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书号:978-7-80770-051-7 开本:16开 定价:58.00 印张:20.5 版次:2015年10月第1版 2016年6月第1次 在先秦,儒家主体精神首先表现为儒家精神的漫长孕育,包括“天人合一”观念的历史形成;儒学形成后,则先有“儒道之互绌”,后有“儒墨之是非”。秦汉以后,虽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方口号,但实质是汉代统治者“霸王道杂之”背景下的儒表法里以及权力主宰命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号:978-7-80770-051-7
开本:16开
定价:58.00
印张:20.5
版次:2015年10月第1版 2016年6月第1次
在先秦,儒家主体精神首先表现为儒家精神的漫长孕育,包括“天人合一”观念的历史形成;儒学形成后,则先有“儒道之互绌”,后有“儒墨之是非”。秦汉以后,虽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方口号,但实质是汉代统治者“霸王道杂之”背景下的儒表法里以及权力主宰命运。宋明理学固然代表着中华民族在佛教般若智冲擊下之一种民族精神的再塑运动,而从“北宋五子”到“东南三贤”、从程朱到陆王,也就代表着民族精神再塑之轨迹。
丁为祥,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专长为中国儒学。
其他文献
2017年12月13日,第十二届孔子学院大会校长论坛“依托孔子学院平台推动中外大学深度合作”成功举行,来自美国、法国、德国、罗马尼亚、尼日利亚、亚美尼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及中国8个国家的12位大学校级领导(和代表)发表演讲,就中外大学合作开展项目情况和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外大学深度合作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和做法。共有各国代表约400人参加论坛,并与发言人进行了互动交流,气氛热烈。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
12月13日,第十二届孔子学院大会校长论坛一:“中外大学对办好孔子学院的责任”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论坛分上下半场,每场各90分钟。13名来自五大洲7个国家的中外大学校长,围绕主题做了精彩发言。400多位中外大学校长及孔子学院院长济济一堂,聆听发言,互动热烈,共同分享办好孔子学院的成功经验。 一、中国大学应有强烈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 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都本伟认为,办好孔子学院是中国大学
12月13日,为期两天的第十二届孔子学院大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闭幕。本次大会以“深化合作,创新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为主题,围绕“孔子学院发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设大会论坛,举办15场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和孔子学院院长论坛。大会期间还举办了孔子学院办学成就展、汉语教材展、中华美食文化展、陕西高校“砥砺奋进的五年”教育成就展、中国书法学院书法文创产品展等。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摘要:中国传统继承制度以礼法和宗法作为最高行为指南。身份继承叫“承祧”,遵循嫡长子制度;物质继承叫“析产”,遵循诸子均分制度。在三代宗法时代,身份继承是继承的中心问题。到了法家时代,则强调财产继承而压制身份继承。在儒家时代,传统继承体现出多元包容的特色,而且加入了家风继承的新元素,极大丰厚了传统继承的文化底蕴。在国家法律与民间行为脱节的今天,如欲构建行之有效的继承法制,仍需回采历史,吸收儒家继承文
书号:978-7-80770-052-4 开本:16开 定价:58.00 印张:19.75 版次:2015年10月第1版 2016年5月第1次 本论文集收录的文章,时间跨度有25年之长,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从中国传统哲学在未受到西方文化大量影响之前,如何按照自己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进程在向前发展。而所谓“向前发展”,即是向着更加合理化、更加接近我们现代人要求的方向发展。这种思维方式与研
书号:978-7-80770-048-7 开本:16开 定价:58.00 印张:20.75 版次:2015年10月第1版 2016年6月第1次 “儒学思想通论”论述儒学思想的一般性质,儒学思想的时代意义等。“古代儒学思想”探索古代儒学思想精义,选取古代儒学代表人物朱子、王阳明等的相关研究文章,“近现代儒学思想”论述近现代思想家的思想,并展望中国哲学的发展,认为“中国哲学”的研究,不仅与“
摘要:荀学是一种“知”的理论而非“仁”的理论,富于客观精神而少于价值精神。荀子整合各家,创立礼法学,同时把诸子各家的矛盾带入到了自己的体系之中,表现在良序与苛政之间、性恶与法善之间、法治与管制之间、自发秩序与人定秩序之间诸方面。荀子的矛盾是时代性的矛盾,是儒、法之間的矛盾,是欲在春秋贵族礼制传统与战国君主集权之间两全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荀子 礼法学 制度设计 儒法矛盾 作者宋大琦,网络学刊《
摘要:清末至民国的小学课文中,儒学经典里的汪踦被塑造成典型的爱国儿童形象。教科书编者通过多种方式凸显汪踦故事的爱国主题,这种对经典的诠释既继承了经学解释学的传统,也与当时传媒的舆论宣传有密切的关系。同时,汪踦的形象也日趋丰满、放大甚至夸张,高度意识形态化。历史上曾有的不利于树立汪踦形象的描述与评论,在教科书中都被屏蔽掉了。回首这一时期教科书编者处理经典文本、塑造爱国儿童的过程,我们既可以体会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