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想象,从心理学角度讲,是人的大脑对曾经知觉过的各种有关事物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未曾知觉过的,甚至并不存在的事物形象的思维活动过程。想象力就是像活动知识酶。
爱因斯坦非常重视想象力,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一个人的知识是静止的,封闭的和有限的,而想象力是運动的,开放的和无限的。想象力是能动的知识。如果把知识比作“金子”,那么想象力就是“点金术”,能使知识活化,能进行创造。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就越强。如果没有同思维内容相联系的想象,科学的发明,艺术的创造就难以进行。
我们教语文,当然不能把事先已经准备好的种种知识,结论一古脑儿塞进学生的脑子,捆住他们想象力,创造力的翅膀,而是应该千方百计使他们在读写过程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激发学生神思飞越,处于创造的气氛之中,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因此,我们应在有限的课堂内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开拓学生无限的想象。
二、启发学生想象思维的途径与方法
1、扩展想象
把某些精练的文字展开,细致地描述其具体的情形,就是扩展想象。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选准选好想象的“触发点”。文中关键的词句,精彩的比喻,甚至插图都可以选作触发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例如,《八只小猫》中描绘小猫姿态的句子“一个摆法就是一幕童话”,可选作想象的触发点。学生通过想象,一个个完全不同的美丽童话就具体描述出来了。这就起到了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作用。
2、再造想象
在阅读时,把文章中用语言文字描述的生活,情景,变成学生头脑中活生生的画面,并对图像进行加工,不断扩大形象思维的范围,把记忆系统中的信息重新组合,加工,心理学上叫“再造想象”。
读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只有把诗句变成头脑中深秋山间景色的时候,身临其境,在能觉得美不胜收,韵味无穷。叶圣陶先生说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以课文《松坊溪的冬天》上再造想象的训练课,把教学重点放在第三,四节对溪涧和溪底鹅卵石的想象上。教师先让学生轻轻地读,再听老师轻轻地,描述性的慢读,同时想象溪涧,石桥,溪石,和溪底的鹅卵石。有不少学生画面出来了,有的说:“我看到一条小溪淙淙地流着,溪上有一座拱形的石桥,溪边有好多好多大溪石。那溪石多好看,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懒狮睡在岸边,有的像几只棕色的熊吃饱了鱼正笨头笨脑地走上岸来。”有的说:“我看到好多鹅卵石在溪水的冲击下滚动着,有红的,白的,蓝的,青的。有一群光着脚的小孩正在捡好看的鹅卵石,他们可能想寄给城市里手拉手的朋友。”学生们众说纷纭,异彩纷呈。想象,使学生进入到课文所描述情景中,又超越了教材本身,思维呈现多元态势,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推测想象
所谓推测想象,就是根据作品的内容加以增添补充。这种联系,既可以填补作品中间省略的内容,也可以续写原文未写带的或后来的事情。不管哪种填补,离开了想象都是做不带的。例如《穷人》一文的结尾很含蓄,学生了解桑娜一家和两个孤儿的遭遇后,感情上有所触动,很想知道他们的结局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展开想象,顺着课文的思路推想下去,想象的具体情节不相同,结局也迥异。至于细节更是各有特色。又如,《小麻雀》一文结尾未明写小麻雀的结局,而学生从上文了解小麻雀的悲惨遭遇后,感情有所触动,对小麻雀的关心和同情促使他们很想知道小麻雀的结局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展开想象,顺着文路推想小麻雀有怎样的结局。学生按自己的想象写续篇,想象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4、相关想象
从某一事物出发,广开思路,去寻求与它在形式上,或性质上具有某种联系的相关事物,即是相关想象。例如,在思维训练课上,教师出了一道智力竞赛题——《男子汉穿裙子》,要求大家以此为题说一段话。教师提示说,若仅仅去思寻这种事,思路就窄了;若寻求相关的不协调事物,思路就宽了。学生作了做种回答,下面就其中之一:
男子汉穿裙子,可以说是不伦不类。但是,此不伦不类的事情,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叫人哭笑不得。某县城有一座明代的楼阁,是明代风格的代表作,很有价值。可是最近在维修的时候,有人竟然把这座古典式楼阁的下半部分抹了厚厚的一层水泥。这就像一个峨冠博带的男子汉,穿上一条灰色的西服裙,古不古,洋不洋,令人啼笑皆非。我希望,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多一些不懂就学的谦逊之风,少一些自以为是的蛮横举动。让穿裙子的男子汉,从祖国大地上消失吧!
5、对比想象
对比想象,就是从某一事物出发,去寻求与它相反或相对的事物。它既反映事物的共性,又反映事物之间对立,相互排斥的个性。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读物《孔乙己》时,提出孔乙己屡试不中,落得这般光景,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你们能不能从另外的角度,借助其他资料,补充说明这个问题呢?学生指出,历史读物,《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老年中举,惊喜而疯,表演了一出既可笑又可悲的闹剧,这也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由孔乙己想到范进,一人不第,一个高中,两相对比,互为补充,共同说明一个问题。对比想象把学生的认识引向全面与深入。
6、遥远想象
动物病理学教授贝弗里奇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现象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关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的能力。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个驰骋的空间。如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分析,拟出很有创意的作文题《烛光妈妈》,《植物,动物,人》,《羊肉,菜汤和考试》等等。遥远想象,训练了学生突破空间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跳跃性。
总而言之,想象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插翅加翼,使他们的思维驰骋翱翔。但是,想象不是胡思乱想,想入非非,即使是幻想,也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因此,指导学生开展想象要踏实而不拘谨,宽广而合逻辑。
参考文献
[1]李维:《学习心理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2]于漪:《于漪文集》[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想象,从心理学角度讲,是人的大脑对曾经知觉过的各种有关事物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未曾知觉过的,甚至并不存在的事物形象的思维活动过程。想象力就是像活动知识酶。
爱因斯坦非常重视想象力,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一个人的知识是静止的,封闭的和有限的,而想象力是運动的,开放的和无限的。想象力是能动的知识。如果把知识比作“金子”,那么想象力就是“点金术”,能使知识活化,能进行创造。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就越强。如果没有同思维内容相联系的想象,科学的发明,艺术的创造就难以进行。
我们教语文,当然不能把事先已经准备好的种种知识,结论一古脑儿塞进学生的脑子,捆住他们想象力,创造力的翅膀,而是应该千方百计使他们在读写过程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激发学生神思飞越,处于创造的气氛之中,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因此,我们应在有限的课堂内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开拓学生无限的想象。
二、启发学生想象思维的途径与方法
1、扩展想象
把某些精练的文字展开,细致地描述其具体的情形,就是扩展想象。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选准选好想象的“触发点”。文中关键的词句,精彩的比喻,甚至插图都可以选作触发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例如,《八只小猫》中描绘小猫姿态的句子“一个摆法就是一幕童话”,可选作想象的触发点。学生通过想象,一个个完全不同的美丽童话就具体描述出来了。这就起到了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作用。
2、再造想象
在阅读时,把文章中用语言文字描述的生活,情景,变成学生头脑中活生生的画面,并对图像进行加工,不断扩大形象思维的范围,把记忆系统中的信息重新组合,加工,心理学上叫“再造想象”。
读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只有把诗句变成头脑中深秋山间景色的时候,身临其境,在能觉得美不胜收,韵味无穷。叶圣陶先生说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以课文《松坊溪的冬天》上再造想象的训练课,把教学重点放在第三,四节对溪涧和溪底鹅卵石的想象上。教师先让学生轻轻地读,再听老师轻轻地,描述性的慢读,同时想象溪涧,石桥,溪石,和溪底的鹅卵石。有不少学生画面出来了,有的说:“我看到一条小溪淙淙地流着,溪上有一座拱形的石桥,溪边有好多好多大溪石。那溪石多好看,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懒狮睡在岸边,有的像几只棕色的熊吃饱了鱼正笨头笨脑地走上岸来。”有的说:“我看到好多鹅卵石在溪水的冲击下滚动着,有红的,白的,蓝的,青的。有一群光着脚的小孩正在捡好看的鹅卵石,他们可能想寄给城市里手拉手的朋友。”学生们众说纷纭,异彩纷呈。想象,使学生进入到课文所描述情景中,又超越了教材本身,思维呈现多元态势,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推测想象
所谓推测想象,就是根据作品的内容加以增添补充。这种联系,既可以填补作品中间省略的内容,也可以续写原文未写带的或后来的事情。不管哪种填补,离开了想象都是做不带的。例如《穷人》一文的结尾很含蓄,学生了解桑娜一家和两个孤儿的遭遇后,感情上有所触动,很想知道他们的结局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展开想象,顺着课文的思路推想下去,想象的具体情节不相同,结局也迥异。至于细节更是各有特色。又如,《小麻雀》一文结尾未明写小麻雀的结局,而学生从上文了解小麻雀的悲惨遭遇后,感情有所触动,对小麻雀的关心和同情促使他们很想知道小麻雀的结局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展开想象,顺着文路推想小麻雀有怎样的结局。学生按自己的想象写续篇,想象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4、相关想象
从某一事物出发,广开思路,去寻求与它在形式上,或性质上具有某种联系的相关事物,即是相关想象。例如,在思维训练课上,教师出了一道智力竞赛题——《男子汉穿裙子》,要求大家以此为题说一段话。教师提示说,若仅仅去思寻这种事,思路就窄了;若寻求相关的不协调事物,思路就宽了。学生作了做种回答,下面就其中之一:
男子汉穿裙子,可以说是不伦不类。但是,此不伦不类的事情,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叫人哭笑不得。某县城有一座明代的楼阁,是明代风格的代表作,很有价值。可是最近在维修的时候,有人竟然把这座古典式楼阁的下半部分抹了厚厚的一层水泥。这就像一个峨冠博带的男子汉,穿上一条灰色的西服裙,古不古,洋不洋,令人啼笑皆非。我希望,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多一些不懂就学的谦逊之风,少一些自以为是的蛮横举动。让穿裙子的男子汉,从祖国大地上消失吧!
5、对比想象
对比想象,就是从某一事物出发,去寻求与它相反或相对的事物。它既反映事物的共性,又反映事物之间对立,相互排斥的个性。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读物《孔乙己》时,提出孔乙己屡试不中,落得这般光景,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你们能不能从另外的角度,借助其他资料,补充说明这个问题呢?学生指出,历史读物,《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老年中举,惊喜而疯,表演了一出既可笑又可悲的闹剧,这也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由孔乙己想到范进,一人不第,一个高中,两相对比,互为补充,共同说明一个问题。对比想象把学生的认识引向全面与深入。
6、遥远想象
动物病理学教授贝弗里奇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现象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关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的能力。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个驰骋的空间。如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分析,拟出很有创意的作文题《烛光妈妈》,《植物,动物,人》,《羊肉,菜汤和考试》等等。遥远想象,训练了学生突破空间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跳跃性。
总而言之,想象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插翅加翼,使他们的思维驰骋翱翔。但是,想象不是胡思乱想,想入非非,即使是幻想,也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因此,指导学生开展想象要踏实而不拘谨,宽广而合逻辑。
参考文献
[1]李维:《学习心理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2]于漪:《于漪文集》[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