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小偷家族》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ntou_2001_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作品《小偷家族》摘下了2018年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最佳影片。我看完此片后同我的日本老师交流,他说:“看是枝裕和的电影总是很难受,但都是日本社会非常真实的状况,应该去看。”
  总是让观众难受的是,是枝裕和导演这一次依旧把主题放在了家庭上,讲述的是五个没有血脉关系的人组成的家庭。五个得不到理解、找不到归宿,甚至在违法犯罪的人,年纪大的靠每月的养老金过活,女人做着没有社会保险的临时工工作,男人则带着没有入学的小孩靠偷窃生活。
  导演没有描绘他们有多苦。事实上这个处在日本社会最底层的家庭也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惨,而且他们很会苦中作乐。比如说从超市“大丰收”的时候,一家人会围着电暖炉吃火锅,像过年一样其乐融融,还比如夜晚会坐成一排从庭院树枝的间隙仰望天空中的烟花。
  由于身份的问题,他们没有办法让日子变得更好,为了生存只能继续见不得光地生活。因为除此之外没有人或某个机构可以为这个家庭提供一种看起来合法存在并且阖家幸福的选择。大概这家人都知道,要么继续这么窝在“地下”一辈子,要么一旦试图改变就会分离。好不容易抓到一条可以互相支撑的纽带,是没有那么容易舍弃得了吧?
  很多电影在拍贫穷、犯罪时一定少不了暴力,但是枝裕和通常不把“暴力”直接放入作品。在这部《小偷家族》中也几乎把“暴力”隐藏了起来。比如大人教小孩如何偷窃。通常我们新闻里看到的偷窃组织头目会用虐待、不给予食物等极其不近人情的方式来“教育”那些未成年的“新人”。而《小偷家族》里的“爸爸”却从来不惩罚祥太,在他身上似乎看不到什么“恶”,也不会刻意伤害谁,反而在谁面前都有些胆怯。关于祥太,他自己说:“除了偷窃好像也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可以教了。”可以看出这个人其实还是希望像个爸爸一样教会祥太一些本事,可自己只会偷窃。在这个家里,大家就是以这样的一种关系相处——可能会算计,但是不会伤害,人人都有私心,却又互相保护和关爱。对于这样的犯罪家族,我们好像怎么也拿不起心中那块司法的尺度。原来是有这样可爱的罪犯?虽然没有血缘但是他们看起来在一起会比较幸福,社会能否给他们这样的空间?被带走的小女孩凛回到自己家真的会比较好吗?在新闻里看到那些一边倒地被下了审判的罪犯,我们只是看到他们那个坏的“结果”,那“因”是什么?他们平时又是怎样的?他们有没有可能不走到这一步?我要是影片中的某个人,我会怎么做呢?
  电影里虽然没有直接体现,但我们都看得出来,凛过着缺少父母陪伴,有时还会遭受他们虐待的生活。有一个场景是凛被警察带回家。而她的父母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现在媒体面前接受采访。可以猜想大众的反应多半是被激发出正义感,向诱拐儿童的犯罪者进行强烈的谴责。对于犯罪事件,活跃在评论区的日本网民也不会吝惜自己的声音,或对于受害者抱以同情,或请求从严处理加害者。言论自由、消费新闻的今天,媒体俨然成为我们施权展力的平台。大众对新闻的主角发表任何看法,似乎也不需对看法本身过于较真或担起责任。讯息更替之迅速也要求每一个受众必须要马上做出明了、直接的反应,似乎这样才没有掉队主流。而正因如此,判断在很多时候非黑即白——请表态,请站队,甚至于把原本个人的评论变成集体式的司法、道德的审判台。言论自由的发声也好像变成一个不经思考的发泄过程,于是动不动就通过发声来否定一个人以及他的所有。
  讽刺的是,在凛的事件被曝光之后,它具备成为一个头条的分量,我們也可以想象在这个头条之下大众多么的骚动。可是如何?凛的母亲还是在用“暴力”的方式同她交流。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凛仍旧是一个人在走廊上孤独地玩着玩具。凛自身的处境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这告诉我们,人真正要去改过自新是多么难的一件事!





  德国舞台艺术家布莱希特在自己的作品里不断试图警惕观众:你们看!竟然会有这种事发生?这样的社会难道不奇怪吗?是枝裕和没有这么激烈,却也在不断地提醒我们:有太多我们还没有看到的东西,即使看似黑白分明,尝试冷静下来理解是不是比冷漠地判断要好?
其他文献
小时候,没有人能阻止我去看水井,  还有那旧式吊桶打水机和盘绕的井绳。  我爱那深落的黑暗,那陷在井中的天空,  那水草,真菌和潮湿苔藓的气味。  一口砖厂中的井,腐朽的木板遮着头。  我深深地回味那水桶在绞绳一端  骤然坠入时浓厚的轰鸣。  那么深的井,你看不见倒影。  一口生在干枯水渠下的浅井,  却像养鱼池一样有丰富的生命。  当你从软软的覆盖物下拉出长长的根,  一张苍白的脸在井底徘徊。 
期刊
亲人们总是突然  或莫名其抄地离去  我避居温泉小镇  每一个人都不认识  每一个人都似我的亲人  他們都不生不死  永久地活在大地上  我每天和几棵香樟  一丛紫竹  广玉兰上数只飞鸟  过从甚密  离人类运了离中心近了  是啊 我已到了  要熟悉天空和星辰的年龄了  是啊 尘世醒来  阳光一朵一朵簇拥在万物身边  我们活着好像永久荐诗|曹僧  前一段时间,“中年少女”“油腻青年”之类的怪异搭配
期刊
走到桥边,男子希望就此折回,女子却静静地走过桥去,男子也跟着过去了。  男子思绪万千,一直在想为什么到现在都还追她到这里。应该不是还在迷恋她,因为从离开了女人身体的那刻起,他的炽热的情欲就烟消云散了。女子正准备往回走的时候,男的又点起了烟。当发现颤抖的手指渐渐地平静了下來,却在心里又平添了一层失望之情,觉得还是像刚才那样保持原状为妙。于是两人离家也越来越远了。  两人顺着狭窄的土堤,一前一后地走着
期刊
简洁、凝练、克制而有分寸的文字如何写就?文言文篇章是磨练文字功底的必读之物。在古意中探寻主题的侧面,在古文中聆听遥远的回响。如今,我们的心灵仍能与之共振,激起穿越千年的默契和声。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平等七人俱进,赐食。王曰:“罢,就舍矣。”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
期刊
大约两三年前,白先勇先生曾来过我母校,他是来推广昆曲的。带着他的青春版《牡丹亭》。那时候我刚毕业,尚未完全脱离校园生活,听闻校园讲座有白先勇和《牡丹亭》的折子戏,于是慕名去看。年轻人嘛,并不会太喜欢昆曲这东西,过去听,昆腔中韵,听不懂词,只能听个旋律。同去的年轻人大抵都听不懂,但我们知道,来听的重点不在戏,而在白先勇。  终于演完,白先生登台谢幕。我们非常期待他能有一些精彩的言谈,但没有,只有絮絮
期刊
我想大概每个人在长大后一定会回忆起关于童年的某个片段,想起自己就是这样变成大人的,就是那样的片段,让自己变成了和别人不一样的大人。看巴西电影《我亲爱的甜橙树》时,电影最初是成年的作家回到一座坟墓前,镜头一转回到了他的童年时代,我也慢慢进入了童年的回忆,回想起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是个怎样的小孩。  电影的小男孩是主角,他叫作泽泽。  1925年的巴西,泽泽的爸爸失业很久,妈妈和姐姐为生计所迫不得不
期刊
老家院前的枣树又结果了,爸爸像往年一样去打了枣。今年的枣似乎与往年的不太一样,又千又涩,实在难以下咽。爸爸面色如常地吃着,只道“好吃”。我寻思着这枣怎会如此乏味,突然想起这已是奶奶去世的第四年了。  这棵枣树是爷爷娶奶奶的那年种下的,爷爷说当时家里穷,没有好的东西赠予奶奶,只种了棵树作纪念。奶奶是十几岁时嫁给爷爷的,对于这场包办婚姻奶奶一直极不满意。爷爷倒是欢喜得很,大事小事都由着奶奶来。爷爷曾说
期刊
紧握着我心脏的那只拳头  稍稍松开;我大口呼吸  这份明快轻松,但它又再次  握住。我何曾没有爱过  这爱的痛苦?但这次它超出了  爱而达到疯狂。它有着  疯子一样的钳握;这是在号叫着坠入  深渊前,死死扣住  非理性的悬崖。  心啊,就这样紧紧地扣住。  这样,至少你还能活着。荐诗|流马  前几周看过一个科技艺术展,其中有一个人工心脏的作品,那鲜血淋漓的场面看得人直冒冷汗。我不确定自己是否看懂了
期刊
在《致橡树》里,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诗:“我愿做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以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在这句诗里,詩人舒婷摒弃了一贯的爱情诗中女子柔弱凄切恋恋不舍的形象,用木棉塑造出一个以坚韧挺拔的姿态与爱人平等地站在一起的女J性形象。在我看来,当代女性应当像这句诗一样,像树一般,方可顶立于天地之间。  古时形容女子大多用“花”,例如“如花似玉”“笑靥如花”,《诗经》中也有“与女同行,面如舜英”一言。这些语句无
期刊
《Hello,树先生!》讲述了东北农村一个个性张扬的青年的精神世界。  树在村里的摩托车汽修厂工作,他心不在焉吊儿郎当的个性让老板很不满意。  树家的土地被村长的瑞阳矿业霸占了。树的大哥在1986年以流氓罪被抓,他爸失手把大哥勒死,这给树留下了极深的心理阴影。  树是孤独的,他想融入村中的上层阶级——二猪和村长的矿场,却被无情漠视。自尊心极强的树最初想以体面的方式融入二猪和他的“上层阶级”,然而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