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_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社会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尤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潮流下,许多一线教师都追求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但是数学是一门考查学生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的学科,所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让许多孩子觉得数学课堂比较乏味,甚至有的孩子都对数学课产生了恐惧心理,厌恶上数学课。但是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大脑的“活跃度”,让游戏走进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让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本文就课改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游戏,提高课堂效率,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逻辑思维;课堂效率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也紧随时代的潮流。《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要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想方设法利用一切身边的资源,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数学教学的课堂充满欢声笑语,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从而达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数学课堂和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活”起来,把学生的眼球吸引到我们数学教学的课堂,让更多的学生自觉加入我们数学课堂中来。让游戏教学法走入数学教学的课堂,受到了很多教师的青睐。成功的游戏教学,寓教学于游戏之中能让我们的学习更快乐,更有效率。当然游戏教学法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促进数学知识的迁移。与此同时,游戏教学法还可以让学生对数学课堂充满期待,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教学法更加把其辅助数学教学的效率,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 游戏教学法的定义
  关于游戏教学法的定义,不同的资料对其的定义也是不同的,但是其大体意思却是相同的,所以笔者阅读了相关的书籍和资料,给游戏教学法可以定义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游戏做课堂的催化剂,让课堂教学内容和游戏密切地衔接起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地翱翔,不断的吸吮知识的乳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学生告别枯燥乏味的课堂,体会到学海无边“乐”做舟的快乐。这种教学模式深受家长和学生的青睐,因为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老师和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结果,根本不考虑孩子学习的过程,孩子在传统教育中,学习的担子很重,失去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到“学习”孩子更多的是压力、焦虑和烦躁。长此以往,导致部分孩子长大以后有了一定的心理疾病。但是利用游戏教学法,这种教育教学模式深受孩子的喜爱,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可以让孩子自愿加入课堂学习中来。
  二、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 通过实物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应用的能力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所以我们要让数学课堂和孩子的生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带到数学教学的课堂中来,通过游戏的方法,培养孩子实际的应用能力。教师通过实物模拟的游戏,让学生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感受到真实的实物后,对课堂教学内容能够充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认识人民币》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带一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带一些教材人民币。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上天天和人民币打交道,所以对钱的认识几乎没有难度的。但是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就有一定的难度了。所以我们的游戏教学法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例如在上课时的时候,先让孩子们看看真的人民币,让孩子们认识面额。然后让孩子四个人一组,玩“小超市”游戏,一位同学扮演售货员,可以卖字典、课本、铅笔、文具盒和作业本等,其余的三位同学是顾客,到超市去买自己需要的东西,然后向售货员付款,售货员找回零钱等。通过这样的游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换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 通过游戏教学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算式的计算是很枯燥乏味的,好多孩子都“厌恶”算式题。所以教师在教學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让孩子对算式题充满兴趣。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游戏《看谁反应快》,如果是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只算五十内的加、减法。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同学算加法,另一组同学算减法,十分钟后两组相互交换。教师在游戏之前给学生讲清楚游戏规则。每一组的学生从第一位同学开始报数(1、2、3、4……至这一组的最后一个同学),报数完以后,每一位学生记住自己的“报数”,如果一组为加法,二组为减法,例如:老师提问:“4 4 9=?”第一组报数是“17”的同学站起来,如果是“46-16-3=?”这个时候第二组报数是“27”的同学站起来……通过这样的游戏模式,不仅仅调动了学生计算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反应能力。
  (三) 教师、学生共同游戏增加师生的感情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和学生一起做游戏,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互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积极性,增加教师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比如在学习《锐角和钝角》《平移和旋转》的时候,教师带着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教师和学生在操场上分别组成锐角和钝角,教师作为角的顶点,让两边的学生以教师为中心旋转,在转过一定的角度之后教师让学生暂停,然后让他们辨别是锐角还是钝角。然后和他们一起演示直线的旋转、平移以及角的旋转和平移,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数学课上非常轻松,学生和教师的关系非常好,每个人都能愉快地接受知识的灌输。
  总而言之,课堂上游戏教学非常重要。对学生来说,游戏教学可以提高他们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对老师来说,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更加融洽。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采取游戏教学,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巧儿.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导刊,2014(8).
  [2]张俊花,王小根.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3).
  [3]林艳华.教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3).
  [4]吕贵仙.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
  作者简介:孙海燕,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民勤县新民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部分内容十分抽象,学生学习存在困难,并且也可能感觉较为枯燥。因此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还需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向生活,教学内容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的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展现出创新型课堂。让学生深刻的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并且进行空间想象,由此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极大地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已经成为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作为小学必修课程之一的数学,对学生的成长乃至人生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是学生掌握数学理论内容的基础,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论,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接受能力的快慢因材施教,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以此提升教学整体质量。本文就当下我国小学
摘 要: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几年来,在教学中,我十分注意贯穿情感教育。列宁说过:“人类活动都离不开情感而存在喜怒哀乐,爱憎好恶,这种和感情活动组成了人类世界”。学困生是学习和品德较后进的学生,他们大多数人情绪低落,但内心却有追求完美,得到别人承认的强烈愿望。要让每个学困生摒弃悲观情绪,振作起来拿出行动,学有所获,必须积极进行情感教育,任何一厢情愿的教法都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关
摘 要: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教育的深入发展,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怎样结合生活实际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一直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以下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认识图形》对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研究,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生活实际;认识图形;小学数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数学抽象的概念知识理解和掌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