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分层在女性腰椎骨密度与肥胖相关研究中的必要性

来源 :实用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段女性腰椎骨密度(BMD)与BMI及腹部脂肪测量参数的相关性,探讨年龄分层在女性腰椎BMD与肥胖相关研究中的必要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314例女性腰部定量CT(QCT)数据,以10年为年龄段分为6组,测量其身高、体质量,并计算BMI.数据导入Midways pro QCT分析系统,测量脐水平腹部脂肪面积(FA)、内脏脂肪面积(VFA)、L2~L4椎体BMD,计算腹壁脂肪面积(SFA)及腰椎平均骨密度(vBMD).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各指标的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同年龄段女性腰椎vBMD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女性腰椎峰值vBMD出现在26~35岁组,不同年龄组vBMD、FA、VFA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在≤25岁及26~35岁组,腰椎vBMD与FA(r=-0.5,P=0.042;r=-0.352,P=0.014),特别是SFA呈显著负相关(r=-0.491,P=0.045;r=-0.299,P=0.033),与年龄和BMI无相关性;36~45岁组,腰椎vBMD与各项参数均无相关性;46~55岁及56~65岁组,腰椎vBMD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265,P=0.003;r=-0.253,P=0.003);56~65岁及≥66岁组,腰椎vBMD与BMI呈显著正相关(r=0.179,P=0.042;r=0.150,P=0.033).结论 不同年龄段女性腰椎BMD与BMI及腹部脂肪测量参数之间关系复杂,在相关研究中进行合理的年龄分层十分必要.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MRI新技术在线粒体脑肌病合并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近8年进行MRI扫描并通过基因检测确诊的MELAS综合征患者16例,均行头颅MRI平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X线征象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术后病理为乳腺癌的86例女性患者的X线摄影及病理资料,分
目的 利用T2-mapping和mDixon-Quant技术了解急性胰腺炎时肝脏T2值和脂肪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经临床证实的健康志愿者、脂肪肝组及急性胰腺炎组分别进行T2-mapping、mDixo
目的 探讨早期肝脓肿MRI间接征象炎性水肿对鉴别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早期肝脓肿41例为病例组,转移瘤30例为对照组.采用GE 1.5T或3.0T高场强MRI行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3名观
目的 探讨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危险度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经病理确诊的62例GIST患者的CT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极低危险、低度危险、中度危险、高度危险4个等级,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在直肠腺瘤癌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经手术病理诊断为直肠腺瘤患者17例,腺瘤癌变患者18例,分析其MRI表现(包括肿瘤位置、大小、
目的 观察初产妇产后耻骨联合及盆底支持结构急性损伤的MRI表现,探讨其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30例初产妇,在产后2~3 d行盆底矢状位、冠状位、轴位
目的 探讨膀胱平滑肌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膀胱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11例中腔内型5例,壁间型5例,腔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肉瘤(ECS)MRI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确诊的ECS 10例患者MRI影像学资料,并与病理对照分析其影像特点.结果 5例病灶局限于宫腔
目的 探讨原发睾丸淋巴瘤(PTL)的MRI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6例PTL的MRI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并与同期6例睾丸精原细胞瘤临床资料比较