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在城乡互动中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双向流动,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当前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文章从政府的职能、职业教育体制、就业服务体系等方面论述了职业教育在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优化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就业 职业教育 农村劳动力
[作者简介]潘敏(1968- ),女,江苏南通人,南通职业大学社科部,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江苏 南通226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7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农村劳动力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7SJD840023)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9-0156-02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劳动者对于正规教育、培训、迁移和健康的投资最终形成个人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作为一种人格化的知识和技能,将使拥有者在劳动力市场获得更高的回报。人力资本的提高实质上就是促进劳动力素质的优化,是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程已经证明,要使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达到优化,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在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下,不少地方出现了大量农民工“回流”现象,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如何在城乡互动中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双向流动,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显得极其重要。
一、突出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
职业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共性特征和公共产品性质,如何把我国庞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政府承担着重大的责任。政府不仅要从农村劳动力就业本身,更应该从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高度来看待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政府要在确保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立法的形式来强化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要充分利用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协调组织多方力量,搞好职业教育发展的统一规划,协调职业教育的整体布局,完善职业教育的各种形式,按照各自的职能,有所侧重地抓好职业教育及其相关的配套工作,以确保职业教育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政府在农村劳动力就业中的重大作用,有关部门正在采取措施,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2003年,农业部、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等六部门发布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提出,2003~2005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1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前的引导性培训,对其中的500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经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5000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2006~2010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就业和城镇转移的5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前的引导性培训,并对其中的3000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对已经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2亿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2004年,六部门又决定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强调各级政府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非农领域就业为目标,以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为立足点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中央财政还安排了22.5亿元专项资金,加大了对农民工的培训转移力度。以此为标志,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工作在全国全面铺开。经过几年的实践,全国各地启动的“阳光工程”已初见成效。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这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当前,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室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从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等六个方面对当前农民工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通知强调,要把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作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抓紧抓好。随后,人保部、财政部、国税总局联合下发《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通知》,提出“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的措施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稳定用工岗位。此后,全国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措施,以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构建“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农民”的职业教育新体制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全面素质的竞争。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将更多地从以来自然资源和资金资源转向人力资源。”但是,现实情况不容乐观,我国的劳动力素质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优化劳动者的素质,必须采取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同时发展、互补协调的方针,以现有的正规本科职业院校为龙头,以职业技术学院或中等职业学校为依托,以各种岗前和岗后培训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各种层次的专业农村劳动者,建立新的农村职业教育体制。
1.充分利用高等职业教育的现有资源,积极发展正规职业教育。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城乡教育分割的局面愈演愈烈,城乡职业教育资源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分割的结果是,一方面,正规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大量闲置,但学生生源紧张;另一方面,农村的职业教育资源匮乏,但更多的农村子弟没有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机会和条件。为此,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就必须将正规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与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统筹安排、合理利用,即以正规职业院校为龙头,充分利用和发挥中高等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扩大正规职业院校对农村的辐射范围和力度,带动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最终达到“双赢”,实现城乡职业资源的统筹。据《江南时报》2007年7月18日报道,南京农业大学与江苏省苏北县市合作,走出了一条“走出书斋送科技,请进校园授知识”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南京农业大学从科技大篷车送科技下乡,到2003年起开展的“百名教授兴农村”活动,再到2007年邀请赣榆县18个镇的农技中心主任、优秀党支部书记等到南京农业大学参加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有技术、高素质、懂管理的新型劳动者,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江苏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
2.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为重点,积极发展农村非正规职业教育。农村的非正规职业教育,由于形式多样、灵活简便、学制较短、费用低廉、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深受广大农村劳动力的欢迎。为此,农村职业教育在利用正规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的同时,要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为重点,以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为目标,大力拓展非正规教育。一是根据农村劳动力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从事劳动类别的不同,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班,逐步构建适宜农村的职业教育网络体系。二是把握市场需求,开发相关课程和教材,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资金投入,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
3.以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为目标,开展不同层次的农村职业教育。由于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且参差不齐,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层次多种多样,加之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及承担职业教育的能力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要灵活多样,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地开展农村职业教育。一是要抓好农村的九年义务制教育,保证适龄儿童的充分入学。二是要适应市场经济和农村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农村办好职业高中。三是要以农民返乡创业为契机,搞好创业技能培训工作,使农村劳动力获得“回炉升级”的机会,化“危”为“机”,加速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教育和培训后的职业指导,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教育和培训后的职业指导,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是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农民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优化自己的劳动素质,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基础,而有效的职业指导则是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指导和必要的就业服务,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带有较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因此,必须在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指导。一是必须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组织管理机构,统筹规划和协调城乡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各级政府应在劳动部门内部设置专门机构,统筹规划城乡劳动力的开发和利用,要把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放在城乡互动的体系中全盘考虑,达到既可以在农村就业,也可以在城市就业。不少专家提出,农村职业教育既不能囿于农村之中,也不能局限于农业本身,而应当更多地从农村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来理解,即农村职业教育就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各种人才,使广大的农村劳动力拥有一技之长,发挥农村劳动力的资源优势。简单地说,就是要充分实现就业。二是要建立健全劳动力的社会调节机制,用灵活的市场机制引导劳动力的流动,调节数量供给,带动质量提高,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三是要建立和完善职业介绍机构,要以县级职业介绍所为依托,形成县、乡、村三级劳动力服务网络,同时开展好县际、市际、省际的劳动力需求信息交流,形成省区间劳务协作横向网络,逐步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安全保障等在内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扩大地区间、城乡间劳动力的流动量,减少劳动力的盲目流动。四是强调服务意识,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工创业“出点子、找出路”。一些返乡农民工虽有创业意愿,但缺技术、少项目;还有一些虽在外地打工的过程中积累了本领见识,但技术落后、不擅管理,创业路子严重受限。为了进一步增强返乡创办企业的发展能力,就业服务部门逐步建立起返乡创业服务平台,向返乡创业者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及时提供法律、政策和各类市场信息。要在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地方,以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返乡创业项目推介活动,鼓励各类服务和培训机构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产业培训等服务,优化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力和经营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已经成为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这既是我国求生存、谋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要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需要依靠职业教育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应当成为当前理论界、教育界和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陈巧云,等.人力资本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J].南平师专学报,2005(1).
[2]许丽英.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2003(1).
[3]陈遇春,等.新时期农民职业教育的概念与目标[J].教育与职业,2003(19).
[4]陈遇春,等.试论新时期农民职业教育新理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34).
[关键词]就业 职业教育 农村劳动力
[作者简介]潘敏(1968- ),女,江苏南通人,南通职业大学社科部,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江苏 南通226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7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农村劳动力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7SJD840023)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9-0156-02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劳动者对于正规教育、培训、迁移和健康的投资最终形成个人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作为一种人格化的知识和技能,将使拥有者在劳动力市场获得更高的回报。人力资本的提高实质上就是促进劳动力素质的优化,是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程已经证明,要使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达到优化,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在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下,不少地方出现了大量农民工“回流”现象,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如何在城乡互动中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双向流动,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显得极其重要。
一、突出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
职业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共性特征和公共产品性质,如何把我国庞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政府承担着重大的责任。政府不仅要从农村劳动力就业本身,更应该从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高度来看待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政府要在确保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立法的形式来强化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要充分利用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协调组织多方力量,搞好职业教育发展的统一规划,协调职业教育的整体布局,完善职业教育的各种形式,按照各自的职能,有所侧重地抓好职业教育及其相关的配套工作,以确保职业教育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政府在农村劳动力就业中的重大作用,有关部门正在采取措施,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2003年,农业部、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等六部门发布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提出,2003~2005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1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前的引导性培训,对其中的500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经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5000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2006~2010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就业和城镇转移的5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前的引导性培训,并对其中的3000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对已经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2亿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2004年,六部门又决定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强调各级政府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非农领域就业为目标,以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为立足点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中央财政还安排了22.5亿元专项资金,加大了对农民工的培训转移力度。以此为标志,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工作在全国全面铺开。经过几年的实践,全国各地启动的“阳光工程”已初见成效。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这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当前,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室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从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等六个方面对当前农民工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通知强调,要把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作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抓紧抓好。随后,人保部、财政部、国税总局联合下发《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通知》,提出“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的措施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稳定用工岗位。此后,全国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措施,以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构建“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农民”的职业教育新体制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全面素质的竞争。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将更多地从以来自然资源和资金资源转向人力资源。”但是,现实情况不容乐观,我国的劳动力素质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优化劳动者的素质,必须采取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同时发展、互补协调的方针,以现有的正规本科职业院校为龙头,以职业技术学院或中等职业学校为依托,以各种岗前和岗后培训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各种层次的专业农村劳动者,建立新的农村职业教育体制。
1.充分利用高等职业教育的现有资源,积极发展正规职业教育。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城乡教育分割的局面愈演愈烈,城乡职业教育资源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分割的结果是,一方面,正规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大量闲置,但学生生源紧张;另一方面,农村的职业教育资源匮乏,但更多的农村子弟没有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机会和条件。为此,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就必须将正规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与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统筹安排、合理利用,即以正规职业院校为龙头,充分利用和发挥中高等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扩大正规职业院校对农村的辐射范围和力度,带动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最终达到“双赢”,实现城乡职业资源的统筹。据《江南时报》2007年7月18日报道,南京农业大学与江苏省苏北县市合作,走出了一条“走出书斋送科技,请进校园授知识”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南京农业大学从科技大篷车送科技下乡,到2003年起开展的“百名教授兴农村”活动,再到2007年邀请赣榆县18个镇的农技中心主任、优秀党支部书记等到南京农业大学参加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有技术、高素质、懂管理的新型劳动者,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江苏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
2.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为重点,积极发展农村非正规职业教育。农村的非正规职业教育,由于形式多样、灵活简便、学制较短、费用低廉、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深受广大农村劳动力的欢迎。为此,农村职业教育在利用正规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的同时,要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为重点,以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为目标,大力拓展非正规教育。一是根据农村劳动力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从事劳动类别的不同,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班,逐步构建适宜农村的职业教育网络体系。二是把握市场需求,开发相关课程和教材,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资金投入,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
3.以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为目标,开展不同层次的农村职业教育。由于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且参差不齐,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层次多种多样,加之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及承担职业教育的能力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要灵活多样,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地开展农村职业教育。一是要抓好农村的九年义务制教育,保证适龄儿童的充分入学。二是要适应市场经济和农村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农村办好职业高中。三是要以农民返乡创业为契机,搞好创业技能培训工作,使农村劳动力获得“回炉升级”的机会,化“危”为“机”,加速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教育和培训后的职业指导,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教育和培训后的职业指导,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是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农民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优化自己的劳动素质,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基础,而有效的职业指导则是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指导和必要的就业服务,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带有较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因此,必须在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指导。一是必须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组织管理机构,统筹规划和协调城乡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各级政府应在劳动部门内部设置专门机构,统筹规划城乡劳动力的开发和利用,要把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放在城乡互动的体系中全盘考虑,达到既可以在农村就业,也可以在城市就业。不少专家提出,农村职业教育既不能囿于农村之中,也不能局限于农业本身,而应当更多地从农村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来理解,即农村职业教育就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各种人才,使广大的农村劳动力拥有一技之长,发挥农村劳动力的资源优势。简单地说,就是要充分实现就业。二是要建立健全劳动力的社会调节机制,用灵活的市场机制引导劳动力的流动,调节数量供给,带动质量提高,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三是要建立和完善职业介绍机构,要以县级职业介绍所为依托,形成县、乡、村三级劳动力服务网络,同时开展好县际、市际、省际的劳动力需求信息交流,形成省区间劳务协作横向网络,逐步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安全保障等在内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扩大地区间、城乡间劳动力的流动量,减少劳动力的盲目流动。四是强调服务意识,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工创业“出点子、找出路”。一些返乡农民工虽有创业意愿,但缺技术、少项目;还有一些虽在外地打工的过程中积累了本领见识,但技术落后、不擅管理,创业路子严重受限。为了进一步增强返乡创办企业的发展能力,就业服务部门逐步建立起返乡创业服务平台,向返乡创业者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及时提供法律、政策和各类市场信息。要在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地方,以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返乡创业项目推介活动,鼓励各类服务和培训机构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产业培训等服务,优化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力和经营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已经成为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这既是我国求生存、谋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要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需要依靠职业教育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应当成为当前理论界、教育界和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陈巧云,等.人力资本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J].南平师专学报,2005(1).
[2]许丽英.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2003(1).
[3]陈遇春,等.新时期农民职业教育的概念与目标[J].教育与职业,2003(19).
[4]陈遇春,等.试论新时期农民职业教育新理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