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力训练是培养学生听的技能和吸取语言与文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它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好英语和参加各级英语考试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让学生过好这一关非常重要。
在听力训练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多样的真实语言材料,设计各种听前、听时和听后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听力训练中,学生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来自三个主要的方面:一是语言方面的,包括语音、语调、单词发音在句中的变化,如连读、同化、弱化、失去爆破等。同时还有重音、语调以及口语习惯表达方法、语法结构等。第二个方面的困难来自听的技能,如听文段大意和细节,确定中心思想,理解人物关系,推断作者意图,找出因果关系,做出结论等等。第三个方面的困难是来自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困难,如历史、地理、社会常识、思维方式、社交礼仪、价值观念、禁忌幽默、文化习俗等。
教师在进行“听”这一部分的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听的活动不要仅仅局限在放一、两遍录音,而应从以上提到的:即语言、听力技能以及文化背景知识三个方面,逐步介绍有关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听的技能不断提高,并通过听力活动发展说的技能。在开展听力活动时,可采用听前、听时与听后三个步骤:
听前:可介绍有关词汇、语法、话题方面的背景知识,也可采用类似“热身”活动的步骤,如听前介绍环境、看图讨论、介绍生词、理解话题等。听前还可以提出听的任务,使学生清楚听的目的以及听时他们需要做的事情。同时应该介绍听的技能与策略,如怎样排除冗余的信息、捕捉中心思想等。
听时:可以采用个人或通过互查答案、小组讨论、完成任务等多种方式,录音应反复放两、三遍,并介绍有关英语连读、失去爆破、弱读、同化、重音节奏等各方面的知识,使学生逐渐熟悉英语口语的特点。同时在听时要求学生不要边听边译,否则会影响速度和破坏原材料的原有底蕴,因为有的内容在两种语言中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而在意念中是相通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听觉表象能力直接将声音转换为实实在在的具体事物,要动态地再现材料内容;同时要求学生作速记,以便借助特殊符号有效地储存所需的信息,调动思维想象能力,积极地把零散的信息深加工、精处理;通过推理作出判断。
听后:教师要设置一些理解题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是中心思想题、特定信息题、细节信息题,也可以是判断题、推论题等。这些题目也有助于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地传授听力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
要提醒学生:听后要应用,并在应用中得以具体体现。学生应把听到的知识或信息汇报出来,作为处理材料的一种反馈。教师可有意地让学生做下面的事情:对所听内容发表个人观点或进行角色表演;应用所听到的知识回答相关问题;给故事加一个或换一个结尾;利用相同情景,结合个人经历,讲自己的故事;说明有关规则,讲述如何操作某种器具或某个运动项目等。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学生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课本是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的英语材料,精听课本的课文内容,以求学生渡过听力难关。从难度上讲,它是最适合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基本材料,它是按一定的进度,科学并且循序渐进地编写出来的。课文是很好的听力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精听磁带,因为磁带语音纯正,语速适中,而且选材精当,对提高学生的听力很有好处。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最好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且这些活动都要围绕课本来进行,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精听课本的基础上,教师应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实际的课外听力材料。这些材料应涉及不同类型的题材,要有一定深度、广度,让学生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地获取新的语言知识,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听的内容。对学生而言,他们通常更适应于教师组织他们听。所以,教师可规定每天用一定时间听英语磁带,并先给学生作些学法指导。
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英语的听力知识也是一样,除能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外,常常要用来应对考试。英语测试中听力分数比重较大,听力测试的题型也较多,常见的有:(1)听辨字母、单词、词组、句子;(2)情景反应题;(3)听对话及问题,选择正确答案;(4)听写填词题;(5)听短文答题等等。作为英语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答题的技巧,题型前四项都相对简单些,题型(5)“听短文答题”难度较大,下面我就谈谈这类题的答题技巧:
1.在听短文之前,应先抓紧时间把试卷上的问句和选择项迅速阅读一至两遍,基本了解即将听到短文是什么内容的。在脑子中形成基本印象。通过阅读问题可以对文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有时通过问题之间的前后对比可以理解段的顺序和作者的意图,然后根据选项提供的信息,判断每篇短文的主题思想,推测每道题可能出现的问题。基本了解即将听到的短文是关于什么内容的,在脑子里构成基本印象,有时通过问题之间的前后对比可以理解文段的顺序和作者的意图。
2.第一遍集中精力听短文,捕捉问题信息,可适应做速记,把有关事实、数据记录下来。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应带着预测的问题去听,减少盲目性,有的放矢。第一遍录音,就要争取听懂内容、听清问题;听问题要抓住关键词语,结合卷面内容,连贯地将短文内容听完,千万不能停下来去想未听清的词,不必对某个单词或某个句子过分注重,而影响整体的注意力和理解力,力求基本理解短文,还应根据卷面问句提示去听记(听写速记)短文的关键词和核心内容。
3.第二遍针对所提问题,有重点地听,核实上次所听的准确性,以及做一些较难的综合题,把听记到的内容与试卷上所阅读的内容结合起来,排除干扰项进行选择,找出最佳答案。
4.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主题句,每篇文章都有主题句,主题句可能出现在段首、段中或段尾,出现在段首的情况较多。有时候短文可能由2个或2个以上的段落组成,每个段落也会有主题句。通常许多短文的段首句和段尾句,记住其中的关键词和词组,有助于正确解题。答题时回忆所听材料,彻底领会短文意思,同时根据问题进行检查。另外,听清主题也有助于加深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5.短文内容较多,听清楚或是听懂全部内容比较难,同时完全准确地记住全部信息也不容易做到。因此,可适当做速记,把有关事实、数据记下来,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应带着预测的问题去听,减少盲目性,有的放矢。
6.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猜测作者意图,对短文可作深层理解。大部分的词都是根据上下文来体会理解的,也就是说明理解词汇是不能脱离语境的,作者意图往往通过词汇运用表现出来,另外,语气比较重要,它们都可以显示出作者对事件的看法,甚至把一些深层次的意思通过词汇的运用表达出来。我们在听力训练中应多注意说话人所处的环境、时间、说说内容以及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价值观等,只有这样才能对文章的词汇有更深的理解,才能对没有的词加以推测。
7.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做好相应的笔记。这是文章的重点内容,要求边听边作笔记。注意场景转换、地点变化、事件的发展。故事的发展、人物的变换通常是考查的重点,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人物、时间、地点、程度都会有所变化,而在测试中一般以结果为主,故应及时排除干扰项。
总之,要答好听力题,关键是“听”、“记”、“辨析”和“理解”。听,要听得真;记,要记得准;辨,要辨得清;理解,要透彻、确切,再加上掌握一些不同题型答题技巧,要掌握听力技巧也是不难的。
在听力训练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多样的真实语言材料,设计各种听前、听时和听后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听力训练中,学生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来自三个主要的方面:一是语言方面的,包括语音、语调、单词发音在句中的变化,如连读、同化、弱化、失去爆破等。同时还有重音、语调以及口语习惯表达方法、语法结构等。第二个方面的困难来自听的技能,如听文段大意和细节,确定中心思想,理解人物关系,推断作者意图,找出因果关系,做出结论等等。第三个方面的困难是来自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困难,如历史、地理、社会常识、思维方式、社交礼仪、价值观念、禁忌幽默、文化习俗等。
教师在进行“听”这一部分的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听的活动不要仅仅局限在放一、两遍录音,而应从以上提到的:即语言、听力技能以及文化背景知识三个方面,逐步介绍有关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听的技能不断提高,并通过听力活动发展说的技能。在开展听力活动时,可采用听前、听时与听后三个步骤:
听前:可介绍有关词汇、语法、话题方面的背景知识,也可采用类似“热身”活动的步骤,如听前介绍环境、看图讨论、介绍生词、理解话题等。听前还可以提出听的任务,使学生清楚听的目的以及听时他们需要做的事情。同时应该介绍听的技能与策略,如怎样排除冗余的信息、捕捉中心思想等。
听时:可以采用个人或通过互查答案、小组讨论、完成任务等多种方式,录音应反复放两、三遍,并介绍有关英语连读、失去爆破、弱读、同化、重音节奏等各方面的知识,使学生逐渐熟悉英语口语的特点。同时在听时要求学生不要边听边译,否则会影响速度和破坏原材料的原有底蕴,因为有的内容在两种语言中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而在意念中是相通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听觉表象能力直接将声音转换为实实在在的具体事物,要动态地再现材料内容;同时要求学生作速记,以便借助特殊符号有效地储存所需的信息,调动思维想象能力,积极地把零散的信息深加工、精处理;通过推理作出判断。
听后:教师要设置一些理解题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是中心思想题、特定信息题、细节信息题,也可以是判断题、推论题等。这些题目也有助于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地传授听力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
要提醒学生:听后要应用,并在应用中得以具体体现。学生应把听到的知识或信息汇报出来,作为处理材料的一种反馈。教师可有意地让学生做下面的事情:对所听内容发表个人观点或进行角色表演;应用所听到的知识回答相关问题;给故事加一个或换一个结尾;利用相同情景,结合个人经历,讲自己的故事;说明有关规则,讲述如何操作某种器具或某个运动项目等。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学生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课本是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的英语材料,精听课本的课文内容,以求学生渡过听力难关。从难度上讲,它是最适合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基本材料,它是按一定的进度,科学并且循序渐进地编写出来的。课文是很好的听力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精听磁带,因为磁带语音纯正,语速适中,而且选材精当,对提高学生的听力很有好处。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最好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且这些活动都要围绕课本来进行,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精听课本的基础上,教师应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实际的课外听力材料。这些材料应涉及不同类型的题材,要有一定深度、广度,让学生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地获取新的语言知识,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听的内容。对学生而言,他们通常更适应于教师组织他们听。所以,教师可规定每天用一定时间听英语磁带,并先给学生作些学法指导。
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英语的听力知识也是一样,除能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外,常常要用来应对考试。英语测试中听力分数比重较大,听力测试的题型也较多,常见的有:(1)听辨字母、单词、词组、句子;(2)情景反应题;(3)听对话及问题,选择正确答案;(4)听写填词题;(5)听短文答题等等。作为英语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答题的技巧,题型前四项都相对简单些,题型(5)“听短文答题”难度较大,下面我就谈谈这类题的答题技巧:
1.在听短文之前,应先抓紧时间把试卷上的问句和选择项迅速阅读一至两遍,基本了解即将听到短文是什么内容的。在脑子中形成基本印象。通过阅读问题可以对文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有时通过问题之间的前后对比可以理解段的顺序和作者的意图,然后根据选项提供的信息,判断每篇短文的主题思想,推测每道题可能出现的问题。基本了解即将听到的短文是关于什么内容的,在脑子里构成基本印象,有时通过问题之间的前后对比可以理解文段的顺序和作者的意图。
2.第一遍集中精力听短文,捕捉问题信息,可适应做速记,把有关事实、数据记录下来。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应带着预测的问题去听,减少盲目性,有的放矢。第一遍录音,就要争取听懂内容、听清问题;听问题要抓住关键词语,结合卷面内容,连贯地将短文内容听完,千万不能停下来去想未听清的词,不必对某个单词或某个句子过分注重,而影响整体的注意力和理解力,力求基本理解短文,还应根据卷面问句提示去听记(听写速记)短文的关键词和核心内容。
3.第二遍针对所提问题,有重点地听,核实上次所听的准确性,以及做一些较难的综合题,把听记到的内容与试卷上所阅读的内容结合起来,排除干扰项进行选择,找出最佳答案。
4.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主题句,每篇文章都有主题句,主题句可能出现在段首、段中或段尾,出现在段首的情况较多。有时候短文可能由2个或2个以上的段落组成,每个段落也会有主题句。通常许多短文的段首句和段尾句,记住其中的关键词和词组,有助于正确解题。答题时回忆所听材料,彻底领会短文意思,同时根据问题进行检查。另外,听清主题也有助于加深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5.短文内容较多,听清楚或是听懂全部内容比较难,同时完全准确地记住全部信息也不容易做到。因此,可适当做速记,把有关事实、数据记下来,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应带着预测的问题去听,减少盲目性,有的放矢。
6.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猜测作者意图,对短文可作深层理解。大部分的词都是根据上下文来体会理解的,也就是说明理解词汇是不能脱离语境的,作者意图往往通过词汇运用表现出来,另外,语气比较重要,它们都可以显示出作者对事件的看法,甚至把一些深层次的意思通过词汇的运用表达出来。我们在听力训练中应多注意说话人所处的环境、时间、说说内容以及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价值观等,只有这样才能对文章的词汇有更深的理解,才能对没有的词加以推测。
7.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做好相应的笔记。这是文章的重点内容,要求边听边作笔记。注意场景转换、地点变化、事件的发展。故事的发展、人物的变换通常是考查的重点,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人物、时间、地点、程度都会有所变化,而在测试中一般以结果为主,故应及时排除干扰项。
总之,要答好听力题,关键是“听”、“记”、“辨析”和“理解”。听,要听得真;记,要记得准;辨,要辨得清;理解,要透彻、确切,再加上掌握一些不同题型答题技巧,要掌握听力技巧也是不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