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P理论视角下的军校外语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tait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前,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在我国已发展成一个范围宽广、形式多样的英语教学领域。然而,不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我国军队院校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尚未进入成熟阶段。本文首先介绍了ESP的兴起和发展,然后阐述了军校开展ESP教学的必要性及存在的困难,最后提出如何在军校开展军事英语教学。
  【关键词】 专门用途英语、英语教学、军事英语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引言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这一术语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于“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简称EGP)而言的。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际间的科技、经济和文化交往日益扩大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1]。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2],如:外贸英语、新闻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学术英语、军事英语、科技英语、计算机英语等,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
  一、ESP教学在国内外的发展
  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主张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出现了一些关于ESP的著作,如Halliday(1964)与McIntosh和Strevens合著的《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从20世纪70年代起,ESP教学理论和实践在许多国家得以普及,其最初形式是EST(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到了20世纪80年代,研究ESP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一大批论文和专著(如Strevens,1988)。
  在我国,最早研究ESP教学的是杨惠中教授[3],20世纪70年代末,杨教授在其发表的文章中介绍了ESP的概念,并推荐了当时在国外流行的有关教材。从此,国内英语界开始关注ESP的发展动向。进人80年代后,介绍ESP教学的文章渐渐多了起来,还出现了一些国外学者论文的译文。90年代中期,随着培养复合型人才呼聲的高涨和英语教学改革的深人,ESP教学又成为英语教育界的热门话题[4]。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正式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各高校为了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在大学英语学习的提高阶段(即四级后)纷纷开设了ESP课程。200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了国内第一所专门用途英语学院。2011年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ESP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外成功召开,这标志着我国ESP教学与研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二、军校开展ESP教学的必要性及存在的困难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军校的ESP教学正日益受到关注。军校作为我军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负有重要的责任和神圣的使命。军校要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的需要,就必须要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英语学习是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方面,因此军事英语教学理应受到军队院校的重视。
  但是,目前军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依然强调其公共基础课的地位,而且学员学习英语的动力主要来自四、六级考试及考研的压力等。虽然部分军校已开设了军事英语课程,但也只是作为高年级的选修课在学员通过四六级考试之后的第五或第六学期开设,要求不太高,效果不太好。由此可见,军校的ESP教学尚未进人成熟阶段,也存在不少困难,最突出的两个困难就是教材和师资。
  在ESP教材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1. 大部分军校的军事英语教材由任课教员自行决定,教员自编、自选教材的现象比较普遍。2. 自编教材缺乏统一的原则;有些内容节选自原版专业文献,过分强调专业知识;而有些内容则来自英文报刊或网络,未能将语言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因此,这些教材的内容往往缺乏连贯性。3. 自编教材的难度控制不当。有些原版文献的难度超出学员当前的学习水平,而有些教材内容又过于简单,学员通过学习仅仅增加了专业词汇量,这不符合ESP教学的目标。
  在ESP师资方面,由于ESP课程涉及语言和专业双重领域,因此对ESP教师的要求也比普通教师要高。目前,军校的军事英语课程基本上都由英语教员来担任,这些教员有的来自于军队外语院校,有的来自于地方大学,普遍缺乏军事科技知识,对相关专业的知识了解甚少,课堂教学偏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不能适应军校的军事英语教学。当然,也有个别军校的军事英语课程由专业教员来担任,但是,专业教员因为本身语言能力的局限,课堂上一般采用阅读加翻译的模式来讲解与专业相关的文章,无法涉及语言综合能力的训练,不利于培养学员专业阶段的交际能力。
  三、军校开展军事英语教学的对策
  (一)军事英语教材的编写要突出军事特色
  由于ESP课程是以专业为教学内容从而实现语言教学,因此它的教材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军事英语教材的编写必须本着能够提高学员的军事英语交际能力的原则进行选材,以适应军校学员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求。以我院军事英语教材的编写为例,在了解学员的专业知识后,我院外语教员编写了军事英语系列教材,包括阅读篇、视听篇、口语篇和词汇篇。本套教材选材广泛、难度适中,突出了鲜明的军事特点和实用性,是我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二)军事英语教学应采取“合作教学”的形式
  合作教学是指专业人员或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共同担任ESP教学,其关键在于ESP教师对于他们各自在课程中担任的角色和责任要建立清楚的指导原则[2]。在合作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一般都是担任课程的讲授教师,而专业人员或专业教师可充当专业顾问,协同分析和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专业知识提供咨询和实践案例,使ESP教学更贴近实际。目前,军校的ESP教学尚未进人成熟阶段,在教材、师资、培训形式及设备等方面存在不足的情况下,合作教学应该是首选。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