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国内外改革的新趋势,疫情期间大范围线上课程的开展也为人工智能课程的推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为了应对逐步推广编程教育的新要求,结合翻转课堂的优势拉近学生们与人工智能的距离,培养孩子们接触编程的兴趣。为此,本文主要研究应用于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的翻转课堂式教育方法,以及在此种新兴教育方法下大众的接受程度。
关键词:翻转课堂;人工智能;接受程度
1、选题背景和研究设计
1.1国内外研究现状
许多发达国家先行探索实行人工智能课程,但其侧重点各不一样。到2003年中国颁布了新课标大纲,才开启了全国在中学教学规划中开始把人工智能这门课程推广开来。最开始的时候只在试验区施行这种新的课改,当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后才开始从试验区为起点,将已经经过实践的人工智能教学推向全国。2004年,Strayer博士在其授课当中实验性地加入了翻转课堂,其问世也得到了研究学者褒贬不一的态度。[1]国内翻转课堂教学也进行了不懈探索,较为系统地介绍或描述的人有黎加厚、钟晓流等。[2]
在了解国内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推进现状,我们可以得知国内翻转课堂的实践成熟程度多于人工智能的融入,国外人工智能课程和翻转课堂教学都比国内起始更早,所以实践更多,经验更丰富,而国内高中的开始较早,这些都为发展人工智能翻转课堂式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借鉴经验。
1.2 将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应用于人工智能课程目的
为了顺应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基础教育工作者应在教学当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以便补足教育短板,开展更为完善的教学活动。将翻转课堂式教学理论与人工智能教学相结合,能够推动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创新,从而丰富基础教学架构。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为祖国的新一代引導信息化概念,还促使一线教师在提高自身教育素养的同时,不断地去实践探索教学规律。
1.3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在查阅相关图书、浏览网络,翻找大量相关资料后,分析翻转课堂与人工智能的优点与不足,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奠定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石。通过对师范学校相关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更多的了解同学们对于人工智能翻转课堂式教学的看法,对重点问题和教学中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展开调研,并寻求被调查者的意见去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解老师和家长对翻转课堂教学的看法和适应度,笔者与几名小学任职老与和家长进行了访谈,从此采访调查中能够更多的了解到人工智能翻转课堂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为大众的接受程度和诸多局限性。[3]
2、数据与评价分析
2.1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笔者根据研究目标制定问卷调查,填写该问卷调查的分别有基础教育教师,小学学生家长,将从事教育事业的大学生,在校学生等共计322人。笔者设置的问卷问题主要有:您认为学生是否应该开始人工智能课程?大多数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有多少?您认为开始培养编程思维对学生们未来是否有帮助?您对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与传统课堂相比,您觉得在学习人工智能的时候,翻转课堂式教学有哪些优势?您认为是否应该在教学当中扩大资源供给,让学生得到均等的机会学习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课程?
通过问卷反馈的数据来看,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大部分人开始认同人工智能教育,并认为祖国的下一代应该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从小培育人工智能的思想。而且,大多数在校同学在疫情期间,已经熟悉线上远程课程与软件录播课程的操作学习,他们的家庭成员对线上课程有了充分的了解。但是,由于国内教育水平不一,教学资源供给不一样,地方地区的授课水平也相应的有一些差别,而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有少部分家长认为课本知识和应试科目才是最重要的,这种想法值得我们深思。
2.2 教师访谈记录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基层教育者的心理,笔者基于此次研究与17位一线基础教师交流访谈。从中我们可以得知,现在人们对于人工智能和翻转课堂都是持支持态度,愿意去接触和尝试,但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发现随之带来的一些弊端,说明我们完善和实践的脚步应该加快,才能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推广推进,让更多人参入到其中。
3、结论
虽然这一代教育者与家长多数对此课程呈赞同态度,但课程设计迟迟不能向前推进,多半也是源于一些现实问题。比如:人工智能课程目前在不发达地区普及较少;部分家长不理解,认为课下不应该占用家长时间,并且担心课程加入影响应试教育;老师和家长们担心孩子们借此机会沉迷于电子产品;相关设备不完善等。
对此,笔者建议:学校微机课程应该不止进行WPS授课,开始逐步加入简单编程思想,为人工智能课程的开设打下基础。学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由老师引导,让家长们多了解该课程授课的优势和未来发展的趋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授课时间灵活,将每堂课课程时间设置较为短暂,设备可以采用家中具备的手机电脑等,由家长陪同观看。
参考文献
[1]邹景平.教育的“破坏式创新”上场了[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3):15.
[2]知不知者的教育[EB/OL].http://linban001.blog.163.com/blog/static/10665884201461251644661
[3]李志,潘丽霞.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144,185,318.
作者简介:宫宇(1997),女,汉族,吉林长春,研一,延边大学,民俗生态文化旅游。
(延边大学)
关键词:翻转课堂;人工智能;接受程度
1、选题背景和研究设计
1.1国内外研究现状
许多发达国家先行探索实行人工智能课程,但其侧重点各不一样。到2003年中国颁布了新课标大纲,才开启了全国在中学教学规划中开始把人工智能这门课程推广开来。最开始的时候只在试验区施行这种新的课改,当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后才开始从试验区为起点,将已经经过实践的人工智能教学推向全国。2004年,Strayer博士在其授课当中实验性地加入了翻转课堂,其问世也得到了研究学者褒贬不一的态度。[1]国内翻转课堂教学也进行了不懈探索,较为系统地介绍或描述的人有黎加厚、钟晓流等。[2]
在了解国内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推进现状,我们可以得知国内翻转课堂的实践成熟程度多于人工智能的融入,国外人工智能课程和翻转课堂教学都比国内起始更早,所以实践更多,经验更丰富,而国内高中的开始较早,这些都为发展人工智能翻转课堂式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借鉴经验。
1.2 将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应用于人工智能课程目的
为了顺应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基础教育工作者应在教学当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以便补足教育短板,开展更为完善的教学活动。将翻转课堂式教学理论与人工智能教学相结合,能够推动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创新,从而丰富基础教学架构。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为祖国的新一代引導信息化概念,还促使一线教师在提高自身教育素养的同时,不断地去实践探索教学规律。
1.3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在查阅相关图书、浏览网络,翻找大量相关资料后,分析翻转课堂与人工智能的优点与不足,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奠定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石。通过对师范学校相关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更多的了解同学们对于人工智能翻转课堂式教学的看法,对重点问题和教学中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展开调研,并寻求被调查者的意见去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解老师和家长对翻转课堂教学的看法和适应度,笔者与几名小学任职老与和家长进行了访谈,从此采访调查中能够更多的了解到人工智能翻转课堂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为大众的接受程度和诸多局限性。[3]
2、数据与评价分析
2.1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笔者根据研究目标制定问卷调查,填写该问卷调查的分别有基础教育教师,小学学生家长,将从事教育事业的大学生,在校学生等共计322人。笔者设置的问卷问题主要有:您认为学生是否应该开始人工智能课程?大多数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有多少?您认为开始培养编程思维对学生们未来是否有帮助?您对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与传统课堂相比,您觉得在学习人工智能的时候,翻转课堂式教学有哪些优势?您认为是否应该在教学当中扩大资源供给,让学生得到均等的机会学习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课程?
通过问卷反馈的数据来看,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大部分人开始认同人工智能教育,并认为祖国的下一代应该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从小培育人工智能的思想。而且,大多数在校同学在疫情期间,已经熟悉线上远程课程与软件录播课程的操作学习,他们的家庭成员对线上课程有了充分的了解。但是,由于国内教育水平不一,教学资源供给不一样,地方地区的授课水平也相应的有一些差别,而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有少部分家长认为课本知识和应试科目才是最重要的,这种想法值得我们深思。
2.2 教师访谈记录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基层教育者的心理,笔者基于此次研究与17位一线基础教师交流访谈。从中我们可以得知,现在人们对于人工智能和翻转课堂都是持支持态度,愿意去接触和尝试,但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发现随之带来的一些弊端,说明我们完善和实践的脚步应该加快,才能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推广推进,让更多人参入到其中。
3、结论
虽然这一代教育者与家长多数对此课程呈赞同态度,但课程设计迟迟不能向前推进,多半也是源于一些现实问题。比如:人工智能课程目前在不发达地区普及较少;部分家长不理解,认为课下不应该占用家长时间,并且担心课程加入影响应试教育;老师和家长们担心孩子们借此机会沉迷于电子产品;相关设备不完善等。
对此,笔者建议:学校微机课程应该不止进行WPS授课,开始逐步加入简单编程思想,为人工智能课程的开设打下基础。学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由老师引导,让家长们多了解该课程授课的优势和未来发展的趋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授课时间灵活,将每堂课课程时间设置较为短暂,设备可以采用家中具备的手机电脑等,由家长陪同观看。
参考文献
[1]邹景平.教育的“破坏式创新”上场了[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3):15.
[2]知不知者的教育[EB/OL].http://linban001.blog.163.com/blog/static/10665884201461251644661
[3]李志,潘丽霞.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144,185,318.
作者简介:宫宇(1997),女,汉族,吉林长春,研一,延边大学,民俗生态文化旅游。
(延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