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05-01
大班幼儿在幼儿园里生活了3到5年的时间,他们对幼儿园生活比较熟悉,知道了一些基本的社会规则,社会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模式,他们在对待与同伴发生冲突的态度及采取什么策略来解决与同伴发生的冲突,会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社会、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影响。因此,幼儿园管理人员和教师要明确大班幼儿冲突的类型并剖析影响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的主要因素很有必要,对那些习惯以暴力或其他消极行为解决同伴冲突的幼儿,应及时找到问题根源,多方努力、正确引导,否则将会对幼儿的健全性格形成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1 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类型
1.1 由物品争夺引发冲突。 在大班幼儿冲突中,常常由于幼儿对物品的占有、争夺引发同伴之间的冲突,有时是在玩玩具时、有时是在书本和所用的文具时、有时是吃食物时等等,使用物品的先后顺序和如何使用物品,还有就是自己物品权的争夺问题。例如在大班社会活动“认识水稻”活动中,丽丽和铭铭合看一本书。图上画着水稻,米饭,粽子,年糕等图,丽丽说:“我最喜欢吃大米饭了,大米饭最好吃。”然后把书拿到嘴边,做出了吃图上大米饭的动作,铭铭说:“我爱吃粽子,粽子比大米饭好吃多了。”接着把书从丽丽手里拿过来放在自己嘴边,做出了吃粽子的动作。两人又开始抢着用手按住书上画的年糕,都争着说自己爱吃年糕,谁也不让谁。
1.2 由意见分歧引发冲突。 由意见分歧引发的幼儿同伴冲突是指幼儿对事物或概念的认知与同伴不同而产生的冲突。通过和同伴的争论,幼儿开始接纳适应,或更新自己的认识架构。大班手工时间,一组小朋友们在制作风筝。小静说用皱纹纸做,遭到小米的反对:“皱纹纸不结实,风一吹不就破了吗?”小涛说用硬纸盒做,小轩说:“硬纸盒也太重了吧,风筝怎么飞起来啊?”这时小君提议:“要不咱们用前两天做灯笼的那种电光纸做吧,电光纸挺结实的,不会被风吹破。”大家纷纷点头表示同意并开始动手做起风筝来。类似这种涉及到多名幼儿的小组合作会由于幼儿的自身经验和认知水平的不同,产生意见冲突。当然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类型还不止以上两点,还有其他类型,笔者由于篇幅有限,就不一一赘述。
2 影响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因素
2.1 家庭因素。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幼儿最初生活的环境,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首先开始的地方。家长对幼儿的抚养和教育使幼儿逐步获得了知识和技能,逐渐掌握了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从一个依靠本能生存的婴儿逐步发展成了符合社会规范的身心健全的社会人。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甚至会决定幼儿的一生。而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使得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幼儿学习典范,所以,家长加强自身修养,从而建立和谐、温暖的家庭,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2 教师因素
2.2.1 教师的冲突观。 即教师对冲突本身认识的影响。有的教师在冲突发生之际马上进行干预,中断冲突。在这些教师眼中,冲突就是打架,是消极的,一旦发生应马上干预,甚至事先预防它们的发生,通过奖励不打架幼儿和惩罚打架幼儿的方法来解决,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同伴冲突问题;有的教师则对于幼儿间冲突先观察,如果幼儿能够自己解决就尽量不去干涉,一旦冲突升级,则先进行干预,然后耐心的对幼儿进行指导,告诉幼儿哪里做的不好,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在这些教师的眼中,冲突是有价值的,是幼儿成长所必须的。而这两种做法高下立现,也反映了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
2.2.2 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 有的教师习惯于包办代替,充当仲裁者,冲突最终不是由幼儿双方想办法解决,而是由教师作出权威性的“判决”由于幼儿认识水平有限,他会认为教师的做法就是正确的,幼儿就会不假思索地以教师所采用的方式作出反应,而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而另一些教师则对幼儿的冲突不过多发表意见,而是在事后让幼儿自我评价,大班幼儿有比较成熟的自我评价能力,就算是事发时意气用事,但是在冲突过后冷静下来,他们也基本能够分析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对是错。这样以来,幼儿能够真正在同伴冲突中成长,能够学会与人更好地沟通和交流,对幼儿的社会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3 媒体因素。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媒体对幼儿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从正面的角度来说,大众媒体,尤其是幼儿的专门媒体如少儿频道和动画频道等,提供了幼儿成长所需的信息资源、知识资源,能帮助幼儿认识外部世界。健康的媒体作品,不仅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社会行为的形成,还有利于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由于幼儿的年龄小的关系,分辨能力差,很多低俗、色情和暴力等消极内容也会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暴力画面和消极内容会使幼儿的是非观发生错乱,幼儿不仅从这些暴力内容中学到具体的攻击性行为,而且还会将暴力看成解决冲突的唯一手段,并在现实生活中运用。
3 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
3.1 教师暗示幼儿自主解决。 大班幼儿同伴冲突有各种不同的起因,但是解决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方式,要么自主解决,要么由教师介入解决。在实际观察中,可以看到,只要同伴冲突不是非常激烈,幼儿都能够在自己的范围内进行解决,而有时候冲突激化,双方没法化解,其他幼儿这时会出来充当裁判的角色,协助解决冲突。因为他们也知道矛盾搞的过于激烈,教师介入的话会受到批评,这是幼儿都不希望的。而教师介入的冲突则多集中于上课期间、午饭期間、午休期间,这些时间是对纪律要求比较严格的时间,如果有幼儿在这个时间发生冲突势必会造成秩序被打乱,教师要维护正常的秩序,就必须对出现的冲突实施严格的管理和介入。
3.2 教师培养幼儿自我约束。 和幼儿一起制定生活、学习的规则,给幼儿提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孩子们共同讨论每一段时间内幼儿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以及应注意什么,决定之后幼儿就依从决定,并让他们检验决定的结果。教师利用各种鼓励方式进行强化与内化,如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能自觉遵守纪律、区角活动秩序井然的时候,我总是非常及时地对他们说:“你们真不错!”“我为你们感到高兴!”孩子们的情绪会更高,会更快乐,这样愉快的情景,能让孩子继续自律,强化了他们的自我约束。
3.3 同伴团体协商解决矛盾。 大班的幼儿对小团体的意识已经形成,每个孩子都有几个自己的好朋友,在好朋友内部发生冲突时,发生冲突的孩子会尽量克制自己,另外的伙伴也会及时的制止。与其他同伴发生冲突时,几个伙伴在一起商量对策,尽量采取协商解决矛盾的办法,即使有时有较激烈的肢体冲突,其他小朋友也会出来进行劝解和裁决,使冲突尽快解决。
当然,影响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社会氛围、社会价值观取向、幼儿园园风、幼儿本身的性格等等诸多方面,需要幼儿教师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把握主要因素,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解决大班幼儿同班冲突的策略,引导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丽珠 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 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 范玲.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7.
[5] 李春丽.5-6岁幼儿同伴交往问题解决方式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第43页
大班幼儿在幼儿园里生活了3到5年的时间,他们对幼儿园生活比较熟悉,知道了一些基本的社会规则,社会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模式,他们在对待与同伴发生冲突的态度及采取什么策略来解决与同伴发生的冲突,会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社会、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影响。因此,幼儿园管理人员和教师要明确大班幼儿冲突的类型并剖析影响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的主要因素很有必要,对那些习惯以暴力或其他消极行为解决同伴冲突的幼儿,应及时找到问题根源,多方努力、正确引导,否则将会对幼儿的健全性格形成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1 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类型
1.1 由物品争夺引发冲突。 在大班幼儿冲突中,常常由于幼儿对物品的占有、争夺引发同伴之间的冲突,有时是在玩玩具时、有时是在书本和所用的文具时、有时是吃食物时等等,使用物品的先后顺序和如何使用物品,还有就是自己物品权的争夺问题。例如在大班社会活动“认识水稻”活动中,丽丽和铭铭合看一本书。图上画着水稻,米饭,粽子,年糕等图,丽丽说:“我最喜欢吃大米饭了,大米饭最好吃。”然后把书拿到嘴边,做出了吃图上大米饭的动作,铭铭说:“我爱吃粽子,粽子比大米饭好吃多了。”接着把书从丽丽手里拿过来放在自己嘴边,做出了吃粽子的动作。两人又开始抢着用手按住书上画的年糕,都争着说自己爱吃年糕,谁也不让谁。
1.2 由意见分歧引发冲突。 由意见分歧引发的幼儿同伴冲突是指幼儿对事物或概念的认知与同伴不同而产生的冲突。通过和同伴的争论,幼儿开始接纳适应,或更新自己的认识架构。大班手工时间,一组小朋友们在制作风筝。小静说用皱纹纸做,遭到小米的反对:“皱纹纸不结实,风一吹不就破了吗?”小涛说用硬纸盒做,小轩说:“硬纸盒也太重了吧,风筝怎么飞起来啊?”这时小君提议:“要不咱们用前两天做灯笼的那种电光纸做吧,电光纸挺结实的,不会被风吹破。”大家纷纷点头表示同意并开始动手做起风筝来。类似这种涉及到多名幼儿的小组合作会由于幼儿的自身经验和认知水平的不同,产生意见冲突。当然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类型还不止以上两点,还有其他类型,笔者由于篇幅有限,就不一一赘述。
2 影响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因素
2.1 家庭因素。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幼儿最初生活的环境,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首先开始的地方。家长对幼儿的抚养和教育使幼儿逐步获得了知识和技能,逐渐掌握了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从一个依靠本能生存的婴儿逐步发展成了符合社会规范的身心健全的社会人。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甚至会决定幼儿的一生。而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使得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幼儿学习典范,所以,家长加强自身修养,从而建立和谐、温暖的家庭,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2 教师因素
2.2.1 教师的冲突观。 即教师对冲突本身认识的影响。有的教师在冲突发生之际马上进行干预,中断冲突。在这些教师眼中,冲突就是打架,是消极的,一旦发生应马上干预,甚至事先预防它们的发生,通过奖励不打架幼儿和惩罚打架幼儿的方法来解决,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同伴冲突问题;有的教师则对于幼儿间冲突先观察,如果幼儿能够自己解决就尽量不去干涉,一旦冲突升级,则先进行干预,然后耐心的对幼儿进行指导,告诉幼儿哪里做的不好,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在这些教师的眼中,冲突是有价值的,是幼儿成长所必须的。而这两种做法高下立现,也反映了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
2.2.2 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 有的教师习惯于包办代替,充当仲裁者,冲突最终不是由幼儿双方想办法解决,而是由教师作出权威性的“判决”由于幼儿认识水平有限,他会认为教师的做法就是正确的,幼儿就会不假思索地以教师所采用的方式作出反应,而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而另一些教师则对幼儿的冲突不过多发表意见,而是在事后让幼儿自我评价,大班幼儿有比较成熟的自我评价能力,就算是事发时意气用事,但是在冲突过后冷静下来,他们也基本能够分析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对是错。这样以来,幼儿能够真正在同伴冲突中成长,能够学会与人更好地沟通和交流,对幼儿的社会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3 媒体因素。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媒体对幼儿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从正面的角度来说,大众媒体,尤其是幼儿的专门媒体如少儿频道和动画频道等,提供了幼儿成长所需的信息资源、知识资源,能帮助幼儿认识外部世界。健康的媒体作品,不仅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社会行为的形成,还有利于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由于幼儿的年龄小的关系,分辨能力差,很多低俗、色情和暴力等消极内容也会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暴力画面和消极内容会使幼儿的是非观发生错乱,幼儿不仅从这些暴力内容中学到具体的攻击性行为,而且还会将暴力看成解决冲突的唯一手段,并在现实生活中运用。
3 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
3.1 教师暗示幼儿自主解决。 大班幼儿同伴冲突有各种不同的起因,但是解决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方式,要么自主解决,要么由教师介入解决。在实际观察中,可以看到,只要同伴冲突不是非常激烈,幼儿都能够在自己的范围内进行解决,而有时候冲突激化,双方没法化解,其他幼儿这时会出来充当裁判的角色,协助解决冲突。因为他们也知道矛盾搞的过于激烈,教师介入的话会受到批评,这是幼儿都不希望的。而教师介入的冲突则多集中于上课期间、午饭期間、午休期间,这些时间是对纪律要求比较严格的时间,如果有幼儿在这个时间发生冲突势必会造成秩序被打乱,教师要维护正常的秩序,就必须对出现的冲突实施严格的管理和介入。
3.2 教师培养幼儿自我约束。 和幼儿一起制定生活、学习的规则,给幼儿提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孩子们共同讨论每一段时间内幼儿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以及应注意什么,决定之后幼儿就依从决定,并让他们检验决定的结果。教师利用各种鼓励方式进行强化与内化,如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能自觉遵守纪律、区角活动秩序井然的时候,我总是非常及时地对他们说:“你们真不错!”“我为你们感到高兴!”孩子们的情绪会更高,会更快乐,这样愉快的情景,能让孩子继续自律,强化了他们的自我约束。
3.3 同伴团体协商解决矛盾。 大班的幼儿对小团体的意识已经形成,每个孩子都有几个自己的好朋友,在好朋友内部发生冲突时,发生冲突的孩子会尽量克制自己,另外的伙伴也会及时的制止。与其他同伴发生冲突时,几个伙伴在一起商量对策,尽量采取协商解决矛盾的办法,即使有时有较激烈的肢体冲突,其他小朋友也会出来进行劝解和裁决,使冲突尽快解决。
当然,影响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社会氛围、社会价值观取向、幼儿园园风、幼儿本身的性格等等诸多方面,需要幼儿教师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把握主要因素,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解决大班幼儿同班冲突的策略,引导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丽珠 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 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 范玲.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7.
[5] 李春丽.5-6岁幼儿同伴交往问题解决方式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第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