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食管三维超声量化分析风湿性瓣膜病及退行性病变致二尖瓣结构变化的特点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9132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量化分析软件分析风湿性瓣膜病及退行性病变致二尖瓣环及瓣叶结构的变化特点。

方法

风湿组21例(重度狭窄9例,重度关闭不全6例,重度狭窄伴重度关闭不全6例)、退行性变19例(均为二尖瓣脱垂伴大量反流)与正常对照组20例均行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使用TomTec-Arena 1.0-4D MV-Assessment 2.3量化分析软件进行后处理分析。

结果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对二尖瓣瓣环的影响体现在瓣环前后径增大,横径变化不大;退行性二尖瓣病变致瓣环前后径、瓣环横径均扩张明显,瓣环的球形指数(sphericity index)未增大,而瓣环的周长、面积均增大,瓣环原有的"马鞍形"立体结构趋于平坦。对瓣叶的影响,风湿性病变主要影响二尖瓣前叶,有狭窄病变时前叶面积、长度较正常组明显增大,后叶面积改变则不显著;退行性变使二尖瓣前、后瓣叶面积均显著增大;后叶与瓣环夹角以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组增大显著。无论是风湿各组还是退行性病变组,二尖瓣前后径与主动脉瓣环间夹角均显著增大。对二尖瓣动态分析中发现,风湿组二尖瓣瓣环的最大位移、瓣环面积的压缩比较对照组明显减小,而退行性变组则变化不显著。

结论

风湿性病变主要侵害二尖瓣瓣叶及瓣下结构,对瓣环的影响相对较小,但瓣叶的病变明显限制了瓣环的运动。退行性病变时二尖瓣瓣环明显扩张、扁平,但仍保留"马鞍形"结构。

其他文献
领先时间偏倚和病程长短偏倚是观察性筛查队列研究中常见的系统误差,也是导致筛查效果被夸大或歪曲的常见原因。在考虑领先时间偏倚和病程长短偏倚的基础上准确地估计筛查的真实效果是当前流行病学研究的一个难点。本文结合案例分析,阐述如何利用肿瘤细胞倍增时间和非齐次泊松过程校正领先时间偏倚,如何使用加权法校正病程长短偏倚,并讨论不同分析方法的使用条件,以准确、恰当地评价不同肿瘤筛查方案的真实效果。
统计图作为数据可视化的一种常用工具,在统计描述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定性变量和定量变量两个方面着手,针对频率分布,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统计图及其特点和实际案例等,希望能给读者提供参考,以便在实际应用中正确使用。
目的分析河南省4家大型屠宰场中预冷后肉鸡胴体沙门菌污染水平及耐药状况。方法以河南省4家屠宰量为15 000~50 000羽/日的大型屠宰场为采样点,共采集269份预冷后肉鸡胴体进行沙门菌污染检测,对样品中沙门菌进行检测和分离,采用微量半同体氯化镁孔雀绿最可能数(MPN)法对样品中沙门菌进行定量检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株对8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沙门菌
目的对一起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暴发事件进行实验室确证诊断与溯源。方法2016年10—11月,以我国山东省某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同一病区3例以便血为主要表现的NEC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粪便、进食乳粉、母乳及其所住病房内环境和使用的新生儿护理用品等样品,共37份,进行梭状芽胞杆菌分离鉴定;对病房进行彻底消毒后再次采集同类样品进行检测,共24份;对分离的菌株进行PFGE溯源分析。结果NEC
辽河油田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大部分油藏区块都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由于油区的层间、层内的非均质性较为突出,注水死角在纵向和横向的面上都存在,采油技术的创新需求不断提高
目的探讨双孔成形术治疗小儿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中、远期效果。方法收集2003年3月至2015年3月南京儿童医院102例行二尖瓣双孔成形术的患儿,均采用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成形效果进行评价,分析随访结果。男48例,女54例;年龄2个月~12岁,平均(29.8±32.5)个月;体质量4.0~25.5 kg,平均(10.6±5.4)kg。均为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合并三尖瓣中度以上反流9例。结果全组住
期刊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BP)对小鼠睾丸间质瘤细胞(MLTC-1)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及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0、10-7、10-6、10-5、10-4、10-3 mol/L浓度的MBP分别处理MLTC-1细胞24 h和48 h后,收集处理后细胞。采用噻唑蓝(MTT)实验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蛋白波形蛋白、E-钙黏着蛋白、N-钙黏着蛋白和
介绍了水性丙烯酸树脂涂饰材料的发展概况,水溶胶的特点及制备方法,并描述了通过无皂聚合制备水溶胶的合成方法.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应用,使得煤矿开采效率大幅度提高,在煤巷掘进过程中,已基本实现了全部机械化,但是在岩巷掘进中,多数煤矿还在采用炮掘扒装工艺,机械化程度较低,施工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