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代图书出版中的“急稿”现象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2062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法律图书出版为视角,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急稿”现象对其产生原因、造成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图书 出版 急稿
  作者简介:班运华,法律出版社,法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G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6-180-02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这种大的社会環境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图书出版行业。社会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增多,获取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为了满足人们迅速获取信息的需求以及为了在各种信息渠道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图书出版原来的节奏完全被打乱了。“过去一本普通的图书(本文所指的是以三十万字计算的普通图书,不包含字典、史著类图书)从进入出版流程开始,一般都是以半年为期。可这样的出版周期在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三个月、两个月的出版周期已经十分普遍,就是一个月甚至半个月、十来天出书的例子也已不为少见。”①本文所说的“急稿”是指书稿自进入出版流程开始,改变图书出版的规律,缩短图书出版的周期,在较短时间出版成书的稿件。出版社出版流程一般情况是,作者定稿后,交到出版社策划编辑手中,由策划编辑对稿件进行第一道基本把关,策划编辑认为符合出版要求和出版规划的,进入一审;一审对稿件进行文字和内容上的编辑加工,这是一个对稿件进行全面细致审查的程序,相对需要时间较多;然后进入二审、三审;三审结束后还有两到三个校次以及核红、整理等工作,这也是需要较多时间的工作;之后就是送印制,进行印刷、装订成册。随着电脑的运用及印刷科技的进步,现在进行的一般图书(不含图片等纯文字的25万字的书)出版整个流程大约在3个月左右。本文认为,凡是短于这个周期的稿件的运作都属于“急稿”。
  一、“急稿”现象的原因分析
  以笔者工作的经验,“急稿”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浮躁的社会大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整体节奏加快,人际关系日益淡漠和功利化、生活和工作不稳定、人生发展没有稳定的预期、竞争激烈等等都是导致社会浮躁的诱因。浮躁表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频繁的跳槽、速食文化、一夜成名等等,都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作为出版人,也是社会人,生在浮躁社会,必然或多或少的具有浮躁社会的一些特征。追求经济利益、轻视质量盲目追求数量,置出版的社会价值于次要地位,而一旦在思想上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行动中就必然会出现置出版质量于不顾的“急稿”现象。
  策划编辑对经济利益的追求。现在很多出版社经过改制之后,最后都把出版社的盈利责任分摊到了每一位策划编辑的头上。策划编辑每年都顶着数万元的盈利任务,为了完成盈利任务,就要多拉几部稿子,好不容易拉到了稿子,那如果作者有什么紧急需求的话,策划编辑一般都会同意,“急稿”往往就这样诞生了。另外,有些策划编辑是不懂得与作者进行沟通,或者在思想上认为编辑应该为作者服务,应该一切都听从作者的(这可能是为了保持与作者的良好关系,以便将来能拉来更多的稿子),不敢得罪作者。所以,作者有什么要求都答应,作者说马上要评职称了或者某某会议要召开了,书必须在多少天内面世,当然这个要求是远远短于正常出版周期的。而有些策划编辑不懂与作者沟通,或者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只是一味的迎合作者的要求,这也导致了一部分稿件变成“急稿”。
  作者对出版流程的不理解。对于普通人来讲,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出书的机会的。所以,很多作者一生中可能出版不了几本书,就算对于出书较多的作者,也很少有完全了解出版流程的。另外,由于现代科技的高度发达,尤其是大多数人经常接触到复印、打印,所以,很多人会认为,图书出版就是把作者给的电子版稿件,通过“大型打印机”或者“高级复印机”进行打印和复印就成了,如果是这样,完全可以在十几天内搞定。如果作者这样认为,要求短期出书,再碰上不会跟作者沟通的编辑,也会使一部正常的稿件变成“急稿”。
  质量意识不强。纵然有上述几条原因,但若是质量意识足够强的话,也是应该能尽量减少“急稿”的。图书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大体上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指图书的政治倾向、思想品位、文化品格;其二是指编校文字质量和水平;其三是指图书印刷装订(包括封面)的水准和质量。②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每一个环节都决定着图书最终的质量。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质量意识已成为出版社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就图书的出版流程而言,出版制作环节最能直接体现质量意识的落实结果。众所周知,一本图书的出版从选题开始,编辑组稿初审,部主任复审,总编终审后将原稿发到出版人员手里,即按发稿单所列诸如开本、版式、装订方式等要求进行设计、配料,然后选厂制版、印订,并按周期要求及时掌握进度。③而一旦稿件按照“急稿”走,几乎每一个环节都会被缩短甚至有些环节会被取消。这无疑对图书的质量埋下了隐患。笔者工作的几年时间里,不时听到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生产事故,每每在追究责任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发生生产责任事故的几乎都是“急稿”。
  二、“急稿”产生的后果
  首先是质量的下降。俗话说“慢工出细活”,与“急稿”相比,以正常出版周期出书就算是“慢工”了,以正常出版周期生产的图书在质量上肯定是有保障的。而“急稿”要求快,要么是每个环节都催着快点,要么干脆省略某个环节。而其中编辑审稿是保证出版图书质量的中心环节,在整个图书出版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审稿过程中,应该拜读再三,读文、析理、决断,对书稿进行公正的评断。④对书稿进行编校就是个“细活”,是需要“慢工”才行的,比如对于法律图书的一审,就必须对全稿进行逐字审读,包括对稿件的政治倾向是否有问题进行判断,对书稿中出现的法律条文必须根据权威版本进行核对,等等,这都是费功夫的活,如果非要快,肯定就会使图书质量下降。
  其次是从长远来看影响出版社的经济效益。如果一个出版社,让“急稿”成了正常现象,质量低劣的稿件充斥市场,可能能给出版社带来一时的微小的效益,但是长远来看,降低了出版社的整体声誉,不利于培养出版社自己的读者群。失去读者对你的信任,那你的产品在未来将无人问津。   三、解决“急稿”问题的对策
  虽然上面说了“急稿”产生的不利后果,但是在当今社会“急稿”的出现是必然的,因为社会急速发展,突发事件发生快,人们要求获取知识和相关信息的需求急迫,作为传播知识和文明的出版单位,当重大事件发生后(比如国家通过某项新的法律),理应作出迅速反映,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迅速出版相关图书,让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国家法律动态,方便指导人们的生活。如果说一个出版社每年有一两本急稿或者少量急稿基本不会对整个出版社的工作流程和整体形象产生过多的负面影响,但是每项工作都有着自己的规律,有着自己的规范,有着正常的过程,过多的特殊情况,常常会打乱自己的规律。⑤当非常态的“急稿”成了常态的时候,那這个出版社的图书质量就到了“堪忧”的时候了。
  针对常态化的“急稿”现象,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点加以控制,不知妥否,以期抛砖引玉。
  第一,出版社整体应提高产品质量意识,抛弃“有奶便是娘”的浮躁做法。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世界的营养品”,图书作为人类精华思想的结晶,在人类发展中具有极其特殊的重要地位。那么,作为现代出版人,我们就不能把“全世界的营养品”做成是像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速食时代的“垃圾食品”。如果说人们之所以选择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垃圾食品”是为了满足生存的要求,那是人的本能,那么在精神领域我们不能也不会去选择对我们的思想和心灵会产生污染的“烂书”,这是任何一个理智的人都会作出的选择。
  第二,提高策划编辑质量责任意识,强化编辑角色培训,加强与作者沟通能力的培养。一般来讲,组织稿件的策划编辑对书稿的流程起到总体控制的作用。也就是说,稿件是走的慢还是走的快基本由策划编辑决定,那么如果策划编辑把质量意识放在首位,就不会轻易走“急稿”程序。强化编辑角色培训是说,对于一些新晋编辑应该加强对编辑角色的理解,编辑并不是听命于作者的“小跟班”,稿子到编辑手中后,编辑角色独立,对稿件的“生杀予夺”可以说有决定权。对作者的不合理要求,要能拒绝就拒绝,或者对作者做工作,让作者明白“慢工出细活”,说服作者不要急功近利、粗制滥造。
  总之,为了减少“急稿”,避免“急稿”常态化,我们必须去除浮躁,坚持质量优先,严格规范,遵循出版规律。
  注释:
  ①豑吴培华.出版社要尽快建立创作出版一体化的运作机制——由急稿现象引发的思考.编辑之友.2003(6).
  ②罗湘.树立质量意识.提高图书品味.http://wuxizazhi.cnki.net/Search/DXCB402. 003.html.
  ③庄国芹、李如琬.质量意识与图书制作环节的质量控制.出版与印刷.1998(4)。
  ④出版社选题审稿不规范致图书质量下降.http://news.sina.com.cn/m/p/2011-11-07/115 223427028.shtml.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中美双方措施案(DS379)中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对公共机构的认定入手,分析了公共机构的认定标准,即“政府控制”和“政府职能”标准,为我国应对此类问题提出改革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 公共机构 政府控制 政府职能  基金项目:本文是外交学院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ZY2012YB04。  作者简介:姚雅倩,外交学院。  中图分类号:D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
摘 要 中国从1978年开始逐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4年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要不要继续坚定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怎样进一步推进、将以何种形式、怎样的节奏推进是一个值得认真关注和思考的话题。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前60年的法国阶级状况和中国的当前社会构成现状进行对比,可以得出一些对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有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阶级分化 资产阶级公平
摘 要 新闻自由与名誉权是现代民主法治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产物。新闻媒体作为“第四权力”①组织,享有新闻自由的权利,既可以社会事件进行公正评论,也可以对政府行为进行舆论监督。但由于新闻自由去名誉权保护冲突的复杂性,极易使人们产生认识上的误区,所以应从根本上提出一些合理可行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新闻自由 名誉权 误区  作者简介:李建凤,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传播学硕士;刘长安,烟台大学法学院经济法硕士。
摘 要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落实刑罚的教育挽救功能,体现轻刑化的发展趋势。监狱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就是要在执法活动中要树立尊重和保障罪犯人权的基本理念。监狱执法主体执法理念创新,就是要做到宽中有严、严中有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需要监狱执法主体执法理念的创新发展。因此,监狱执法主体不仅要迅速转变,还要立足于一定的创新基础,监狱未来的功能定位也应立足于此。  关键词 宽严相济 监
摘 要 从《刑法修正案(八)》的实施为视角,阐述了因假释罪犯行刑衔接制度缺失所带来的潜在社会危险,且这种潜在危险,随着监狱扩大假释适用,有扩增的趋势。基于此,提出一些有关假释罪犯行刑衔接制度创建的思路和对策,以期引起有关政府部门和法学界的关注,尽快落实假释罪犯行刑无缝衔接制度。  关键词 假释罪犯 社区矫正 衔接 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
摘 要 对行政调查行为进行系统分类,对研究这类行政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依据调查对象、调查种类和受调查者是否配合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内部调查行为与外部调查行为、强制调查行为与任意调查行为、附义务的调查行为与事实调查行为。行政调查与行政检查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独立概念,应当对其间的关系进行科学认识与把握。  关键词 行政调查 分类 行政检查  作者简介:冯勇,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讲师,硕士,研究
摘 要 服务行业中经营者为消费者设定的不作为义务格式条款与立法上的典型格式条款具有一定差异。该类格式条款在违背行业相关性、补充商品价格不合理的情况下,会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在法律规制过程中,需要依据行业相关性具体评价。  关键词 格式条款 不作为义务 服务行业 行业相关性  作者简介:陈澜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级法学院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论频频强势干预司法,造成司法权威的流失。尤其在大众关注的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民意的表达,因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颇受关注。为应对网络舆论对司法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把握互联网给司法工作带来的契机,本文将对舆论压力下的司法人员如何保障法律的公正进行阐释,分析司法人员受舆论左右的原因,最后提出规制建议。  关键词 网络舆论 司法人员 公正  作者簡介:牛少侃,河北经
摘 要 2008年国务院从构建服务政府的角度出发进行大部制改革,在中央大部制改革的示范作用下,地方政府积极作出相应的配套机构改革方案,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困境。随州市作为全国率先进行大部制改革的城市之一,其改革的困境具有一定的典型和代表意义,深入研究随州大部制改革的困境对于推动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大部制改革 随州 困境  作者简介:王拓迪,云南大学公共管理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以及农业发展现代化进程的逐渐加深,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成为各大新闻、论坛话题讨论的焦点。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变化趋势,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农村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也逐渐出现土地流转价格的合理化、土地流转工作的规范化、土地流转过程的市场化以及土地流转方式的多元化等各种趋势。而土地流转的趋势对现代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