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维目标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思考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b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分析新课程提出的“语文素养”可将其特点总结为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关键词:语文 思考 理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中,首先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为体现这一理念,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怎样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又如何将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对“三维目标”的理解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知识和能力目标。“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通过深入钻研课程标准,特别是分析研究课程标准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教学大纲比较的异同,便可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应具备的语文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比如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2、过程和方法目标。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总目标”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语文”。“过程”,重在“亲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方法”,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中外教学史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要努力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内涵比起教学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总目标”1-4条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和语文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渗透与教学过程之中。
  4、理清三维之间的关系。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和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同时它又是其他两个维度发展的依托。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语文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语文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没有“过程和方法”的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将难以落实。
  5、整合三维目标。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处处为我们整合三维目标提供了典范。
  
  二、对“语文素养”的认识。“素养”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平日的修养”,《辞海》里解释为“经常修习培养”,从工具书的解释来看,“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这一概念提出是时代的产物。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表达,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主要包括下列几项:
  1、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2、培养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探究能力、明辩是非的能力。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感情。4、培养学生具有审美能力和文字欣赏能力。5、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文字、文化知识等。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分析新课程提出的“语文素养”可将其特点总结为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语文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学教学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倡导“自主、体验、探究、合作”,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要因材施教。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 自主 体验 探究 合作 终身发展    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传统
期刊
摘要: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应该站在未来的高度跟随时代的步伐审度当下的教育,不断更新观念,自我创新物理实验教学。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教育者们更应该把握这个时段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并指导他们在实践中创新。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实践 创新能力    物理实验不仅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那么,初中物
期刊
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合作学习也属于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它们有着许多质的不同。合作学习有以下四条特征:  (1)有明确的小组讨论,或需解决的数学任务;  (2)小组内成员面对面互动;  (3)小组内有相互合作帮助的互动的气氛;  (4)小组内人人参与,每人都有自己的职责。   
期刊
阅读教学中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富于表现
期刊
摘要:本文目的是探索出既适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又具时代特征的、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加以整合的新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希望同行们指正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探究式 教学    一、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  当我们步入21世纪时,世界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
期刊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均提到了“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的精神”。  关键词:作文 创新 材料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给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知道,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思考就要有一定的思维方法。因此,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而中学
期刊
从汉字的起源来看,最早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应生活需要应运而生。再看我们的教材,开始也是由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象形文字作为学生学习的切入点。不难看出,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可以进行语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这一新的理念的确立,引导我们走出语
期刊
《北京的春节》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我的脑子里一直是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怎样让我的课堂更加灵动?怎样让学生像“生本教育”课堂中的那些学生一样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发现、学习?作为教师的我如何从讲台上“退”下来?  
期刊
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利用它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是优化解题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每年高考中都有一定量的考题采用此法   解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
摘要:本文从优美语言的运用、更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及从学生生活中挖掘材料等方面谈中学化学课堂上如何创设有效地情景以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学化学;情境创设;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法就是一种有效调动学生的意志和情绪,使学生的心理能积极感知教学信息的教学方法。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太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而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环节——知识的易“吸收”性。对此,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