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工作既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更是促进其人格健全、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数学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立德树人对于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义重大.文章结合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现状,分析了数学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就如何实现寓德于教进行了有效探索.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数学;教学探讨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活跃的关键时期,也是三观形成并确立的重要阶段.数学课程因其自身说理性、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特点,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大有裨益,而且在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实现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接下来将本着“先做人、再做事”的原则,从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提升良好道德品质等方面入手,让每一名学生都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思想道德教育有名无实.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尤其是新课改实施以来,思想道德教育被写入数学课程教案,但由于受到考试压力的制约和限制,相当一部分院校的道德教育缺失,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其次,思想道德教育形单影只.德育不应是独立的个体,而应该在各学科中有所渗透、融合,但受到教育方式、理念的影响,思想道德教育在很多院校中都游离于主题课程之外,成为一门形单影只的孤立学科,这种脱离了教学实践的授课模式也导致道德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再次,思想道德教育未能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要想保证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选取与之相匹配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充分释放在培养人格方面的最大合力,但现阶段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思政教育未能找到适应初中学生的最佳切入点,导致不仅未能发挥应有的教育效果,甚至还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二、数学教学中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优势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因其自身独特的学科特点,在开展立德树人方面具备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数学具备较强的说理性.定理多、公式多是数学的特点,这也决定了这门学科具备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严密性、逻辑性和严谨性,且这些公式、定理、公理经过了一系列的实践验证,更加增强了数学学科的说理性.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可以发挥数学学科说理性强的优势,从而以更加严谨、科学、务实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数学具备高度的真实性.数学虽然是一门基础学科,但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对实践活动的指导,加之课程中的许多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生可以更加直观、清晰、真实地感知这门学科的存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不仅可以增强鲜活感,而且在提升学生道德水准方面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
鉴于数学自身的独特性以及在开展德育过程中的优越性,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结合学科特点,针对学生身心实际,因地制宜制订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
(一)运用数学史料和数据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一方面,作为一门古已有之的学科,数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在形成、发展、完善的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史料,这些史料记录了古今中外数学家、数学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和辛苦探索.很多数学教材的“读一读”部分,就记录了不同时期与数学相关的一系列奇闻轶事,这些资料既是数学这门学科发展的见证,也是教材中的唯一显性德育素材.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领会编者的良苦用心,要通过正确评价我国优秀数学家的伟大成就,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悠久历史,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此来进行深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运用数据,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题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设置题目的过程中,还要善于运用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习题、例题、插图、引言等,来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此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优越感.而且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到了知识的真谛,还能够收获正直、诚实等多种优良品质,清晰地知识只要一个命题没有被证明,它就不能纳人真理宝库中,而不管命题提出者的资历和声望如何;倘若命题得到证明,那他的真理性便得到认同,不存在人微言轻的现象,这有助于坚定学生立大志、成大业为祖国做贡献的雄心壮志.
(二)利用数学本身开展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唯物论、辩证法的具体观点与数学学科的特点相结合,开展相对应的德育教学.众所周知,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就体现在逻辑性和抽象性上,而这些特点过于突出,往往会掩盖了其所具备的物质性,甚至在很多极端情况下,个人观点认为数学这门学科的存在与世界的物质性不相统,这样就容易陷入唯心主义的怪圈,也与我们的素质教育方针相违背.但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结合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例,将客观实在性与数学结合,避免学生陷入唯心主义的悖论中.再比如,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而在数学学科中,这一规律得到了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彰显.不论是曲与直、准确与近似、特殊与一般、绝对与相对,还是现象与本质,已知与未知等多个方面,都体现了对立统一这一基本规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重结合课堂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针对性地运用对立统一、矛盾转化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既能达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目的,又能使学生掌握处理数学问题的转化思想和技能,且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结合数学之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美好的事物是塑造、形成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载体.我们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探寻发现一系列的美好事物,以此来陶冶情操,形成高尚人格.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一方面由于年龄、审美能力、知识水平、阅历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不能很充分地挖掘生活之美;另一方面,由于学业压力较大,导致缺少足够时间来探寻美的事物.以上两方面因素,导致学生未能全面、深入地体会到美的真正含义,也会制约其高尚情操的养成.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将美学基本原理与数学教学规律相结合,依据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对课程中所包含、潜在的各种数学之美进行深层次挖掘、提炼,让学生在数学课中体验五彩斑斓的各种美好,深切感悟到美的真实内涵.例如,为了让学生领略对称之美,教师可以结合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轴对称图形等內容的讲授,让学生将这些图形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为了让学生欣赏简约之美,教师可以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讲授,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树立简约、质朴之美的理念;为了让学生感悟各种奇异之美,教师可以通过圆与圆的对称关系以及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中线、三边中垂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让学生在千变万化中领略不一样的美. (四)教师率先垂范,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他们生活中学习的榜样和努力的方向,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鉴于此,一方面,教师应以身作则,切实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典范.教师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之前,首先自己要做到,这样才能够更具说服力和执行力.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在完成书面作业时要保持卷面整洁,自己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板书、作图等各个方面都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一标准,而不要杂乱无章、毫无次序地乱写乱画,要保持一定的条理性和秩序性,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尤其在几何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章节都需要进行作图,教师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规范作图,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养成有规矩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更加自觉地塑造自身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初中生自制能力相对较差,学习毅力方面存在欠缺,这就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存在畏难情绪,久而久之会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动机不强烈,学习成绩也会受到影响.为了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工作经历,向学生介绍相关经验,还可以结合历史上著名数学家的故事.例如,在讲授“多边形”内容时,教师可结合祖冲之的割圆术,介绍祖冲之计算圆周率花费了多大的劳动、付出了多少心血,以此激励更多的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其吃苦耐劳、不畏艰辛的道德品质.
四、结语
在初中阶段,结合数学课程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既是提升课堂讲授效果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路径,对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上述理念,结合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尤其是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针对该学科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优势,分别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开展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和深入阐述,为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初中数学教学路径的创新进行了探索,也为促进学生智育与德育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吴建军.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研究[J].教师,2020(8):42.
[2]王素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J].吉林教育,2020(10):26-27.
[3]陈瑞红.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9):143.
[4]刘志忠.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3):28.
[5]譚晓玲.围绕数学六大核心素养开展有效教学,立德树人[J].教师,2018(22):16-17.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数学;教学探讨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活跃的关键时期,也是三观形成并确立的重要阶段.数学课程因其自身说理性、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特点,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大有裨益,而且在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实现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接下来将本着“先做人、再做事”的原则,从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提升良好道德品质等方面入手,让每一名学生都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思想道德教育有名无实.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尤其是新课改实施以来,思想道德教育被写入数学课程教案,但由于受到考试压力的制约和限制,相当一部分院校的道德教育缺失,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其次,思想道德教育形单影只.德育不应是独立的个体,而应该在各学科中有所渗透、融合,但受到教育方式、理念的影响,思想道德教育在很多院校中都游离于主题课程之外,成为一门形单影只的孤立学科,这种脱离了教学实践的授课模式也导致道德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再次,思想道德教育未能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要想保证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选取与之相匹配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充分释放在培养人格方面的最大合力,但现阶段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思政教育未能找到适应初中学生的最佳切入点,导致不仅未能发挥应有的教育效果,甚至还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二、数学教学中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优势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因其自身独特的学科特点,在开展立德树人方面具备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数学具备较强的说理性.定理多、公式多是数学的特点,这也决定了这门学科具备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严密性、逻辑性和严谨性,且这些公式、定理、公理经过了一系列的实践验证,更加增强了数学学科的说理性.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可以发挥数学学科说理性强的优势,从而以更加严谨、科学、务实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数学具备高度的真实性.数学虽然是一门基础学科,但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对实践活动的指导,加之课程中的许多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生可以更加直观、清晰、真实地感知这门学科的存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不仅可以增强鲜活感,而且在提升学生道德水准方面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
鉴于数学自身的独特性以及在开展德育过程中的优越性,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结合学科特点,针对学生身心实际,因地制宜制订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
(一)运用数学史料和数据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一方面,作为一门古已有之的学科,数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在形成、发展、完善的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史料,这些史料记录了古今中外数学家、数学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和辛苦探索.很多数学教材的“读一读”部分,就记录了不同时期与数学相关的一系列奇闻轶事,这些资料既是数学这门学科发展的见证,也是教材中的唯一显性德育素材.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领会编者的良苦用心,要通过正确评价我国优秀数学家的伟大成就,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悠久历史,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此来进行深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运用数据,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题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设置题目的过程中,还要善于运用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习题、例题、插图、引言等,来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此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优越感.而且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到了知识的真谛,还能够收获正直、诚实等多种优良品质,清晰地知识只要一个命题没有被证明,它就不能纳人真理宝库中,而不管命题提出者的资历和声望如何;倘若命题得到证明,那他的真理性便得到认同,不存在人微言轻的现象,这有助于坚定学生立大志、成大业为祖国做贡献的雄心壮志.
(二)利用数学本身开展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唯物论、辩证法的具体观点与数学学科的特点相结合,开展相对应的德育教学.众所周知,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就体现在逻辑性和抽象性上,而这些特点过于突出,往往会掩盖了其所具备的物质性,甚至在很多极端情况下,个人观点认为数学这门学科的存在与世界的物质性不相统,这样就容易陷入唯心主义的怪圈,也与我们的素质教育方针相违背.但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结合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例,将客观实在性与数学结合,避免学生陷入唯心主义的悖论中.再比如,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而在数学学科中,这一规律得到了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彰显.不论是曲与直、准确与近似、特殊与一般、绝对与相对,还是现象与本质,已知与未知等多个方面,都体现了对立统一这一基本规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重结合课堂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针对性地运用对立统一、矛盾转化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既能达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目的,又能使学生掌握处理数学问题的转化思想和技能,且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结合数学之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美好的事物是塑造、形成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载体.我们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探寻发现一系列的美好事物,以此来陶冶情操,形成高尚人格.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一方面由于年龄、审美能力、知识水平、阅历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不能很充分地挖掘生活之美;另一方面,由于学业压力较大,导致缺少足够时间来探寻美的事物.以上两方面因素,导致学生未能全面、深入地体会到美的真正含义,也会制约其高尚情操的养成.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将美学基本原理与数学教学规律相结合,依据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对课程中所包含、潜在的各种数学之美进行深层次挖掘、提炼,让学生在数学课中体验五彩斑斓的各种美好,深切感悟到美的真实内涵.例如,为了让学生领略对称之美,教师可以结合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轴对称图形等內容的讲授,让学生将这些图形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为了让学生欣赏简约之美,教师可以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讲授,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树立简约、质朴之美的理念;为了让学生感悟各种奇异之美,教师可以通过圆与圆的对称关系以及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中线、三边中垂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让学生在千变万化中领略不一样的美. (四)教师率先垂范,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他们生活中学习的榜样和努力的方向,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鉴于此,一方面,教师应以身作则,切实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典范.教师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之前,首先自己要做到,这样才能够更具说服力和执行力.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在完成书面作业时要保持卷面整洁,自己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板书、作图等各个方面都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一标准,而不要杂乱无章、毫无次序地乱写乱画,要保持一定的条理性和秩序性,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尤其在几何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章节都需要进行作图,教师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规范作图,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养成有规矩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更加自觉地塑造自身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初中生自制能力相对较差,学习毅力方面存在欠缺,这就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存在畏难情绪,久而久之会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动机不强烈,学习成绩也会受到影响.为了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工作经历,向学生介绍相关经验,还可以结合历史上著名数学家的故事.例如,在讲授“多边形”内容时,教师可结合祖冲之的割圆术,介绍祖冲之计算圆周率花费了多大的劳动、付出了多少心血,以此激励更多的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其吃苦耐劳、不畏艰辛的道德品质.
四、结语
在初中阶段,结合数学课程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既是提升课堂讲授效果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路径,对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上述理念,结合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尤其是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针对该学科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优势,分别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开展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和深入阐述,为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初中数学教学路径的创新进行了探索,也为促进学生智育与德育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吴建军.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研究[J].教师,2020(8):42.
[2]王素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J].吉林教育,2020(10):26-27.
[3]陈瑞红.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9):143.
[4]刘志忠.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3):28.
[5]譚晓玲.围绕数学六大核心素养开展有效教学,立德树人[J].教师,2018(2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