多,他们的监护人往往是爷爷奶奶辈的长者,这些人多数又不识字或文化程度不高,不可能承担起教育孩子、监督孩子完成自学任务的责任。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老师不能无动于衷,应该主动承担起指导孩子完成语文课外学习的责任,对孩子的课外学习时间上的利用和自学情况切实做出方法上的指导。
其次是指导学生有效地读书,练字。通过对农村和城镇小学生的调研考试的调查可以看出,农村小学生的整体书写较差,阅读面较狭窄。前面已经谈到,农村小学生中留守儿童占相当数量,即使父母都在家,他们忙于生计,也无暇顾及孩子读书、练字。这就需要老师了解小学生课余时间的支配规律,并对他们的读书和练字作出正确引导和有效指导。也并不是说非得加重小学生的课外负担,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机制,培养他们读书、练字的兴趣,指导他们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养成读书、练字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他们终生受用无穷。指导小学生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四配套工程”为农村小学提供了上万册图书,不能只藏在图书室,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让书籍从沉睡中醒来,成为学生的挈友吧!”
其三,指导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学习,要注意课外资源与课内学习的关系,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的需要和课文的重点进行整合。有些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的,课前应有意地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从而在实际观察中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如教学《学会合作》这篇课文之前,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有哪些是合作?并把它写下来。学生带这问题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作了充分准备。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课堂与生活,课堂与课外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给课堂拓宽了“空间”。使得课内外的结合演绎成平等、开放,不断生成创新火花的对话过程。其实这样的课外学习资源在农村学生的生活中俯拾即是,问题在于指导学生去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探索它。
老师要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的“交融点”,根据学生的发展的需要和课文的重点进行整合。“交融点”的创设,给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之间建立了内在的联系,使农村小学生课外学习资源有效融入新的学习内容,这也是优化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文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资源 农村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而且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外学习资源包括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还包括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不仅只是在课堂上的教学,还要充分利用自然、家庭、社会这些更为实在的广阔空间促使学生来学语文,用语文,也就是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语文课外学习。
语文课外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外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取学习内容,自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学习,从中获取知识技能,陶冶情操,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活动过程。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理应占主导地位,不过,语文课外学习对课堂教学起到一个辅助、拓宽、延伸的作用,有效的课外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指导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学习,首先老师要端正思想态度。农村小学的老师与学生往往有这样那样的亲缘关系,或者是乡邻关系,有时候老师会认为平日都很熟悉,无须与学生交流。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心理学家指出,造成学生厌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师与学生缺乏课堂以外的沟通和交流。事实上,学生喜欢的老师是在他面前什么都可以言说的老师;学生不喜欢的老师,是只知道传授书本知识的老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课外与学生谈心交流,进行课外学习的指导呢?而且,农村小学生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甚至是出国打工的孩子特别多,他们的监护人往往是爷爷奶奶辈的长者,这些人多数又不识字或文化程度不高,不可能承担起教育孩子、监督孩子完成自学任务的责任。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老师不能无动于衷,应该主动承担起指导孩子完成语文课外学习的责任,对孩子的课外学习时间上的利用和自学情况切实做出方法上的指导。
其次是指导学生有效地读书,练字。通过对农村和城镇小学生的调研考试的调查可以看出,农村小学生的整体书写较差,阅读面较狭窄。前面已经谈到,农村小学生中留守儿童占相当数量,即使父母都在家,他们忙于生计,也无暇顾及孩子读书、练字。这就需要老师了解小学生课余时间的支配规律,并对他们的读书和练字作出正确引导和有效指导。也并不是说非得加重小学生的课外负担,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机制,培养他们读书、练字的兴趣,指导他们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养成读书、练字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他们终生受用无穷。指导小学生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四配套工程”为农村小学提供了上万册图书,不能只藏在图书室,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让书籍从沉睡中醒来,成为学生的挈友吧!”
其三,指导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学习,要注意课外资源与课内学习的关系,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的需要和课文的重点进行整合。有些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的,课前应有意地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从而在实际观察中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如教学《学会合作》这篇课文之前,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有哪些是合作?并把它写下来。学生带这问题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作了充分准备。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课堂与生活,课堂与课外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给课堂拓宽了“空间”。使得课内外的结合演绎成平等、开放,不断生成创新火花的对话过程。其实这样的课外学习资源在农村学生的生活中俯拾即是,问题在于指导学生去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探索它。
老师要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的“交融点”,根据学生的发展的需要和课文的重点进行整合。“交融点”的创设,给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之间建立了内在的联系,使农村小学生课外学习资源有效融入新的学习内容,这也是优化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