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人:语文教学的必然担当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94104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董旭午老师在同一个城市教书,因此有机会多次观摩他的示范课,对于他的“生活化语文”教学自然感触颇多。概而言之,其基本理念为:字词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知识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作品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作文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语言基本功是怎么来的,学生就该怎么学,教师就该怎么教。总之,只有一个目的:让学生过上语文学习生活,自然无痕地接受语文教育,进而实现语文教学立人的担当。为了实现教文立人的教育理想,董旭午老师的“生活化语文”做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融立人于知识的活积累之中。
  语文教学领域所关涉的知识并不少,如作家作品、语文知识(包括语法知识、修辞知识、写法知识等)的概念以及生字生词等。表面上看,这些知识都是死的,其实,它们也都来自生活这个本源。例如,“造谣”的“谣”与语言有关,故从“讠”;“遥远”的“遥”与路途有关,故从“辶”;“摇动”的“摇”与手有关,故从“扌”;“琼瑶”的“瑶”是一种美玉,故从“玉(王)”。可见,汉字都有生动有趣的“出身故事”。教师活教,学生活学,才能够促进学生更有兴趣地自主学习、思考、探究和积累,不断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此外,语法、修辞和写法概念等,也大可不必逼着学生去死记概念。例如,“我要两个菜馅包子”是常规语序,变成“我要包子,菜馅的,两个!”后信息一点儿没变,但表意功能却大不相同了。这类定状语倒装现象往往都有其特殊的表意功能,古今一也。再如,娶媳妇放鞭炮是烘托,找一对伴郎伴娘就是衬托;了解一个人得先向他身边的人打听打听叫侧写,下雨之前要兴风铺云叫铺垫,等等。可见,在生活化语文的视角下,这些修辞和写法知识也都是可以活教教活、活学学活的。这样教学语文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骨子里学会和会学,还能够切实促进他们自主精神、学习智慧和创造品格的培养。
  第二,融立人于文本的深阅读之中。
  生活化语文教学强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课文,都一定先由学生自主深入地读进去,一定要努力读懂课文内容和主旨。他们能先读懂多少就是多少,能读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教师可以适时适度地切入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理想追求和写作意图等,让学生走进作者的生命和心灵,以进一步深入地读进去,接近课文的内涵。学生只有充分体验、感悟到了课文内涵,真正读懂了课文,才有可能更加进一步感悟到课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等表达艺术的妙处,才会在品味和赏析上有所作为。学生读懂,必须建立在与自身生活对接的基础上。例如,《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和观察与自己命运相同的蜂儿、蚂蚁和瓢虫等,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不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并让他们讲讲类似的经历和感受,他们就不可能深刻地读懂此时此境下的史铁生的无聊、空虚和迷惘。
  此外,深入阅读、解读和赏析文本,离不开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而培养这种思辨能力的出发点就是课文,主渠道就是语文课堂。
  第三,融立人于想象力的实培育之中。
  生活化语文课堂还高度关注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教读文学作品的课堂,一定要给学生创设足够联想、想象的机会和空间,放飞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翅膀。例如,教《雨霖铃》这首词时,不妨设计这样两个问题:一是让学生“想象‘竟无语凝噎’中的‘无语’,如果真说出来,可能会是些什么话”,并启发学生去联想自己曾经与某人“执手相看泪眼”的情景。二是让学生想象并写出“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景与境,以及词人在这种景与境之下的心情等活动。再如,教《铃兰花》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去教堂带上铃兰花会不会是父母设的局?”“‘我沉浸在幸福和无限的喜悦之中,更显得容光焕发……她慈祥而温和地摸了摸我的头’这部分是否可以删掉?”等问题。这也都是带有想象思维性质的思考题,需要教师迂回地、艺术地启发和点拨,进而引导学生真正深入地读进去,用心去想象、思考和探究。此外,对某小说情节的扩写、结尾的续写,对某古诗词情境的拓展,对某小说或戏剧主人公的辩证性评判,对作品作者或主人公情感意愿的思辨等,这都是培养学生创造品质的好途径。
  第四,融立人于语言能力的活历练之中。
  一般来讲,语文课堂上都少不了正音释词、口头答题、师生对话、课堂练笔、整理笔记等活动环节。然而当下的高中语文课堂,这些扎实锻炼语言基本功的活动几乎绝迹了。其实,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仅靠课堂写作教学远远不够,还必须抓住一切教学过程和环节来扎实训练,切实培养学生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好习惯,而要做到这一点,课堂上扎实锻炼就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富有实效的途径。例如,教《品质》这篇小说时,可以布置一道练笔题:请学生为格斯拉兄弟设想一个出路,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这项课堂练笔活动,既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和想象力,也扎实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在课堂上这样扎实地锻炼,学生才会有更为充分而实在的体验和感受,也只有具备了这样充分而实在的体验和感受,他们才会真正认识到规范运用语言的重要性,才会在课外更加主动、自觉地去训练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才会自觉养成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性和良好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
  推荐理由: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但这句话如果泛用、滥用,就会模糊语文的特性。博文里提到的“生活化语文”教学探索,紧紧围绕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开展更为有效的语文学习,从而真正达到语文课程立人的目标,其做法值得借鉴。
其他文献
应试教育负面影响我国幼教    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应试教育正在对我国幼儿教育产生日渐严重的不良影响,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秩序的混乱现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整治。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储昭辉说,一些民办幼儿园受经济利益驱动,在教育教学上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开发智力为名,搞所谓的“快速成才”“双语教育”“早期识字阅读”“珠心算”等活动,实质是蒙骗家长,额
什么是诗?《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也就是说,诗是个人情志的表达与抒发。中国是诗歌的泱泱大国,从春秋到现代,成千上万的优秀诗人,创作了无数名篇佳句,成为文化天空的亮丽风景,也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有力纽带。中国人自古就重视学习诗歌,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孔子提倡学诗,首先看重诗能起到潜移默化地提高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作用;人们喜欢诗,则因为诗短小精致,声韵和谐,既
前不久,笔者有幸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吴立岗作文教学思想研讨会。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金剑辉的习作课“秘密”,给我的印象颇深。整堂课用一个科学小实验贯穿,以示秘、揭秘和试秘为教学主线。以活动实践和自主观察体验为主要形式,强调作文的亲历和感受,凸现课程资源整合与作文教学的和谐统一,重视教学方式和学生习作方式的创新,加上他风趣轻松的课堂语言,大气又不乏精到的教学引领,在揭开这个小实验秘密的同时,为学生开启了一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也指出:“最杰出的艺术就是想象。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世界上有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科学家们的想象。”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本人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养成想象习惯,从而提高了想象作文水平。    一、缀连词语法  缀连词语法就是引导学生依凭自己的想象和生活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首古诗出现了“斜”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峤的《凤》(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诗的原文是这样的: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另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以前的教学参考书中曾有特别提示:为了压韵,诗中的这个“斜”字可以读“xia”。但是近年
设计理念    1.渲染情境氛围,强化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诵读感悟,深化体会春联之美。  3.启导自主探究,优化语言实践训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导读课文,了解春联的种类、内容和特点。  2.诵读感悟文中的五副春联。能熟读成诵。  3.组织语言实践活动,深化了解春联的对仗美和声律美。    教学流程    一、情境渲染,激趣入境  1.张贴四副春联:看到这些春联,你联想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及其四声。  2.准确认读整体认读音节ying的四声。  3.正确书写ang、eng、ing、ong。    教学流程    一、“悟空”陪我入课堂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到拼音王国中去结识新朋友。韵母王国的最后四位成员忙着要和小朋友见面呢!板书:13 ang、eng、ing、ong  2.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这么喜欢学拼音,连齐天
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戏曲剧种,是河北梆子等梆子声腔的鼻祖,对北京、安徽、浙江等地区的梆子声腔发展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地方戏曲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都未更名,仍然采用“秦腔”的传统叫法。为了传播秦腔的传统文化,对秦腔的历史发展进行简述,杨云峰编著了《秦腔故事》一书,以新媒体融合出版的方式将秦腔文化以故事的形势带给读者,让读者在故事中感受秦腔文化的魅力,了解秦腔的发展和基本知识。笔者在做20
《烟火漫卷》是迟子建继《群山之巅》后又一力作。形色各异之人,被搁置于自然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融的都市哈尔滨,于命运罗网的沉浮中挣扎,以人性之温情,于“烟火漫卷”处迸发出勃勃生机。“烟火”是该书的文眼所在,迟子建在“俗”的描写中点染着“雅”,独添动人韵味;归根结底,涌动于平凡人物心底的炙热真情,才能使世间迸发光芒万丈的耀眼烟火。笔者在开展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gxun-chxbc201802)
教育之现实既奢华又纷乱,不仅如此,现实还具有强大的携裹能量与向心吸引,心为形役,从不停歇,无休无止……在这样一种滚筒式的教育转动过程中,我们常常处于“外在”的“碾压”之下,似乎我们自己内心的营建与珍重,都是虚无缥缈与不切实际的事情。学校、家庭“一心向外”编辑出了无尽焦灼与多少茫然。我们常常关注“状元”,但“状元”之外,为数不算少的辗转无措与彷徨无奈,似乎就少有体察了(其实,“状元”也有辗转无措与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