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素材来辅助学习,因此教学素材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怎样合理选择、应用素材,让素材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服务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本人将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活用素材打造一个多彩的课堂!
关键词:实用;趣味;生活化;丰富性
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离不开素材,如教师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课时展示的示例、学生制作电子贺卡、宣传海报等。这些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外,也必须有充足合适的素材。教学素材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获得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素养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信息技术与生活的联系、体验信息技术学习价值的重要资源。教学素材是实现教学有效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选择了适合学生的教学素材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更高效。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素材,大致可以分为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声音)、视频、动画等几种形式。素材获取的途径有很多,可以从教学光盘中获取,网上直接下载素材、一些课件中获取等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获取的素材进行适当处理为我所用。
合适的素材能辅助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但素材的选择和使用却并不简单。在选择素材的过程中有时候会过于拘泥于书本教材,教材固然有有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地方,但是教材的改编几年才一次,有些内容可能已经不能与时俱进,况且还有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学生之间等等的差异。有些教师喜欢“拿来主义”,从网上下载的素材直接拿来使用,这样固然方便省事,但也有时候直接获取的素材不一定适合你的学生,加工处理一下或许能有更好的效果。那么到底如何活用素材为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服务呢?
一、注重实用,使素材更富生活化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提到要让学生理解信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可见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很好地为学习和生活服务。因此在选择素材时,我们首先要注重实用性,能够让学生感到所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用处。
例如七年级下册的《图片素材的简单处理》一课,分析教学目标,这节课其实是让学生学会利用软件进行图片的浏览及对图片做一些简单的处理。为了让学生对这个内容感兴趣,更为了使学生学会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便在素材方面下了一番心思。这节内容用到最多的教学素材其实就是图片,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并没有从网上下载一些图片作为素材,而是准备了一些学生在学校各种活动中的照片供学生浏览。不出所料,因为是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学生很感兴趣,不用多说用软件浏览图片自然不在话下了。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利用画图软件对图片进行调整大小和裁剪的初步处理,这个环节中我并没有给学生提供现成的图片素材,而是挑选了几名学生上来用事先准备好的数码相机现场拍了几张照片,并有意让他们使用了横拍和竖排,这样就为后面的图片旋转埋下“伏笔”。上完这堂课后,学生们都觉得这节课的内容非常实用,可以帮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解决一些图片处理的问题。
二、增强趣味,使素材更有吸引力
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学生成功地学习一门学科与他的情感特征有较高的相关。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教学素材也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仔细观察与探索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掌握初中生的个性特征,以便在备课时能够让信息技术课更多地融入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八年级上课第十四课《建立网站站点》,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会使用Frontpate建立网站站点,并能够在主页中插入图片、充实文字。教材上的范例原本是题为“蓝色阳光”网页,虽然这个范例比较容易操作,排版也比较简单。但上了一个班的课发现学生的兴趣并不大,很多学生认为素材太少,也无新意。于是在下一个班上课时我将网站的制作主题换成了庆祝圣诞节(当时快临近圣诞,又考虑到初中生普遍都比较喜欢动漫类的可爱图片),并为他们提供了许多有关圣诞节的图片作为素材。没想到学生的兴致和热情超乎了我的想象,整堂课的气氛很热烈,大家都想制作一幅精美的圣诞主页展示自己的成就。我想这样的素材,不仅能激活学生的热情,在愉悅的情绪中进行探究和学习,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增添形式,使素材更添丰富性
信息技术课应该展示的是信息多样化的特点,告诉学生表达信息可以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方式。因此教师也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素材,讓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丰富多彩,一方面尊重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个性、发展潜能,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途径和空间;另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表达信息的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多渠道方式。
如七年级上册的《公式与函数》一课中,教材内容为通过对“2010—2011年我国各类网络应用用户规模”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掌握电子表格中公式与函数的操作方法,并能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合理选择,体会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分析教材后,我认为一来学生对于要处理的数据内容兴趣不大,二来教材中提供的数据陈旧,要处理分析意义并不大。因此,我决定把素材变为一段“近几年青少年安全事故发生”的视频内容,让学生观看这段视频,并记录视频中的事先要求的重要数据,然后通过公式与函数的计算得出相关的结论。通过对素材内容与形式的改变,课堂效果很好,并且也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
关键词:实用;趣味;生活化;丰富性
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离不开素材,如教师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课时展示的示例、学生制作电子贺卡、宣传海报等。这些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外,也必须有充足合适的素材。教学素材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获得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素养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信息技术与生活的联系、体验信息技术学习价值的重要资源。教学素材是实现教学有效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选择了适合学生的教学素材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更高效。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素材,大致可以分为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声音)、视频、动画等几种形式。素材获取的途径有很多,可以从教学光盘中获取,网上直接下载素材、一些课件中获取等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获取的素材进行适当处理为我所用。
合适的素材能辅助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但素材的选择和使用却并不简单。在选择素材的过程中有时候会过于拘泥于书本教材,教材固然有有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地方,但是教材的改编几年才一次,有些内容可能已经不能与时俱进,况且还有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学生之间等等的差异。有些教师喜欢“拿来主义”,从网上下载的素材直接拿来使用,这样固然方便省事,但也有时候直接获取的素材不一定适合你的学生,加工处理一下或许能有更好的效果。那么到底如何活用素材为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服务呢?
一、注重实用,使素材更富生活化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提到要让学生理解信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可见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很好地为学习和生活服务。因此在选择素材时,我们首先要注重实用性,能够让学生感到所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用处。
例如七年级下册的《图片素材的简单处理》一课,分析教学目标,这节课其实是让学生学会利用软件进行图片的浏览及对图片做一些简单的处理。为了让学生对这个内容感兴趣,更为了使学生学会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便在素材方面下了一番心思。这节内容用到最多的教学素材其实就是图片,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并没有从网上下载一些图片作为素材,而是准备了一些学生在学校各种活动中的照片供学生浏览。不出所料,因为是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学生很感兴趣,不用多说用软件浏览图片自然不在话下了。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利用画图软件对图片进行调整大小和裁剪的初步处理,这个环节中我并没有给学生提供现成的图片素材,而是挑选了几名学生上来用事先准备好的数码相机现场拍了几张照片,并有意让他们使用了横拍和竖排,这样就为后面的图片旋转埋下“伏笔”。上完这堂课后,学生们都觉得这节课的内容非常实用,可以帮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解决一些图片处理的问题。
二、增强趣味,使素材更有吸引力
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学生成功地学习一门学科与他的情感特征有较高的相关。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教学素材也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仔细观察与探索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掌握初中生的个性特征,以便在备课时能够让信息技术课更多地融入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八年级上课第十四课《建立网站站点》,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会使用Frontpate建立网站站点,并能够在主页中插入图片、充实文字。教材上的范例原本是题为“蓝色阳光”网页,虽然这个范例比较容易操作,排版也比较简单。但上了一个班的课发现学生的兴趣并不大,很多学生认为素材太少,也无新意。于是在下一个班上课时我将网站的制作主题换成了庆祝圣诞节(当时快临近圣诞,又考虑到初中生普遍都比较喜欢动漫类的可爱图片),并为他们提供了许多有关圣诞节的图片作为素材。没想到学生的兴致和热情超乎了我的想象,整堂课的气氛很热烈,大家都想制作一幅精美的圣诞主页展示自己的成就。我想这样的素材,不仅能激活学生的热情,在愉悅的情绪中进行探究和学习,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增添形式,使素材更添丰富性
信息技术课应该展示的是信息多样化的特点,告诉学生表达信息可以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方式。因此教师也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素材,讓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丰富多彩,一方面尊重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个性、发展潜能,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途径和空间;另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表达信息的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多渠道方式。
如七年级上册的《公式与函数》一课中,教材内容为通过对“2010—2011年我国各类网络应用用户规模”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掌握电子表格中公式与函数的操作方法,并能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合理选择,体会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分析教材后,我认为一来学生对于要处理的数据内容兴趣不大,二来教材中提供的数据陈旧,要处理分析意义并不大。因此,我决定把素材变为一段“近几年青少年安全事故发生”的视频内容,让学生观看这段视频,并记录视频中的事先要求的重要数据,然后通过公式与函数的计算得出相关的结论。通过对素材内容与形式的改变,课堂效果很好,并且也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