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性腮腺炎是临床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由腮腺病毒所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腮腺或其他唾液腺(颌下腺、舌下腺)肿胀、疼痛。易感人群较广,尤好发于5~9岁儿童,感染本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1]。本病传播能力极强,空气、飞尘、唾液均可作为传播媒介,以晚冬早春为流行高峰。首发体征为腮腺肿大,单侧或双侧均有发生,以耳垂为中心向外蔓延。疼痛及触痛感明显,张口进食疼痛加重。临床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乏力、咽喉不适等症状。如治疗不及时还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或全身其他腺体,引发脑膜炎、胰腺炎等多种全身性并发症。以往常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药物为病毒唑,但效果不甚理想且不良反应较多。近期使用炎虎宁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将炎虎宁与病毒唑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照比较,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4年9月~2007年8月收治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4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98例,女50例;年龄3~14岁,平均8岁;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发热3天以内且患儿均尚未出现其他并发症。以随机数字表为参照将14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8例,对照组70例。两组病例在病情、病程、临床症状及体征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炎琥宁,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中静滴,按10mg/kg量加入,1次/日静滴,自体温降至正常之日起继续给药3~7天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病毒唑,与观察组相同条件下静滴,按10~15mg/kg量加入,1次/日静滴,7天1个疗程。另外患儿于治疗期间均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忌食酸性食物,注意休息,及时补充足够能量和水分,保持口腔清洁,对发熱患儿及时采取适宜方法降温处理。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经治疗72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腮腺肿胀明显消退,临床症状消失;②有效:经治疗72小时体温恢复正常,腮腺肿胀有所消退,临床症状减轻;③无效:经治疗72小时仍发热,腮腺肿胀未觉消退,临床症状无减轻。
结果
临床疗效:观察组显效43例(551%),有效29例(372%),无效6例(77%),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显效29例(414%),有效25例(357%),无效16例(229%),总有效率(761%)。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即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见表1。
讨论
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药物为病毒唑,该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物,主要对抗RNA病毒。过去一般认为病毒唑只有在长期大剂量用药时才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但近几年临床研究表明,治疗量或低剂量的病毒唑有时也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能引起白细胞下降[3],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质疑,因此开发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流行性腮腺炎极为迫切。炎琥宁为植物穿心莲提取物-穿心莲内酯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的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穿心莲内酯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及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能对抗组胺等致炎因子的释放,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可促进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免疫功能,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组织培养灭活试验发现穿心莲内酯还对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有灭活作用,延缓病毒对细胞的危害,从而减少并发症[4]。因此炎琥宁不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还对金黄葡萄球菌、流感杆菌、肠道致病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提高机体对病原体耐受力,与抗生素联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有协同作用,且无耐药性、体内菌群紊乱、器官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在控制症状和缩短治愈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较好的药物。
参考文献
1涂明华.儿科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70.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44-1345.
3侯庆升.利巴韦林的不良报道[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5):142-144.
4刘建新,王一飞,李贵生.穿心莲内酯及其衍生物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3,26(2):135.
资料与方法
2004年9月~2007年8月收治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4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98例,女50例;年龄3~14岁,平均8岁;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发热3天以内且患儿均尚未出现其他并发症。以随机数字表为参照将14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8例,对照组70例。两组病例在病情、病程、临床症状及体征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炎琥宁,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中静滴,按10mg/kg量加入,1次/日静滴,自体温降至正常之日起继续给药3~7天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病毒唑,与观察组相同条件下静滴,按10~15mg/kg量加入,1次/日静滴,7天1个疗程。另外患儿于治疗期间均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忌食酸性食物,注意休息,及时补充足够能量和水分,保持口腔清洁,对发熱患儿及时采取适宜方法降温处理。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经治疗72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腮腺肿胀明显消退,临床症状消失;②有效:经治疗72小时体温恢复正常,腮腺肿胀有所消退,临床症状减轻;③无效:经治疗72小时仍发热,腮腺肿胀未觉消退,临床症状无减轻。
结果
临床疗效:观察组显效43例(551%),有效29例(372%),无效6例(77%),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显效29例(414%),有效25例(357%),无效16例(229%),总有效率(761%)。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即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见表1。
讨论
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药物为病毒唑,该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物,主要对抗RNA病毒。过去一般认为病毒唑只有在长期大剂量用药时才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但近几年临床研究表明,治疗量或低剂量的病毒唑有时也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能引起白细胞下降[3],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质疑,因此开发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流行性腮腺炎极为迫切。炎琥宁为植物穿心莲提取物-穿心莲内酯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的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穿心莲内酯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及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能对抗组胺等致炎因子的释放,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可促进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免疫功能,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组织培养灭活试验发现穿心莲内酯还对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有灭活作用,延缓病毒对细胞的危害,从而减少并发症[4]。因此炎琥宁不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还对金黄葡萄球菌、流感杆菌、肠道致病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提高机体对病原体耐受力,与抗生素联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有协同作用,且无耐药性、体内菌群紊乱、器官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在控制症状和缩短治愈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较好的药物。
参考文献
1涂明华.儿科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70.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44-1345.
3侯庆升.利巴韦林的不良报道[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5):142-144.
4刘建新,王一飞,李贵生.穿心莲内酯及其衍生物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3,26(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